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1474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4)仁者见仁,    。

◆能力题

1.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4.仿写句子。

例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仿写:

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升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

“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

“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

“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第①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2.第②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3.第③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二)课外阅读

孤独温暖的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

“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

”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

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

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

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

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

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

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

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

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事件

印象

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

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

4.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

5.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

答案和解析

1.B(A项中的“诲”应读“huì

”;

C项中的“譬”应读“pì

D项中的“坛”应读“tá

n”。

2.D(蔬——疏。

3.A

4.A

5.

(1)叶绍钧 编辑家 教育家 

(2)学者 散文 (3)诲人不倦 (4)智者见智

1.D

2.D

3.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C项“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是向老师请教,对象使用不当。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读过毛主席诗词的,为其雄健豪迈的气魄所鼓舞 

1.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深厚,谦虚好学。

2.不能。

叶圣陶先生送客人这些小事,事情虽小,却能反映出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友谊、关心他人的人。

1.

①在京西宾馆开会初次相遇主动招呼

②对生活有耐心和爱

③真实而细致地评价《玫瑰门》

④收藏起一切的孤独,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2.

(1)“温和”和“剔透”都是老人对待世事及世人的态度。

“温和”主要指平等和蔼地对待进步的青年人,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剔透”指老人能够透彻地看穿这个焦躁不安的世界,写出平凡而充满灵性的作品去温暖世人的心。

(2)

“蛮横”“肆虐”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表现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体现出作者对汪老被下放到沽源县劳动遭遇的痛惜。

(3)示例一:

反问,既强调了汪曾祺老人带给家人和社会丰富的精神能量:

不抱怨,默默承受一切,只把温馨欢乐留给别人,又照应了标题。

示例二:

反问,既强调了汪曾祺老人把孤独留给自己,把温暖带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又照应了标题。

3.

温和、从容、无私、乐观、寂寞的老人形象。

4.

①指汪老一生将自己的一切孤独收藏起来,将温馨与快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世人。

②表达了作者对汪老由衷的痛惜和敬佩之情。

5.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或“过渡”)。

6.

示例:

文革期间汪曾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冬日来临,陪伴老人的只有塞外蛮横肆虐的风雪。

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无人诉说,只有靠画马铃薯来排解内心的痛苦。

推己及人,老人觉得人心灵深处都有这种孤独感,每个人都需要去抚慰,就如同孤儿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一样。

(意思对即可)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

D.累赘(zhui)拖沓(tā)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

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

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

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

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6.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___________。

7.阅读文章,完成

(1)~(5)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

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

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

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

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

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

“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

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

”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

“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

”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

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的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

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

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

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

请结合文本谈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选C。

A项“别”应读biè

;

B项“帖”应读tiè

D项“沓”应读tà

2.选B。

“出板”应为“出版”。

3.选B。

“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

4.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课后能力提升:

5.选B。

A项语义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

C项成分残缺,在“今年”后加“是”;

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使”。

6.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

7.

(1)偷“破烂”受“惩罚”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

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

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