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328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信息卷及答案四文档格式.docx

D.漫步清明桥古街区,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

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对宇宙、对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

B.他非常酷爱电脑,对其他东西好像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C.假期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D.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

②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③养成教育,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④我们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⑥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到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A.③⑤①④⑥②B.⑤④①②⑥③C.②①⑥⑤④③D.③⑤④①⑥②

6.请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挑选两人作为对象,仿照前面的句式,将下面的内容续写完整。

(3分)

李白在长风、秋雁、飞瀑、明月之间寄情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杜甫在急风、飞茅、墨云、夜雨之时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沉郁的一弦琵琶;

7.古诗文默写。

(7分)

(1)子曰:

“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

(2)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5)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朝天子咏喇叭》)

(6)《陋室铭》中体现作者摆脱凡俗事务的困扰,获得心灵自由的语句是:

8.名著阅读。

(5分)

B恼恨A,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A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B跳起来大喊:

“来!

来!

”举起棒劈头打来,A往后一退。

B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A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B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选段中A是指____________,B是指__________。

联系前文,A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故事情节)被发配沧州,在经过__________(填地名)险些遇害,幸得鲁智深相救。

二、综合性学习(8分)

根据要求完成9、10题。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岁月为我们留下太多的“老玩意儿”:

古艺术品、古日用品、古生产工具……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有意思的老物件,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9.你们小组正在研究“中国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请以精练的语言分条表述你们的结论,至少三条。

(4分)

10.讨论研究对象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4分)

甲同学:

我们可以寻找乡村生活里常见的石碾、水车、老式雕花门窗等老物件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乙同学:

这些东西有什么研究价值?

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被淘汰的,没有研究的必要。

丙同学: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

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120字)。

三、阅读(37分)

(一)古诗词阅读(6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

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微径:

指小路。

霁:

雨停天晴。

1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7分)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

“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参②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③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尔第④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

“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

“可有米么?

”其人俯首思曰:

“是我忘记下米!

” 

噫!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释】①曲:

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参:

通“掺”。

③诮(qià

o)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归而用水二斗/云归而岩穴暝 

B.何异于是/渔人甚异

之 

C.犹水也/在昼犹昏 

D.我循

尔法/循规蹈矩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15.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法方面受到的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

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

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

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

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

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

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6.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

(1)“我的老天爷!

”他想。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

难道我不称职吗?

不成!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

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

答:

(2)“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

17.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

答: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测中心论点。

(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

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

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生动的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

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

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

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六年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

火车开出不久,就遇大雪。

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望去,白茫茫一片。

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

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

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

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

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

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

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

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

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

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

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

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

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

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

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

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

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

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

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19.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

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2)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22.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甘肃省庆阳县师范学校学生李勇,小时候父亲就中风瘫痪,1995年3月母亲又因积劳成疾去世。

15岁的李勇在悲痛中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父亲。

6月他考上了庆阳师范,要上学,父亲怎么办?

15岁的李勇一咬牙,卖掉了家中仅有的200多斤玉米、400多斤糜子和一些黄豆,凑够了1000多元钱,背着父亲到学校报道。

在学校附近,他租了一间房子,又像往常一样,边照看父亲,边上学。

为了父亲,他没有在学校食堂吃饭,也没有住学校宿舍,每天一下课,他就匆忙赶回“家”,生火做饭,照料父亲……

李勇“背起父亲上学”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国青年报》以《孝心一片动天下》为题再次做了报道,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将李勇的事迹搬上了银幕。

看了这段材料,你从李勇身上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请你结合现实,以《我为孝心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地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1.B2.D3.C4.D5.D

6.示例:

王昌龄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的一弯冷月;

苏轼在月色、庭下、竹柏、藻荇之间会友漫步,他的诗是逆境豁达的一湾清泉。

7.

(1)逝者如斯夫 

(2)闲敲棋子落灯花(3)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水浒传》林冲洪教头误入白虎堂野猪林

9.①“中国老玩意儿”蕴含中国文化、时代的印记,有文化价值。

②国家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的保护政策。

③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搜集和收藏“中国老玩意儿”。

解析:

多角度,具体化。

10.这些“中国老玩意儿”其实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例如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老玩意儿”是古代劳动人民匠心的凝聚、智慧的结晶,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我们可以由此了解、认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中国老玩意儿”中蕴含高超的传统工艺和时代的审美倾向,对于当今的艺术创造也具有借鉴意义。

1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1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3.D

14.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15.文中造酒者“造酒而忘米”,忘本逐末,连造酒最基本的米都没有准备好,故而造酒不成。

因此学习要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

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16.

(1)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

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2)孩子喊出了皇帝什么也没有穿。

17.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及权威性。

18.拒绝沉默,敢于发声。

19.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

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0.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

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21.①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

②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22.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

小姑娘的单纯天真;

自己向往的的生活。

情感:

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期

望;

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

5.泄露考生真实身份,扣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