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20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下音乐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艺术处理

教学体会: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中学时期的生活的热爱程度以及对友情的独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所以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教好.

《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内容:

唱歌《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音乐踏着节奏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一)发声练习

(二)了解歌中出现的变化音与上波音。

三、新课掌握

(一)导入(谈话)

(二)范唱(老师将全歌有表情地唱一遍)。

(三)学谱(学生视唱,老师及时纠错)

(四)学词

1、给某字正音:

芦笙、唢呐、铙锣(同时简介这些乐器)

2、熟悉歌词(按歌曲节奏轻生朗读一遍)。

3、看谱唱词。

4、歌曲情绪处理与表现。

四、课堂小结,下课。

《春之声圆舞曲》

[教材分析]

《春之声圆舞曲》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教学目标:

1、课外听到歌曲或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时,知道它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2、在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能够以摆色块的方式感受了解回旋曲式。

3、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乐曲清新活泼、流畅动听的旋律,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难点:

听辨回旋曲式:

引子+A+B+A+C+D+E+F+A+尾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歌曲,使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引出本课教学。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2、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喜悦、自豪的心情。

3、感受回旋式曲式。

方法

(1)教师弹奏包括引子和尾奏在内的八个音乐主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八种色块,选择分别代表的主题,并标注顺序。

然后,重点视唱A和B两个音乐主题。

进行对比。

(2)再次聆听全曲,看着课件摆色块。

如有重复,用备用的色块。

(要求学生准备三份色块)

(3)简介回旋曲式和《春之声圆舞曲》。

(三)赞美春天

师:

春天是美丽的、动人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一段醉人的舞,现在就让我们来创编我们心中的春天。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一同感受了春的气息。

中国有句俗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让我们在快乐的春天为自己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吧!

《樱花》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1、 

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 

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

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 

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 

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

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五、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

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比如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

校园的早晨

1、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学生能初步处理音乐作品,并且能够恰当的利用歌曲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客观的评价。

4、学生能基本熟悉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

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

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

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采访客人:

1) 

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 

介绍教师的民族:

汉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

三、实践体验、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

2、初听歌曲。

3、提问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5、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6、让我们来一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

(课件)

7、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

教师范唱。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

一组主唱;

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

一组用舞蹈表演。

四、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

我们的家乡是哪里?

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

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美丽的大家园》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美丽的大家园》

《五十六个民族》

教学目的:

1、针对现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欣赏各民族的歌曲,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等。

民歌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感受,让劳动者得以吐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热烈和谐謔,种种这些情感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民歌中来,一首首歌向我们展示着人民的生活,引领着我们走向民族灵魂的深处.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三、新课

1、复听,请学生谈感受,自己所想

2、教师总结

献“哈达”:

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糌粑:

是藏族的主食。

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

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

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酥油茶:

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

”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

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

3、教师总结

B、内蒙:

1、先我们启程去的是内蒙,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教师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

你们了解的内蒙是怎样的?

(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

(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

2、教师总结(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内蒙古的服饰。

(1)、洁白的蒙古包

  

(2)、马奶酒与手扒肉 

(3)、草原“那达慕” 

(4)、成吉思汗陵

3、复听,学生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4、教师小结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

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5、你还听过哪些内蒙的民歌?

C、实践与创作

四、组织下课

1、教师总结:

世纪之约

教学内容

活动与练习

欣赏乐曲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

学生进教室后安定情绪,使之进入上课状态。

二、课前练习 

(一)导入(以复习变化音引入新课)

(二)范唱(老师声情并茂地将全歌唱一遍)

(三)学谱(将全曲分两部分进行视唱,先练单声部,后练合唱部分,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力度记号与各变化音的出现。

1、采用轻声朗诵的方法熟悉歌词。

2、视谱唱词,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3、全歌通唱,注意音量与音色的整体效果。

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

帕格尼尼的《魔鬼的笑声》,他的这首随想曲对连续三度双音下行半音的运用,使得乐曲听来像是一串神奇的笑声,鲜明的形象让人们开始用《魔鬼的笑声》来称呼这支曲子,渐渐连原来的名字都忘了。

另外还必须要提到的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他的钢琴小品一向给人以幽雅迷人的感觉,表现了细腻的个人情感。

其实他在众多作品中对音画语言的运用也做了多方尝试,甚至可以说,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对音画的表现丝毫不亚于德彪西。

六、放飞希望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二部合唱《向未来出发》,并能随音乐基本正确地进行跟唱。

2、能在充分理解诗歌内涵与音乐基本情绪意境的情况下进行配乐诗朗诵。

二教学设想:

本课以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为线索,安排了诵出心愿,唱出梦想,和放飞希望三个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听赏和跟唱《向未来出发》,再要求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最后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再选择合适的音乐再次进行诗朗诵的表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音乐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五号,发生了一件令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骄傲自豪的事情,实现了我们千年来的一个梦想,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答)对了!

就是我们神舟五号飞船遨游了太空,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历史性的时刻吧!

2.CAI播发视频画面

3.看到我们的飞船遨游了太空,你们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愿望?

(生回答)

二诵出心愿

1朗读诗歌

(1)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你们看,这里就有一首诗歌《编梦》,请大家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简单的说说诗歌表达的意思

(2)学生默读,

(3)个人发言,简单描述诗歌的含义

(4)集体齐读一遍

(5)师生接龙朗读,分小组朗读

(6)大家是不是觉得光是朗读太单调了,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首乐曲,大家一起来听听

2设计配乐方案

(1)分别听赏三首乐曲,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示

(2)随音乐动一动,说出选择颜色的理由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分小组再次听赏《月光》《爱之梦》《春之歌》

(4)讨论配乐方案

(5)宣布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

3配乐诗朗诵表演

(1)小组排练,商量表演的形式

(2)分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朗诵奖,最佳配乐奖

(5)谈谈表演感受

(6)你觉的配乐的朗诵和没有音乐的朗读哪种感觉更好?

有什么不同吗?

三唱出理想

1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用不同的音乐和形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编梦》,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憧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童声合唱《向未来出发》吧!

2整体听赏一遍

3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情绪怎么样?

4学生讨论(进行曲风格,激昂向上)

5你最喜欢歌中的哪一段,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歌词象一首诗歌吗?

6集体朗读一遍歌词(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

7集体简单学唱前四乐句

8整体跟唱一遍

四放飞希望

1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同学们,你们最大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

能不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回答)

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愿望,然后再轻声的朗读一遍,也可以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理想和希望的诗歌拿出来和同学一起朗读。

3学生自由活动

4请学生上台朗诵(音乐可由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备)

5学生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听了大家心中的愿望,有的希望自己能驾驶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有的希望我们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美丽,还有的同学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灾难,大家既然有这么多的愿望,你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七、粤桂飘香

《落水天》

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旱天雷》

1、结合两个版本《旱天雷》的欣赏,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认识广东音乐中常用的乐器,知道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

进而能逐步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欣赏《旱天雷》

(一) 

完整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问题:

你听到了哪几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乐曲的情绪怎样?

(二) 

学生回答

(三) 

视唱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四) 

聆听弦乐四重奏《旱天雷》

说明:

对比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旱天雷》,进一步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同时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心愿

撒尼少年跳月来

活动与练习 

(一)视唱

(二)碰碰对 

欣 

赏 

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目的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心愿》,并表现出活泼、单纯、可爱的少年形象以及课间十分钟给同学们带来的无比欢乐与自在。

2、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能在无伴奏状态下独立视唱本课练习曲,同时为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设计固定节奏伴奏。

教学重点

1、学会歌曲《心愿》。

2、练习为歌曲设计固定节奏并伴奏。

教学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尤其注意唱稳后半拍起唱的乐句。

2、在无伴奏状态下独立视唱本课视唱曲

唱歌《心愿》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发声练习 

三、新课掌握

(一)导入(谈话,以课间十分钟为题)

(二)范唱(放录音)

(三)学谱

1、随歌曲录音拍节奏,找感觉。

2、学生视唱(边拍节奏边视唱)

1、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声音位置与语调欢快而自豪的朗诵一遍。

2、视谱唱词后老师作指导性的纠错。

3、分组练唱,相互评价。

4、歌曲处理与表现(老师作引导性的提问,以学生为主体讨论歌曲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

1,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能在无伴奏状态下独立视唱本课练习曲,同时为歌曲《心愿》设计固定节奏伴奏。

难点:

1、练习为歌曲设计固定节奏并伴奏。

活动与练习(视唱、节奏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灯片。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复习歌曲《心愿》。

(二)学习音乐知识——调号(帮助学生认识调号以及调号的作用)。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以谈话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为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设计固定节奏并伴奏)

(二)活动与练习

1、为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心愿》设计固定节奏谱。

方法:

(1)放歌曲伴奏带,让学生感受其主题节奏(伴奏音型)。

(2)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即兴伴奏。

(3)请两个学生上讲台将自己拍出的节奏记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并拍一拍。

(4)老师将学生的节奏稍加整理后采用立体节奏记谱方式记在黑板上,使学生熟悉由单行节奏型变成立体节奏的方法。

(5)老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节奏给学生拍,让学生感受其效果。

2、视唱

(1)学生自主视唱,看谁先唱出来,看谁视唱的正确率最高。

(2)全体视唱。

四、课堂小结,下课。

九、一支永远传唱的歌

唱 

歌 

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与练习 

(一)视唱

(二)听老师唱歌,然后接唱下去并说出歌名

赏 

歌曲《我爱你,中国》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并通过这首歌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饰与乐器,同时理解“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视唱练习,增强学生识谱能力。

3、组织学生欣赏两首声乐作品,通过欣赏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1、学会歌曲《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

2、使学生能独立而准确地唱出本课视唱曲。

1、把握好歌中的波音与变化音的准确性。

2、通过歌曲接龙练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第一课时

唱歌《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

(一)发声练习(P60)第(7)条)。

第二课时

跟你走进幸福里

听赏与跟唱 

妈妈教我一支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