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13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经济学讲稿.docx

民族经济学讲稿

第一讲民族经济学概论

民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80年建立,90年代获得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民族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

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一个独特领域,它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研究民

族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学: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规律的科学(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面临的经济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

民族学:

以民族及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民族学与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可以说都已经发展成为两个科学群,这两个学科群也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融合,民族经济学的产生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

民族和经济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要素、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范畴、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从而构成两大学科领域,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日益相融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特殊概念、范畴和具有特殊矛盾的研究领

域,也就是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概念的二重性,即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融为一体,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现象。

它不能离开民族,但也不简单等同;它不能离开经济,但也不是简单同于经济。

它是民族与经济两个要素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的新的有机现象。

任何民族都有其内部或外部的经济联系,这种内部或外部的经济联系或交往关系,不仅是产生民族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所有民族生存、发展和共同繁衍的基础。

同时,民族经济的这种内在结构关系的本质属性也是决定民族经济学出生与存在的最终根源。

民族经济学是介乎民族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中介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经济方面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矛盾极其发展规律;研究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及特点、结构和规律性;研究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习惯、文化传统、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因素

我个人观点: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西部为重点)

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学科基本任务:

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调查分析它们的现实状况和特点,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具体表现形态、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规律性。

中心任务:

中国各民族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民族现代化过程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与民族现代化;现代化与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现代化过程的共性与个性;发展民族经济的意义;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民族地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民族发展差距问题;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环境保护问题;民族发展发式、战略选择;民族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即以理论形式表达出来的思维方法,以现实的材料为背景,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为主线,在分析、对比和批判中,确立完整的民

族经济问题的认识。

2、实际调查方法,即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寻找规律。

3、历史比较分析发法

4、群体利益分析方法

学习和研究民族经济学的意义:

1、现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深入民族地区调研,结合实际,寻找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新途径。

3、具体分析各民族生存发展的状况,研究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保护传统文化的方法。

4、对现实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更为科学而符合人类生存的方式。

5、通过文化和历史溯源,认识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在民族习俗、经济行为中,探寻各民族理性的智慧之光,体现我们的研究价值。

6.研究民族经济中各种宗教、经济、政治和家庭,汲取合理

的精华,更好的建设祖国,发展经济。

讨论:

1.民族经济认识(感性)?

2.如何认识现代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

3.衡量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讲关于民族与民族发展的理论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对民族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实践而逐步加深的。

自从民族产生以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属于某各民族,而人类文明史,实质上也就是各民族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就是各民族历史的总和。

一、关于民族的认识

1.民族的概念:

以“族”的概念来称呼人类共同体,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中国最早的史籍《左传》中,就有了“族”的称呼。

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也有对民族的具体论述。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按照不同人类群体的经济特征和生理状况,把它们分别称为游牧民族、狩猎民族、采集民族、海上民族和商业民族等等。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滋生,其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日益凸显。

特别是资产阶级从政治服务角度,提出了关于民族的多种提法,最具代表性的认识:

一是把民族与国家合为一体,二是把种族或血统当作构成民族的要素,使民族问题日益与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面系统提出民族定义的是斯大林,他在继承马、恩、列宁关于民族概念学说基础上,在批判分析各种“民族”理论内涵基础上,在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泛起之际,在列宁的支持下,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提出“民族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首先,在人类长达几百万年的社会发展早期,并没有民族、连氏族、部落也是很晚时才产生的;其后,随着部落形成,由于共同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联系和经济生活,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宗教信仰等共同文化,进而逐步产生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一定条件下的部落联盟,进而产生民族和国家。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日益走出各自的范围而增进交往,加深了解,消除差异,共性逐步增多,最后融合为一个整体,民族将最终消灭。

二、目前世界上民族情况

1.世界民族概况: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000多种民族,其中百万人口的民族有300多个,占全球人口的95%以上,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有13亿多人口,而人口最少的也就几十人。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的国家很少,有的民族跨境而居,成为跨国民族。

根据联合国1950年发表的关于各民族问题的声明中,将现代人划分为三大分支:

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分支,每个分支又包括若干不同分支。

目前世界上各种民族使用的语言大约有2000多种,其中使用人数在百万人以上的有200多种,使用人数1000万以上的语言有50多种,并且大多数民族都信仰宗教。

2.中国民族情况: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总人口13亿多,占世界人口22%,其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此外有一些民族成份有待识别。

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特点一般有:

地域广大,人口稀少;地处边疆和国防要冲;物产丰富;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

3.云南少数民族状况: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人口占全国少数人口的比例13.54%,云南4537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570多万。

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27.63平方公

里,占70.2%。

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跨境而居有16个,人口在100万以上有5个(彝、白、哈、傣、壮)。

三、发展理论的认识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自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以来,发展问题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首要问题。

1.关于发展:

这既指一个活动的过程,又意味着结果的状态。

它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实质上并不存在一种最终的标准。

发展内涵最初人们的认识局限于工业化过程、经济增长,随着人类生存发式的变化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是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发展的本质。

2.关于经济发展: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

其内涵有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文化程度、人力资本积累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散,如经济总量、速度、人均GDP等。

3.关于民族发展:

民族发展问题是主体理论与发展理论的一种交叉融合的理论观点,也是民族经济视野中重要的内容。

民族发展理论是从民族主体的角度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主体理论和发展理论继续深化而在民族经济中的合理展开。

因此,从民族主体角度考察发展问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其中,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自然环境对民族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孤岛理论);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精神文明与民族发展;国家与民族关系;人口问题与民族发展;宗教与民族发展。

四、讨论

1.关于民族的认识(标准如何掌握)?

2.如何认识发展的概念?

3.“拉美化”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训?

4.发展理论历史演变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讲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要素

民族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与自然界、社会和其他族群的交换。

从这一关系出发,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质和精神交换问题。

人类社会也是居于这样的交换而不断发展的。

社会交换也由此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的要素,它以制度花的方式,规范约束、激励着范畴内的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而在人类社会交往中,伴随着¡°公平,正义、合理¡±等一系列价值取向,这些道德因素便通过制度转化为一种权力,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由此,在民族经济的分析中,制度要素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前提。

一、人类社会的文化存在及其内在的制度性要求

人类是在改造自然和自身的过程中进化而来的,并在进化中创造了文化,二者相互融合为一体,人类族群的存在成为文化生成的载体。

文化不仅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内容,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技术方式、社会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规范和集合。

1.文化内涵:

从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中,众多解释,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是作为一个文化体而存在的。

因此,从这一概念实际可以蕴涵三个内容:

一是物质文化;二是解释文化;三是制度文化。

2.文化内涵三个层次的关系

三个层次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在相互渗透中构成一个整体的文化存在。

并通过三者的联系,实现着人类活动及其生物圈的平衡,在三个层次的文化互动中,制度文化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

3.以民族为单位的制度分析意义

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以民族为单位的文化发展是人类文化最广泛的形式。

一方面,它既是作为原始血亲社会的直接成长结果,又作为现代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以它作为分析单位,对透视人类总体文化的存在来说具有典型意义。

另一方面,当代以民族差异而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已提出了对有史以来人类发展方式重新进行价值评价和反思的问题。

进而涉及到我们每一个如何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正确审视,如何正确选择人类未来发展方式,以及更好支配人类自身命运的根本问题。

因此,以民族为单位,进行制度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以制度为单位的文化分析,可以从较系统的层面上认识人类发展的本质。

二是从经济过程中物质交换行为来看,制度似乎是一种与互相区别的、虚化了的意志行为,对置身于经济过程的每个人来说,制度也总表现为一种外部意志的强加。

三是制度要素的产生,不过是使社会共同价值得到一种相对稳定的保证,它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时代承袭的社会机制,保持了人们交换行为和关系的模式。

四是制度化还保障着人们社会角色的规范性,一方面促使人们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力量,同时也防止非一体化的倾向,调整着社会所有成员的关系,使它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变革中,占据一个突出位置。

二、经济过程与制度要素

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特别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意义。

因此,经济过程基础上的人自身以及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分析特定的民族经济活动是如何塑造并限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组织的;而内生于其中的制度要素又是怎样与经济过程融为一体并发挥作用的。

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