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12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2.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B)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3.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4.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D)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5.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B)方式。

A.讲演B.讲解C.讨论D.讲授

16.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C)

A.交往性B.间接性C.教育性D.引导性

17.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B)

A.活动B.教学C.科研D.教育

18.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C)。

A.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19.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B)。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20.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A)

A.宏观结构B.微观结构C.抽象结构D.具体结构

21.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22.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B)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

2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24.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A)

A.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D.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25.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D)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26.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27.课业及进程是指(B)

A.课表B.课程C.教程D.学期

28.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隐形课程D.综合课程

2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30.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3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32.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C)

A.课外辅导B.上课C.布置和批改作业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3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

34.教学管理的核心是(C)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35.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

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

36.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37.“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

38.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39.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普通教育学》B.《给教师的建议》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0.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是(B)

A.领导核心B.行为规范C.共同的目标D.人际关系

41.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4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43.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B)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4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D)。

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4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D)

A.做好管理工作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7.对个别学生的教育(C)

A.就是要靠班主任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48.班级目标管理是以一种(A)为中心的管理。

A.自我管理B.学校管理C.老师管理D.父母管理

49.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B)是主导活动。

A.体育活动B.学习活动C.娱乐活动D.实践活动

50.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B)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51.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52.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C)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瓦•根舍因

5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54.最早的教学手段是(B)

A.实物B.人自身的活动C.说教D.标本

55.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灵活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5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D)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57.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德育过程D.德育原则

58.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A)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5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60.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A)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

6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B)的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

6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63.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D)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6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6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66.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6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69.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70.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D)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成人教育D.网络教育

7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

72.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B)

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

73.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74.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5.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

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

76.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7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

7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79.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80.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81.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

A.政治.思想.道德B.知.情.意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8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3.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

84.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85.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C)

A.杜威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康德

8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A.首陀罗种姓B.刹帝利C.吠舍种姓D.僧侣祭司

8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A.教育理念B.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

88.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89.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90.“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B)

A.《老子》B.《学记》C.《劝学篇》D.《大学》

91.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D)

A.卢梭B.斯宾塞C.培根D.洛克

92.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C)

A.校园文化B.学校文化C.学生文化D.精神文化

93.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B)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卢梭

9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B)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95.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D)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9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9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98.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99.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

A.25%B.28%C.33%D.36%

100.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101.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

102.培养学生(D)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3.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D)

A.遗传B.环境C.教育D.成熟

10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B)

A.1911B.1912年C.1957年D.1958年

10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思想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方法

106.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

107.自然主义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体思想(D)

A.夸美纽斯B.洛克C.泰戈尔D.卢梭

108.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09.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110.素质教育是面向(B)的教育。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

111.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D)

112.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13.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

“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114.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A)

A.秧田式B.圆桌式C.马蹄形D.蜂巢式

11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B)

A.杜威B.华生C.斯金纳D.桑代克

116.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D)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117.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孟子》

118.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殊教育D.终身教育

119.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B)

A.物质层面B.精神层面C.制度层面D.人文层面

1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121.“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22.前苏联心理学家(A)揭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蒙台梭利

123.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A)提出的。

A.邓小平B.毛泽东C.胡锦涛D.周恩来

125.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C)为主。

A.“四书”.“五经”B.读.写.算.音乐教育C.军事教育D.教会教育

12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D)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

127.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A)

A.初等教育B.普通教育C.技工教育D.职业教育

128.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D)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2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B)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3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C)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131.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D)

A.人本身B.社会C.经济发展D.分工

132.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

13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C)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134.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B)。

A.教学形式B.教育管理体制C.教学策略D.教育原则

二、多选题

136.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C.B.D)

A.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B.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D.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137.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B.C.E)

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实际性E.操作性

138.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39.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C.忽略个体知识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140.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A.C.E)

A.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B.新旧知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D.学生个性发展与认知发展的矛盾

E.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141.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A.B.D)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14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A.B.C)

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43.实验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

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要注意以下哪几点(A.B.D)

A.准备工作充分B.及时.具体地指导

C.帮助学生总结D.提出明确要求

144.应当注意哪些问题(A.B.C.D)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