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04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该山地南坡(最大坡度在60°

以上)太阳辐射随坡度增加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3.A 

4.B

试题分析:

3.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正北为0︒,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读图R为起伏地形下太阳辐射与水平面太阳辐射之比,R越接近1,证明有坡度的地形的太阳辐射数值和水平面的太阳辐射数值越接近。

读图可知东坡和西坡差异最小,故答案为A。

4.由图可以判断,南坡从1︒开始,随坡度增加,R数值是逐渐增大的,即大于1,但是一旦该地超过90︒,很明显起伏地形获得的太阳辐射值就小于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值,即小于1。

故答案应为B。

本题考查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回答5-6题。

5.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 

B.9时 

C.12时 

D.21时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位于东经45°

,处于东三区;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8时,这样可以计算出东三区的区时为9时。

【考点】1.2.3.2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6.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 

B.10时 

C. 

18 

时 

D.22时

【答案】D

【解析】有图中洋流流向可知此时位于北半球夏季,如果虚线为晨昏线,则虚线应该为昏线,所以虚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即东经60°

)地方时为18时,这样可以计算北京时间为22时。

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7-8题。

7. 

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 

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7.A 8.A

7.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

,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①③两地纬度值相等。

8.图中显示②地该日昼长达18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图中③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②、③两地位于同一半球;

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当地夏至日。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P、Q为昏线的两个端点。

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地球上今日与昨日范围之比为 

A.5:

B.1∶5 

C.1∶17 

D.5∶7

【答案】:

C

【解析】首先就要搞清楚今日和昨日的问题。

180°

经线和0时所在的经线是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180°

经线往西到0时所在经线范围为今日,其余部分为昨日。

找到0时所在经线即是破题关键。

已知这条线是昏线,昏线的中点即图中的70°

E正好与赤道相交,其时间为18时,故可以推出0时所在经线为160°

E。

所以今天的范围即160°

E到180°

经线;

而昨日的范围即160°

E往西直到180°

经线。

故今日与昨日的范围比=20°

/340°

=1/17

10.若Q点为67°

S,此日 

A.太阳直射23°

N 

B.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

C.北极地区适宜科考 

D.济南昼长夜短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分析:

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P、Q为昏线的两个端点,若Q点为67°

S,67°

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此判断地理现象的正确性.

解答:

解:

A、若Q点为67°

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3°

S,故不符合题意;

B、若Q点为67°

S,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

,故正确;

C、若Q点为67°

S,南极地区适宜科考,故不符合题意;

D、若Q点为67°

S,济南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如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11-13题。

11.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

的是 

A. 

A、D、G、B、F 

B. 

B、E、D、A、F

C. 

G、B、A、E、D 

D. 

G、F、B、D、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答案】11.C12.C13.C

【解析】第 

11题,图示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地壳发生过水平运动;

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

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

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选C。

第12题,根据图示岩层的分布和地质作用的关系分析,C、B、F属于下部沉积岩,越往下,越早沉积,由早到晚顺序为G、B、F;

A岩浆岩破坏了G、B、F等沉积岩层,说明A晚于G、B、F岩层形成,在A岩浆岩附近,出现变质岩E,反映E在岩浆作用之后较短的时间里发生变质作用;

D岩浆岩侵入了A岩浆岩,反映D在A之后生成。

第13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

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②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①处向下钻井;

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为沙丘,则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故判断盛行风向为北风。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河位于我国的

A.浙江 

B.新疆 

C.青海 

D.吉林

1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下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14.D 

15.C

14.由右图“该沙洲一年内航拍面积变化统计图”可知该沙洲每年3、4月7、8月面积缩小。

说明每年的3、4月,7、8月河流径流量较大,也就是说该河一年有春汛、夏汛两次汛期。

由此可知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15.由左图,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河为东西向河流。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河水冲刷河道右侧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

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大坝阻挡来自河流上游的泥沙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河心沙洲是由河流中的泥沙淤积而成一般在河流下游水流较缓的地方发育形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潜水补给。

东北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使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雨水补给形成夏汛。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河岸右岸较陡,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大坝阻挡来自河流上游的泥沙导致下游沉积作用减弱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

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17.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B.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16.B 

17.B 

16.由图可以看出:

1950年东北、东、东南和西侵蚀沟密度大,北、西北小;

2005年东、东南、西、西西南密度大,北、西北、南小;

综合1950年和2005年,东、东南、西侵蚀沟密度大,北、西北小;

选B正确。

17.资料显示这是我国东北的黑土丘陵地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

北坡为阴坡,但昼夜温差应该小,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冻融作用强,冬季风是干燥的西北风不会带来降水,A、C错误;

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不是风力侵蚀力大,D错误;

南坡为阳坡,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快,夏季降水多,流水作用强,B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第18~20题。

18.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

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

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从而大气逆辐射增强,即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故能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逆辐射的增强,即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理解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过程即可,属于基础题.

19.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答案】B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1月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达到最小值,但是辐射差额的负值累积到最大的时候应该是4月,也就是说4月的地—气系统热量亏损达到了最大值,如果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所以B正确。

大气的热力过程

20.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下垫面性质

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季节、纬度、地面状况、云量和大气成分等因素而变化.平均而言,在地球的两极和高纬度地区的辐射差额为负值,而赤道和热带地区为正值.这样的分布,决定了地球温度场和大气环流最基本的特征.

大气环流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分布;

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它们将低纬度的热量传递给了高纬度,更多的长波辐射实际上是有低纬度地区通过环流传递的,从而使低纬度不会一直升温,高纬度不会一直降温.

A.

本题考查的是大气环流和洋流能够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但是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与图中材料、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答题,对学生的思考、分析有所要求.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完成21--22题。

21.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2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答案】21.A 

22.C

【解析】试题分析:

21.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形成这里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选A。

22.雨带位于①时,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平原此时春旱严重;

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雨带位于③时,正值7、8月份,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雨带位于④时,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

正确答案选C。

主要考查了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下图中左图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3. 

24.A

【解析】第23题,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地处在大陆西岸且纬度接近30°

±

10°

气候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结合图2中甲地降水量分布图判断可知,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应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选D项。

第24题,由上题判断可知,该地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正确答案是A项。

读“90°

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

hPa)”,回答25-26题。

25.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

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

N、赤道低气压带

C.30°

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

S、赤道低气压带

26.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答案】25.A 

26.B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的分布。

25.由图可知,在50°

N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60°

S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26.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27~28题。

地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l 

0℃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27.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28.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

春小麦 

B.水源短缺;

棉花

C.光照不足;

水稻 

D.降水少;

甜菜

【解析】:

依据表格资料,①地位于暖温带,②地位于热带,③地位于中温带,④地位于亚热带。

②地河流水位变化最小、汛期最长。

①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③地河流冰期最长。

①地位于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水源短缺和棉花。

③地位于东北松嫩平原,石油资源均较丰富。

27.A 28.B

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回答29--30题。

29.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 

A.60°

B.30°

C.30°

D.60°

S

30.结合图文材料及有关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D.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8月水温差异大

【答案】29.B 

30.B

29.从图中的水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该区域8月水温较高,2月水温较低,应在北半球,故将C、D排除;

再结合图中横坐标所标示的太平洋所跨的经度数,可以推断是30°

N。

30.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处应为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处应为暖流(日本暖流);

导致c海域海水温度冬夏季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应是气候和纬度位置;

从图中来看,该区域的太平洋2、8月水温差异大小不一,在太平洋的西岸差异较大(如c处),在太平洋东岸差异较小(如a处),排除D。

该题考查经纬网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6月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分)

(1)描述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2分)

(2)分别判断A、B两地出现的天气系统名称,分析两地天气现象的异同点.(6分) 

(3)该月B河段及周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5分) 

(1)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

地势大致西高东低,西部低山、丘陵广布、东部平原为主。

(2分)

(2)A处为低压槽,B处低压中心,天气同以阴雨天气为主;

(2分) 

A地西北(偏西)风、气温不高;

B地风力微弱、气温较高。

(4分)

(3)夏季降雨量大、多暴雨,河水暴涨;

南北侧支流同时涨水,汇入干流;

地势低洼、河道湾曲,泄洪不畅;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湖淤塞;

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每点1分,满分5分)

(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大致西高东低,西部低山、丘陵广布,东部平原为主。

(2)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分析,AB此时受低压喡,气旋控制,天空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A地位于北半球的气旋左侧低压槽附近,吹西北(偏西)风,可能形成冷锋。

因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不高。

B地位于北半球的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微弱,气温较高。

(3)读图可以判断,图示区位于长江中游,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持续时间长。

6月份是夏季降雨量大、多暴雨,南北侧支流同时涨水,汇入干流,导致河水暴涨。

图示B河段位于湖北境内,地势低洼、河道湾曲,泄洪不畅。

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淤塞,还有围湖造田等不合理行为,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所以洪涝灾害多发。

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32.(11分)阅读丹麦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国地理位置特征。

(2)说明该国风能、水能及太阳能的数量特点并简析原因。

(9分)

(1)该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欧洲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2分)。

(2)风能丰富(1分)该国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海洋面积广阔,沿海及海上风力大;

(2分)水能较少(1分)该国面积较小、大河不多;

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

(2分)太阳能贫乏(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光照弱。

(2分)

(1)读图,结合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从海陆位置判断,该国位于欧洲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

(2)(1分)从纬度看,该国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该国海洋面积广阔,沿海及海上风力大,所以风能丰富。

该国面积较小,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所以水能较少。

该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天空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光照弱。

所以太阳能贫乏有,不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