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096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气体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第3题)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__℃。

4.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

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

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经过讨论,课题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第4题)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M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____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

(均填“大”或“小”)

③此温度计制作的原理是根据气体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3)通过实验探究,课题小组同学还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专训一:

物态变化图象

 物态变化的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示了物质温度和吸放热之间的关系。

熔化和凝固图象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该物质是晶体;

否则该物质是非晶体。

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液体的沸点。

熔化和凝固图象

1.(2015·

广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2.(2015·

龙岩)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3.(中考·

青岛)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

 

4.(2015·

佛山)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min。

汽化图象

5.(2015·

泰安)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6.如图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方格纸上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

下列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AB线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足100℃可能是由于供热不足

D.实验过程中加热的时间为3min

(第6题)

7.(2015·

吉林)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丽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标准大气压。

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__________________,再观察水是否沸腾。

(第7题)

8.(2015·

重庆改编)小军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由图可知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

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第8题)

专训二:

物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探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沸腾的规律,一般要利用图析法。

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一般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熔化和凝固规律的探究

聊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5

10

15

20

30

35

物质的温度/℃

50

70

80

90

100

(1)由以上数据,在方格纸上已描出了各点,请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

临沂)如图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第2题)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状态。

汽化和液化规律的探究(控制变量法)

3.(2015·

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

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

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所示。

按实验要求,选择图中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第4题

(2)]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

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第4题(4)]

5.为了探究液化的发生条件,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

这是由于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2)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

(3)通过实验可知:

______________可使气体液化。

(第5题)

6.为了验证液化要放热,小红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__热量。

升华和凝华规律的探究

7.如图所示是小矾同学为探究物质凝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碘吸热后升华成碘蒸气,不一会儿看到盖住杯口的玻璃内表面有颗粒碘出现,这是碘蒸气________形成。

(2)于是她提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可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___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

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答案

阶段强化专题训练

专训

1.

(1)热水;

水柱的位置 

(2)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瓶子的体积;

或用更容易膨胀的液体)

2.

(1)A 

(2)①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

②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100刻线和数字100;

③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5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部分数字;

④在自制温度计的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

3.

(1)热胀冷缩 

(2)左 (3)0

4.

(2)0.052 ①降低;

②小;

大;

③热胀冷缩

(3)使用不方便、测量范围较小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专训一

1.C 点拨:

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升高;

可见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熔化图象。

2.D 点拨:

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0℃并逐渐凝固,此过程中其温度不变;

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

可见,其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

故D正确。

3.A 点拨:

点拨:

由图象知,物质在BC段吸热,在EF段放热;

熔化和凝固过程持续的时间均为3min,其熔点和凝固点为45℃。

4.乙;

70;

10 点拨:

分析图象可知,甲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乙物质加热10分钟后温度达到70℃开始保持不变,一直到第20分钟,熔化结束,温度才继续升高,故乙物质是晶体,熔点是70℃,该晶体熔化过程用时t=20min-10min=10min。

5.D 点拨:

水的温度升高到沸点后,继续吸热就开始沸腾,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6.B 点拨:

由图象知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足100℃可能是由于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实验过程中,一直在加热。

7.98;

低于;

撤掉酒精灯 点拨: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水的沸点是98℃,此时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要想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

8.晶体;

98;

不变

专训二

1.解:

(1)如图所示。

 

(2)晶体;

80 点拨:

由图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熔化结束,该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2.

(1)液体热胀冷缩 

(2)晶体 (3)固液共存

3.

(1)水蒸气 

(2)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高于;

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4.

(1)液体温度;

控制变量法 

(2)甲、乙 (3)不正确;

没有控制液体温度和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相同 (4)正确

5.

(1)汽化 

(2)较低;

液化 (3)降低温度

6.

(1)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 

(2)放出

7.

(1)凝华 

(2)凝华放热 (3)①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把水滴滴几滴在玻璃板上表面,熄灭酒精灯。

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板内表面,同时水滴不见了。

②用手摸玻璃板,可以发现玻璃板比较热

8.

(1)升华;

吸;

凝华 

(2)凝华;

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