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13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8、《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GJ056-84)

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10、《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

1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其它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

三、设备选型

根根据岩土勘察资料及实际施工经验,桩基成孔最好采用冲击钻机,根据施工工期全桥共选用40台冲击钻机。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及方法

⑴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首先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选用开始施工的第一根桩。

成桩工艺试验的主要内容有:

①检验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的适用性;

②获取不同深度土层性质、厚度以及分布情况、钻进速度、适用冲程、泥浆性能、混凝土供应速度等相关数据;

③验证混凝土配比;

④积累现场施工组织及管理经验;

⑤磨合施工队伍与施工机械设备。

通过试桩施工,复核地质资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每延米混凝土用量、充盈系数、钻机冲程、泥浆性能指标等各项工艺参数。

通过对试桩试件28d抗压强度、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如达到设计要求,将试桩总结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⑵施工方法

①场地准备

钻孔场地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资料和桩顶标高等情况结合施工技术的要求而确定。

恢河特大桥钻孔场地分为旱地、陡坡和河道(浅水)。

场地为旱地而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以下大于1m时,应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更换软土,夯填密实,钻机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

场地或桩位处为凹地时,应将凹地回填并高出四周地面0.5~1.0m,或修筑排水设施,防止降水淹没场地、孔口。

场地处于陡坡时,应挖成平坡。

当开挖困难或开挖工作量较大时,可采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坚固稳定的工作平台。

场地处于河道而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以下小于1m,或为浅水区,宜采用筑岛法施工,岛顶面高程高出施工期间可能的最高水位1.0m。

②桩位放样

采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以墩(台)为单元,即同一墩台的桩基一次放样,放样后用钢尺检查各桩的相对位置。

每根桩设4个护桩,用以控制及复核桩位。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和基准点。

钻机就位时,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③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卷制成整体,单节高度为1.5~2.0m,内径大于桩径30~40cm,两端用10mm钢板焊成法兰盘,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且不变形,护筒顶端留有高40cm宽20cm的出浆口,并焊有吊环。

采用多节护筒时,底节护筒的下端设刃脚,并在拼缝处加垫橡皮防止漏水。

护筒在埋设定位时,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cm,倾斜度应不大于1%。

护筒的埋设采用挖坑埋设法。

先在桩位处至少比护筒底还深50cm,直径比护筒大40~50cm的圆坑;

然后在坑底回填50cm厚的黏质土,分层夯实;

接着将护筒放入坑内;

最后,将护筒外侧四周用黏质土回填并分层对称夯实。

护筒顶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护筒顶与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差,在地质较好时宜为1.0~1.5m,地质不良时宜为1.5~2.0m,同时应考虑冲击钻头入孔时泥浆涌起高度;

河道处桩基施工,桩孔内有承压水,护筒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

护筒的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岛处宜为2~4m。

注意事项:

应认真对待护筒埋设,护筒埋设深度不够,会发生护筒中途自行下沉或护筒底与河道穿通,不能维持一定的水头,会造成严重塌孔;

护筒埋设务求正直,倾斜度大的护筒容易被钻头碰破,引起漏浆,并使钢筋骨架偏向一侧,造成茎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护筒的底部和外侧四周如填压不实,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穿孔。

④制备泥浆

泥浆的配合比和配制方法宜通过试验确定。

冲击钻钻孔泥浆的性能指标为:

相对密度1.2~1.4,粘度22~30s,含砂率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失水量不大于20ml/30min,泥皮厚不大于3mm/30min,酸碱度(pH)8~11。

粘土选用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或接近地表经过冻融的粘土,其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浆能力不低于2.51Kg/m3。

泥浆采用钻锥搅拌法调制。

制浆前,应先把粘土块尽量打碎,使在搅拌中易于成浆,缩短搅拌时间,提高泥浆质量。

冲击钻孔时,将粘土原料直接投入孔底,利用冲击锥上下冲击,搅拌成泥浆。

用冲击钻钻孔时,泥浆不是连续不断地流动。

钻进过程中,应适时检查试验孔内泥浆性能,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予以净化改善。

泥浆净化采用重力沉淀法。

现场设置泥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并用循环槽连接,孔内悬浮钻渣的泥浆通过出浆槽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将粗粒钻渣沉淀净化后再循环流入泥浆池(储浆池),净化后的泥浆用泥浆泵抽送入孔内。

沉淀的废渣用运渣车运至制定弃土场。

⑤钻孔

冲击钻孔,为防止冲击振动使邻孔孔壁坍塌或影响邻孔刚灌注的混凝土的凝固,应待邻孔混凝土灌注完毕并经24h后,方可开钻。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钻机就位时,底座下用方木或型钢支垫,以保证施工过程中钻机平稳,用吊锤使钻头中心对准桩孔中心。

开钻时先向孔内灌注泥浆,如孔内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以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的孔壁坚实、竖直、圆顺,能起到导向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

钻进深度超过钻锥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的冲击。

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于护筒底口50cm以上,如发现孔内水位缓慢下降,应补水投粘土。

掏渣或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及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

钻孔时要察看钢丝绳回弹和回转情况。

耳听冲击声,借以判别孔底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松绳长度。

冲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和转向装置是否灵活,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冲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头磨损情况,钻头直径磨耗不应大于1.5cm,及时用耐磨焊条补焊。

并常备两个钻头轮换使用、修补。

为防止卡钻,一次补焊不宜过多,且补焊后在原孔使用时,宜先用低冲程冲击一段时间后,方可用较高冲程钻进。

冲击过程中,应经常抽渣。

每进尺0.5~1.0m应抽渣一次,每次抽至泥浆内钻渣明显减少,无粗颗粒,比重降至正常为止。

抽渣时应注意及时向孔内补浆或补水,自行造浆的,不宜一次倒进粘土以防粘钻。

抽渣后再钻时,应由低冲程逐渐加高到正常冲程。

钻进过程中,应经常对孔深、孔径、泥浆性能进行检查。

钻孔应连续施工,一次成孔。

特殊情况必须停钻时,应将钻头提出,以防埋钻,同时在孔口加护盖,并及时检查补水补浆。

停钻后再钻时,应由低冲程逐渐加高到正常冲程。

⑥成孔检查

在桩孔终孔后,应对孔位、孔径、孔形、孔深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查。

清孔后,应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验。

孔位用护桩进行复核,孔深采用标准册锤检测,孔形用检孔器检测。

孔径采用检孔器入孔检测,检孔器用钢筋制成,高度为桩径的4~6倍,直径与设计桩径相同。

检测时,将检孔器吊起,使笼的中心、孔的中心与起吊钢丝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大于笼径,若中途遇阻则可能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孔斜现象,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倾斜度采用钢丝绳检测。

在孔口设立标尺,标尺中心与孔中心吻合,将悬吊的检孔器及钢丝绳中心对准标尺中心,测量标尺中心到滑轮的距离H,然后将检孔器缓慢放至孔底,待钢丝绳静止不动后,测量钢丝绳与标尺中心的偏距e,计算倾斜度。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

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1

孔深(m)

不小于设计规定

沉淀厚度(mm)

≤300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不宜超过1.15;

黏度:

17~20s;

含砂率:

<2%;

胶体率:

>98%

⑦清孔

成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使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困难甚至坍孔。

采用换浆法清孔。

终孔后,将供浆管固定在钻锥上,将钻锥放入孔内距孔底20cm,打开泥浆泵抽送较纯泥浆至孔底,钻锥以低速上下反复运动,把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

使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不超过1.15,含砂率降到2%以下,黏度为17~20s,胶体率大于98%,且沉淀厚度不大于规定值,即可终止清孔。

清孔时,应及时向孔内注入清水或泥浆,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塌孔;

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在吊入钢筋骨架及导管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

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混凝土。

⑧钢筋骨架制作与安放

钢筋笼制作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精心加工。

钢筋骨架在加工场分段制作,并编号,安装时按编号顺序连接。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钢筋接长可采用焊接或机械接头。

采用搭接焊时,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焊工考试合格证上岗,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焊接接头,在接头35d长度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

焊接时,主筋内缘应光滑,钢筋接头不得侵入主筋内净空。

钢筋笼下端应整齐,易于用加强箍筋全部封住不露头。

使混凝土导管能够顺利升降,防止与钢筋骨架卡挂。

采用机械连接时,钢筋连接件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宜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35d长度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

镦粗头的基圆直径应大于丝头螺纹外径,长度应大于1/2套筒长度,以保证套筒在接头的居中位置,过渡段坡度应≤1:

3。

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端部不直时,应调直后再下料。

镦粗头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不得有裂纹。

不合格的镦粗头,应切去后重新镦粗,不得对镦粗头进行二次镦粗。

加工钢筋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有防冻措施,不得在不加润滑液的情况下套丝。

钢筋丝头检验合格后应尽快套上塑料保护帽,并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接头拼接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另有明显标记,以检验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骨架采用箍筋成型法制作,先用数控机床弯制箍筋圈,在箍筋圈上标出主筋位置,同时在主筋上标出箍筋位置,然后在主筋长度范围内,放好全部箍筋圈,将两根主筋伸入箍筋圈内,按钢筋上标注的位置相互对准,依次扶正箍筋并一一焊好,再将其余主筋穿入箍筋圈内,按同样方法焊成骨架。

焊好的骨架放入数控机床完成螺旋筋的卷制,人工将螺旋筋与骨架绑扎成整体,最后焊接钢筋“耳朵”。

钢筋“耳朵”设置在骨架外侧,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每隔2m于同一截面对称设置4个。

制好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整平、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沾上泥土。

钢筋骨架吊车安装,双吊点起吊,吊点位置设在加强箍筋处。

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

为缩短清孔完毕到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时间,钢筋骨架吊装就位在清孔之前进行。

第一节骨架放入孔后用钢管临时搁置在护筒口,再起吊下一节,对正位置焊接后逐节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最后将最上面一节的挂环插入钢管,并将钢管插入在护筒吊环内,以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

若遇阻碍,可徐起徐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

下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生异样,马上停止,检查是否坍孔。

钢筋骨架入孔接长采用单面搭接焊,要使上下节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当灌注完毕,待桩上部混凝土初凝后,即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以便使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mm)

±

10

保护层厚度(mm)

20

箍筋间距(mm)

中心平面位置(mm)

外径(mm)

顶端高程(mm)

0.5

底面高程(mm)

⑨安放导管

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竖向导管法,导管的内径宜为30cm~35cm,采用丝扣连接或快速接头。

导管分节长度,中间节2.6m,下端节4~6m,漏斗下配0.5m,1m的上端节。

上下两节连接时,在接口处设4mm~5mm厚的橡胶圈。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组装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度。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应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亦不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于孔中心,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

导管内壁和外壁的灰浆和泥沙应擦拭干净。

导管安放完成时,导管底口至孔底间距为0.3~0.4m。

导管安放完成后,在其顶端安放漏斗,同时在漏斗口设置球栓并用铁丝悬吊固定。

漏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使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

⑩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选用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37.5mm。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

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

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160~220mm。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工作应迅速,防止坍孔和泥浆沉淀过厚。

开始灌注前应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导管下端距孔底尺寸、孔深,泥浆沉淀厚度,孔壁有无坍塌现象等,如不符要求,应经处理后方可开始灌注。

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每根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

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皆不得超过30min。

否则采取补救措施,或重钻。

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高度;

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l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后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混凝土灌注至桩顶时,应注意管内混凝土压力,避免桩顶泥浆密度过大而产生泥团或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松散等现象,可采用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的方法降低泥浆密度,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不小于0.5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多余部分在灌注结束后,混凝土凝结前挖除,剩余10~20cm在接浇承台或系梁前凿除。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测量导管的埋入深度,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上升高度,检查埋管深度并作好记录。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保证导管首次埋置深度至少1.0m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数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2H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γ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γ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2、钻孔事故和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⑴坍孔:

孔口坍塌容易发现,而孔内坍塌则需仔细观察现象,如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水面冒细密的水泡,出土量显著增加,没有进尺或进尺甚小,孔深突然变浅,钻头达不到原来的孔深,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等,均表明孔内已有坍塌。

预防措施:

①在松散粉砂土,淤泥层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粘土、片石低锤冲击使粘土膏、片石等挤入孔壁);

②护筒埋设要稳固,护筒外侧四周应用黏质土回填并分层对称夯实;

③严格控制冲程高度;

④清孔时保证孔内水头高度;

⑤吊放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处理方法:

①孔口坍塌,可回填重新埋设护筒再钻,或下钢护筒至未坍处以下至少1m;

②孔内坍塌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

较严重者,可回填砂石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塌位置以上1~2m,甚至全部回填再钻。

若坍塌埋住钻头,应先清孔,后提起钻头。

⑵钻孔偏斜:

①安装钻机应稳固、垂直;

②在有倾斜的软、硬岩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片、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①一般偏斜,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

②偏斜严重时,回填砂砾石和黄土至偏斜处,待沉淀密实后重新钻进。

⑶卡钻:

①施工中注意保持护筒垂直,防止倾斜;

②钻头尺寸应统一,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对磨损的钻头及时修补;

③下钻应控制钻进速度,不可过猛过快,钢丝绳不宜松放过长,防止钻头倾斜卡在孔壁上;

④发现钻孔倾斜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①上下提动钻头,使之旋转,左右反复拨动大绳,使钻头能沿下落的原道提出;

②用小钻头冲击卡钻一边孔壁或钻头,使钻头松动后,再起吊;

③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提出;

④当上述的方法无效时,可采用水下爆破法;

⑤在处理过程中,要继续搅拌泥浆,以防沉淀埋钻。

⑷掉钻:

①经常性检查钻头与钢丝绳连接装置是否良好,有无松动、滑丝现象,对有损伤或不合格的连接件应立即更换或维修;

②钢丝绳应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断丝或损坏应立即更换;

③卡钻时严禁强提强拉、操作不当,使钢丝绳疲劳断裂。

掉钻时应迅速用工具打捞,若钻头已被泥沙埋住,采用冲、吸的方法,先清除泥沙再打捞。

⑸缩孔:

①钻头尺寸应统一,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对磨损的钻头及时修补;

②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同时保证护筒口的水头高度。

发生缩孔时,在缩孔处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扩大,或回填砂粘土,待密实后重钻。

⑹梅花孔:

①经常检查转向装置的灵活性,及时修理或更换失灵的转向装置;

②选用适当黏度和相对密度的泥浆,勤掏渣;

③用低冲程时,每冲击一段换用高一些的冲程冲击,交替冲击修整孔形。

出现梅花孔后,用片卵石加粘土回填,重新钻进。

⑺钻孔漏浆:

①施工前,应对桩位附近的墓穴、坑洞、枯井等进行回填处理;

②地下水位较深或桩位土体缺水时,钻进过程中应采用稠度较大的泥浆;

③护筒的埋设时,四周应用黏土分层回填密实。

①加稠泥浆或倒入粘土低速钻进;

或回填土掺卵、片石反复冲击增加护壁;

②护筒本身漏浆则可用棉絮堵塞。

⑻导管进水:

①导管使用前,应试拼组装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度;

②导管安放完成时,导管底口至孔底间距为0.3~0.4m;

③首批混凝土灌注数量应保证能埋住导管至少1m。

①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造成导管底口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用吸泥机及抓斗将孔底混凝土清出,重新安设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②灌注过程中,因导管接头不严或焊缝破裂使导管中部进水,或导管超拔使导管底口进水,可拔换原管重下新管。

将新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大于2m的深度,用水泵将导管内的泥浆、沉渣、浮浆清理干净,再继续灌注混凝土。

⑼卡管:

①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等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②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适当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③钢筋笼制作时,钢筋接头不得侵入主筋内净空,钢筋笼下端应整齐,使混凝土导管能够顺利升降,防止与钢筋骨架卡挂;

④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⑤导管使用前,应试拼组装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防止漏水发生堵管。

①因混凝土坍落度小、流动性差、加有大粒径石料、拌合不均匀、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等原因造成卡管,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使混凝土下落,如不能解决,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混凝土提出钻孔,更换导管后重新下管灌注;

②因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持续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致使混凝土堵在管内的,重新钻孔灌注。

⑽断桩:

②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适当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

④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导管使用前,应试拼组装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防止漏水发生堵管;

⑤导管安放完成时,导管底口至孔底间距为0.3~0.4m,首批混凝土灌注数量应保证能埋住导管至少1m;

⑥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0~6.0m的范围内;

⑦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①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可抽掉孔内泥浆,人下到桩孔中,对先前浇筑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钢筋,然后继续浇筑;

②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并且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小,钢筋笼可以提出时,可将钢筋笼提出,重新钻至设计深度,再按正常工艺施工;

③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较大,钢筋笼无法提出时,可用直径较桩径稍小的钻头,钻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重新清孔,并在断桩部位增设一节钢筋笼,然后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