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564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0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案Word格式.docx

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春兴(1994):

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4、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

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张世富的《心理学教学指导》(2002).人民出版社出版

6、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

津著,王垒、王甦译(2003):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7、黄希庭主编(1997):

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8、林崇德(1995):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9、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卢家楣著(2000):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1、黄希庭(2002):

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2、王甦,汪安圣(1992):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3、M.艾森克主编,阎巩固译(2001):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14、中国心理学会编(2001):

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总则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与发言、书面作业、期中考查、单元测验,平时成绩占总总成绩的20%—30%

期末考核评定形式

期末考试闭卷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本章主要内容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3.如何研究心理学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5.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重点了解心理学学科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这门学科和相邻的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么学科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

了解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史和趋势。

本章难点是各心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9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

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

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

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

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探索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5.心理与环境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因果研究:

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2.相关研究:

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因果指的是绝对的,相关指的是相对的。

相关与因果是不同的

3.个案研究: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普通心理学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3.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5.医学心理学6.工程心理学7.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

2.系统性原则: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

3.教育性原则:

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

4.发展性原则:

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

观察法:

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3。

调查法:

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测验法:

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4。

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萌芽

几乎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很关心自身的心理现象并且试图给予解释。

最早的解释,把心理说成是灵魂的活动。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由灵魂和学科二词构成,即关于灵魂的学问。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讲师、心理学家威廉·

冯特(W.Wundt,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

(三)心理学的发展

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一)构造主义

奠基人:

冯特(W.Wundt,1832-1920)著名代表人物:

铁钦纳(E.B.Titchener)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

{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创始人:

詹姆士(WilliamJames)

著名代表人物:

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杜威(JohnDeway,1859-1952)

安吉尔(JamesAngell,1869-1949)

“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

代表人物:

华生(JohnWatson,1878-1958)斯金纳(Skinner,1904-1990)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

(四)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五)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

―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六)认知心理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背景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

对心理学的批判:

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

心理动力学:

伤残心理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程序学习;

行为治疗;

生物治疗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认知的浪潮。

心理学内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打上了认知的烙印,并引发和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

(五)当代心理学发展走向:

1.人本主义走向;

2.科学走向;

3.西方心理学的危机和东方心理学的崛起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学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么认识的?

2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主要方法。

3.心理学概念及性质

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几方面?

5.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

6.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

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7.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参考书目

1.叶浩生主编(1998):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心理学入门北京:

科学出版社

3.黄希庭著(1991):

心理学导论.北京:

4.高觉敷.(1997)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掌握神经生理解剖学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进而了解心理的实质。

本章难点是对脑功能学说的理解。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和大脑的机能区

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4.图解

四、教学时数7学时

第一节 心理的起源

一、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

二、反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

三、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

四、动物心理的发展

(一)、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二)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三)思维的萌芽阶段---哺乳动物心理的发展

(四)具体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目动物的心理发展

五、人类心理的起源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

1.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2.解剖学的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在社会实践中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类型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2、突起: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

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就是神经纤维膜所产生锋电位的依次传布。

(二)过程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这部分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则仍是外正内负。

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

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回路。

这一局部电流,降低了邻近静息部分的膜电位,使它发生去极化,出现锋电位。

紧接着,这个新的兴奋部位又可通过局部电流再刺激它相邻部位的膜,产生锋电位。

依次进行,就是冲动的传导。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一)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四、神经回路

(一)反射弧

1.概念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及时适当的反应。

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1)感受器

(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4)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5)效应器

(二)神经网络

1.辐散式联系: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

2.聚合式联系:

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

3.链锁式联系:

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链锁状接替联系。

4.环式联系:

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环状接替联系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一)脊髓

(二)脑干(狭义脑干)(三)间脑(四)网状结构

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

1.脑的感觉机能系统2.脑的运动机能系统3.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

第四节脑功能学说

一、定位说:

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

二、整体说:

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认为那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

四、模块说: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

第五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基本规律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1.兴奋过程

2.抑制过程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第六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二、内分泌腺分类和机能:

1.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2.试论述心理的实质.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

如何评价?

试论述心理的实质.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5.简述大脑皮质的三个机能区

参考书目:

1.杨雄里著(1998):

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罗伯特·

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

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感觉

·

本章主要内容

感觉的一般概念

视觉

听觉

其他感觉

重点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等概念,以及感觉的基本规律、学说。

了解古典的心理物理学中对物理刺激与个体心理经验之间关系的解释以及它们和现代感觉研究的差别。

并了解感觉在人的生活适应的作用。

本章难点是对感觉的古典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的研究和听觉理论的理解。

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

(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色觉理论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古典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四、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1.定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分类:

(一)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1.绝对阈限: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2.绝对感受性:

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E=1/R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阈限: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

1.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P=KlogI

2.乘方定律P=KI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一)眼球

(二)视觉的传导机制

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

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

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

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三)视觉的中枢机制

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明度

1.明度与视亮度

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

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2.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

(二)颜色

1.颜色的属性:

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2.颜色混合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

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

3.色觉缺陷:

指辨色能力异常。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1)色弱:

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

(2)色盲。

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

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

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

4.色觉理论

(1)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

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2)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

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

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三)视觉的一些现象:

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2.对比: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

4.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

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6.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医学上称之

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最常见的是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

(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联想)影响感受性变化的

第三节: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三、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频率理论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

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

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

2.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理论。

在他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3.行波理论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向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

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