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947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

第二章学生指导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孟子、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

2)外铄论;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身心发展的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

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什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2)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3)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5)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注意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较差,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

(2)观察缺乏精确性,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不够深刻。

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1)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

(2)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4)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记忆的发展特点

(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3)有意想象增强

(4)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5)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0-2)个体动作感觉

(2)前运算阶段(2-7)简单语言

(3)具体运算阶段(7-12)逻辑思维

(4)形成运算阶段(12-16)抽象

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升。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3)从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4)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年龄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速度)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缺失补偿)

(5)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速度、水平)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

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验,都值得借鉴。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所谓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个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克服困难。

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小学儿童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

条件作用理论;

2)桑代克:

尝试错误理论;

3)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正强化:

奖励。

负强化:

撤销惩罚。

普雷马克:

喜欢的事强化不喜欢的事。

4)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强化:

看到去学习;

替代强化:

看到带来奖励,去学习。

自我强化:

根据自己的标准。

2.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

完形顿悟;

2)托尔曼:

期望;

3)布鲁纳:

认知发现;

4)奥苏泊尔:

有意义接受;

3.人本注意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泊尔、布鲁纳;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三个方面。

对教育的启示:

探究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

认知过程的指导,非认知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

认知过程的指导

1、观察的指导,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1)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

(2)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4)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2、注意的指导

(1)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品质

(2)采用生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

(1)引导学生对材料有很好地理解

(2)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3)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

(4)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3、学习中思维的指导

(1)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

(3)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

(4)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

4、记忆的指导。

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的进行有意记忆

(2)正确使用形象记忆法、图形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急依法等记忆方法

(1)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情绪情感的指导,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可采用:

(1)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血学习的情绪情感

(3)使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

(4)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独立性

2、意志指导,对小学生意志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5)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6)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

⏹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

(1)领悟式指导法

(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指导

(2)整体性原则,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

(4)渗透性原则,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1)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

(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四、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

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

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3)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

(4)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

(5)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

能力差异

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认识方式分为:

场独立型(不受外部影响干扰)和场依存型(易受干扰),沉思型(沉思不急)和冲动型(快速作答),辐合型(搜寻答案缩小范围)和发散型(多种答案)

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识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

性格的差异

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

态度特征,理智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