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866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卷 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7.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花芽性别分化过程中,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提高雌花的比例。

由此说明()

A.黄瓜雌雄花的基因不同

B.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

C.生长素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

D.分化过程中生长素起催化作用

8.如果一只蝌蚪在水中长期不能发育成成蛙,这很可能是因为其体内缺乏()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9.我们常见到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背光(内)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快

B.向光(外)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快

C.向光(外)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慢

D.背光(内)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慢

10.呆小症和侏儒症症状的主要区别是()

A.患者发病的时期不同

B.患者的智力表现不同

C.患者的身材高矮不同

D.患者的新陈代谢水平不同

11.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加速血糖的分解

C.由胰岛分泌

D.胰岛素分泌多,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

12.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

请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罗杰斯体内由于紧张而释放出了()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雄性激素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排尿反射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C.神经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人体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也就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

14.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5.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度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16.下列措施中利用动物行为的知识来达到防除有害动物的是()

①喷洒农药防治害虫②在果树开花季节,把大批蜂箱运到果园③蚊子要在水中产卵,环卫工人经常疏通下水道和清除积水④养猫用来捉老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马戏团里的狗熊表演投篮节目后,驯兽员一边大声称赞它,一边用食物喂它,其中的道理是()

A.用食物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B.用食物补充狗熊能量的消耗

C.怕狗熊肚子饿了咬人

D.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

18.下列反射活动,与“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激动地泪流满面”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鸟筑巢B.孔雀开屏

C.雄鸡报晓D.谈虎色变

19.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却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D.幼儿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20.利用脊蛙(切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观察脊髓的反射功能,但再将脊髓破坏,则脊蛙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反射弧结构中被破坏了()

A.全部结构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

21.下列不属于植物感应性的是()

A.手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会卷起来

B.向日葵向太阳

C.捕蝇草会将落入的昆虫吃掉

D.玉米茎被冰雹砸倒

22.居住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的雀鲷鹭,每天要飞往海边去捕食,雀鲷鹭飞临海边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昼夜的影响B.受季节的决定

C.受潮汐节律决定D.巧合

23.鸟的迁徙、早晨公鸡啼鸣等现象都说明动物具有节律行为。

你认为节律行为受哪种因素的调节?

()

A.动物的生活经验B.动物生活习性

C.动物的学习经验D.动物体内的生物钟

24.某青蛙饲养场,为缩短蝌蚪发育为成蛙的周期,常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给蝌蚪喂食。

这里所说的“某种激素”应该是(  )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D.胰岛素

2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的动物行为属于()

A.觅食行为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D.争斗行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

26.(7分)下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突起两部分。

(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①→→③→→⑤(用序号作答)。

(3)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填“脊髓”或“大脑”)。

(4)膝跳反射属于(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27.(6分)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由细胞体和构成。

(2)B具有的功能。

(3)D是由脑、和它们所发出的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28.(14分)根据下列四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皮肤内血管的舒缩与散热关系的图是,表示汗液的蒸发与散热关系的图是。

(2)上面四幅图可以说明,在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和。

(3)冬天,下列哪种情况的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A.A和DB.A和CC.D和CD.B和D

(4)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血流量,皮肤的温度会,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5)B图是在情况下发生的。

同时汗液的分泌,从而使人体散热量,这样,可使人保持的正常。

29.(8分)根据教材的“抓直尺测试反应时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2)在实验中每一测试都要重复五次的原因是。

(3)当被测试者看到直尺下落时马上抓住直尺,这一过程中,接受直尺下落信息的器官是,传导这一信息的器官是,处理这一信息的器官是,对这一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器官是。

(4)当人数数的同时去抓直尺,反应时间就会变。

(5)俗话说:

“一心不能两用。

”但有些同学往往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听课的同时做一些小动作,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这些习惯从科学角度来说是不利于学习的。

请你从上述实验的结果来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9分)

30.(4分)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材料二: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所占的比例不大。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材料三: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的现象。

(1)人体产生的热量是如何散发出去的?

(2)在炎热的夏天,人为什么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

31.(13分)右图为人体(男性)的内分泌器官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⑥是,它所分泌的对其他内分泌腺有调节作用。

(2)幼儿时期[]分泌的不足,会患呆小症。

(3)能分泌胰岛素的部位是[]。

(4)成年人[]分泌的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5)当饥饿时,图中[]的分泌物将会,使血糖含量。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上升时[]的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32.(2分)请分析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

如利用一团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还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材料二成年的黑猩猩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如下雨时,它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1分)

33.(9分)下面是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1)将燕麦胚芽鞘放在暗处,几天后发现燕麦胚芽鞘。

(2)使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几天后发现燕麦胚芽鞘。

(3)用单侧光照射同时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几天后发现燕麦胚芽鞘。

问题之一:

由上述过程,可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及弯向光源与尖端有关,于是推测产生了影响胚芽鞘生长和向光源弯曲的某种物质。

(4)将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将。

(5)将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将。

问题之二:

由(4)和(5)对照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尖端的确能产生。

设置(5)对照的目的是排除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

34.(8分)下图是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

如果在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当然,也不排除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要探究的问题。

(1)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你的探究方案是:

(4)结论:

35.(4分)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在一箱未成熟的柿子中放进一种叫乙烯的物质,妈妈说这一物质能够使未成熟的柿子更快地成熟。

小明不信,于是他们做了实验进行验证。

步骤如下:

首先他在不同的树上摘了四个个头差不多大小的柿子,等分成甲、乙两组,然后他在甲组盛两个柿子的箱子中放入乙烯,乙组箱子中不放,最后,通过观察两组柿子成熟时间的快慢来说明乙烯对柿子的催熟作用。

(1)小张同学建议小明,做实验的柿子应该从同一棵树上摘下,小明说不必要,请发表你的看法。

(2)小张同学认为小明把柿子分成两组实验,这是不必要的,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解析:

当情绪激动时,人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所以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

影响。

2.A解析: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

由此判断,胰岛是内分泌腺。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往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属于激素调节。

3.B解析:

顶芽优先生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发育成枝条。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甲枝条虽然保留了顶端优势,但是其仍可以产生侧芽,只不过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A项错误;

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较快发育,有利于开花结果,B项正确,D项错误;

顶端优势的出现不利于开花结果,C项错误。

4.A解析:

给未受粉的番茄花蕾施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可以获得无子番茄,说明果实的发育需要生长素。

5.A解析: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的症状就是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6.A7.C

8.B解析: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9.A解析:

植物向光性与单侧光引起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光能使茎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从而生长缓慢,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而生长快速。

因此,植物的茎就向着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着光源弯曲,显示出向光性。

10.B解析:

呆小症和侏儒症的病因分别是由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发病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而侏儒症患者智力正常。

11.D解析: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因此胰岛素分泌增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减少。

12.B解析:

在紧张状态时,人能搬动平时不能搬动的重物,是由于肾上腺素的分泌,使骨骼肌内的糖原急剧分解为葡萄糖,肌肉血流量增加,力量增大。

13.C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知识。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作用。

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人体内的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故A项正确;

排尿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故B项正确;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C项错误;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有许许多多的反射,也就有许许多多相对应的反射弧,故D项正确。

14.B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突破。

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行为,A项正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项错误。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够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项正确。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D项正确。

15.D解析:

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且每个部位的体温不同,而且随着性别、年龄、昼夜变化、人体体温有所差异。

16.B解析:

人们长期对自己周围有益或有害的虫、鱼、鸟、兽感兴趣,便情不自禁地要对它们的行为看个究竟,由此决定对哪些动物应该保护起来,对哪些动物应该采取有效的防除方法。

如自古以来就有的鸿雁传书、家鸽传信、狗看家、猫捉老鼠等是对动物行为的利用。

17.A解析:

狗熊表演投篮的行为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后天学习需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形成,而食物奖励是促使动物反复训练的动力,它能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若动物得不到食物奖励,就不能坚持训练,已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就会消退。

18.D解析:

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激动地泪流满面,是一种条件(复杂)反射。

鸟筑巢、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都是非条件(简单)反射,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复杂)反射。

19.A解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内各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项叙述正确。

胰岛素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原尿中,所以不能通过尿液检测胰岛素的含量,B项叙述不正确。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C项叙述不正确。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D项叙述不正确。

20.D解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脊髓不但是低级神经中枢,而且还可以将有些兴奋传递到更高级的神经中枢。

21.D

22.C解析:

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表现为节律行为。

这些节律行为受动物体内生命活动的节律来调节,并且与生活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保持一致。

潮汐现象是由日、月对地球产生的引力变化而形成的,海水的涨潮和落潮,周期为l2小时25分;

每天两次潮汐,共历时24小时50分,因此第二天早潮的时间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

23.D解析:

生物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节律行为有利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避开不良的生活条件。

24.A解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缩短了蝌蚪发育为成蛙的时间,这说明这种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其成熟状态,促进第二性征出现,激发性欲,维持性功能;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含量降低,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25.B解析: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

争斗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觅食行为;

“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26.

(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细胞体

(2)反射弧②④(3)脊髓(4)非条件反射

解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图中的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

27.

(1)神经元突起

(2)产生并传导兴奋(3)脊髓神经(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

(1)图中A是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2)B属于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3)D图所示为整个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

28.

(1)A、BC、D

(2)血管汗腺(3)D(4)高扩张大升高增加(5)外界温度较低少少体温

29.

(1)被测试者抓到直尺的位置越靠近直尺下端

(2)减少实验误差(3)眼睛神经脑和脊髓上肢骨骼肌(4)长(5)由实验可知,大脑同时处理两种信息时反应速度就会变慢,因此,如果在学习的同时做其他事情会降低学习效率。

30.

(1)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就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皮肤内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而外界温度较低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汗腺的分泌量减少,散热量减少。

(2)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散热的知识。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

31.

(1)脑垂体激素

(2)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3)④胰岛(4)⑥脑垂体生长激素(5)④减少升高④下降

32.强强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加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3.

(1)直立生长

(2)弯向光源生长(3)不生长也不弯曲

(1)

(2)(3)胚芽鞘尖端(4)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5)不生长也不弯曲某种物质琼脂块

34.

(1)鸡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绕道取食?

(2)鸡要经过4~6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绕道取食。

(3)取一细绳,一端拴在木棒A上,另一端拴在鸡腿上,绳长要小于AB加BD的距离,大于AD的距离,把鸡绕过B棒放在C处。

观察现象,发现鸡经过4~6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绕道取食。

(4)鸡经过4~6次的“尝试与错误”学会了绕道取食。

35.

(1)小张同学的建议是对的。

因为不同的树其果实的成熟程度本身就可能存在差异,若从不同的树上摘下柿子,实验结果不足以说明某一组柿子成熟快慢就是由乙烯引起的。

(2)小张同学的看法是不对的,只有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乙烯对果实具有催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