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859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Word格式.docx

影片名

类型

总票房/万元

平均票价/元

场均人次/人

国家及地区

1

《战狼2》

动作

567875

36

38

中国

2

《速度与激情8》

267079

37

30

美国

3

《羞羞的铁拳》

喜剧

220175

33

25

4

《功夫瑜伽》

175260

印度/中国

5

《西游伏妖篇》

奇幻

165593

39

6

《变形金刚5:

最后的骑士》

155124

23

7

《摔跤吧,爸爸》

129912

22

印度

8

《芳华》

战争

118754

34

28

9

《加勒比海盗5:

死无对证》

177991

10

《金刚:

骷髅岛》

116050

35

20

(数据来源于艺恩网)

材料四:

对于春节的电影市场而言,一直以来“票房之争”都是大众媒介主要关注和聚焦的核心问题。

然而,对于2019年春节档而言,与其将视点聚焦于票房收益,不如将关注点转向票房之外,毕竟,以刘慈欣作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和中国本土视效田队才是2019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

从《流浪地球》到《疯狂的外星人》等,本土视效团队无论是在概念设计的艺术创造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云计算的特效渲染等层面,还是在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层面,整体的工业化水准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中75%的视觉特效都来自中国视效团队的制作,已然体现出本土视效团队现阶段较高的制作水准。

(摘编自《科幻当红:

时尚背后是品质》,《中国文化报》2019年2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7年,中国电影播映收人每年都在增长,且年增长率均在5%以上,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增幅最小的是2016年。

B. 

2014年中国电影广告收入年增长率比其他五年高,而2015年中国电影广告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此后两年有小幅度回升。

C. 

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票房均超过10亿元,其中《战狼2》的票房以绝对优势领先,但其平均票价并非最高。

D. 

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影片类型多样,但主要是动作类和喜剧类,由此可见,中国内地观众的观影偏好较明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引进大片、建设影院、拍摄类型片等手段,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未能真正解决中国电影的突出问题。

中国电影创作者创作的一批体现国家良好形象的主旋律电影,满足了观众的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创造了良好的票房业绩,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空白,赢得国内外好评。

材料二,三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而《流浪地球》的出现,表明中国能够制作出与美国相媲美的科幻电影。

(3)如何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B

(2)C

(3)①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把握主动发展权。

②挖掘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③创作多种类型的高品质电影。

④进一步提高中国视效团对的专业制作水准。

【解析】【分析】

(1)B项,“2015年中国电影广告的收入大幅度减少”表述有误,由图表可知,虽然2015年中国电影广告年增长率大幅降低,但仍处于正增长状态,所以2015年中国电影的广告收入并没有减少。

故选B。

(2)C项,“《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创造了良好的票房业绩,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空白,赢得国内外好评”曲解文意,由材料二可知《流浪地球》取得斐然的成就,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但不能以点带面,就此认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

同时材料的标题也反映出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而不是已经步入成熟。

故选C。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

据材料一“这种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的发展略径,其实是需要反思的。

陆绍阳说“未来,我们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函式发展”,概括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把握主动发展权,从追求数量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函式发展;

由材料二“这部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选择了中国文化中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与对家庭、社会的忠诚”,可见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需要挖掘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由材料三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统计可以看出,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需要创作多种类型的高品质电影;

由材料四“本土视效团队无论是在概念设计的艺术创造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云计算的特效渲染等层面,还是在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层面,整体的工业化水准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可以发现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视效团对的专业制作水准。

综合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⑴B;

⑵C;

⑶①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把握主动发展权。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

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次背娘

刘俊奇

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

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

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

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我的心里一阵恐慌。

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

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

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

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

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

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

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

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

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为了这个承诺,娘吃的苦、流的汗,娘经受的委屈和磨难,难以用文字描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活有许多靠肩挑人抬:

挑土挑水挑肥挑庄稼,有多少人被压弯了腰,那时候农村驼背的人比比皆是。

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80斤,看似柔弱的娘,却有着一副压不垮的腰板。

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娘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钩担、扁担、筐与水桶,而娘的腰板却一直挺着。

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

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曾经瘦小的娘,有着一个宽阔而又温暖的背。

儿时,娘的背是我们兄妹最温暖的家。

多少次,压弯了娘的腰,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上,娘担心蚂蚁、虫子爬上孩子的脸……多少次,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看孩子的衣裤是否湿了不舒服。

多少个雨雪天,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我们遮风避雨。

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

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

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开了些消炎和外敷的药,提醒要注意保暖等。

中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

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

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我的身边,竖起拇指,说着地道的家乡话:

“背着的是老娘吧?

俺很长时间没看着背着老娘来饭店吃饭的了,一看就是孝子啊!

来,俺给老人家敬一杯酒!

”那个中午,许多素不相识的就餐者来到我们的餐桌,给我和母亲敬酒。

饭店的老板也过来敬酒,说很久没有看见今天这样感人的场面了。

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

娘,您终于给了儿子背您的机会……

吃过饭,我劝娘随我一起回省城去住,娘说家里还有喂的鸡,离不开,还是像往年一样,天气冷了再去吧。

我拗不过娘,只好把娘送回家。

晚上七点多钟回到省城,立即给娘去电话报平安。

电话里却传来娘的哽咽声。

我大惊失色,慌忙说娘你不要紧吧?

腿是不是还是疼得厉害?

娘没有回答,抽啜了许久才问我,“你的腿、腰没事吧?

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娘打电话给我时“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是因为担心我没时间没钱带她去看病。

“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

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

”是侧面描写,体现了村里人对母亲的赞美。

“那时候农村驼背的人比比皆是”,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是因为“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E. 

文章使用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品质和我对母亲的深情。

(2)文中的“我”心情复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的心路历程。

(3)“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为什么?

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请简要分析文中“娘”的性格特点。

【答案】

(1)A,D

(2)忧心如焚——感恩——激动、有成就感——愧疚。

(3)在医院,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

在酒店,被人鼓掌、竖大拇指、敬酒;

通过自己的行为,写出了别人对自己的赞美,由衷感到骄傲、自豪。

(4)关心爱护子女,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吃苦耐劳,不愿子女受委屈。

(1)A项,“是因为担心我没时间没钱带她去看病”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第三段说“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由此可知,母亲的迟疑是担心子女没有时间,怕耽误子女的工作,还怕子女为她的审题而忧心。

D项,“是因为‘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我”是听了母亲说的“你的腿、腰没事吧?

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这句话而“泪如雨下”,自己背了母亲一次,母亲却担心成这样,这让“我”感受到母爱之深重,因感动而流泪;

结合上文来看,“我”背了母亲一次,感受别人的目光,内心满是“成就感”,而母亲背了那么多次,那么长时间,两相比较,这让“我”的内心满是愧疚,因愧疚而流泪。

故选AD。

(2)从文中来看,中心事件是“背娘看病”,文章开头先写“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赶回老家,此时的心情是“恐慌”“忧心如焚”;

接着写“我”回顾母亲的有关事情,从家境的困难到母亲尽心尽力把儿女拉扯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如“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

结合写“我”背母亲看病,到饭店吃饭,面对他人的“温馨的目光和礼让”,“我”的感受是“激动”“有成就感”;

文章最后接到母亲的来电,“我”的表现是“泪如雨下”,此时此刻应是愧疚。

考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梳理概括即可。

(3)“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句中的关键词是“那一天”“如明星般的荣耀”;

从句子所处的位置来看,该句上文主要是回顾母亲为子女的付出,而该句是说自己背母亲得到的荣耀,可见具体的内容应在下文,“那一天”指的是“我”背母亲看病吃饭的这一天,而“明星般的荣耀”主要是指下一段人们对“我”背母亲这一行为做出的反应,如在医院中,“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如在饭店里,“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我的身边,竖起拇指”“许多素不相识的就餐者来到我们的餐桌,给我和母亲敬酒”“饭店的老板也过来敬酒,说很久没有看见今天这样感人的场面了”,借助“我”背母亲这一行为,写出了别人对自己的赞美,这让“我”由衷感到骄傲、自豪。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娘’的性格特点”,然后到文中圈出“母亲”所做的事情,根据“母亲”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其特点。

文中“娘”具有的性格特点,可从“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

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等内容概括得出。

⑴AD;

⑵忧心如焚——感恩——激动、有成就感——愧疚。

⑶在医院,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

⑷关心爱护子女,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

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

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

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

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⑶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指出手法,分析句子;

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⑷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

”李旭阁问。

“是啊!

”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

”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

”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

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B】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

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

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

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

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

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画下了历史性的句号,李旭阁夫妇穿越刚熄灭的兵燹,回到了国内。

不久,他因为表现出色,被选调到了军委作战部。

家门将近,北京的天空起风了。

李旭阁说,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推门而进的时候,即将临盆的妻子耿素墨正腆着大

肚子,一边照顾大女儿,一边做饭。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妻子由65军报社记者转业到煤炭工业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后大女儿呱呱落地。

“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

“明天还真不成。

”李旭阁答道。

“有事?

“有个讲座!

在新街口排练场。

“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

请个假。

“岂止是文化补习课!

是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作战部就我和部长两个人参加!

“哦!

”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

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

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

“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

……大雪无声,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

丰年好大雪啊!

那天早晨,李旭阁推开武衣库小院里西厢房的门,只见一夜瑞雪落下,院子里飘雪成堆,侵至石阶间、窗台上,甚至拥门而伏。

③雪后一片天光,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

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

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

不是看演出,而是听一场涉密程度极高的学术讲座。

这场讲座的主角是谁,他不知道。

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是他必须坚持的一条铁律,但是对于今天这个讲座主讲人是谁,他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

(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引子”部分,有删改)

【注释】①李旭阁(1927.01—2012.1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选调到军委作战部,后官至第二炮兵司令员。

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

在后来的讲座上,钱学森说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并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火军,也即火箭军最初的称呼。

(1)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

(2)分析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3)联系全文,指出题目中“那场雪”的深层意蕴。

(4)根据画线的【A】【B】两段文字,试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