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文档格式.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游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
(出示教材第56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家提出的可以用口算解决的问题。
1.学生观看情境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2.提出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7个十是(70),10个十是(100),11个十是(110)。
(2)8个百是(800),10个百是(1000),15个百是(1500)。
(3)60是(6)个十,1800是(180)个十,800是(8)个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
1.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组内讨论,尝试列式,然后汇报。
(3)组织学生思考:
怎样口算20×
3?
(4)组织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整理:
20×
3=60(元)或3×
20=60(元)。
(5)引导学生尝试计算200×
3,组内汇报,集体交流。
(6)深度探究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出示习题:
口算下面各题。
3×
7=
30×
300×
3000×
②组织学生讨论:
从以上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教师小结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探究12×
3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2)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小棒,然后讨论怎样计算,并汇报。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12×
4。
(5)教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
(1)读题,明确题意。
(2)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要解决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
20或20×
3。
(3)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算法。
(4)汇报算法。
方法一:
把3×
20看成20+20+20来计算。
方法二: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方法三:
把20看成2个十,因为2×
3=6,所以20×
3=60。
(5)尝试计算,汇报结果:
把200×
3看成2个百乘3,就等于6个百,也就是600。
(6)探究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口算,并汇报结果。
②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先把整十数、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③认真倾听,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1)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2×
3或3×
12。
(3)先摆小棒理解算理,然后小组内讨论、汇报。
因为12×
3表示3个12相加,所以12×
3=12+12+12=36。
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
3=30,再算2×
3=6,因为30+6=36,所以12×
3=36。
(4)独立口算,得出12×
4=48。
(5)认真倾听,明确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填空。
(1)口算20×
4时,可以先把20看成
(2)个十,再用2个十乘4等于8个(十),也就是(80)。
(2)口算80×
7时,可以先算8×
7,结果是(56),再在(56)的后面添上
(1)个0就是80×
7的积。
(3)500×
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3.口算下面各题。
4=120
4=1200
3=9000
60×
4=240
800×
7=5600
4.口算下面各题。
22×
3=66
21×
3=63
34×
2=68
33×
3=99
42×
2=84
11×
3=33
31×
3=93
5.买34盒需要多少钱?
2=68(元)
6.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大约浪费200克水,8小时大约浪费多少克水?
200×
8=1600(克)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8页第1,4题。
1.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怎样算简便。
7.在○里填上“>
”“<
”或“=”。
4
80
7
420
500×
6
30
13×
3
93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不要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0。
3.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其中蕴涵着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3=60(元) 200×
3=600
3=36(元) 12×
4=48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培优作业
1.猜猜这两朵花分别是多少。
(1)
×
3=1
=50
(2)
6=3
=60
2.请你写出4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80的乘法算式。
90×
2=18060×
3=180
9=18030×
6=180
名师点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让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设计微课。
2.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P60例1)
例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需要,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材通过实际情境引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呈现乘法竖式几个环节,重点教学乘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口算乘法、万以内数的组成→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进位乘法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4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自主探究,迁移类推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
50×
6= 7×
90=
400×
8=33×
2=
43×
2= 3×
13=
2.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3.揭示课题。
师:
上面的题除了用口算,还可以怎样计算?
1.先独立完成习题,再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观察情境图,并尝试列式计算。
3=36(支)
3.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1.口算。
2×
10=20
6=1800
20=60
4=84
2019=6000
21=42
1.探究12×
3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想一想:
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12×
(2)组织全班交流、反馈、总结算法。
2.教学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板书竖式:
(3)引导学生总结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推想:
322×
3得多少?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1.
(1)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交流、汇报算法。
2=6,3×
10=30,6+30=36。
用连加竖式计算。
……
2.
(1)尝试列竖式计算。
(2)小组内交流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并在全班汇报。
(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3.学生试算并交流算法。
4.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明确: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适用于任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填一填。
(1)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127是由1个(百)、2个(十)和7个
(一)组成的。
(3)5个3是(15),5个10是(50)。
(4)8个100是(800)。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
2=68 43×
2=86 12×
3=36
竖式略
4.1头牛一天吃13千克草,3头牛一天吃多少千克草?
3=39(千克)
5.把一根10米长的长木料锯成2米1段的短木料。
每锯1次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10÷
2=5(段)
5-1=4(次)
4×
3=12(分)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
6.明明今年11岁,2年后,妈妈的年龄将是明明年龄的3倍,妈妈今年(37)岁。
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一般把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多位数个位的下面。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3=3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果园里有苹果树112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多少棵?
借助线段图分析苹果树与桃树之间的数量关系。
苹果树是1倍数,桃树是3倍数。
112×
3=336(棵)
112+336=448(棵)
1+3=4 112×
4=448(棵)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促进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师可围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设计微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P61例2)
例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材呈现了提出问题、摆小棒、竖式书写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使学生明确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乘法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到“满几十进几”,初步掌握进位法则。
3.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掌握笔算乘法中进位的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错的说一说错在哪里。
2.引导学生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3.导入新课。
(1)比较这两道乘法算式的异同。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6×
3中6乘3的积超过了10,这样的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观察算式,指出错误。
第一道题计算正确;
第二道题计算错误,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8,应向十位进1。
2.独立尝试改写,得出:
3,16×
3.认真观察、比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察、比较异同。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同点:
第一道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没有满十;
第二道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列竖式计算。
4=48
243×
2=486
241×
2=482
1.探究16×
3有哪些计算方法。
2.深入探究16×
3的竖式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操作小棒,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并展示竖式。
(3)简化竖式,指导写法。
(课件演示简化竖式的写法)
1算16×
3时,先乘哪一位?
再乘哪一位?
②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
③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
3.迁移新知。
(1)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318×
(2)组织学生展示竖式,交流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向十位进2?
4.总结算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摆小棒计算;
连加计算;
列竖式计算)
2.
(1)用小棒摆一摆,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2)交流操作过程,并展示竖式。
①操作过程:
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
②展示竖式:
(3)观看简化竖式,并回答问题。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乘完个位,再乘十位。
②个位上相乘的积是18,满十应向十位进1,把8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
③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
3.
(1)尝试笔算318×
(2)展示竖式,交流算法。
(3)小组讨论后明确:
因为个位相乘满20,所以向十位进2。
4.认真倾听,明确算法。
(1)把24+24+24+2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24×
4),得数是(96)。
(2)笔算19×
2时,从(个)位乘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得数是(38)。
(3)27个3相加,和是(81)。
3.用竖式计算。
36×
2=72 28×
3=84 45×
2=90
4.1千克普通海水中含盐35克,红海每千克海水中含的盐比普通海水的2倍少28
克。
红海每千克海水中含盐多少克?
35×
2-28=52(克)
5.比一比。
18×
5
100
90
24×
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答案不唯一)
2.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3=48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按要求填数,满足个位乘积满十向十位进1的乘法。
分析:
在0至9这10个数中,0~3这4个数与3相乘的积不满十,不符合题意;
7~9这3个数与3相乘的积满二十,也不符合题意。
因此个位上能填的数有3个,即4,5,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疑,让学生探疑,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教师可围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设计微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P62例3)
.例3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与一次进位的乘法一样,但是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错。
教材通过估算、笔算、总结计算法则等环节,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类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处理连续进位的情况。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掌握笔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对比、迁移,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境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中的信息。
2.从信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每箱饮料24瓶,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1.描述画面信息。
2.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7×
3=81
412×
4=1648
1.引导学生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式。
(2)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范围。
(3)组织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4)组织学生讨论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先从哪一位乘起?
②乘得的积满十应怎样处理?
③进上来的数怎么办?
④竖式里的积与因数怎样对齐?
(5)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2.深入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
笔算137×
6。
让学生独立笔算。
(2)引导学生比较137×
6和24×
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释疑:
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是多乘了一次,要向十位和百位连续进位。
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探究笔算方法。
(1)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出算式24×
9。
(2)利用已学知识进行估算,并汇报估算结果。
结果一: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结果二:
24比20大,比30小,20×
9=180,30×
9=270,24×
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3)独立笔算,并交流算法。
(4)小组之间交流,找出笔算的注意事项,并汇报。
(5)明确: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
(1)独立完成笔算,小组内交流笔算结果。
(2)比较,发现异同。
相同点:
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
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
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3)讨论后明确: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