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776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历史中考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3)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五胡”的内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②北魏时期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各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目的: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主要措施----核心内容是“汉化”:

迁都洛阳;

说汉话;

穿汉服;

用汉姓;

与汉族通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4)评价: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1、祖冲之和圆周率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成就是利用前人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领先欧洲近一千年。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著名农学家,他写《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

1、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东晋的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魏晋南北朝时,创造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的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时增设东厂。

加强文化专制。

采用八股取士,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

三、“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对建文帝的战役。

北平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他就是明成祖。

四、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设立东厂,继续削藩。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1)郑和远航的目的:

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2)概况:

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纪。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成功的原因和条件:

①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富强。

②明朝以前政府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郑和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影响

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

郑和下西洋也促进南洋地区的开发。

(5)郑和精神

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和平友好等。

2、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1)、设军机处,雍正帝设立。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兴文字狱:

A、原因:

是强化君权的需要,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巩固满清统治贵族的统治地位,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

B、影响: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军台湾,1662年初,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设立台湾府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康熙帝时两次反击沙俄,中俄双方168年签定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达赖”和“班禅”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于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帝时,新疆维吾尔族“回部”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发动反清叛乱,企图分裂祖国,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由于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历尽艰难,回到祖国,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也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四、★★清朝前期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有: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农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2、手工业:

①苏州是明朝丝织业中心,清朝时南京后来居上。

②明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的。

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1、原因:

①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统治者的妄自尊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界交流。

③统治者担心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本身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2、主要措施: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内迁沿海居民,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并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1、主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

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使清朝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及时向世界学习,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是中国近代落后就要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论: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有强盛的中国。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1、北京故宫和明长城

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金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②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科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

四大文学名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的部分开明地主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同外国资本主义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中西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差距。

2、思想基础: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3、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

“自强”,后期:

“求富”。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和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创办民用工业为主: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6、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9、性质: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失败标志: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

11、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

12、★★★洋务运动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一、背景: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严复)

三、导火线: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主要经过:

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五、★★高潮:

百日维新(1898.6---9)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七、结果: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运动失败。

八、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变法条件不成熟。

(2)其它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九、性质:

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十、★★戊戌变法的影响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十一、认识: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8课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二、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三、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四、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准备: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其革命纲领是: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是《民报》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六、★★高潮: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攻占汉口和汉阳,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1912年元旦,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帝国主义的破坏;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十、认识:

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9课新文化运动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在中国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二、开始:

《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创办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三、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主要阵地:

《新青年》旗帜:

“民主”和“科学”

五、主要代表人物:

①陈独②李大钊③胡适④鲁迅

六、性质:

思想大解放运动

七、★★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及影响

名称

时间

条约

半殖民地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爱珲条约》

进一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启示、感悟):

1.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是中国近代落伍的主要原因。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3.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逐渐深入的特点,从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先进的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①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②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③时间和地点:

1919年5月4日北京

④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

⑤经过概况:

五四运动以6月3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主要是学生的罢课斗争;

后期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

⑥结果: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⑦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7.23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1)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主要内容:

1确定党纲和党的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

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1课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的创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开始:

1926年。

②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③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④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⑤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⑥先锋: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⑦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人民群众的支持;

北伐军的浴血奋战等;

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性质)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对城市革命道路探索的失败-----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

2、经过: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3.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对农村革命道路探索的成功----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后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革命道路。

2、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1934.10——1936.10)

一、原因:

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思想的错误;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目的:

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

三、主要经过:

(开始)瑞金出发(1934.10)----被动挨打----遵义会议,伟大转折(1935.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吴起镇会师,初步胜利(1935.10)----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1936.10)

四、★★遵义会议

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左倾领导人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长征胜利

(1)标志: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2)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七、长征精神: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②就是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实业家张謇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

水平低;

地区分布不均;

行业发展不平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轮船、火车、电报、照相机和电影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