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我国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持下进行的。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结果,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会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之,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经常找学生谈心和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及时表扬。
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查漏补缺。
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笑话和国外趣闻等,以培养师生间的情感,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这位老师,爱上他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认真领会,留的作业及时完成,并主动去学习新的课程知识,使他们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和谐班级的创建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块用,劲往一处使,才能创建成和谐班级。
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会令到同学们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和坦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树立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及劳动当中,都会树立一种荣誉感,由“让他干”,变为“他要干”,而且是争着干,为班集体争得荣誉,为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也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使一些调皮学生也会受到教育,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集体的每个成员一旦把自己融入了集体之中,他们就会常常把集体的兴衰与自身的利益和荣辱联系在一起,因此,对集体的事情和活动,他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
如用集体的目标自我激励,用集体的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
他们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自主地参与和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并努力完成,积极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等等,这些无疑能有效地锻炼和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能够增强教师威信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不能把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要善于和学生交往,对学生关心热爱,要互相尊重和合作,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教师在学生的心中也树立起威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基础和有力的手段。
教师只有和同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增强教师的威信。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
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
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
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满怀真诚和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热情关怀,思想教育要耐心细致和循循善诱,特别是在学生有了过错时,不能以个人的权威地位作掩护,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学生。
但教师在做学生的朋友知己时,应该认识到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个人情感所支配。
教师更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或者和学生讲哥们儿义气,出现教师不象教师、学生不象学生的局面。
一个与学生建立表面友好而实际低级庸俗关系的教师,容易与他们扮演的师长角色发生角色冲突,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之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能够及时化解,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挫伤他们的友谊,为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入之间的关系树立典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而且,为将来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只有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教师威信,桃李满天下。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一)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良好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
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是从人性的一般特点出发,在教师良好的修养、学校和社会正确引导等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实现以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
使师生之间自然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使教与学两种因素和两个过程和谐结合,实现课堂和谐,生活和谐,校园和谐,最终实现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德性”发展日趋完美的终极目标。
(二)如何判断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二是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三是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四是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
五是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人格的平等。
做到严格要求,言而有信,对事不对人。
不能将学生分为好学生坏学生,绝不迁就“好学生”,绝不讽刺挖苦“坏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生能把她不愿与父母说的话说给老师听,把他的快乐、困惑和痛苦都能与老师交流。
同样老师也能把在工作中对他的期望,听取他的建议,帮自己改进工作方式,怎样更好的发挥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掩盖自己的失误,真正发展教学相长的风气。
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家长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这样会引发学生心里的不满情绪,更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
最好的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关系。
在课堂上,是老师。
课下,应是学生的朋友。
在课堂上,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不能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面闲谈,这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敬、不尊重。
如果在学习方面,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有什么好的见议,可以提,可以讲,在知识学习的方面,老师愿和大家一块学习,一起掌握。
同时,在课下,老师应和学生们以朋友们相处,作为老师,只有融入到学生当中,才能很好的了解他们,这样,老师才能很好的和学生相处,才能把课上好。
三、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胡锦涛主席曾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就是说教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
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不杜绝教师队伍中的不道德现象,不完善教师的人格形象,塑造学生灵魂又从何谈起?
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
首先,要敬业爱岗,立志终生植根于教育行业,专心治学治教,躬耕教坛,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其次,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法讲法,以法执教,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再次,弘扬敬业、爱业和艰苦创业精神,并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完善自己。
最后,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从细小事情抓起,坚持经常,形成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学生的心灵。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发展的要求。
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和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青少年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转变不良行为,和谐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
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
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
(三)师道尊严
构建师生关系的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
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
只要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作人格上与己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能真正的调动起来。
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
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生尊严”思想。
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
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和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和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
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四)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师生关系和谐。
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
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
怎样才能促成师生的和谐呢?
学校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是老板,更非警察。
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是知识接力中的前一棒,学生是老师知识的传承者和扩大者。
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内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
四、结论
总之,适当的沟通是一种成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桂芳.学科德育.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
2.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北京晨报》(2008年12月8日)
3.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华西都市报》(2008年12月8日)
4.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杀(中国网2008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