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毕淑敏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淑敏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淑敏专题训练含答案
毕淑敏专题训练(含答案)
毕淑敏专题
(一)青虫之爱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
不论什么虫子都怕。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
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
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
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
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
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
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
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
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
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
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
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
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
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
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
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
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
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
虫子没什么可怕的。
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
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巳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
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
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
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
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
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
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
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
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
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
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
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
3.第⑤段画线句“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请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在这里要加个“又”字?
第一次错在哪里?
4.请联系全文,指出第⑦段画线句“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除了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深一层意思是什么?
5.本文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中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加以赏析。
6.第⑨段写道: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请你为此时的盲人设计一段内心的感受。
(20字左右)
(三)蓝色萝卜
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的孩子过生日准备一份礼物。
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选去,很费时间,就听到了如下一番谈话。
一位老妇人交了钱,把售货员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着,预备离去。
售货员向她扬扬手说,您老多保重吧。
三十多岁的儿子,您还要为他买橡皮泥,该不会是有什么吧?
老妇人笑了,说,谢谢你的关心。
不过我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个很棒的电脑工程师。
老妇人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手很巧。
有一天,他捏了一个大萝卜,圆圆的,红红的,上面还长着翠绿的缨子。
我喜欢极,把这个萝卜小心地带到单位,让同事们看。
大家都说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来的,没准是哪个工艺师随手的作品。
我听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回到家后,儿子跟我要那个萝卜。
我说,干吗呀?
他毫不在意地说,把它毁了,重捏啊。
红色的归到剩下的红泥堆里,绿的归绿的。
我很可惜地说,那个萝卜不就没了吗?
他睁大天真的眼睛说,可那些橡皮泥还在啊,我还可以捏别的呀。
我说,不成,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单位里要是组织展览,这个萝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毁了,我要留作纪念。
儿子很听话,不再要回他捏的萝卜了。
过了一段日子,他悄悄问,你们单位开过展览会了吗?
我说,今年没开。
你问这个干什么?
他说,我想要回那个萝卜,让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这样,我就可以捏其他的东西了。
我不耐烦地说,这个萝卜我还想留着呢。
你该捏什么就捏吧。
儿子又怯生生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再给我买一盒新的橡皮泥呢?
我说,为什么?
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
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
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
那阵子,我一直很忙。
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
孩子问过几次,我心里烦,就说,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颜色有什么要紧的?
大模样像了就成。
我儿子很乖,从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儿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
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摆在那儿的——一个胡萝卜,身体是蓝色,叶子是黑色的。
我当时应该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从此,儿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
直到他长大成人,几十年当中我们都从未有一次再提过橡皮泥这个词。
前几天搬家,从尘封的旧物中滚出一个铁蛋似的东西,我捡起一看,原来是那个蓝色的萝卜。
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
我把它放在手心,还感到儿子当年的无奈。
我从中听到了强烈的抗议和热切的渴望。
我想赎回我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我曾经答应过的承诺……
她说到这里,头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头发像一帘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
老妇人抱着橡皮泥桶,缓缓地走了。
我也随之选定了一件礼物,离开了商场。
我决定,在送给小朋友生日礼物的同时,送给他的妈妈一个故事。
只听得售货员在后头喃喃地低语,谁知道她的儿子还记得这回事不?
会原谅他妈妈吗?
1.第3段从哪两个角度体现儿子的手巧:
角度一:
角度二:
2.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1)
(2)
(3)
3.第10段“我”为什么决定要送给小朋友妈妈一个故事?
4.文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指;另一个“我”指。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
5.对以“蓝色萝卜”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蓝色萝卜”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中心线索。
B.“蓝色萝卜”是儿子艺术才华消逝的转折点。
C.“蓝色萝卜”蕴含着儿子强烈的抗议与渴望。
D.“蓝色萝卜”是母亲多次拒绝与敷衍的结果。
6.请选择一点,谈谈你对文中老妇人的看法。
(四)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
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
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
“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侯师傅!
”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粗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句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3.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五)翻浆的心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