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5391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资源节约

资源消

23、单位 

GDP 

能耗

吨/万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3

/万元

表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资源节

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

费的比例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

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环境保护

环境保

护能力

31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

比例

“两型”制

度建设

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

的比重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

考核比例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

规的贯彻落实程度

制度制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

等度

制度实

50、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执行

施效果

考核

51、环保政绩考核问责制度执

行率

52、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

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

53、企业污染事故责任保险制

度执行率

54、规模化企业通过 

ISO14000

认证比率与清洁生产审核通过

公众参

55、信访回复率

56、公民对居住环境满意度

57、环保信息公开率

“两型”文

化建设

文化水

58、高中阶段教育净入学率

59、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

口总数比例

60、环境组织注册人数占城市

人口总数比例

61、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环保公

益活动支出占公益活动总支出

的比例

…….

文化普

及效果

62、节能电器普及率

63、节水器具普及率

64、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指标解释: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

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指辖区内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用地利

用效益的指标。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其中,工业

用地参照《土地现状利用分类》(GB/T21010-2007)统计,工业增加值采用不

变价核算。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

经贸、统计等部门。

人均 

GDP"

,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

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

地区生产总值(元)

人口总数(人)

指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00%

第三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统计、经信等部门。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

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

“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

(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

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

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总数(万人)

规划区总人口数(万人)

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

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城市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指辖区各区县之间产业的同构程度。

产业同构:

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地区间不断出现和增强的结构高度相似趋势,

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率低,将严重影响着该区域的经济发

展。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Sij)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工业研究

中心于 

1979 

年提出的,是测度产业同构程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Sij 

的值在 

和 

1之间变动。

如果其值为 

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

果其值为 

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Sij 

的值越接近于

1,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小,同构化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地区间的产

业互补性越低;

反之,Sij的值越接近于0,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大,

同构化程度越低,地区间的产业互补性越强。

∑ 

( 

X

 

n

k=1

ik

jk 

jk

式中,Sij 

是 

区域和 

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i 

是两个相比较的区

域;

Xik 

区域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Xjk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

重。

指按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道路面积。

计算公式: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城市道路面积(m2)

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人)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

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

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土地闲置率=

闲置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

务设施等。

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基础设施投资(万元)

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以平方米/人表示,生态市达标值为

≥11 

平方米/人。

具体计算时,公共绿地包括:

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

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m2)

是指在环境污染源智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和环

保设施运转费等。

地均环保投入=

环保资金投入(万元)

指区内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林草覆盖率=

林草地面积之和(km 

2)

土地总面积(km 

统计、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

指辖区内生态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生态用地比例=

辖区内生态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辖区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

生态用地:

指为了保障城乡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需要的

土地。

包括:

林地、草地、湿地等具有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等生态

功能的区域。

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国土、城建、环保、农业、林业、统计等部门。

指辖区内各类(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基本农田等面积占全部陆地(湿地)面

积的百分比,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统计、环保、建设、林业、国土、农业等部门。

耕地面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含轮歇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

其他树木的土地;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m 

农业人口总数(人)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

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

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

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

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地均农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万元)

耕地面积(平方公里)

公路密度是指每百平方公里或每万人所拥有的公路总里程数。

公路网密度=

公路总里程数(km)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

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

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

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

指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

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

单位 

能耗=

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

统计、经信、发改等部门。

工业用新鲜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鲜水量

(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不与工业废水混排的除外),它等于企业从城市

自来水取用的水量和企业自备水用量之和。

工业增加值指全部企业工业增加值,

不限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工业用新鲜水量(立方米)

工业增加值(万元)

统计、水利、经信、环保等部门。

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解释,统计非化石能源利用量时应只

统计转化为电力的部分。

非化石能源指水电发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

能源。

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

非化石能源(吨标煤)

一次能源消费量(吨标煤)

指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

净灌溉用水总量(立方米)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毛灌溉用水总量(立方米)

毛灌溉用水总量:

指灌区全年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取用的用于农田灌溉的总水

量,其值等于取水总量中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

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非农业灌溉水量等。

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应根据

灌区从水源地等灌溉系统实际取水测

量值统计分析取得。

在一些利用塘堰坝或其他水源与灌溉水源联合灌溉供水的

灌区,塘堰坝蓄水和其他水源用于灌溉的供水量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方法

进行分析后计入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中。

净灌溉用水量:

同一时间段进入田间的灌溉用水量。

其分析计算针对旱作充分

灌溉、旱作非充分灌溉、水稻常规灌溉和水稻节水灌溉等几种主要灌溉方式分

别采取典型观测与相应计算分析方法等合理确定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根据

不同作物灌溉面积进而得到净灌溉用水量。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之间

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情况等差异明显,则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

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对于非充分灌溉、

有洗盐要求和作物套种等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对于井渠结合的灌区,如果井灌区和渠灌区交错重叠,无法明确区分,则将灌

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分别统计井灌提水量和渠灌引水量,以两者之

和作为灌区总的灌溉用水量。

有些渠灌区中虽包含有井灌面积,但两者相对独

立,这种情况下井灌和渠灌作为两种类型分别单独计算。

统计、水利、农业等部门。

是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重复利用水量

工业总用水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的百分比。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 

指辖区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 

的比例。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万元)

GDP(万元)

节能环保产业:

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

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

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其六大领域包括:

节能技术和装

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 

环保产品与环保服

务。

相关标准及要求参考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的通知》 

(国发〔2012〕19 

号 

经信、发改、统计、环保等部门。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指辖区内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公顷)

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公顷)

注:

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不能重复统计。

统计、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等部门。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指单位土地面积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反映了辖区内环境负荷

的大小。

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本指标计算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

(SO2) 

、氨氮(NH3-N)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强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全年COD或SO2或NH 

N或NOx排放总量(吨)

辖区面积(平方公里)

主要污染物的种类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实时调整。

环保部门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

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大于 

7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分类处理率=

达标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万吨)

生活污水总量(万吨)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

生活垃圾总量(总量)

指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

年天数的百分比。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API达到或大于二级的天数

全年天数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与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

卵场等;

I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般鱼类保护区及

游泳区;

IV 

主要适用于—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般景观要求水域。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达到V类和V类以上功能区面积(平方公里)

水环境功能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城市非农业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

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

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清洁能源量(吨标煤)

总能源量(吨标煤)

指辖区内受污染农田开展修复和被二次开发(改变用途)的面积占

辖区受污染农田总面积的比例。

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污染农田的修复面积 

受污染农田被二次开发的面积

污染农田总面积

土壤污染:

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

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

污染土壤修复:

指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其联合

修复技术,将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使修复后土

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或当地划定的土壤功能区标准。

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

公众对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国家环保考核组依据相

关统计方法组织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或委托独立的权威民意调查机构获取的指标

值,以知晓人员数量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表示。

抽查总人数不少于辖区人口的

千分之一。

问卷调查。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

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当年财政收入的

比例。

三年内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资占财政收入比重不降低或持

续提高。

计算公式为:

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

生态环保投资(万元)

财政收入(万元)

统计、发改、建设、环保部门。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 

1912 

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

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

之间。

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 

0.24 

到 

0.36 

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

该指标值的获取采用国家两型社会考核

组现场随机发放问卷与委托独立的权威民意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以现场调查与独立调查机构所获指标值的平均值为考核依据, 

现场抽查总人数

不少于辖区人口的千分之一。

参加问卷调查人员应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学历、

不同职业等情况,充分考虑代表性。

问卷调查、独立机构抽样调查。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指地方政府党政干部实绩考核评分标准中生态环保工作所占的比例。

该指标考核的目的是推动创建地区将生态环保纳入党政实绩考核范畴,通过强

化考核,把生态环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组织、环保部门。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

老保障等;

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

术、人口控制等;

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

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

这些

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