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5200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深护士简历范文文档格式.docx

公共营养师

熟练护理师

沟通能力强

有亲和力

责任心强

沉稳内敛

善于创新

工作经验

xx产业运营有限公司

工作201X年03月-至今

在职职位:

商务经理

工作职责:

负责与政府部门对接承接养老项目建设与运营,老人养生专题研究组组长。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团

工作201X年01月-至今

团长

负责全县儿童青少年心理、营养、健康教育及咨询管理,协调管理各有关职能单位,做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营养、健康教育预防工作。

政府机关

工作1995年01月-至今

办公室副任

负责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

xx养生馆

工作201X年01月-201X年05月

主管

各类人群营养评价,膳食营养食谱编制,膳食营养指导。

痛风、糖尿病、三高人员、膳食营养配餐,膳食指导等。

县卫生局

工作1991年01月-1993年12月

护理专干

全面负责管理全县各医疗单位护理业务及隔离消毒技术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

全面负责妇委会工作,协助工会主席管理工会工作。

赚管理护理学会工作

卫生学校

工作1988年01月-1991年01月

老师赚校务委员

负责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

县中医医院

工作1988年01月-1988年09月

护理师

中医临床护理师,县护理学理事

县人民医院

工作1978年06月-1981年09月

护士

结合医院临床护士,团书记。

龙门县体育局体育集训班

工作1974年07月-1975年05月

田径队运动员

被挑选为县优秀运动员,由体育局集中封闭式训练,准备参加上级运动会。

学历教育

96年09月毕业

广东省党校

工商企业管理

81年09月毕业

广州郊区卫校

护理专业

201X年04月毕业

中大职业培训学院

公共营养师三级

99年09月毕业

行政管理

201X年12月毕业

中医养生学

201X年05月毕业

公共营养师二级

获得证书

高级公共营养师201X年10月

护理师89年06月

二级营养师201X年09月

项目经验

医疗护理系列护理师

项目81年09月-1993年03月

项目简介:

医疗系列护理师生,临床护理师,护理专业老师,医政护理业务管理,

职责和业绩:

赚管全县清洁隔离消毒技术,改革推行新的消毒法规技术,使全县手术感染率为全市最低,经验被全市推广学习。

在医院分组管理研讨会上推翻规定的三条标准,让省卫生厅接受自己意思更改新三条标准规定。

专业技能

护理师:

熟练14年经验

公共营养师:

熟练4年经验

 

附送: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学》课程

内容简介:

1.引言

课程性质与特点《环境学概论》是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以人类环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在人类活动的强烈作用下,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污染控制的方法理论。

分别探讨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分别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各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

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等新方法和环境科学的最新进展。

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掌握环境监测、评价及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相关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本。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研究内容与人类自身利益关系紧密。

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导致一些疾病的多发,一些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

学科领域覆盖面广,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管理等多学科知识。

3.进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重视度不断加强,环保投入也越来越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问世。

4.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较密切。

如污染物的扩散和控制与规划紧密相关。

5.研究方法综合性强。

各种方法及理论如GIS、遥感、管理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6.知识更新快。

环境科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环境热点不断变化,环境质量动态变迁快。

7.授课时间有限。

本课程既包括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内容涉及诸多方面,需要的课时较多,但学校公共课优先安排,占去了大量学时,而专业课则被大幅度压缩,课堂授课时间非常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展开详细讲解。

3.教学现状分析

3.1教材内容滞后

3.2教学模式的传统性传统模式均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和强调了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被教这一主要过程。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师这一中心环节,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课堂上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开发,难以较好地体现和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技巧。

3.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环境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应用目的,其研究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

分析目前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对规划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实践环节都分布在相关规划设计课程中。

《环境学》课程在该专业教学中主要定位为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基础理论、各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及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规划程序与方法、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等知识点,并应用于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

因而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

4.改革措施

4.1教学内容的选择

1.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详略得当《环境学》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

在实际教学中,因受课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因材施教,即根据资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

针对资环专业应重点学习各类污染的危害、控制与治理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为学习相关的规划课程打好基础。

按专题备课,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传统的按章节备课、上课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依据大量新的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环境学》更是如此。

按专题备课能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可以考虑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学重点和新的教学材料,将教材重新组合,分为几个专题来讲,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热点、难点。

所以,不仅是需要补充新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在结构,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梳理出来,重新构成一个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来讲解。

教学实践也表明,按专题进行讲解收到了好的效果。

4.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4.

1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多优势:

首先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

尤其是在播放环境污染相关图片时,更体现了其感观性,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其次多媒体手段教学容量大,环境学类课程本身教学内容多,经常需要大量的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

而多媒体计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授课中插播与所讲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材料。

一则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动他们的内心,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存在一些劣势。

因此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有机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通过适时的板书、巧妙设计提问、创造思维的转折点等技巧。

2互动式教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因此,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采取以下方法:

针对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讲气候变化之前,针对当前舆论热议的对全球变暖的质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抽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不足之处,其余学生补充。

取消学生小组的形式,因为据学生反映,一旦指定小组,那么小组的相关任务都会落在小组长一人身上,达不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3充分共享网络平台,扩展教学空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每个人都有QQ号,可以利用QQ群上传共享资料、讨论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完成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

为师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也解决了由于新老校区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难的问题。

4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现状,熟悉相关的污染控制设施等,对资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就直接决定了环境保护方案。

5.结语环境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属于发展中的科学,高校课程教学也处于需要完善的阶段。

怎样紧密结合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学情,组织安排教学;

克服教学内容固定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调性以及实践环节欠缺等局限;

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对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参考,培养出既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更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大学生。

5.4实现环境监测队伍专业化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

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

另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5.5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6结语环境监测管理的根源是利用环境保护的手段使环境与经济不发生冲突。

所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通过分析环境质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牵制,做到综合平衡,使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协调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

摘要: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

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

深刻认

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创造,在继续推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词:

社会主義;

现代化;

中国;

创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发展进程显现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竞争和比较。

当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成为世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反映。

当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中表现出强大优势时,我们对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一、中国走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意義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

一百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所揭示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里程的一次次艰苦探索。

其中,其他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主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未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義继而走向社会主義的路线才能够把中国引向现代化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党的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義工业化国家的口号,并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

但由于其后党在指导路线上的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占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导致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中断。

在中国社会主義发展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由此不仅提出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完整概念,而且引导中国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深远的历史意義值得认真总结和记取。

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使中国走出了“贫穷社会主義”的历史误区中国社会主義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

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義,把社会主義仅看成一种对资本主義的道德批判和政治革命,而降低了它与资本主義相比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实质意義。

这样一来,社会主義本与现代化共生的内在关系被隔断,或对立起来。

这种忽视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主義与现代化认识的误区,曾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致使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義建设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擦肩而过。

完成社会革命之后,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義始终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

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

马克思主義最讲发展生产力;

在人民掌握国家命运的社会主義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更是全社会的利益之所在。

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正是对社会主義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

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社会主義的根本认识上走出历史的沼泽。

特别是在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

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设想与实践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基点。

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转移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开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变成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

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表人物的关注,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轴心。

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

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

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正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保持警醒的结果。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義中国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是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

这样就可以经过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努力奋斗,在社会主義与资本主義的共存与竞争中赶上世界强国,走向复兴之路。

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正视世界的新变化,正视由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国力竞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是迎接随之到来的全球化时代递出的第一份答卷。

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人民树立起团结奋斗的政治目标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宏伟目标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使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内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共同开创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这是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尽管起初我们对现代化的体会是肤浅的,但在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现代化的认识都向前跨进和大大地丰富了。

此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纲。

由此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构想下,走出了一条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新路。

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说,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的最大政治。

在社会主義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行动归宿。

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理想,终于变成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

今天,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并且把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社会主義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理想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義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的回应。

在这里,社会主義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二、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当今世界,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现代化不是一般意義的“现代化”,而是如邓小平所说加了

四个字“社会主義”,是社会主義现代化,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

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上的划时代创造。

第一,中国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照搬资本主義走过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与社会主義相结合,是“社会主義现代化”。

我们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只有社会主義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義才能发展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邓小平曾严肃指出:

“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

如果搞资本主義,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義,不能靠资本主義”,“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義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義、毛泽东思想”;

以此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时起,将中国引向现代化的探索就存在一个“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问题。

如果说在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之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西化”主张可以称作关于中国前途的一种探索的话,那么,在此之后,关于在中国建立资本主義制度的主张,就是一种错误的主张了;

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过倒退到资本主義的声音,一直到今天,关于中国是否离开社会主義而选择别的道路的议论也并未绝耳,那就更说明关于“西化”之争的实质与警示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建立起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義道路,并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这是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实际。

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基点,否则,就会失去立国之本和广大的民众基础,就可能造成民族和社会的分裂,就可能陷入深重的社会危机,那就什么美好的事情也做不成了。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正表现出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主義本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其价值取向的理解,由此把握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根据,使我们在效率与公平上选准定位,坚持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以克服“左”的和右的干扰,保持社会主義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发达资本主義国家虽然走在现代化前列,但在发展中仍不可能解决社会的分裂及其阶级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打破了只能按西方现代化模式行事的神话。

二,以改革开放来释放现代化的伟大活力,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我们党在重新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时,就同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且把这看作一场深刻的革命。

二者在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又一大特色。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动,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