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5047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12

(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14

(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14

(七)自主保证,构建多方多层诊改机制15

四、建设进度与保障措施17

(一)建设进度17

(二)保障措施18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教高﹝2016﹞9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南京科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南科院院〔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全程、全员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国家政策要求高职院校强化质量保证主体责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了“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明确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强化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制度和自主发展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了完善职教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这些文件指出了“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网络化、全覆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行动指南。

2、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文件的出台,国家“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江苏省“两聚一高”十三五发展目标及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呼唤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完善成为高职院校的内生需要。

3、学校事业发展呼吁更高水平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自2014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以来,学校的发展与改革站在了新的高度和起点。

学校办学思想体系更新升级,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化后骨干校建设推进转型发展的意见》,持续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四大战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力争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标准”的宏伟目标以及学校高职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手段更新、科技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化办学以及生源变化等,对学校质量理念、文化、管理手段、目标、管理方式等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全员、全程、全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学校提质增效、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内生需要。

(二)建设基础

1、形成“我的区域我负责”学生教育质量文化

学校将企业质量文化与学校质量文化融合,积极探索并搭建素质教育载体,形成“我的区域我负责”教育理念,并成功应用于学生教育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培养了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等职业素养。

经过近十年实践,该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实训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职能部门管理与服务等领域,促进全体师生员工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自觉。

“我的区域我负责”质量意识根植在每位毕业生思想深处,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主动践行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

为了系统实施教育活动,学校编写并出版《我的区域我负责: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读本》。

2012年此项教育实践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二等奖,并在业界获得广泛赞誉。

图1-1“我的区域我负责”教育实践荣获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

2、形成学校特色的“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基本框架

学校借鉴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通过行业企业、学生、其他社会组织和学校的“多方参与”,以开放的生态建立“多层标准”和规范,“多措并举”完善学校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体制机制,实施“多元评价”,通过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与提高,促进学校、专业、师生协同发展。

形成南京科技**学院“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质量手册》。

其中相关质量文化观念、质量管理目标体系、标准体系、程序文件和持续改进工作机制等核心内容,成功应用于学校专业诊断、课程评价、师资队伍诊断、专项督导、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定、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编制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图1-2南京科院“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基本框架

(1)多方参与

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第三方、校内外两级督导队伍、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系部和相关部门等参与主体,参与质量保证的决策指挥、资源建设、质量生成、支持服务、后勤保障、监督管理等。

(2)多层标准

“学校-教学单位-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层面质量标准,从学术质量标准延伸至政府、行业企业标准,并拓展至满足教师职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成长需要的诊断要素和考察指标。

(3)多措并举

从组织、政策、制度、机制、经费等方面,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监控系统,完善督导信息化平台,开展内部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工作,“多元评价-整改完善-持续改进”的质量螺旋上升机制。

(4)多元评价

对学校、二级单位、教研室、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评价对象,实行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自评与互评、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5)多促发展

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协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改进和成效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框架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等。

图1-3南京科院“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2015年7月30日,学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在呼伦贝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2015年会上做主题交流并获得优秀奖,得到职教届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引起较强共鸣。

2015年7月20日,江苏教育信息网以题为“南京科技**学院推进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宣传推广学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与省内外10余所兄弟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交流,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

2016年7月学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图1-3南京科院“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荣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3、成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与工作队伍

(1)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其他校领导和党委委员担任副主任、党政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等担任成员的质量保证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指导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组建并稳定由校级督导、教学单位督导、校外督导、学生信息员组成的工作队伍,现有校级督导54名,二级教学单位督导98名、行业企业兼职督导24名,学生信息员193名。

(3)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规划设计、实施运行、质量监控、质量分析、考核诊断等工作。

二级教学单位作为质量生成核心自主保证质量,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协同保证质量提升。

4、形成内部质量保证相关规章制度

学校重视质量保证制度建设,制定了《南京科技**学院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南京科技**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办法》、《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章程》、《南京科技**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管理办法》、《南京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管理办法》等12项工作制度及配套工作流程、表单。

修订完善了覆盖教学、师资、学生日常管理与学业管理、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制度50余项,为“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运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

5、围绕“五多”开展质量保证相关工作

(1)深入分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服务学校内部质量管理

学校成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南京科技**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办法》及配套工作流程,每年按教育部、省教育厅工作通知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状态数据采集、发布、上报工作,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形成学校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状态数据报告结果有效应用于新一轮评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服务校内日常管理、高基表、高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专业诊断与改进等工作。

(2)按要求编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按教育部、教育厅通知要求,修订完善《南京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管理办法》,优化顶层设计,精确填报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国际合作表、落实政策表等指标数据,总结学校人才培养创新举措及典型案例,高质量撰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联系合作企业发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并按上级要求发布公示。

几年来,学校10余个人才培养工作典型案例入选江苏省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16个人才培养工作典型案例参展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宣传报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格式规范,内容全面,数据真实,为省级质量年度报告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供了可靠支持。

在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学校荣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服务贡献力”双50强。

(3)建成督导信息化平台,实现评教评学信息化

学校建成集监督、执行、评价、反馈、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并延伸到手机微信客户端,实现对评教、评学、评管数据信息长期、全面、有效收集、提炼、跟踪和分析,促进督导工作公平公开和教、学、评、督、管的互动,提高督导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实效。

2016年,评教客体覆盖100%,评教学生主体达98.50%,同行主体达88.55%,校领导达100%,社会参与度达90.67%。

6、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认真研究上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相关文件,组织部门人员赴兄弟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参加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相关文件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深化“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工作内涵,拓展工作范围,在校内会议研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十三五专项规划》,形成了《南京科院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并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省品牌专业建设方案文件要求,结合学校转型发展要求,自主精心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可操性强、可信度高的“适应度、保障度、显示度、质量度、产教融合度、贡献度、开放度、品牌度”等“八维度”专业诊断模型,并开展专业诊断分析,有效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持续改进。

学校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第四届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成果一等奖,论文一等奖,并荣获中国职教学会职教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委员会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优秀管理案例、论文一等奖,并受邀做大会主题发言,专业诊断与改进研究与实践案例入选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案例。

图1-4学校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与实践成果获第四届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成果一等奖

(三)存在不足

1、校本质量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

全面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全员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生命线”意识不足,岗位质量绩效标准和岗位规范标准还有待完善,全员育人和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与全员自主保证质量、形成全面质量自觉尚有较大差距;

各部门(二级单位)自主开展质量诊断改进的主动性还不足、动力还不够、整改力度不强,部分制度标准、流程规范、质量标准执行不够严格。

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性不完善

教学系统形成了“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全面、全程化程度不够高,工作范围尚未全面覆盖至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所有环节和要素,各项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质量保证与管理的职责有待进一步明晰。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化程度与**学院等标杆学校相比尚存在差距。

3、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共享不充分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程度不够高,教育教学、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师资培养、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均有独立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但平台间集成度不足,关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过程的质量效益大数据共享、应用分析和决策预警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实时性不强,校本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尚未建成,对质量数据分析稍显滞后,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标杆学校相比尚存在差距。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形成“我的区域我负责”的质量保证责有攸归理念,师生员工现代质量观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大幅度提升,形成质量自觉;

建成覆盖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形成系统、科学、规范、有序的内部质量保证体制机制并有效运行;

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层面质量标准体系并全面实施;

完善五个层面质量保证相关工作制度、规范、流程并严格执行;

建成实时采集、实时监控、集成化与共享程度高的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充分运用;

实现常态化的内部质量多层面诊断与改进。

(一)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大力贯彻教育部关于内部质保体系诊断与改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相关要求,秉承现代教育质量观念,融合企业质量文化,整合学校历史文化,寻求校企质量文化共同点;

传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院精神,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服务需求,与时俱进,树立“我的区域我负责”的质量保证责有攸归理念,形成质量自觉的特色文化;

以质量为中心,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的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

贯彻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质量管理标准,严肃质量管理制度,严谨质量保证机制;

构建质量文化引领的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五多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提高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设目标

1、形成“我的区域我负责”校本特色现代质量文化

树立“服务需求、与时俱进”现代质量文化,将学校质量文化与企业质量文化深度融合,以“我的区域我负责”质量保证责有攸归理念为标志,在五个层面完善“一中心、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全面系统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标准规范和岗位质量标准为支撑,形成全员质量责任体系和岗位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质量和效益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意识,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树立质量自觉的意识,逐步构建全面质量体系,形成内部的质量管理机制,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2、建成系统、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专业和课程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决策指挥、系统筹划、组织协调、诊断改进等。

完善利益相关方和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价、诊断改进的机制,形成内部质量保证领导小组决策、质量管理委员会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质管部门监控、教学单位自主诊改、保卫后勤等部门保障与服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建成五个层面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质量生成主要环节和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学校办学总体目标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指标为统领,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质量标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注重第三方和社会评价与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耦合互动,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利益相关方满意度作为质量的重要指标。

4、健全保证标准和目标的制度体系

在现有质量保证规章制度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导向、尊重规律、全面系统、持续发展”五项基本原则,遵循“多方满意、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据实决策、合作共赢”八项质量管理准则,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质量保证相关工作制度、规范、流程。

5、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共享,提高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以学校数据中心建设为支撑,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质量数据指标建设,注重质量大数据及时采集、挖掘统计、分析评价、诊断预警等基础性作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监控的全面有效性、评价的系统性、质量分析水平、诊改有效性和全面质量保证能力。

6、优化内部质量保证运行机制,持续开展诊改工作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分规划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质量标准为引领,注重指标的具体化、科学性、可行性、引领性,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以“PDCA”循环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保障建设目标和质量指标的可诊断、可实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相关指标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学校各级、各层、全员、全要素的质量自主保证、自我诊断和质量螺旋上升。

完善利益相关方和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价、诊断改进的机制,注重全程监控、全面管理,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决策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质管部门实施质量监控诊断、教学单位自主保证和自我诊改、学工教辅后勤部门提供优质保障与服务的全员质量保证工作格局。

持续优化学校-部门两级质量年报管理制度,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并深入分析,从学校、教学单位(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级各层分类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诊断与改进活动,促进学校集聚优势特色和提高发展能力。

三、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

以学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主线,形成“我的区域我负责的五多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凝练质量文化,完善组织架构,反馈机制,持续提高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理念先行,凝练质量文化

加强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宣传教育,挖掘校企质量文化内涵,整合学校历史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信息文化及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行为文化,寻求校企质量文化共同点,传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院精神,强化“我的区域我负责”的质量保证责有攸归理念,将质量目标达成度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促进质量自觉,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二)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学校建立由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行业、企业、学生、教师、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实施的决策指挥、系统筹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诊断改进、工作检查等,以保证目标的有效达成。

图3-1组织体系

学校专门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协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具体负责教学、育人、服务、管理等质量标准制订、质量诊断分析、制订配套政策、推进质量改进等工作,执行质量监控、考核性诊断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

图3-2组织体系分工

教务、学工、人事等行政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的质量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后勤服务中心、安全保卫等支持服务系统为教育教学提供协助支撑、适宜设施、生活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支持服务。

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二级教学单位建立本单位质量保证机构,由专人负责,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层面自主质量保证。

(三)完善规划,形成质量目标体系

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完善各级各层质量目标体系。

以学校办学目标为统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行政管理服务目标、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目标等为支撑,形成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保证的系统目标链。

图3-3质量目标体系

(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

1、完善校级标准

以学校目标管理办法和年度考核细则为基础,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工作的考核诊断标准以及二级单位目标考核诊断标准,形成学校发展总目标、专项规划目标、二级单位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目标的目标链。

最终将目标链分解落实,形成执行链。

2、完善专业标准

教务处制定专业文件编制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质量诊断与改进标准;

二级教学单位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图3-4专业、课程标准体系

3、完善课程标准

各课程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以及课程资源建设等标准。

4、完善教师发展标准

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四个维度建立教师发展标准,贯穿“新教师-青年骨干和学术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整个过程,为教师发展服务。

图3-5师资建设标准体系

5、完善学生发展标准

从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四个维度建立发展标准,贯穿人才培养全方面、全过程,为学生发展服务。

图3-6学生发展标准体系

(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总纲,构建系统、完善、科学、高效的制度、流程、规范体系。

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形成内控机制,包括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生管理与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科技与社会服务等内部质量保证与监控的相关制度、流程规范、监控要点,构建学生日常考核、教学日常管理等工作流程并形成内控机制,建立考核性诊断制度,实现质量信息及时反馈。

图3-7质量监控体系

(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

1、开发过程性采集平台,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化手段

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