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475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典型事例Word下载.docx

教育部门关于优秀影片推荐集合。

  A2.关注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等时事的情况

  通过新闻联播、报纸杂志等了解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等情况,提交写实记录并上传证明材料。

  A3.参加班级、团(队)、学校等主题教育活动的情况

  参加“三爱三节”、讲法守法、孝敬父母等班级、党团、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提交写实记录并上传证明材料。

  A4.思想品德方面的个人荣誉、先进事迹

  思想品德方面的荣誉可以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品德标兵等称号;

先进事迹可以是乐于助人、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杰出表现,提交写实记录并上传校级及以上德育方面的获奖证明等材料。

  A5.《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等遵守情况

  该项客观记录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经教育不改;

随地吐痰或乱扔杂物,在墙壁或桌椅上乱涂乱画,经教育不改;

辱骂、诽谤他人;

扰乱考场纪律,考试作弊;

吸烟、喝酒、赌博;

谈情说爱,传看黄色录像和不健康书刊;

携带校园管制刀具、打架斗殴、纠集校外人员闹事;

偷窃、敲诈他人财物等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

  学校负责人、教师根据本校的校规校纪等规章制度,在该模块记录学生违规违纪情况,需要校级及以上违纪或违法记录证明,该项满分40分,每条违规违纪按程度酌情减1—3分,剩余分值为学生该项得分,如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并后续表现优秀,减分记录可删除。

  通过以上的解读,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楚如何去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了呢?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一起看到,一起学习成长,我们下周再见!

  《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是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

现作如下解读:

  一、实施办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1.客观记录,据实评价。

初中学校以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或写实描述;

依据客观记录和真实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等级评定,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2.内容全面,体现特色。

充分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城乡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

  3.注重过程,促进发展。

实现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的融合,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强化监督,确保公正。

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落实初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高中学校的职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和复核制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可信可用。

  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将从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与体现,既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又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课程以外的学习与成长情况,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历程进行写实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一)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方向,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时,重点关注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

不只看成绩,还要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经历;

不只看校内学习,还要看社会实践;

不仅有共性指标,还有学校特色指标;

不仅有量化指标,还有质性的自我介绍和专题报告等。

这些要求将促进初中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价数据,定期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初中三年,学生每学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典型事例),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初三时遴选整理成自我介绍,体现社会责任感、个性特点与个人爱好等。

学校利用每学期的班级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促进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克服不足,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认识自我、激发潜能,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

引导教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

  (三)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2020年起,试点地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视作一个学科,分值原则上控制在满分20分,其结果以分数或以等级呈现,直接纳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各市需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品德。

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

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和表现。

  

(二)学业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重点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

  (三)身心健康。

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

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

  (四)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五)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

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以及运用信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考虑城乡差异和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在上述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

  省教育厅建立统一的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分成长记录和档案管理两个子系统,子系统间信息互通。

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和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学生空间建立,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审核、评定等级、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系统支持学校开展校内评价,对接各地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信息系统。

  

(一)写实记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登陆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学生空间“成长记录系统”,写实性记录由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同意(盖章)的能够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成果证明,如调查报告、作品照片、证书和录音录像,记录团队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个人荣誉称号、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内容。

学生、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所提供的相关事实材料、成果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二)整理遴选。

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成长记录系统”记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特长的实证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三)录入数据。

学生基本信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内容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学生修习课程成绩、违纪违规等情况由学校组织统一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四)审核公示。

“成长记录系统”中学生遴选后的实证材料经学校、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审核后进入“档案管理系统”。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事先审核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客观信息与数据(含本级及同级相关部门提供),并对学生、学校录入的内容进行抽检。

对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必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等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五)评定等级。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采用A、B、C、D等级形式呈现,其中D等为不合格等级。

初中毕业前,学校须在管理系统中根据每学期形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每个初中学校的毕业评价结果,原则上每个维度A等不超过本校毕业生数的30%,B等为50%,D等严格控制。

对立德树人成绩突出、办学行为规范的学校,可奖励一定比例的A等指标。

各市要制定等级评定的实施细则。

要坚持“底线管理”,非触及底线,一般不评定为不合格等级。

  (六)形成档案。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以《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方式呈现。

纪实报告由“档案管理系统”分学期、分学年和整个初中阶段自动生成。

初中毕业前,学生撰写自我陈述,教师为其撰写简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评语。

纪实报告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校长审核、签字以及学校盖章后存档,供高中阶段招生学校招生参考使用。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依照各自权限查看相关内容。

  五、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分工和责任

  省教育厅制订统一要求,负责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市、县(区)教育局负责区域内工作的统筹协调。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本区域落实《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完善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具体实施办法,准确把握和传达上级政策,加强对学校的培训,指导学校制定本校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组织协调区域内教育督导部门、教科研部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管理和督导评估,及时收集、反馈实施情况,积极搭建学校研讨交流平台,发现和宣传典型经验。

  学校负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

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记录、汇总、评定等级、公示等具体流程。

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

加强对教师、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复核制度,对记入信息管理系统的事实材料真实性负责。

  六、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一)确保真实性

  一是开发全省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事实呈现的方式,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分学期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组织师生进行写实记录,以确保记录过程真实。

  二是核心评价信息如学生身份信息、学业成绩、体质监测评分等,都采用相应系统客观数据直接导入的方式录入,以客观性确保真实性。

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审核各自录入或导入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与数据。

  三是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内容和格式统一的活动情况记录来体现,确保评价内容可比较、可分析。

  

(二)确保公平性

  一是努力推动城乡社会实践活动公平配置。

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整合社会,为城乡学生创造更公平地享有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

  二是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学籍管理系统建立,由基教、教研及电教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维护,学生毕业时按考生电子档案要求与招生录取系统对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无误。

  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措施,实行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确保评价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建立评价信誉考核制度,对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主体,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抽检等方式评定信誉等级。

同时,建立公示制度、复核制度、抽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学校特色指标”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初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学校特色指标”不要求每所学校都要记录。

记录“学校特色指标”的初中学校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方面要求:

一是学校有独特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内涵;

二是有特色课程或活动的支撑;

三是特色课程或活动覆盖本校的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

四是有特色指标的测量评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表现的评定有切实的依据。

  根据以上要求,有关初中学校可以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共性内容中未能包括的、体现所在地区和本校学生素养特色的指标,以及学生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

评价标准由学校自主研发,在记录时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二要清楚地陈述评价的标准,三要提交特色指标评价管理办法。

  八、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与使用

  本办法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纪实报告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记录和等级。

各地根据不同的录取模式,运用合理的方式使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的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于2020年在首批试点市与招生录取挂钩。

同时为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将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

基本方法为:

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根据呈现方式需要,转化为百分制分数呈现,或转化为等级呈现。

  为了总结班主任在实践中指导中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反思其中的教训,特梳理一系列典型案例,与同行交流。

因为这些案例都从实践中来,个人的认识水平、专业视野都是有限的,所以欢迎,并恳切地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导。

  本案例分三个部分:

理性认识、典型案例、个人反思。

  一、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理性认识

  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时,须明白几个基本的概念。

  第一是“高中生”。

  高中生已经接受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评价的时候,需要明确认识到评价对象的各项素质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且要对这个基础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这个标准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同时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往的评价经验可以作为班主任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参考,但是不能作为既定标准,因此可以这样形象地说:

“中学生”(“高中生”)既是一个“发展过”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现状。

  高中生还将接受高校在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挑选,所以综合素质的发展还要有个阶段性的目标。

如果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没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指导,那么就很可能造成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滞后,或者不完整。

我们不把各项素质齐头并进的发展作为目标,因为作为个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作为群体,每个个体的各项素质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

这两个不平衡性就决定了对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必须是整体均衡的,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第二是“综合素质”,特别区分于“全面素质”

  学生素质的内涵具体应该包括哪些,我们通常参考人的素质的内涵,它既是一个生理学概念,又是一个心理学学概念,还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素质”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也谈不上人的综合素质发展。

所以,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

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以上是对生理学与社会学概念上素质的理解。

  素质同时又是社会学意义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素质指的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

其内涵一般包括:

文化水平、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情商层次以及与职业技能等。

  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综合素质。

素质虽然是学生的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它又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在现阶段的综合素质与环境教育,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学校教育,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为这时候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内在的相对稳定性。

  第三是“发展”,特别区分于“成功”。

  我们在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时,讨论的“发展”是生理学意义和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发展”,与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生理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发展则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后两者与前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两个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相同的是,都存在前后相继的特点,

  二、典型案例

  

(一)学生个性案例的发现与培育

  学生个性案例的发现的方法从发现的途径上,氛围以学生为直接对象的直接观察法、书面交流法,以教师为对象的教师同伴沟通法和以家长为对象的家校沟通法。

以上方法在表述上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在使用时又是协同进行的。

  直接观察法以直接关注到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学生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各方面的直接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

个性本是一个中性词汇,我们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加以划分。

对于作为观察结果的消极个性,要试图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加以改进;

对于另外一些积极个性则要加以凸显,是学生明白自己的个性优势,增强发展的自信心。

  2012级高一

(1)的何同学,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屡次出现作业不能够及时上交、班费不能及时上交等情况。

  我们在描述的时候努力不使用“问题”一词,因为我们在使用“问题”一词的时候,往往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纯粹“问题”,而是一般意义上的“毛病”。

在很多时候,我们通俗地认为的“问题”、“毛病”,其实只是其个性特点的一个部分而已,并不存在德性上“恶”的成分。

有的时候也仅仅是前期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已。

  上述是直接观察法的部分结果,但是对情况的全面掌握还需要通过学生的自述来加以完善。

通过和何同学的交流,得知何同学“历来如此”,在初中阶段,老师也因此费过很多神,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

何同学自己对此也颇为苦恼。

交流的那天正好要交一份270元的费用,我得知了何同学的情况后先为其垫付,然后再寻找办法来解决。

  我和何同学的母亲做了沟通,也进一步证实了和同学所说不虚。

何同学所在的初中相对薄弱,因为学业成绩的突出,老师对何同学开一面,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科学习上,最终何同学不孚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物理学科,还得了满分。

  由此我们发现,何同学在学习上可较好地管理自己,但是在生活上缺乏相应的自理能力,反观从来,可能是因为前一阶段的教育影响,诸事不需假手,万千宠爱于一身。

面对这样的观察结果,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要求,当然同时也是社会对职业人、社会人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她良好的记性这一积极个性。

具体做法上参照前一阶段,减少关注,增加责任感。

  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学生个性的养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后者则只考虑个性的形成,而不论其积极与消极。

班主任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主观上必须是对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

从方法上说,我们提倡整体持续培养的方案,即开发统整学生、家庭、学校三方教育,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但是不苛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里养成良好的个性,而是寄希望学生在长期的发展中能够有积极的改变。

  具体操作过程中,先从何同学本身着手做工作,通过学生自述型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给自己塑型,然后反顾思考。

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不多发表看法,这样可以在零评价的环境中让学生尽可能客观地陈述自己,为自己塑造可观的形象。

一旦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学生就有可能在“趋利避害”本性的支配下,脱离实际、回避现实,为自己重塑一个符合“期待理想”的型。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保持对人的信任。

学生作为一个人,我们要相信人的自觉意识,相信在学生自我塑型的过程中会根据社会传承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倾向,获得应有的态度。

  小何同学在塑型之后,确实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个性所具有的的消极性,但是作为身在其中的一份子,当局者迷、茫然无措也是一种必然。

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可以做以下工作:

给学生建议,比如使用记事本、时间规划本,或者请朋友、同学、家长适时提醒等;

给家长建议,约请家长在家长群中每天陈述能够体现孩子优点的一个细节,或一件事。

这种表扬有利于在整个班级的家长群体中树立学生的积极形象,进而形成一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的场域;

给自己规定,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独立承担的机会。

给任课老师建议,对小何同学提要求,但是当其不能完成时,及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不做过多追究。

  这样的整体方案推行一个月左右,高一年级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体委因故未能带好班牌,我也因事在同学们都出发之后才到教室察看。

小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