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462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述四种机械作用均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与冲击,如果结构设计不当,就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无法工作。

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

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

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

其二是疲劳破坏:

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

振动和冲击电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1.没有附加锁紧装置的接插装置会从插座中跳出来,并碰撞其他元器件而造成破坏。

2.电真空器件的电极变形、短路、折断;

或者由于各电极作过多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噪声,不能正常工作。

3.振动引起弹性元件产生变形,使具有触点的元件(电位器、波段开关、插头座等)产生接触不良或开路。

4.指示灯忽亮忽暗,仪表指针不断抖动(或指针脱落),使观察人员读数不准,视觉疲劳。

5.当零部件的固有频率和激振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例如,可变电容器极片共振时,会使电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等。

6.安装导线变形及位移,使其相对位置改变,引起电感量和分布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感电容的耦合发生变化。

7.机壳和基础变形,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胶木、聚苯乙烯)断裂。

8.防潮和密封措施受到破坏。

9.锡焊和熔焊处断开,焊锡屑掉落在电路中间而造成短路故障。

10.螺钉、螺母松开甚至脱落,并撞击其它零部件,造成短路和破坏。

有些用来调整电气特性的螺丝受振后会产生偏移。

由此看出,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振动引起的是元器件或材料的疲劳损坏,而冲击则是由于瞬时加速度很大而造成元器件或材料的强度破坏;

振动引起的故障约占80%,冲击引起的故障约占20%。

4.2减振和缓冲基本原理

为了减少或防止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取两种措施:

a)通过材料选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强设备及元器件的耐振动耐冲击能力;

b)在设备或元器件上安装减振器,通过隔离振动与冲击,有效地减少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4.2.1隔振的基本原理

1.振动系统的组成

机械振动是物体受交变力的作用,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

如电动机放在一简支梁上,当电动机旋转时,由于转子的不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引起电动机产生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当限制其左右运动时,就构成最简单的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其组成有振动物体m和弹性物体k,故又称为m-k系统。

2.隔振原理隔振就是通过在设备或器件上安装减振装置,隔离或减少它们与外界间的机械振动传递。

(1)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

主动隔振——在振动物体与安装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振器,减少机器振动力向基础的传递量,使振动物体的振动得以有效的隔离;

这种对振动物体采取隔离的措施称为主动隔振。

一般情况下,风机、水泵、压缩机及冲床的隔振都是主动隔振。

被动隔振——在仪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振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程度,使仪器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坏;

这种对仪器设备采取隔离的措施,称为被动动隔振。

一般情况下,仪器及精密设备的隔振都是被动隔振。

(2)隔振系数

真正危害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是受到的外部持续不停的机械作用,因为这种持续不停的机械作用补充了阻尼消耗的能量,使振动一直持续。

因此,必须采取隔振措施,使这种持续不停的机械作用对设备的影响降到最小。

主动隔振系数:

设外力F0=sin(ωt)垂直作用在物体M上,通过弹性与阻尼作用使基础同时受到弹簧力及阻尼力,此时物体同样也受到弹簧力及阻尼力,物体按一定的规律运动。

把基础所受到的弹簧力及阻尼力的合力FT与作用在物体上的FO力相比,这个比值η称为隔振系数,用式(4.1)表示:

           η=FT/FO(4.1)

隔振系数的含义是:

传到基础上的力是原振动力的百分之几。

如果物体直接固定在基础上,那么振动力就全部传到基础上,此时FT=FO,η=1。

所以,只有当η小于1时,才有隔振效果。

  隔振系统的隔振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η={[1+4ξ2(f/fo)2]/[1-(f/fo)2]2+4ξ2(f/fo)2}0.5(4.2)

被动隔振系数:

振动来自基础,其运动用U=Uosin(ωt)表示,也是周期振动。

与主动隔振一样,被动隔振也可用隔振系数η表示其隔振效果,它的含义是被隔离的物体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或是振动速度幅值、加速度幅值的比值),用式(4.3)计算:

η=xO/UO

={[1+4ξ2(f/fo)2]/[1-(f/fo)2]2+4ξ2(f/fo)2}0.5(4.3)

式中xO——物体的垂向振幅(m);

UO——基础的垂向振幅(m)。

式中  f――振动力的频率(HZ);

    fo――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HZ);

    k――隔振器的刚度(N/m);

    m――物体的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9.8m/s2);

ξ——减振器的阻尼比(橡胶减振器的阻尼比为0.02~0.15)。

被动隔振系数与积极隔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表达式完全一样

从η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隔振系数η与频率比(f/fo)及阻尼比ξ有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的曲线。

  隔振系数η与频率比(f/fo)及阻尼比ξ关系曲线

从图可以看出:

当f/fo<<1时,隔振系数η=1。

此时振动力变化缓慢,且其几乎等值传递到基础上。

当f/fo=1时,隔振系数η为最大,振动力有放大现象,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

对于不同的阻尼比ξ,曲线明显分开,表明阻尼对共振的影响大,η值随ξ增大而减小,所以,对于启、停频繁的设备,为防止设备在启动或停机过程中经过共振区域时产生过大的共振,减振器选用时应考虑阻尼大一些的。

当f/fo=

时,隔振系数η=1,振动力等值传递,此时系统无隔振效果;

当f/fo>

时,隔振系数η<1,振动力减值传递,此时系统有隔振效果,η值可按式(4.2)计算或从图中的曲线查出。

因此,要使隔振系统有效果,必须使η<1,即必须使频率比f/fo>

在电子设备的减振设计中一般取频率比f/fo为2.5~4.5,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隔振效果,应该使隔振支承系统的固有频率为振动力频率的1/2.5~1/4.5。

阻尼的作用在振动传递率曲线上看得很清楚,在共振区内,阻尼可以抑制传递率的幅值,使物体的振幅不至于过大;

在非共振区,阻尼反而使传递率增大。

因此,隔振与主动隔振,都应强调以下几点:

当f/fo≈1时,发生共振,应力求避免;

不论阻尼大小,只有f/fo>

,才有隔振效果;

一般情况下,建议把频率比f/fo取为2.5~4.5。

隔振系统中控制振动及其传递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

隔振器的刚度k、被隔离物体质量m及系统支承即隔振器的阻尼比ξ。

它们各自的影响简述如下:

①刚度k——隔振器的刚度越大,隔振效果越差,反之隔振效果越好。

因为:

     f0=(k/m)0.5/2π      (4.4)

k越大,f0越大,f/fo越小,η就越大(在隔振区)隔振效果差;

k越小,f0越小,f/fo越大,η就越小(在隔振区)隔振效果好。

因此,就隔振而言,刚度k应尽可能小;

必须指出的是,过小的刚度k可能无法承受质量m,就像一个重物将一根弹簧压扁了,无法起到隔振作用,对于一个设计正确的隔振系统,支承的刚度计算既要考虑隔振效果的实现,同时还要兼顾其承载能力。

②质量m——被隔离物体的质量m使支承系统保持相对静止,物体质量越大,在确定振动力的作用下物体振动越小。

同样从式(4.4)看出,m越大,则f0越小,在隔振区η就越小,隔振效果好。

增大质量还包括增大隔振底座的面积,以增大物体的惯性矩,可减小物体的摇晃,但质量往往是确定的,增加是有限的。

  ③阻尼比ξ——隔振系统的支承阻尼有以下的作用:

在共振区减小共振峰值,抑制共振振幅;

但是,在隔振区,随着ξ的增大,η也变大,隔振效果变差。

因此阻尼的作用有利也有弊,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4.2.2隔冲的基本原理

冲击是一种急剧的瞬间作用。

例如飞机的起飞和着陆,火车、汽车的启动与停车,物体的起吊与跌落等都能产生较大的冲击。

在冲击发生时,虽然时间相当短,但作用十分强烈。

冲击作用下,电子设备的零部件的冲击应力超过其最大允许值时将导致设备损坏,有时也会因多次冲击作用形成疲劳积累,使设备发生疲劳破坏。

因此,对冲击的作用也必须进行隔离。

由能量定理可知:

当外来冲击能量一定时,若冲击力作用的时间愈长则设备所受的冲击力愈力小,冲击加速度也愈小。

因此若能延长冲击力作用的接触时间,就可减轻电子设备所受冲击作用的影响。

和隔振一样,隔冲同样分为主动隔冲与被动隔冲,电子设备大都属于被动隔冲,在支撑基座与电子设备之间装一减振器进行冲击隔离,当外界冲击力作用在支撑基座上时,由于减振器中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产生变形,吸收能量并延长冲击力作用的接触时间,使传递给设备的冲击力减小了很多,达到缓冲的目的。

因此冲击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储能装置。

减振器的刚度越小,阻尼越大,则冲击力的作用接角时间愈长,减振器的变形愈大,设备受到的冲击力也就愈小,缓冲的效果愈好。

所以对一些易损坏的器件,在运输时常用刚度很小的橡皮筋带或钢丝弹簧将器材吊起,使之与支撑基座隔离。

但是,对一般电子设备来说,采用刚度很小的弹性体来缓冲是有困难的,因为刚度很小的弹性体在吸收冲击能量时,要产生相当大的位移,而电子设备的安装条件一般是不允许的。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缓冲时可使用橡胶金属减振器,其受力与变形的关系是非线性,刚度随着受力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刚度较小,但当发生大变形时其刚度会变得很大。

由于阻尼的存在会使系统在变形时消耗能量,因此,在缓冲设计中增大减振器的阻尼,对有效地控制冲击十分有利。

4.3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4.3.1减振器的类型

减振器的作用是隔离或减小振动及冲击对设备及元件的影响,通过其材料、结构的特点,吸收振动、冲击的能量并缓慢地释放,达到减振缓冲的目的。

电子产品中用到的减振器种类很多,有标准的,也有非标准的。

原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减振器部标(SJ93-78),列出了电子产品使用的14个系列102种规格的标准减振器,应用时可查相关手册,这里仅介绍近年来电子设备中使用较普遍的橡胶-金属减振器、金属弹簧减振器等。

1.橡胶-金属减振器

橡胶-金属减振器由金属(弹簧钢)和橡胶按下述方制成:

先将钢制零件镀上一层25μm厚的黄铜(Zn30%,Cu70%),与天然橡胶(2959,1847)一起在压模内硫化,加温143±

1OC,时间20分钟,金属和橡胶贴合在一起形成减振器。

由于金属和橡胶的结合强度达3.92~6.86MPa,所以能在一定的载荷下承受冲击和振动。

由于橡胶是微孔性材料,变形时具有较大的内摩擦,故阻尼比ξ较高(0.02~0.13),但橡胶具有蠕变性能,不能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变形,故适用于静态偏移较小、瞬时偏移可能很大的情况,即能承受冲击作用,隔冲性能好;

这种减振器由于采用天然橡胶,温度对其性能影响较大,且怕油污、酸、光照等,使用时应定期更换。

近年来开始使用人工合成橡胶,部分地改进了性能,如用丁橡胶制成的减振器,可在油污环境中使用,用硅橡胶制成的减振器,使用温度高达115℃。

JP型平板式减振器及JW型碗形减振器,是目前电子工业中常用的两种标准减振器;

其尺寸可查阅减振器手册。

这两种减振器的主要性能为:

额定负荷W的范围为:

4.5~157.5N(中间分14档);

在常温和额定负荷下,垂直方向静压缩位移为1.2~2.0mm;

工作温度范围为-40~+80℃;

在阳光直射和极低温度下,橡胶会出现裂纹,因此这种减振不宜用于阳光直射和无防寒措施的低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

2.金属弹簧减振器

金属弹簧减振器用弹簧钢板或钢丝绕制面成。

常见的有圆柱形弹簧、圆锥形弹簧及板簧等。

这种减振器的优点是:

对环境条件反应不敏感,适用于恶劣环境,如高温、高寒、油污等;

工作性能稳定,不易老化;

刚度变化范围宽,可以制作很软,也可很硬。

其缺点是阻尼比很小(ξ≤0.005),共振时很危险。

因此必要时还应另加阻尼器。

这种减振器的固有频率较高,通常用于载荷大、外激频率较高及有冲击的情况。

3.阻尼隔振材料

利用减振器对设备减振缓冲时,虽然可以减弱机械作用对设备的干扰,但在多数情况下设备并非理想刚体,即使已经减弱的机械作用传递到设备中时,也有可能引起设备中的某些零部件发生共振。

此时采取阻尼技术进行减振效果较好。

近年来,国内外正致力于阻尼减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使用的阻尼材料是一种由单体分子共聚或缩聚而成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当受到外力时,呈现出既有固体弹性又有流体粘性的中间状态。

这种聚合物受到拉伸外力时,其分子链一方面被拉伸,另一方面在分子与分子之间产生链段的滑移。

外力消失后,被拉伸的分子要恢复原位,即它具有弹性;

但是,链段的滑移并不能迅速、完全地恢复到原位,从而造成其有永久性变形,显示出具有粘性。

所以,这种材料也称为粘弹性阻尼材料。

链段间滑移所作的功不能完全返回的部分,就以热能形式消耗在环境中。

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将机械振动或声振动转变为热能,从而起到减振和降低噪声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阻尼隔振材料有两种形式:

(1)自由阻尼结构

将阻尼材料覆盖(粘贴或喷涂)在需要减振的结构物表面,当结构件发生变形时,阻尼材料能将机械振动或声振动转变为热能消耗。

由于覆盖在结构物上的阻尼材料层面无约束,故称为自由阻尼层或自由阻尼结构。

被覆盖的结构物称为基层,阻尼层可以是单面或双面。

(2)约束阻尼结构

在自由阻尼层面上再覆盖一层材料,就构成约束阻尼结构,而这一覆盖层称为约束层。

根据需要也可作成多层,基层与约束层统称为结构层,它为阻尼结构提供强度,阻尼层则吸收能量。

(3)其它阻尼隔振材料

近年来隔振垫已被应用于产品的减振缓冲。

隔振垫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一种没有确定形状尺寸的软垫,如专用橡胶隔振垫,这种隔振垫具有特久的高弹性,隔振、缓冲性能良好;

为满足不同要求其尺寸和形状自由选择;

具有一定的阻尼性能,可吸收机械能特别是对高频振动能量的吸收效果好;

橡胶同金属表面能实现牢固粘接,易于安装与制造;

与其它减振器比,具有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被动广泛用于产品的隔振缓冲。

4.3.2减振器的选用原则

选用减振器时主要应考虑以下问题

1.使用条件

主要包括振源性质、环境温度、外形尺寸和元器件耐振抗冲击能力等。

振源性质:

电子设备使用时所承受到的振动、冲击类型、强度、频率等,从而决定了以隔振为主还是缓冲为主;

一般情况下舰用、车用设备以缓冲为主,飞机载设备以减振为主。

环境条件:

因橡胶减振器有一定的使用温度范围,过冷会硬化,过热则软化,大多数橡胶减振器遇油及光照易老化,当温度范围超出0~80℃或存在油类介质或光照条件下不宜使用橡胶减振器。

外形尺寸:

了解设备的外形、重心位置特别是可以供安置减振器的空间大小,将为选用减振器的类型、数量提供尺寸依据。

耐振抗冲能力:

设备内的元器件的耐振抗冲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设备允许承受的最大振幅和加速度,也就决定了整个隔振缓冲系统的隔振系数的大小,是选用减振器的主要依据。

2.参数条件

减振器的主要参数包括阻尼比、刚度(或频率)、额定负荷等。

阻尼比ξ:

从减振原理分析看出,阻尼的作用是控制和减少共振振幅,由于设备起动与停止要都要经过(γ=1)共振区,尽管时间很短,但系统阻尼过小时也会产生较大振动。

虽然在隔振区阻尼比越小隔振效果越好,但这仅对激振频率为单一频率才适合。

当振源较复杂,有多种频率时,必须从多方面防止共振,阻尼比也应适当选大一些。

从缓冲的角度讲,选用较大的阻尼比也是有利的,综合考虑,减振缓冲系统以选用较大的阻尼比为宜。

刚度k:

刚度是减振器的最主要参数,就减振而言,刚度的大小可由隔振效果要求,通过计算出固有频率而求得,选用的减振器的刚度只要等于或小于计算刚度,就能保证隔振效果的实现;

额定负荷W:

各种类型的减振器的额定负荷都不同,所选减振器的负荷大小主要根据设备重量、重心位置、减振器安装数量来决定,要求所选减振器额定负荷应大于实际承载。

4.3.3减振器的合理布置

在布置安装减振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使各减振元件受力均匀,静压缩量基本一致;

2.将减振器安装在设备底部四角较为方便,但为了提高稳定性,减振器的安装平面应尽可能提高,最好是在设备重心所在的平面;

3.同一设备的减振器最好选用同一型号的产品。

4.4电子设备减振缓冲的结构措施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外界机械力的作用下,仍能可靠地工作,除了安装减振器进行振动、冲击隔离外,还应考虑对电子设备采取防振和缓冲措施,这些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4.4.1电子设备的总体布局

电子设备整机的耐振、冲程度在元器件已决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元器件的布局和安装方式,因此,从提高设备整机的耐振冲能力出发,在布局时,设备的重量要均匀分布,使设备的重心尽量落在底面的中心上,重心不应偏离几何中心太远。

对于过重的元器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设备的下部,使设备的重心下移,从而减少设备的摇晃。

4.4.2元器件的布置和安装

1.导线和电缆

两端受到约束的导线和电缆,象一根松的琴弦,其固有频率很低,容易落在干扰频谱之中。

如果所用的导线比较细、长、软,则在振动时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下,可能使它产生永久变形或可能引起导线两端脱焊和拉断,因此总是尽量将几根导线编扎在一起,采用线夹分段固定。

采用单股硬导线不如采用软导线,因后者具有较好的抗振抗冲能力;

为提高可靠性导线两端不应有虚焊,不使用钳伤的导线,导线两端缠绕处应避免弯曲而出现裂纹,在两端具有相对运动的导线应适当放长,通过金属孔或靠近金属零件的导线,为避免导线绝缘皮的损坏,必须另外套上绝缘套。

2.继电器

继电器是由电气和机械结构组合在一起的元件,在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下,容易失效,为了提高继电器的耐振耐冲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

在用一个继电器的地方,使用两个固有频率不同的继电器,两个继器并联在电路,它们都能完成相同的功能,由于固有频率的不同,两个继电器就不可能同时失效。

根据继电器的结构特点进行安装,可以提高其抗振抗冲能力,如舌簧型继电器,应该使触点的动作方向和衔铁的吸合方向尽量不要同振动方向一致

3.晶体管

晶体管虽然本身抗振动和冲击能力较强,但如果安装不当,仍会发生故障。

大功率晶体管用螺钉固定在底座或散热器上;

晶体管本身不能牢固地固定,可采用压紧装置(如各种压紧弹簧、帽盖和帽罩等)安装在管座上,并压上护圈、护圈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小晶体管一般用管脚锡焊在印制板上,但管脚引线不能长,以此来提高晶体管的刚度,防止共振现象发生。

4.变压器

变压器本身是能耐振耐冲的,但它是一个比较重的元器件,因此应尽量安装在设备的底层,其位置不宜偏离设备形心太远,为了提高变压器的安装牢固性,应采用刚性较好的支架,并利用变压器铁心的空心螺栓将支架和铁心牢固地固定在底座上,其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5.电容器和电阻器

电容器和电阻器本身是耐振耐冲的,关键是它的引出线和接点的连接处容易折断。

所以一般采用剪短引线来提高其固有频率,使引出线的固有频率离开干扰频谱,对较大的电容器和电阻器,由于不能用引出线固定,因此,需用螺钉或螺栓、专门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对很小的电阻电容、最好用硅橡胶封装。

6.印制电路板

通常一快印制板上装有上百个元器件或几十块集成电路固体块,而印制电路板又和机壳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所构成的振动系统是相当复杂的,每个元器件、结构件都有各自的振动特性,两个元器件或结构件装配在一起时,又呈现出第三种振动特性。

组装方式的不同,其振动特性也各异。

一般印制电路板常用的减振措施有:

(1)增加印制电路板的厚度或附加加强筋,从而提高了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刚度。

(2)把橡胶减振器联结在印制电路板上作为附加的结构支撑,以减小在振动时印制电路板中心的振幅。

(3)用机械的方法,增加印制电路板边缘与支承界面间的接触压力,以改变边界条件来降低板中心的振幅,从而防止印制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疲劳损坏。

(4)采用层状结构,即在二块印制电路板中间夹以粘滞性阻尼材料,这样在弯曲振动时,中间层产生周期性的切应力,从而使机械能变成热能,以获得很高的阻尼特性,减小印制电路板的振幅。

(5)将印制板进行封装,使印制板、元件、各插接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避免每个元器件、结构件因都有各自的振动特性使得设备固有频率宽的不足。

7.机架和底座

机架和底座的结构可根据要求设计成框架、板料金属底座和复杂形状的铸件。

从抗振抗冲的角度出发,不管是那种结构型式,都应进行刚度和强度计算,以便最终提供一个最佳的挠度。

提高机架和底座的刚度,可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激振力的频率比值增加,以达到远离共振区的目的。

通常采用附加加强筋的方法。

在常见的抗振结构中,悬臂式结构的刚性最差,在外部振动载荷的作用下,很容易引起结构损坏。

安装在各部分机架和底座上的元器件的受振情况,除了与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有关外,还与该部分挠度(刚度)、几何形状、机架和底座的载荷分布及大小有关,但要计算出机架和底座的固有频率是相当困难的,通常是经过反复试验,从而是找出适合的挠度,决定其结构尺寸。

  4.4.3其它措施

  1.消除振源:

即减少或消除振动和冲击的干扰源。

例如通讯机、飞机上的发动机等都应进行单独的隔振,对旋转部件应进行动平衡试验,以消除由于制造、装配或材料缺陷造成的偏心引起的离心惯性力。

2.隔离:

在设备和基础之间安装减振器,以减少振动和冲击对设备的危害,对某些元件排列密度高无法用橡皮垫、晶体管塑料管座等隔离元件时,可用棉球或泡沫塑料浸渍703胶填塞在元件与底板之间以起到减振垫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