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Word下载.docx
《完整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
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
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深刻干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烈。
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
拉斯金的信徒莫里斯企图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其次就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
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战及二战以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近20年来,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
90年代,设计理论多元发展,唯一共同的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三、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
前者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是设计的历史。
2.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3.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
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理。
这些视觉元素包括:
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和空间。
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
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
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在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批评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
最为著名的是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4.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等。
5.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
▲
设计的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1.符号学理论。
图案和符号即单纯装饰性和象征性之间的应用。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当代设计学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播的功能。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象:
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划分三个阶段:
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50年代西方设计界将符号学应用于建筑设计,认为建筑语言的形成是一个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提倡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
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
罗兰。
巴特的《神话》,他认为不应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简答题:
为什么说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解构方法。
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的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方法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
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
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
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法国哲学家的德里达《绘画的真实》,试图用解构方法解读绘画。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4.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界。
按照通俗的解释,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
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
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5.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为止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及其重要的新趋向。
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所谓多重设计,实际上是指批评者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6.信息技术。
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1.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在几乎所有的设计类型中,最基本的技术因素和形式原则便是尺度和比例。
3.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墨子的设计思想:
重设计功能反对无谓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的“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志趣。
管仲:
视装饰为忤逆。
阴阳五行说以及老子的“道”说、“无为说”,表明天下百工之作无不因循万物之质材特征和自然规律方可工成事遂的因果关系,从设计方法学的角度讲老子的“道”与良匠之道匹配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庄子的“天人合一”与古代风水学。
分析题:
论述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的关联及启示。
4.中国的设计,西方的反应。
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应该说始于20世纪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
凡德洛。
他们的设计实践和思想,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和产品设计的先河,并为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运动、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08年,赖特在《建筑范例》月刊上首次提出了他的有机建筑概念,以追求建筑的实在——内部空间的真实表达为终端,通过对整体性的探索,最终找到以连续性和可塑性的结构实现整体性的具体途径。
中国的农业技术只是给西方农业甚至工业革命带去的推动作用。
赖特以其毕生丰厚的建筑设计作品和杰出的人文思想阐释了中国古代先哲的理念和东方文化的伟大传统。
论述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和启迪。
赖特和凡德洛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研究。
复习题
1.设计学是怎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
2.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对于设计实践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称为设计。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最早的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
直到18世纪,巴托把各种艺术细分为实用艺术、美的艺术,以及一些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
由于近代西方越来越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
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素描、绘画,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
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康德认为美有两种,自由美和依存美。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作为有艺术含量的创造活动,设计中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设计不是直接地进入生产,而是巧妙地引发了另一个新的设计。
从古到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中体现出来的。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纯精神产品的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今天,设计不仅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还以科学技术为实施基础,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这就为艺术拓展了大片的新天地,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借用:
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某一雕塑或其他艺术作品,借用艺术创作的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
广告设计中经常使用。
解构:
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识、单行、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
装饰:
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常用的方法。
装饰并不等于“罪恶”,也不等于错误,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如其分。
好的装饰可以掩去设计的冷漠,增添制品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好的装饰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多余的装饰才是可以随意增减的附件。
参照:
设计属于创造。
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无论是借用、解构、装饰,都不能简单的模仿,而要表现出适度的创新,参照不失为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参照的关键是根据设计范例,反复参详考察,找出规律和可变的环节,在基本规律或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使设计呈现新的艺术面貌。
创造:
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解构、装饰、参照等方法的基础。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1.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
定义: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解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共同组成,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工业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内容涉及到项目的功能系统,包括实用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等,其形式是产品的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
在造型上追求完美的技术功能和操作功能,追求使用、信息、审美功能的结合,将造型的个性、创造性寓于应用的艺术风格,它追求形式的完美。
在用材上它追求材料的应用于结构要求相符,材料的应用于功能要求相符,并且与生产工艺相宜以及与材料供应相宜;
充分表现材料的本色美与工艺美。
在色彩上,它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的材料的本色和表面处理的本色,使之与造型、材料、使用功能、审美心理相宜,并表现出某种个性和风格。
在产品处理方面强调艺术思维,即选择最佳处理工艺以表现和创造材料的肌理之美,从而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工业设计的装饰处理,主要是要求设计者将母题、纹样、色彩构成等及功能与审美的协调等方面纳入思考范围,综合运用艺术手法让使用者接受产品,让产品与其功能一致,同时赋予产品风格的协调性。
2.广告设计的艺术特征:
始终是商业的艺术、媒介的艺术,是大众传播的艺术和民俗艺术。
广告的艺术设计是整个广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本身又可以划分成五个方面,即文学创作、美术设计、声学创作、表演设计和电脑制作。
3.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
室内设计也分实体设计和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的艺术特性主要表现在:
从艺术的角度为室内设计的实体、虚体、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解决美学问题的方案。
五、艺术推动设计(容易出分析题)。
设计与艺术的发展并行不并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
涉及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包豪斯典型地代表了艺术推动设计,艺术与设计结合的成就。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上也力图打破艺术与设计的一切界限,从而创造“完全艺术品”。
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投入设计实践,可以推动设计进步。
“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
莫里斯。
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也可以推动设计进步。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则更有可能推动设计进步。
艺术与设计关系存在的误区:
为艺术而设计、为技术而设计、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容易出分析题):
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
设计是设计人员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
对本部分内容的整体表述:
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这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思考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深刻的关系。
直到18世纪,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
首先,设计与制造的分工。
18世纪,建筑师首先从“建筑公会”中分离出来,使建筑设计成为高水平的智力活动。
随着劳动分工的迅速发展,设计也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设计专业。
机器生产同时导致了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各种优质钢材和金属被应用于设计。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广告设计从本世纪20年代起甚嚣尘上,而CI设计也有了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等等,毫无疑义,塑料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
塑料在30年代已经建立起了它的工业地位,并且被工业设计师们赋予了社会意义,成为“民主的材料”。
他们大受工业设计师的青眯,被用于各种产品上,因而更适宜设计的个性发挥和产品符号的灵活运用,新材料的出现总是鼓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形式的探索。
1930年照相的铜板技术发明,使摄影从此在广告设计中占住了确定位置,并成为今天照相设计的基础。
电影的出现,收音机、电视机等多种新媒体的使用,广告产业迅速发展,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但创新,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极大丰富,同时大大地扩大和深化了视觉传达领域。
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
如果说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反响,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便是对信息技术的反响。
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CAD软件已成为广大设计师经常使用的工具。
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设计师可以直接了解他的设计品效果究竟如何,因此设计获得了传统手工艺生产的某些特质,即强调产品的使用,操作上的便利,功能上的灵活性以及使用者特殊要求的适应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解答题:
为什么说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容易出分析题):
对本部分内容的整体描述:
设计创造直接与人类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观察联系在一起。
设计的进步依赖于人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如设计对形态、结构的认识,就借助了数学、物理的观察成果。
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发达,对扩大设计的表现领域和扩大新的材料的使用都起着作用。
对设计的研究也与科学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
设计需要进行有机的研究。
设计研究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设计的发展和设计学的建立都是以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整合为基础的。
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综合,它的概念是1969年赫伯特。
西蒙正式提出的。
设计科学的产生表明设计除了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具体应用外,在方法论上也有了进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现代设计以讲求多元化、动态化、优化和计算机化为特点,故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论,解决愈来愈复杂的设计课题。
现代设计以追求多元化、动态化、优化及计算机化为特点,故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论,解决愈来愈复杂的设计课题。
1.控制论。
现代设计论将任何系统、过程和运动都看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因而控制论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2.信息论。
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具有高度综合性。
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是其奠基人,他引入了“熵”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
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播、处理等问题。
3.系统论。
所谓系统,即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互相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
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
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
具体设计方法包括:
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模式识别法、系统辨识法等。
现代设计无时不与现代知识体系紧密相连,科学理论推动着设计,而设计科学同时也是科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
科技资源需要设计加以综合的利用,变成优质的新商品,被市场大量的吸收,才完成了科技的社会财富化,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以电能为例,人类电气文明的形成,是设计运载科学技术划下的轨迹。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使用的关系。
▲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成商品的。
设计没有技术无以为设计,而科学技术没有设计参与也找不到同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成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
而美国的科学技术政策所以高度强调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德国最早意识到设计的这一性质并有效加以利用。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认识到设计的这一作用。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容易出分析题)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日本政府从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80年代,设计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都成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或研究中心,全面推行和实施现代工业设计,并且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开发型。
90年代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
90年代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又取决于设计的竞争。
设计不仅物化了一个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具体地规范了企业文化的运行模式,将企业职工与市场和社会内在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
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的结合点。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设计是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方法。
▲从消费层次来看,人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层次,第一类层次主要解决衣食等基本问题,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第二层次是追求共性,即流行、模仿,满足安全和社会需要。
第三类层次是追求个性,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经济正由“物的经济”向“知的经济”发展。
设计时代意味着附加值的时代。
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
高附加价值不仅仅是从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材料与感性三者统一考虑才行。
例如,众所周知,日本时装价格不菲,原因在于日本时装的设计思路上——日本时装绝非为大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