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407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20宁波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的圈层范围与能级能量分析Word下载.docx

一方面,港口经济圈之间由于空间上的重合,两者会互相挤压腹地空间,各自为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倾斜,形成一种竞争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功能上的重合,溢出效应就更为明显,两者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都会溢出到对方区域,从这个层面上讲,两者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即双方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合作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合作和共生的关系。

以长三角港口经济圈和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关系为例,两者即存在着如下复合关系:

空间上,长三角港口经济圈的部分腹地城市也属于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腹地城市。

功能上,两大港口经济圈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长三角港口经济圈和宁波港口经济圈首先是一个相互辐射、资源互补、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两圈能够紧密合作的基础条件;

同时,由于长三角港口经济圈的主要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本身能级能量很高,他们与附近的宁波港口经济圈在政策、资本、人才等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

比如,上海港口经济圈中的上海自贸区,将会对宁波港口经济圈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由此既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又可能产生“虹吸现象”。

二、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范围

(一)宁波港口经济圈圈层构建的因素分析

宁波港口经济圈如同一条巨龙,以宁波-舟山港为节点,主圈层城市为核心,圈内外互动型城市和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为依托,形成一个跨地域的新型经济模型和发展共同体,见图1、图2。

图1:

宁波港口经济圈区位图

图2:

宁波港口经济圈框架结构图

主圈层范围由龙头城市及周边高相关支点城市构成。

港口经济圈的支点城市与龙头城市宁波应在区域相近、交通互联、经贸产业合作、创新体系和人文交流等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

1.区域相近

区域相近是港口经济圈构建的自然条件。

重点考虑空间接近的宁波港腹地、长三角腹地城市。

比如浙江省内城市基本上纳入圈内,浙江周边的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城市纳入圈内。

2.交通互联

交通互联是港口经济圈构建的基础设施条件。

重点从铁路通道、内河通道、海向通道、公路通道的互联互通进行考察。

以宁波为基点,往南方向,通过沿海港口和沿海铁路线,选择浙江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和福建部分城市作为支点城市;

往西向北向,通过铁路线、高速公路网、江河港口选择江西、安徽部分城市作为支点城市。

此外,还重点考虑内陆无水港、海铁联运线、江海联运线。

3.经贸产业合作

经贸产业合作是港口经济圈构建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目标。

在支点城市选择时,重点考虑已有经贸与产业合作基础的城市,同时考虑产业相关度较高、今后合作成长性高的城市。

4.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港口经济圈实现发展层次提升的重要保障。

重点考察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互动交流、创新环境、创新体系功能定位的互补性等情况。

5.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港口经济圈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重点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方面合作的视角以及友城结对情况进行考量。

重点考虑文化圈相近、人文交流往来较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集聚之地。

(二)宁波港口经济圈框架结构

1.宁波港口经济圈主圈层城市

根据区域相近、交通互联、经贸产业合作、创新体系和人文交流等5个因素相关的分析思路,我们选择20个城市作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主圈层城市主体,并根据与宁波联系的紧密程度将这19个城市分为紧密型城市和合作型城市两类,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宁波港口经济圈主圈层城市主体因素分析

序号

主体城市

分析因素

类型

区位相近

交通互联互通

经贸与产业

合作

创新体系

人文交流

1

宁波

龙头城市

宁波港

临港产业

创新资源集中,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创新环境好

紧密型

2

舟山

相邻城市

甬舟跨海大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正在推进

经贸与产业合作密切且空间大

创新环境好

历史上曾经同一行政区域;

旅游互通

3

台州

海铁联运,港口合作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

浙东文化圈,历史上行政区划曾有交叉,人员流动密集,旅游互通

4

绍兴

海铁联运,无水港

5

嘉兴

杭州湾大桥,港口合作已有基础

6

湖州

浙江省内区域

内河港口,铁路相连

7

温州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创新环境好

8

金华

甬金通道,海铁联运,无水港

9

衢州

土地要素合作有基础,经贸与产业合作密切且空间大

10

丽水

11

上饶

临省重要城市

 

合作型

12

鹰潭

重点铁路枢纽,海铁联运,无水港

13

九江

长江经济带重要港口,“甬新欧”重要节点城市

已有产业合作

14

南昌

临省省会

海铁联运

创新资源集中,人才流动多

 南昌“宁波周”

15

漳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16

泉州

同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

17

福州

沿海铁路线重要城市,港口有合作空间

产业合作空间大

创新资源集中,基础研究强,人才流动多

18

合肥

19

芜湖

江海联运

20

黄山

紧邻浙江

旅游重镇

2.圈内外支撑互动型城市

宁波港口经济圈不是孤立地存在,宁波港口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国家战略,更离不开为其提供各方面支撑的重要城市。

在全国区域,我们选取与宁波港口经济圈联系紧密、国内节点地位高、资源要素集中的杭州、武汉、南京、厦门以及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作为圈内外支撑互动型城市城市。

杭州、武汉、南京、厦门是宁波港口经济圈周边的区域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宁波港口经济圈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等方面相互交集,当前这些城市与宁波港口经济圈在互相挤压腹地空间、竞争资源政策的同时,也开展紧密的协同与合作。

今后,宁波港口经济圈与这些城市的关系,需从合作吸收、寻求支撑、达成共赢的角度加以处理,实现由竞争合作向合作竞争转变,构建和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彼此良性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紧邻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产业层次高、创新要素多,目前与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合作也较为紧密,今后他们与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关系依然是合作与竞争共存,宁波港口经济圈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时,也需从合作吸收、寻求支撑、达成共赢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寻求他们的有力支撑。

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是全国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举足轻重,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高度集中。

宁波港口经济圈要主动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对接,打造合作平台,建立协作机制,采取灵活多元的跨域产业合作、人才共享、科技转化、资本运作,充分吸收三大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和优势,推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临近并与之人文相亲的上海,宁波港口经济圈一方面要防止上海自贸区建设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搞好系统接轨,为吸收上海的“溢出效应”做好一切准备,尽可能分享“自贸红利”、打造经济“升级版”。

3.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趋势,经济的开放度和对外辐射程度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宁波港口经济圈需要重点考虑与境(国)外城市的合作关系,构建一批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提升宁波港口经济圈的经济开放度。

宁波港口经济圈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以两个方向进行构建:

一是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与世界重要港口城市开展合作。

比如:

与宁波港口经济圈已有紧密合作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大阪,韩国釜山,中东的迪拜,北美区位条件与宁波相当的纽约,欧洲的重要港口汉堡、伦敦、巴塞罗那……等等都可成为宁波港口经济圈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

二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形成合作关系。

加强与中亚诸国开展能源合作、经贸合作,不断丰富经济合作内容,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

以宁波中东欧博览会等重要中外平台为基础,以大陆桥为纽带,进一步加大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建立一批境(国)外关联拓展型城市。

4.线性辐射节点型城市

除上述城市外的一般联系城市、单一合作城市……等等。

三、宁波港口经济圈能级能量分析

(一)圈层带动的能级能量

宁波港口经济圈主体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的浙闽两省以及长江沿线的赣皖两省,占地1979.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07万。

本研究从经济总量、产业体系、经贸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宁波港口经济圈圈层带动的能级能量。

1.宁波港口经济圈经济总量(2014年)

表-2:

宁波港口经济圈主体城市经济总量表

项目

总量(亿)

相当于浙江省

多少倍

(浙江总量)

占全国比例

(全国总量)

宁波市占宁波港口经济圈比例

(宁波总量)

GDP

¥

60247.44

1.50(¥

40154)

9.47%(¥

636463)

12.61%(¥

7602.51)

财政收入

8885.86

1.18(¥

7522)

6.33%(¥

140350)

20.15%(¥

1790.9)

进出口

$5314.90

1.50($3551.5)

12.35%($43030)

41.13%($2186.1)

表-3:

宁波港口经济圈各主体城市GDP区间表

GDP区间

3000亿以下

3000-5000亿

5000亿以上

城市(GDP)

漳州(2506.36)芜湖(2307.90)

湖州(1956.00)九江(1779.96)

上饶(1550.02)衢州(1121.01)

丽水(1051.00)舟山(1021.66)

鹰潭(606.98)黄山(500.00)

温州(4302.81)

绍兴(4265.83)

南昌(3667.96)

台州(3387.51)

嘉兴(3352.8)

金华(3206.64)

宁波(7602.51)

福州(5169.16)

泉州(5733.36)

合肥(5157.97)

2.产业体系

宁波港口经济圈内部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圈内很多城市都是我国综合性的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结构比较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如:

宁波、绍兴等市化工业比较发达;

绍兴、湖州、嘉兴等地都是我国著名的轻纺基地;

合肥、南昌、福州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枝独秀;

温州、金华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中心;

丽水、黄山着重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旅游经济……。

此外,宁波港口经济圈内部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并呈现梯度分布的结构,如:

各城市GDP总量区间分布上,5000亿以上的有4个城市,宁波以7602.51亿居首,3000-5000亿的6个城市,3000亿以下的有10个城市,圈内总量高的大城市、中间层次的中等城市和总量低的小城市分布合理,呈现相对有序的梯度结构;

10个紧密型城市的人均GDP为11066元,10个合作型城市的人均GDP为8848元,总体上沿海城市较为发达,内陆地区总体落后。

上述数据隐含着区域内部存在着梯度结构的产业分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圈内产业分布互补性较强,分工合作空间较大。

对于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而言,产业链打造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完整程度,最直接关系到圈内企业长期的生产成本,如果圈内的产业链配套完整,实际上比简单的各种政策优惠更能长期直接地降低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更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产业情况为产业链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也展现出宁波港口经济圈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与能量。

3.经贸关系

宁波港口经济圈内部港口众多、交通发达,自古以来便是商贾流通的重要区域,历史上明州和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始港,如今宁波、泉州、漳州都已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从2014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占有全国GDP9.47%的宁波港口经济圈,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12.35%,而宁波港口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宁波-在对外贸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14年宁波市的进出口总而为2186.1亿美元,占宁波港口经济圈的41.13%,占全国的5.1%,在开放型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宁波港口经济圈具有优越的对外贸易基础条件,对开放型经济的带动辐射能力巨大。

内贸方面,宁波港口经济圈中的浙江区域是市场大省,经贸平台在国内堪称顶尖,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义乌国家小商品博览会及遍布各地的市场已成为圈内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圈内城市的经贸往来和战略合作。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将推动圈内各支点城市发掘优势、找准差距、互补组合,形成以经贸往来为纽带的港口经济圈新格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连接的加快推进和合作平台的频繁推出,经济圈内部之间和经济圈与外部的经贸合作会不断加强,必将进一步放大港口经济圈的能级能量。

4.平台载体

宁波港口经济圈内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平台载体,如:

浙江省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实验区,安徽省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福建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江西省的潘阳湖生态经济区。

这一系列的国家级战略和平台载体涉及的领域较广、定位功能各不相同、政策资源充足、项目多样,能级很高。

与此同时,各省在区域内部也提出了一系列平台载体。

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平台载体较大地提升了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能级,他们将带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在区域内高效集聚、优化配置,势必有力推动宁波港口经济圈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等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通过宁波港口经济圈经济总量、产业体系、经贸关系和平台载体等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经济总量较大,约占全国的1/10,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宁波港口经济圈产业基础良好,互补性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和能量较大,具备形成高端产业带的基础和条件;

宁波港口经济圈国际贸易基础好,对开放型经济的带动辐射能力巨大,国内经贸活跃,市场繁荣,经贸合作的空间巨大;

宁波港口经济圈内部拥有众多国家级平台载体,政策资源环境较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环境较好,创新资源利用相对便利,区域创新体系有较好的基础,今后完全可以打造以宁波为核心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总体来说,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能量很大、能级很高,通过开放创新、现代化产业链构筑、推进城市合作优势互补,宁波港口经济圈将成为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当然,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发展还存在的诸多困难,最突出的是以下三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互联互通还存在不少障碍;

二是自主创新基础条件不够好,现阶段经济圈内部科技人才短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以支撑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宁波港口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宁波-尽管在对外贸易、港口经济产业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经济总量、创新辐射带动能力、产业链带动等方面的首位度还不够高,宁波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提高自身对港口经济圈层的带动作用。

(二)线性辐射的能级能量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立,将会深化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区之间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宁波港口经济圈将以港口经济为基础,积极承接并推进自身发展,形成一个多点并进、全面开放发展的新局面。

宁波港口经济圈,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互动;

另一方面以港口经济为纽带,通过海上航线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全面开放合作的大格局。

具体而言,宁波港口经济圈形成三个方向辐射的开放格局(详见“图3”)。

一是通过“甬新欧”大陆桥向中亚、中东欧辐射(以宁波为起点,经杭州、九江、武汉、重庆、西安、新疆,通往中亚、中东欧);

二是通过东北向海上航线向日本、韩国、北极航线辐射;

三是通过东盟诸国经马六甲海峡向中东、欧洲辐射。

宁波港口经济圈通过海向和陆向辐射,拓展海上航线,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经贸、人文等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将全面提升港口经济圈的开放度和国际竞争力。

图3: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辐射效应图

四、提升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能级能量的对策建议

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目标是使宁波港口经济圈内的支点城市在人文、交通、经贸、产业等等方面互联互通、深度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体和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港口经济的辐射、带动等能级能量。

提升宁波港口经济圈的能级能量应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充分发挥港口经济圈优势,支撑相关国家战略

宁波港口经济圈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能级能量巨大,是我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宁波港口经济圈要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同时,宁波港口经济圈又是众多国家战略的汇聚和交叉区域,宁波港口经济圈应主动接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国家海洋战略,通过创新发展、全面开放、产业集聚等等途径,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宁波港口经济圈产业发展能级、辐射带动和国际竞争实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着力打造国际综合枢纽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以浙江省整合沿海港口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国际综合枢纽港,充分发挥国际枢纽港对港口经济圈的龙头带动作用。

一方面要建设国际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

完善港口码头开发,优化岸线利用布局;

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增强物流集运、转运和增值服务能力;

加快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建设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深化口岸大通关设施建设,完善电子口岸、智慧物流等平台。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充分发挥宁波航运交易所的平台功能以及聚集效应;

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际著名航运金融、法律、评估等机构在宁波舟山开设分支机构、拓展业务;

发布宁波航运指数,推动宁波成为区域性航运要素和资源的定价中心和调配中心;

大力推进中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推进航运服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三)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形成开放经济新格局

强化宁波港口经济圈主体城市间在产业规划布局、市场共享、要素流动、招商合作、项目实施等方面对接,明确港口经济圈产业结构发展层次,避免产业同构竞争,加强产业链互补,形成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新体系,拓展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融合互通、合作开放,完善港口经济圈功能结构,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机制,围绕宁波港口经济圈基础雄厚、优势明显的石化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以及国家布局的重大生产力项目,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开发区,打造若干个优势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产业国际合作,提升国际招商水平,建立一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国际产业合作模式,吸收国外资本、先进技术,以国际产业合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四)推进大型平台载体建设,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力

建立平台载体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载体以及区域性平台载体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集聚、优化配置的作用。

重点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和项目,加快推进园区、物流、电商、信息、金融、文化等平台的建设与融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