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docx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X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X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X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Hall《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际学选读》JohnCondon&FathiYousef《跨文化交际学入门》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RichardPorter8
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
Porter&Samovar3
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
MichaelArgyle心理学家6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与语言学关系密切
欧洲:
1.发展的比较晚,具有不同的传统,与语言学的联系更密切。
2.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InternationalEuropa
3.Jenny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二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因为语境可能不同。
4.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它的国情语言学方面,后来转向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国情知识分析着重研究文学名著的篇章与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80年代初期始,初期重点在于外国教学以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从已经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
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国民性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的多学科性质,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它的理论与材料来至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等。
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a.人类学,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实地观察、实地观察、调查访问。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实地观察调查访问对于文化的定义、非语言交际等都作了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
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条件。
关于文化的定义,主要是依据人类学家的著作。
在具体的文化差异方面,跨文化交际学取之于人类学的则更多。
b.心理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深入分析跨文化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采取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收集确切的材料和数据,然后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c.传播学,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基地——重视理论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从事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
d.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提出注意目的语的文化。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
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研究时,不可避免进行文化对比。
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
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经确定。
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2.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
《现代汉语词典》: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主X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者〔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物质文化,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层主要包括政治与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XX感情、民族心理等〕
80年代关于文化的讨论大体有两种趋向。
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方法,认为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特创造,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种是狭义的界定方法,把文化当做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对于文化的界定大致上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
1)人学角度,强调文化的本质关系到人的本质,本质上是与自然相对的人造物,文化的本质是创造。
2〕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文化是生产力,是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文化心态和符号系统。
3〕传播学角度,强调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
3.文化定义学术性探讨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家一向重视文化,A.kroeber&ClydeKluckhohn(克罗伯&克拉克洪〕1952《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列举近300文化定义,对文化一词做了历史性回顾且对不同定义作了评述,将这些定义划分为6类:
侧重于列举描述性的;历史性的;规X性的;心理性的;结构性的;遗传性的。
如此众多的文化定义是因为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概括一切的定义,正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别的学科学者无法接受,所以定义越来越多。
4.我们所使用的文化的定义
EdwardTylor1871《原始文化》涵盖面最广最精确的定义之一:
“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与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强调的不是具体事物
Kluckhohn克拉克洪的定义:
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文化的定义对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基本性质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正是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财得以传承。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研究文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
文化中有的是显型的,有的是隐型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
5.文化时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文化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
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对跨文化交际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
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传统;XX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第四章交际
一、交际与传播
这两词来源于同一英语communication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采用不同术语。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
60年代XX和港澳开始传播学研究,70年代我国才开始传播学的研究,60年代XX徐佳士第一步传播学理论著作《大众传播学理论》,1987年7月X北渭译文《美国资产阶级新闻学:
公众传播》,198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召开第一届传播学学术讨论会说明传播学在我国初步确立。
二、传播的定义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互相交流,就需要传播。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X国良的定义:
所谓传播,即人类〔自身与互相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这一定义可作为讨论传播的出发点。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传播可分为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可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
非社会传播指内向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内向传播〔intarpersonalcommunication)只一个人自己脑子里在自我交流活动或是自言自语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两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街谈巷论....,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并不一定顺利无阻,交际双方文化背景有差异或差异很大,人际传播的过程必是克服种种障碍的过程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
〔沙莲香指出该注意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送,X咏华指出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的某些特征发生变化,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界限开始模糊〕
四、传播的模式
早期影响最大的HaroldLasswell哈罗德拉斯韦尔
5W模式:
who谁,saywhat说什么,inwhat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whateffets取得什么效果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特点:
优—简明扼要明确指出主要环节
缺—忽略社会环境、反馈
1949Cla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