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6篇文档格式.docx
《动物疫病防控6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疫病防控6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五)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工作。
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制度,加大对重点动物疫病监测频率,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动物疫情普查,研判动物疫情态势,科学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指导畜禽养殖场健全完善动物防疫和消毒灭源制度,以养殖、屠宰、交易等区域为重点,强化消毒灭源和常态化清洗消毒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六)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开展实验活动,及时完成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健全实验检测档案记录。
严格落实人员防护制度,按规程做好生物防护保障措施,切实做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做好主要动物疫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和应急检测任务。
春秋免疫工作完成后,分别抽送猪、牛、羊、鸡血清样品,及时开展抗体检测及免疫评估工作。
(七)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
以基层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规模养殖场人员为重点,积极开展以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疫病程序化免疫、综合防治技术、人员防护等内容的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参与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免疫接种的全部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重点对个人防护、免疫技术和操作规程等环节要全面培训,防止人为传播疫病。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宣传告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养殖从业人员的防疫责任意识和自觉性。
(八)搞好防疫物资供应和管理。
明确专人搞好疫苗储存、发放,确保疫苗供应安全。
严格按照生物制品管理规程保管生物制品。
建立健全生物制品进出台帐、废旧生物制品、空瓶销毁记录。
完善动物防疫设施、器械、物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防控物资有效合理利用。
(九)强化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落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和更新。
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疫情必须做到“早、快、严、小”的处置要求,杜绝发生“漏报、瞒报、谎报”等情况。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严格履职。
严格落实分片包干、定人定场负责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
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立戒作风飘浮,切实履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责。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把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疫情监测、突发疫病应急处置等工作,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使动物疫病防控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免疫、监测、应急处置等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对于不严格履行防控职责、将严肃问责。
动物疫病防控
一、养殖户必知的几个小概念
动物防疫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狭义的动物防疫,是为了预防某种动物疫病,对所饲养的动物进行针对性地接种疫苗后,产生一种明显针对该种疫病的免疫力,也就是通过打预防针而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疫病预防指采取一切手段将某种传染病排除在一个未受感染动物群之外的防疫措施。
通过多种隔离设施和检疫措施阻止某种传染病进入一个尚未被污染的地区;
或通过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措施,保护动物免遭疫病危害。
疫病控制指通过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已经存在于动物群中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将该种传染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的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的隔离、消毒、治疗、紧急免疫接种或封锁疫区、扑灭传染源等方法,以防止疫病在易感动物群中蔓延。
疫病消灭指在限定地区内根除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而采取多种措施的统称。
通过认真执行兽医综合性防疫措施,严格立法执法、对传染源及时进行选择屠宰、检疫隔离并宰杀淘汰患病动物、群体免疫接种、严格消毒、控制传播媒介等措施。
疫病净化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染病在限定时间内逐渐被清除的状态。
二、动物为什么必须要打预防针
主要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在防疫中,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即告终止。
打预防针是将有效的生物制品(疫苗、菌苗、类毒素)作为抗源,引入动物机体,或注入免疫血清,以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由于过去通常采用注射法,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免疫接种称为打预防针。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某些传染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病的防控措施中,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打预防针是为养殖业保驾护航,可以避免疫病发生,减少死亡损失,使养殖业增收。
三、什么是强制免疫
强制免疫属于国家统一的防疫政策,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四、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种类
猪目前主要使用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牛口蹄疫苗。
羊口蹄疫疫苗。
禽有禽流感疫苗。
国家还针对不同动物、不同疫病的发生有针对性地生产新疫菌苗。
五、疫菌苗注射免疫期时间
目前使用的疫菌苗多为多联菌,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但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有效期限仅为3个月。
所以,超过免疫期未出栏的动物等于没有防疫一样,有发生疫病的危险。
六、什么时间打预防针最适合
国家以前推广春、秋二季普打预防针,但随着气候变化,疫病发生情况,会有变化。
仔猪在30~60日龄即骟割时即可打猪瘟预防针,一是和仔猪在母体内获得的免疫力接轨;
二是便于操作;
三是免疫密度提高;
四是这个时期动物获得免疫力最强;
五是防止个别农户给猪打了预防针就卖,造成不良后果发生。
七、怀孕母畜能否打预防针
有些地方有母畜打预防针容易造成流产的说法,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母畜怀孕后期打预防针要防止母畜乱窜,造成机械性流产。
八、打预防针会打死动物吗
给动物打预防针发生过敏反应死动物,在正常情况下是很少的,但确实也发生过这样的例子。
一般有以下原因,一是给动物注射时,个别动物受惊吓产生应激反应而没有及时治疗和休息好就打预防针;
二是有些动物在注射前已经感染与本次注射疫苗相关疫病;
三是应注射的动物已生病或在疫病潜伏期;
四是其它因素引起的。
因此,在打预防针前,要详细检查,只有健康的动物才能打预防针。
九、能否不接受动物防疫注射
国家在《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明确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应当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不做或拒绝给所饲养的动物做防疫工作,要承担代作处理费和违法责任”。
所以,不打预防针是不行的,还会受到处罚。
一、动物疫病类别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类动物疫病(17种),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
二类动物疫病(77种),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包括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牛结核病、猪乙型脑炎、魏氏梭菌病、棘球蚴等疫病。
三类动物疫病(63种),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二、防制方针和原则
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突出规模养殖场、交通沿线、城乡接合部和新老疫区等重点区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三、主要指标
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重点地区全覆盖免疫,散养户采取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免密度达到100%;
动物群体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对羊痘、狂犬病、炭疽、羊梭菌病等实行因病设防,进行区域性免疫。
四、防控措施
(一)综合性防控措施
1、疫病预防:
主要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所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疫承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2、疫病控制:
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
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动物疫病。
3、疫病消灭:
一般是指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采取的措施,即指发生对人畜危害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动物疫病时,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离、销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
对动物疫病的扑灭应当采取“早、快、严、小”的原则。
病死畜禽要严格落实“四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二)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冬暖夏凉;
不同畜种要分圈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
不喂冰冻或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
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
2、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自繁自养可有效防止疫情发生,这是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必须外购时,应坚持从非疫区,经过免疫接种且在有效期内,经过检疫并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购买引进。
凡新购进的牛、猪应隔离观察15天、羊21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3、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这种“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动物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4、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定期对圈舍、用具和运动场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消灭传染源的蓄积和扩散。
如用3%来苏尔或20%鲜石灰、2%草木灰、强力消毒剂等常用消毒药品,一般于春秋两季各彻底消毒一次。
当某种传染病发生时,为杀灭病原菌须进行突击性消毒,如用火碱等做扑灭性消毒。
5、做好定期免疫注射和补针计划。
规模养殖场(户)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漏免畜禽要及时补针,使畜禽常年得到有效免疫抗体保护。
详见附表:
常用动物疫苗使用常识。
6、疫苗过敏反应的治疗。
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注苗后数分钟至20分钟之间。
一般反应:
局部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天。
严重反应:
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牛羊瘤胃膨气,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母畜流产。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牛2—5毫克/次,猪、羊—1毫克/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强力解毒敏注射液(人用):
规格2毫升/支。
牛20—30支,猪、羊5—15支,肌肉注射。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牛5—20毫克/次,猪、羊4—12毫克/次,肌肉注射。
7、重视驱虫工作。
规模养殖场(户)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驱虫。
驱除绦虫和线虫可口服阿苯哒唑(别名:
丙硫咪唑、抗蠕敏),每公斤体重服用:
牛10—20毫克,羊5—15毫克,猪510mg。
肝片吸虫用硝氯酚,每公斤体重3~8毫克,对驱虫后10天内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并密封发酵,防止驱下的虫卵或蚴虫污染环境。
五、主要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极高,不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
1、主要症状:
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最急性病例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吃,羽毛松乱,不愿走动,闭眼昏睡。
头部、眼睑周围肿胀,冠和肉髯肿胀、发绀,脚鳞充血出血。
常伴有下痢,呈水样或绿色稀粪。
亚急性病例常见翅下垂,肢体瘫软,共济失调。
2、防控措施:
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禽只、种蛋或禽类产品等;
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和家禽的接触;
对养殖环境、饲养用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以及过往车辆、人员等进行严格消毒;
搞好禽流感H5N1疫苗的免疫接种。
(二)口蹄疫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腔、舌面、鼻镜、唇部、乳房、蹄叉、蹄冠、蹄踵、外阴、阴囊等部位出现水泡,体温升高达40—,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潜伏期1—15天。
牛:
可见舌面形成大水疱,水疱破裂时流出泡沫样口涎,舌唇、齿龈、鼻镜、乳房、蹄部等处皮肤、粘膜可见明显的水疱或烂斑。
羊:
发病率较低症状较轻,多以蹄部症状为主。
猪: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在蹄冠及副蹄等处可见水疱、糜烂,走路跛行,若发生继发感染易引起蹄壳脱落。
对偶蹄动物用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注射,老疫区要加大防疫密度;
完善养殖场防疫、消毒等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不从疫区购买牲畜;
加强对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的执法监管,禁止无证或证物不符的活畜及其产品上市交易。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它传染病为特征。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体温升高达40—以上,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
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孕,孕畜流产。
部分病猪出现后躯无力或共济失调。
潜伏期3—37天。
种猪场、新老疫区等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进行重点监测;
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养殖场(户)必须按规定建立完整免疫档案,包括免疫登记表、免疫证、畜禽标识等;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四)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是动物一类传染病。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
潜伏期5—7天。
最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急性型:
体温升高至以上,稽留不退,耳、颈、尾、腹等皮肤发绀,结膜发炎,下腹、臀部、四肢等处皮肤有出血性斑点。
病初便秘,后则拉稀。
病程长的,便秘和腹泻常相互交替,粪便内常带有粘液和血液,公猪阴鞘内有恶臭尿液,病程13周。
亚急性型:
症状似急性型,但较缓和,病程约34周。
慢性型:
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卧伏,行走时缓慢无力,时有轻热,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
有的病猪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皮,病程1个月以上,有的病猪能康复,成为“僵猪”,终身带毒。
猪群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种猪应在一年内注射两次,每次间隔6个月;
开展免疫抗体监测,以监定防;
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五)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
常呈现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
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本病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
此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
常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迅速死亡。
体温高达43~,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增加。
羽毛松乱,垂头缩颈,翅翼下垂,鸡冠和肉髯呈紫色,闭眼,状似昏睡。
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咯咯”的喘鸣声,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倒提鸡从嗉囊内流出酸臭液体。
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
部分病例,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共济失调,病程2—5天。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
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精神、食欲有好转,但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最后瘫痪或者逐渐消瘦而死亡。
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
每周开展一次消毒灭源工作;
搞好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接种;
加强禽市场和屠宰市场(点)检疫,严禁病鸡及其产品交易、屠宰、加工、运输;
做好污物和病死禽的无害化处理。
(六)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个月,短的10天,长的可达一年以上。
人畜患病是因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传染所致,一旦发病,致死率100%。
《传染病防治法》将狂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
其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狂躁、异常兴奋、恐水、肌肉痉挛或意识障碍等症状,最终导致麻痹而死亡。
(1)采取“管、免、灭”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即加强犬只的管理,对家犬进行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和拴养,捕杀狂犬和野犬。
(2)做好对犬伤患者的伤口处理。
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犬咬伤后,应在24小时内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并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七)羊梭菌性疫病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梭状杆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绵羊,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等疫病。
因其临床症状极其类似,一般统称为羊梭菌性疫病。
这类疫病都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急促的特点,往往来不及救治,而且死亡率极高,兽医临床习惯称之为绵羊猝死症,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这类疾病症状与中毒相近,容易误诊。
最急性病例往往看不到症状,就死于圈舍内或牧地上。
急性病例常见病羊身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多在24小时内死亡。
慢性病例病羊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腹泻等,且羊只体温变化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可升至,最后衰竭而死。
死亡后的尸体腐败较快,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盈、胸腹腔有积液等。
2、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只受寒感冒,避免采食冰冻饲料和饮水。
②在该病多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
③在发病时给健康羊喂服呋喃唑酮(痢特灵)。
羔羊每次,每日二次,连用35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④对病程较长的病例,可试行对症治疗。
如可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和大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也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
⑤对病死羊只不能随便剥皮剖检,应深埋或焚烧处理,以防污染草场和圈舍场地。
对羊舍、用具、场地等用20%漂白粉或35%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该病发生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努力提高我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着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现就2018年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主动适应畜牧业转型升级对兽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流调法定职责,强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动物疫情分析会商水平。
抓好基层站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先打后补”“购买服务”“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等三项改革落地生根,确保疫控系统生物安全和生产安全,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防疫保障。
二、目标任务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5%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70%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流调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任务。
狂犬病免疫密度限养区准养犬只达100%、农村登记犬只达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70%以上,从源头上遏制狂犬病的发生。
奶牛、种公牛“两病”监测全覆盖,加大羊群布病监测力度,实现动物疫病稳定防控,力争全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源性公共卫生责任事件。
三、具体工作
(一)切实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流调法定职责。
坚持“方案科学、采样真实、方法统一、检测准确”的原则,科学制定我县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加大随机抽检力度,在集中监测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