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307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护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1-11章,前9周每周1次课,后8周每周2次课。

3、学习要求:

(1)不得缺勤,不能迟到早退,课堂上不允许随意进出,学习委员每次课前清点人数并汇报;

(2)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

(3)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教务处明确规定,一学期作业有三分之一及以上未交者,取消考试资格);

(4)课后认真复习课堂内容,每次课前提问;

(5)实训课时着装整齐,保持实训室清洁卫生及安静,每次实训完生活委员负责物品还原及卫生打扫。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对外科的印象是什么?

→点学生回答→老师解答→导入新课(解释课时调整)

三、讲授新课

(一)绪论

1、外科护理学的内容及课程性质

(1)外科护理是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相关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的专业学科,是护理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核心课程。

(2)外科疾病泛指以手术、手法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一般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五大类。

(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外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严谨的系统性、科学性。

2、外科护理学的发展(介绍外科手术新进展)

(1)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

(2)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1910年)为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当代外科护理的发展与外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4)目前外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有限化、显微化和取代化,对外科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外科护理理论与技术新的发展。

3、怎样学习外科护理学

(1)理解外科护理课程的理念

①遵循整体护理的理论

②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

③重视人群的健康维护

④重视学习者人文意识培养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4、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高度的责任心、三基扎实、身心健康

(2)护生牢记“服务宗旨”,勤奋学习,奋发进取

(3)做有追求、有学问、有创造精神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二)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1、体液的正常代谢

(1)水、电解质平衡

①青壮年男性体液约占体重的60%(女性55%)

●细胞内液占体重40%(女性35%)

●细胞外液均为体重的20%

②正常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2000-2500ml

③细胞内、外电解质分布差异很大:

●细胞外主要阳离子为Na+

●细胞外主要阴离子为Cl-、HCO3-

●细胞内主要阳离子为K+、Mg2+

●细胞内主要阴离子为HPO42-、蛋白质

★补充:

正常血清Na+135-150mmol/L;

K+3.5-5.5mmol/L。

④水、电解质及渗透压的平衡调节:

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①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②醛固酮(ADS)调节

(2)酸碱平衡

①正常体液保持着一定的酸碱度,其PH在7.35-7.45之间。

②酸碱平衡的维持有赖于机体一系列的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缓冲系统、肺、肾以及细胞内外H+转移等四种途径调节。

(采用提问法复习体液的平衡.电解质平衡)

2、水钠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临床上失水与失钠常同时发生,统称为脱水或缺水。

按失水和失钠的比例不同,脱水可分为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

几种代谢失衡的发病机制、护理评估如下表:

等渗性缺水

(急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慢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原性缺水)

水中毒

(稀释性低钠)

特点

水钠成比例丧失

血清钠135~150

渗透压290~310

失钠大于失水

血清钠<135

渗透压<290

失水大于失钠

血清钠>150

渗透压>310

入>出量

循环血量↑

病因

消化液急性丧失

体液丧失于第3间隙

消化液持续丧失

创面慢性渗液

排钠过多

钠补充不足

水摄入不足

水份丧失过多(出汗)

肾衰竭

ADH分泌过多

补充水过多

临床表现

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

尿少,但无口渴;

容量不足表现或休克表现。

疲乏、无力、头晕,无口渴;

尿少、尿钠减少活无;

容量不足表现或休克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

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

尿少、尿比重↑;

(急性)

体重增加、无力、呕吐、嗜睡、流涎等,无水肿。

(慢性)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

补充等渗液体

生理盐水

乳酸钠林格氏液

复方氯化钠

补充高渗盐液

先补血容量

后补渗透压

补充低渗盐液

5%葡萄糖

0.45%NS

监测Na+

限制水

补充高渗盐水

利尿(缓解细胞肿胀和低渗状态)

护理措施:

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液来治疗体液平衡失调,输液时应考虑输多少、输什么和怎样输三个方面。

(1)输多少首日输液总量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需要量:

①日需量,即生理需要量,2000-2500ml.(提问)

生理需要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体重的第一个10kg×

100ml/(kg.d)+体重的第二个10kg×

50ml/(kg.d)+其余体重×

20ml/(kg.d)

●65岁以上或者心脏病人,实际应少于上述量

●婴儿、儿童体液量与体重比高于成人,需水量也较大

②已损失量,从发病到就诊时累计已损失的体液总量。

补液量占体重:

轻:

2%-4%

中:

4%-6%

重:

6%以上

③继续损失量,额外损失量,治疗过程中非生理性的体液丢失量。

▲补液总量的计算:

a.第1日补液总量=生理需要量+1/2已经丧失量;

b.第2日补液总量=生理需要量+1/2已经丧失量(酌情减免)+前1日继续损失量;

c.第3日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前1日继续损失量。

(2)输什么即输给何种液体。

①生理需要量的液体种类按机体对氯化钠、糖的日需量配置,并补以2~3g氯化钾;

②已经丧失量液体种类根据脱水性质(类型)配置;

③血容量不足或已发生休克者,应以平衡盐溶液为主进行扩容,同时要补给适量胶体溶液;

④额外损失量,按“同质”原则,即缺什么,补什么。

(3)怎样输

①输液的一般原则: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少不补钾。

②输液的顺序:

根据上述原则,输液的一般顺序是:

盐、糖、碱、胶、钾。

③输液的速度:

先快后慢,即当日液体总量的一半在开始的8小时内输入;

④输液的观察。

(用比较法讲解水和钠的代谢紊乱,启发同学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思考题:

1、血清pH正常值(B)

A、7.35~7.4B、7.35~7.45C、7.25~7.45D、7.3~7.45

2.静脉补液的原则是(E)

A.先盐后糖B.先晶后胶C.先快后慢D.见尿补钾E.以上均是

3、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

4、临床将水钠代谢紊乱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

五、总结本次课重点:

1、外科疾病分为哪几类?

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是什么?

3、正常人每日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4、正常血清钠、血清钾、体液PH值范围?

5、补液量的计算。

6、补液原则。

六、布置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钾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七、课后小结:

第二章(Unit)第2周(Week)2学时(Periods)

钾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钾代谢失衡的护理诊断。

低钾血症及高钾血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速记上次课内容;

二、复习旧课:

点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总结

1、外科疾病分为哪几类?

5、三种失水的血清钠范围、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6、补液量的计算。

7、补液原则。

三、讲授新课:

(一)概述

体内钾总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而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含量较少,但维持血清钾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对钾离子功能的正常发挥意义巨大。

正常血清[K+]为3.5~5.5mmol/L。

钾代谢失衡表现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

血清钾高于5.5mmol/L

(二)病因

1、低钾血症

(1)长期摄入不足

(2)排出过多:

①肾外途径丢失;

②肾性排钾增多;

(3)体内转移(细胞外转向细胞内):

①大量输注葡萄糖溶液;

②碱中毒。

2、高钾血症:

(1)钾摄入过多

(2)钾排泄减少

(3)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

(三)护理评估

(1)健康史:

①致病危险因素;

②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史;

③有无掩盖钾异常的因素。

(2)身体状况:

①骨骼肌抑制:

肌无力---软瘫等,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呼吸肌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②平滑肌抑制:

胃肠道功能抑制,口苦、恶心呕吐、肠麻痹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淡漠、倦怠、嗜睡、神志不清。

④心功能异常:

心脏节律异常和传导阻滞。

表现为第一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室纤颤、心动乏力、血压下降。

⑤碱中毒反常性酸尿即低钾时可出现碱中毒,但尿呈酸性。

血清钾过低时,K+从细胞内移出,与Na+和H+交换增加(每移出3个K+,即有2个Na+和1个H+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下降;

另一方面,肾远曲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排H+增多,尿液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这两方面的结果可使病人发生低钾性碱中毒。

表现为头晕、躁动、昏迷、面部及四肢肌抽动、手足搐搦、口周及手足麻木,有时可伴软瘫。

(3)心理-社会状况:

担忧、恐惧、烦躁。

(4)辅助检查:

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钾低于正常范围,伴碱中毒者血气分析异常。

②心电图检查:

严重缺钾者可导致心脏收缩期停搏。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T波降低、增宽、双相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

如有U波出现则更有诊断价值。

(5)治疗:

去除病因,补充KCl,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补钾。

(禁忌静脉推注)

2、高钾血症

③有无掩盖高钾血症的因素。

(2)身体状况:

①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神志淡漠、感觉异常、乏力、四肢软弱无力、腹胀、腹泻等。

②微循环障碍表现常见于病情较重者,可有皮肤苍白、湿冷、青紫,低血压等表现。

③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的舒张期心搏骤停于舒张期。

④继发酸中毒(H+转移)

病人配合程度,担忧、恐惧情绪。

①实验室检查:

血清钾超出正常范围,伴继发性酸中毒者血气分析可以异常;

②心电图检查:

高钾血症病人,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

(5)治疗要点与反应:

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肾功能。

停用所有含有钾盐的药物,避免进食含钾量高的食物。

②降低血清钾浓度:

1)促使K+转移入细胞内:

a输注5%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细胞外液,促使K+移入细胞内或由尿排出。

b.输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以每5克糖加入正规胰岛素1U静脉滴注,促使K+转入细胞内以暂时降低血清钾浓度。

2)促使K+排泄:

如呋塞米(速尿)40mg静脉推注、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或保留灌肠。

3)肾功能不全或上述治疗无效时可采取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③对抗心律失常钙与钾有对抗作用,能缓解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如心电图显示情况严重,出现心律失常,可用10%葡萄糖酸钙加等量2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推注。

(四)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肌力减弱、意识恍惚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1)有受伤的危险与高钾血症病人骨骼肌活动抑制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高钾血症病人心肌抑制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和活动指导。

(2)治疗配合:

①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恢复饮食;

②遵医嘱补钾:

a.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补钾;

b.补钾原则:

☆四不宜: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尿量>

40ml/h);

不宜过快,20-40mmol/h;

不宜过浓,≤0.3%(不能超过40mmol/L);

不宜过多,不宜超过6-8g。

(小儿0.1-0.3g/kg体重)

③病情观察;

④心理护理:

积极疏导,增强治疗信心。

⑤健康指导:

a.提高病人认识,注意饮食指导;

b.补钾指导;

c.监测血钾状况。

(1)一般护理:

指导病人活动、休息、饮食等。

①停止钾的摄入;

②防治心律失常;

③遵医嘱降低血清钾浓度。

(3)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监测血钾水平及心电图的改变。

(4)心理护理加强沟通、缓解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5)健康指导:

①限制钾的摄入;

②定期复诊。

四、总结本次课要点:

比较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

五、课后习题:

1、静脉补钾应遵循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的原则。

2、静脉补钾最高浓度,在500mL液体中不能超过(B)

A、1gB、1.5gC、2gD、2.5g

复习本次课及前次课内容,预习“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