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99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年级化学科期末考试说明及样卷Word文件下载.docx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高一上学期: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包括学生实验相应内容)的相关内容。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课本前四章中已经出现的重要氧化还原反应。

能判断或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理解离子反应,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Na、Na2O、Na2O2、NaHCO3、Na2CO3等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存在。

理解Na、Na2O、Na2O2、NaHCO3、Na2CO3等物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5)以钠、钾为例了解焰色反应。

(6)①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

mol-1),气体摩尔体积(L·

mol-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

L-1)、阿伏加德罗常数。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③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7)①了解卤素的物理性质。

理解卤素的化学性质。

②理解氯气、HClO、漂白粉的化学性质。

③掌握实验室制取Cl2的实验、掌握配制一定量物质的浓度的实验等课本涉及到的化学实验。

④掌握Cl-的检验

(8)①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②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知道石英、水晶、硅石、玛瑙与SiO2的关系,了解SiO2的网状结构,掌握SiO2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硅酸的性质和制备

④了解常见硅酸盐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9)①了解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SO3的化学性质。

②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掌握NO、NO2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SO2、NO2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10)①了解氨、硫酸、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②了解氮的固定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③掌握氨、浓硫酸、硝酸、铵盐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11)本学期涉及到的有关化学计算方法和技能。

(12)本学期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技能等。

(13)以上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

4.考点

知识点1认识化学科学

考点1化学科学

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考点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知识点2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1常用仪器的形状、名称和使用

考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3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考点1药品的安全存放

考点2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操作

知识点4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考点1物质的量

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3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知识点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点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考点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考点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知识点6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考点1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考点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点7化学实验设计

考点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2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

知识点8分散系

考点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知识点9离子反应

考点1电解质与电离

考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考点3离子共存

知识点10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考点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知识点11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1钠

考点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考点4碱金属元素

知识点12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镁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13铁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铁

考点2铁的冶炼

考点3铁的化合物

知识点14铜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铜及其冶炼

考点2铜的化合物

知识点15氯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氯气的性质

考点2氯气的制法

考点3卤素

知识点16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考点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考点3氨气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4铵盐的性质

考点5硝酸的性质

知识点17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硫的存在及性质

考点2硫的氧化物的性质

考点3硫酸的性质

知识点18硅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硅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2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性质

考点3硅酸盐工业

5.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分数比例大致为:

容易题∶中难题∶较难题=6∶3∶1.

难度示例:

如下题

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H2SO4、H2S、SO2、Na2SO3、BaSO4、Na2S、CuSO4这7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

某同学按以下思路开始探究:

(1)分类:

若按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属于盐的共有种,若按硫元素化合价相同的分为一类,则这7种物质可分为类。

(2)完成下列含硫化合物间转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试剂可任选)

SO2→Na2SO3:

H2SO4→SO2:

(3)归纳总结:

在水溶液中要完成化合价相同的含硫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一般所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为,要完成化合价不同的含硫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一般所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1)小题考查高中与初中知识的衔接,难度属于容易题层次。

(2)小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难度属于容易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

(2)小题及学生已有的其它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难度属于中等题。

第(3)小题需要将亚硫酸盐、SO2等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工业生产中的简单问题,难度题属于较难题。

6.试卷结构

6.1题型

第Ⅰ卷(选择题共20个题,全部为单选,共60分。

每小题3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包括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推断题等题型)。

6.2试卷长度

试题约6页、第Ⅱ卷的答题卷约2页。

试题和答题卷分开排版。

7.考试时间

高一化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

8.题型示例

高一化学

时间:

100分钟

考生注意:

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C-12O-16S-32H-1Al-27Na-23Cl-35.5Fe-56Cu—64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酸雨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CO

CO中毒

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C

NO2

温室效应

工厂废气的排放

D

SO2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排放

考点:

化学与环境属容易题

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的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

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考点:

物质的分类属中难题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

①尘埃的空气②氢氧化钠溶液③蒸馏水④淀粉溶液,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胶体(物质的分类)属容易题

4、下列有关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B.硅单质是生产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C.硅酸盐产品有陶瓷、玻璃、水泥等

D.木材、织物用水玻璃浸泡后不易燃烧

合金、 

单质硅、 

二氧化硅、 

玻璃、陶瓷、水泥、硅酸钠的掌握情况属容易题

5、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苯和食盐水B.碘和四氯化碳

C.酒精和水D.食醋和水

分液和萃取属容易题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

H2O=AlO2-+4NH4++2H2O

C.金属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2OH-+H2↑

D.铝片投入硝酸汞溶液中:

Al+Hg2+==Al3++Hg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属中难度题

7、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B.Fe2O3+3CO

2Fe+3CO2

C.AgNO3+NaCl=AgCl↓+NaNO3D.NH4HCO3 

  NH3↑+H2O+CO2↑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属容易题

8、有关钠及化合物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燃烧生成氧化钠

B.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都有钠离子,二者不能发生反应

C.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稳定

D.氯化钠灼烧发出黄色火焰

钠及化合物的性质属容易题

9、在0.5molNa2CO3·

10H2O中含有的Na+的数目是

A.3.01×

1023B.6.02×

1023C.0.5D.1

对 

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的理解属容易题

10、要配制浓度约为1mol/L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质量一样的纸,然后将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B.把称得的氢氧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

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的基本操作属容易题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B.液氨C.合金D.漂白粉

物质的简单分类 

等的理解属容易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O2中一定含有6.02×

1023个氧分子

B.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C.将80gNaOH固体溶于1升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等的理解属中难度题

13、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Al3+、NO3―、K+、SO42ˉB.Ca2+、Na+、CO32ˉ、AlO2―

C.OHˉ、SO42ˉ、NH4+、Al3+D.Fe3+、Mg2+、NO3ˉ、Clˉ

离子共存属中难度题

1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一组是( 

A.CO2、NH3、HCl 

 

B.H2SO4、NH3·

H2O、BaCl2

C.CaCO3、H2O、Cu 

D.液态KNO3、NaOH溶液、酒精

电解质、非电解质 

15、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HCl,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B.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能使其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

C.向某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含NH4+

D.某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中,若水变为红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实验操作达到的预期目的等考点的理解属较难题

16、下列反应一定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NO2→NO3-B.SO2→SO3C.Cl2→NaClOD.Fe3+→Fe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属容易题

17.下图所示是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几滴紫色石蕊,试管中是SO2,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变为红色

B.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几滴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C.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

D.若水槽中是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是Cl2,

可看到液面上升且红色逐渐变浅最终褪色

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 

等的理解属较难题

18、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A.FeCl2B.H2SiO3C.CuCl2D.Fe(OH)3

物质的性质及制法属容易题

19、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铜反应,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B.浓硫酸与木炭粉加热发生反应时,浓硫酸只作氧化剂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

D.蔗糖与浓硫酸的作用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氧化性

浓硫酸的有关性质属中难度题

20、不能只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杂质的是( 

A.Mg(Al2O3) 

B.MgCl2(AlCl3) 

C.Fe(Al) 

D.Fe2O3(Si02)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属容易题

三、填空、简答题(共3题,40分)

21、(12分)

(1)在Al2(SO4)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现象:

、。

(2)实验室里盛装NaOH溶液试剂瓶用橡皮塞或软木塞,而不用玻璃塞。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写出Cu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透闪石为硅酸盐,化学式是Ca2Mg5Si8O22(OH)2,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_。

考点铝、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硝酸的性质,硅酸盐

22、(4分)实验室里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以下反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

1“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当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02×

1023个时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和阿伏伽德罗的有关计算

23、(10分)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R为两种常见的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D:

R:

(2)按要求写下列反应方程式:

H并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B和R反应生成N的离子方程式:

D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检验气体C的方法:

考点金属(铁、铝、钠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4、(14分)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

某学生使用这一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且利用制得的氯气探究其性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     。

(2)上述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浓盐酸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作用是。

(4)为探究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某小组同学提出如下设想:

①产物只有FeCl3;

②产物只有FeCl2;

③。

甲同学设计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足量水,滴加KSCN溶液,如果未出现血红色,再滴加氯水,出现血红色,得出结论为②是正确的;

乙同学设计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足量水,滴加KSCN溶液,如果出现血红色,则产物中必含FeCl3。

请问上述观点错误的是,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和文字说明)

常见仪器的名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实验探究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

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若有6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

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

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和氮的氧化物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在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每有4molHCl参与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2mol,即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与反应的50%,6molHCl参加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3×

6.02×

1023;

(3)①具有漂白性的SO2通入品红溶液,故B中品红溶液褪色;

氯气通入品红溶液,Cl2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加热B、D试管,由于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所以B中溶液恢复为红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D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SO2以还原性为主,向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体积的SO2、Cl2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式为2H2O+SO2+Cl2=2HCl+H2SO4,由于无漂白性物质剩余,因此品红溶液不褪色。

答案:

(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3×

(3)①品红褪色;

品红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

无明显现象。

(4)Cl2+SO2+2H2O===2HCl+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