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97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燕丹子》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

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

三、抒情议理散文

《史记》的宗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一、史传文学的产生

(1)时代的需要

(2)史学和文学的渊源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影响《史记》创作的几个因素:

1)史官家庭的熏陶,太史令的便利,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史料

基础;

2)三次远游,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集了许多民间史料;

3)“李陵之祸”使其认识到武帝的横暴、法吏的残忍和上层社会

的冷酷,增加了思想的进步性和倾向性。

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

(2)司马迁的思想

儒、黄老、(董仲舒)新儒学

《史记》中:

1)唯物主义因素

2)进步的社会理想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

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通古今之变:

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司马迁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

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成一家之言:

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

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寄寓理想于其中,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3)创作:

《史记》《报任安书》《感士不遇赋》

(4)《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1)体例:

共130篇,其中12本纪(帝王史)、30世家(诸侯

史)、70列传(人物志)、10表(系时事)、8书

(详制度)。

纪传体——“以人系事”,即用人物纪传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

体例。

由司马迁首创,代表是《史记》。

2)思想内容

求实存真采善贬恶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

1、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

《高祖本纪》:

刘邦贪酒好色的流氓品质和残忍本性;

《吕太后本纪》:

吕后阴险毒辣;

《酷吏列传》:

官吏的暴虐。

2、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陈涉世家》:

“首事”作用,“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项羽本纪》:

“号为霸王”,“政由羽出”。

3、颂扬一些中下层人物的可贵品质和智慧才能

《李将军列传》: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

《刺客列传》:

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

《游侠列传》:

见义勇为和廉洁退让的高贵品质;

《廉颇蔺相如列传》:

勇敢爱国、深明大义的精神

3)文学成就

1、人物:

把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形象性结合,成功地塑造

了各类型人物。

有历代帝王、贵族、官僚,还有各

阶层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出身贫寒的农民、小商人、

士人等。

A.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出人物:

如《项羽本纪》

B.运用“互见法”:

即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这样做,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既不损害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

如“鸿门宴”

C.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

如陈涉、项羽、刘邦

D.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小故事刻画人物:

如项羽

《史记》写人物的原则:

A.“形”与“神”的统一;

B.实录与夸张的统一;

C.人物的言行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a.对人物和事件的直接评论;

b.通过人物言行的细致描写,

表现自己的爱憎;

c.借旁人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感情。

2、情节:

运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戏剧性展现历史的发展。

如“鸿门宴”。

3、语言:

A.人物语言个性化;

B.叙述语言通俗、简洁、富于感情;

C.常用口语、民谣、谚语、俗语。

4、结构:

讲究和多样化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葛洪《西京杂记》:

“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先达称为良史之才。

……及其序屈原、贾谊,词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鲁迅《汉文学史要纲》: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

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史记》对古代诗歌,尤其是戏剧、小说、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 

深厚的人文精神、独立的思考精神、发愤著书的反抗与奋斗精神对后世史家文人的影响;

《史记》的写作技巧、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

《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三、班固与《汉书》

(1)生平

(2)思想:

正统的儒家思想,写《汉书》是为了宣扬“汉德”。

(3)体例: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载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西汉的历史)

与《史记》的不同:

取消《世家》并入传,改书为志。

共100篇:

12纪、70传、8表、10志。

(4)代表作品

《苏武传》:

为不朽的爱国者形象立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利禄不可诱,饥寒不能摧,私情不能移。

以凝练的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绘和人物的对照(尤其与李陵对照),成功地塑造苏武形象,突出表现其高风亮节。

第四章汉代诗歌

一、汉乐府民歌

(1)关于“乐府”:

原始意义:

歌舞机关、音乐官署。

演变意义:

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2)乐府诗的来源和类别

来源:

1.广泛收集民间丰富多彩的歌谣;

2.文人创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

类别:

保留最完善的是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分十二类

(1)郊庙歌辞

(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

(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

(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3)乐府民歌的思想性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1.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反抗的情绪

《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

2.反映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悲歌》《饮马长城窟行》

3.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歌颂忠贞的爱情,暴露封建礼教与

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上邪》《上山采蘼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4.寓言诗《乌生》《枯鱼过河泣》

5.其它《江南》

(4)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1.生动的叙事性

叙事为主,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一个趋于成熟的阶

段。

表现为或由第三者叙述;

或选取一个场面;

或选取一些情

节和完整的故事;

或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使用比兴和铺陈手法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带有感情

5.形式自由多样,杂言为主,趋于五言

6.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文人五言诗

(1)文人五言诗发展的过程

1.萌芽于民歌:

《诗经》——《孺子歌》——《长城歌》

2.乐府民歌中发展:

乐府趋于五言《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3.成熟于东汉文人诗:

班固《咏史》(第一首文人五言诗)——辛延年《羽林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最早见于《文选》)

⏹ 

现存最早的五言诗,见于《水经·

河水注》引晋杨泉《物理论》中的秦代《长城谣》。

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较早的文人五言诗尚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赵壹《刺世疾邪诗》、郦炎《见志诗》及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饶》等。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苏李诗

托名西汉苏武、李陵赠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诗,今存10多首。

其中李陵《与苏武三首》、苏武诗四首最早见于《文选》“杂诗”类,列次《古诗十九首》之后,是较完整的一组,通常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此外散见于《古文苑》、《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书。

“苏李诗”大体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无名氏作品,约与《古诗十九首》同时前后,而属“同一风味”(王士祯《渔洋诗话》),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感伤人生,情调凄怨,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

也被视作五言诗成熟的一个标志,但其成就稍逊于《古诗十九首》。

(3)《古诗十九首》

代表作:

《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

作品选讲

(一)《东门行》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三)《陌上桑》:

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行者见罗敷,

艺术特色:

烘托手法、铺陈夸张、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四)《孔雀东南飞》

思想内容:

一、这是一份对封建礼教以及买卖婚姻的控诉书

(1)揭露了婚姻是一项买卖,而新娘是被出卖的奴隶;

(2)暴露了宗法礼教是陷害青年的罗网。

二、这是一首坚贞不屈的爱情赞歌

刘焦悲剧的社会意义:

刘焦的殉情自杀是他们在当时所仅能采取的反抗封建家长制的手段。

他们不死,就只能作不忠于爱情的人;

他们一死,就使封建恶势力的一切如意算盘完全落空,这在实际上是对于封建恶势力的打击。

他们的死,虽然并不能动摇和削弱封建家长制的统治,但他们的斗争精神是可贵的,对封建社会里人们反抗黑暗、争取光明的斗争有激励作用。

艺术成就:

一、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吸取了前期叙事诗的成果,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孔雀东南飞》情节复杂,还注意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富有个性,对环境、外貌、心理、对话的描写十分成功。

二、塑造了富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

兰芝:

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从容冷静、坚强忠贞

仲卿:

忠厚善良、单纯痴情、软弱无奈

焦母:

专横暴戾、自私固执

刘兄:

暴烈冷酷、贪财慕势

塑造人物的方法:

(1)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细节、景物和环境描写;

(2)完整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和悲剧性冲突;

(3)比兴、铺陈和抒情性语言的穿插。

一、 

此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二、 

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的成功刻划。

2)比兴与铺陈。

3)叙事详略得当,结构完整紧凑。

4)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形象:

刘兰芝:

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善良。

她体贴丈夫,孝敬公婆,是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化身。

她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是沉着、果敢和不卑不亢的自尊。

焦仲卿:

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纯洁、笃实、正直,对爱情专一。

与兰芝的刚烈相比,显得外柔内刚。

刘兄: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妇的悲愁的诗,它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诗歌的题材是民歌中常见的,风格也和民歌接近,是民歌情味较浓的一首诗歌,它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运用了多种民歌的表现手法:

①回环复沓的情调;

朱自清:

“回环复沓,是歌谣的生命”,而“《古诗十九首》出自本是歌谣的乐府,复沓是自然的。

”诗中有语义反复之处,更主要是由于抒情的需要,只有如此反复,方能尽情尽意,方能表达出思妇的刻骨相思和由此而生的怨怒之情。

如“衣带日已缓”与“思君令人老”,前为暗示,隐言人瘦,后则明言“人老”,这正是反映思妇思想情感的越来越强烈,暗示离别的时间越来越长,以至思妇已不能按耐其相思之情,不得不言有“令人老”的担忧。

②比兴手法;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喻游子思乡的心情,既形象地刻画了相思者的心理活动,又加强了怀念的气氛。

③迭字的运用加强诗的表现力;

“行行”表现游子对前途茫茫、漂泊无依的感慨,表现他眷恋故土而又不得不前行的愁苦和怨恨。

④排叠句法。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用排叠句式表现因相距久远而相思变得消瘦,形象贴切。

此外,此诗在用典、遣词造句上,有明显的文人作风,毕竟是与民歌不同。

“与君生别离”出自《楚辞·

九歌·

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时间线索及时代特点

时间线索:

从东汉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杨坚灭陈(589),共393年的文学发展历史。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概况

(1)诗歌最有成就:

建安诗歌和陶渊明田园诗

建安——正始——太康——永嘉——陶渊明——南朝文人诗(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五七言乐府诗、谢脁与“永明体”、萧刚与“宫体诗”)——庾信与北朝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2)骈文盛极一时

散文受辞赋的影响,出现骈俪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讲究辞藻、对偶、用典、声律的骈体文。

(3)散文显得消沉、小说正在萌芽

这时的小说还不是“有意为小说”,但已初具规模,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文艺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正在发展

曹丕《典论·

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等。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建安诗歌

(1)“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2)特点:

“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情辞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

史称“建安风骨”。

(3)代表作家:

“三曹”、“七子”和蔡琰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

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干、阮瑀、应阳、刘桢

蔡琰(建安唯一的女诗人)

(4)曹操: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5)曹丕:

代表作《燕歌行》——这是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

(6)曹植:

《野田黄雀行》第一句“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创作:

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邺城安逸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

情调乐观开朗。

如《白马篇》

后期——多写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现反迫害、求自由的愤懑之情。

多用比兴,隐晦曲折。

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7)艺术成就:

钟嵘:

陈思为建安之杰。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1)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变乐府的五言叙事为五言抒情,使五言诗进一步走向成熟。

(2)骨气奇高,悲凉慷慨。

(3)辞采华茂,语言精炼。

善于对偶和炼字。

(4)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运用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

(8)小结: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

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正始至永嘉诗歌

(一)正始诗歌: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1. 

阮籍:

八十二首《咏怀诗》(一生创作的总题目)

艺术:

“归趣难求”(李善)、“难以情测”(钟嵘)。

2、左思:

陆机和潘岳代表了太康诗坛文学的主要倾向(形式主义);

左思是太康诗坛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左思风力”之称。

《咏史》八首是代表作。

3、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运用比喻,形象贴切;

借历史事实以古证今,对比鲜明;

笔力矫健,气势昂扬。

小结: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

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二)永嘉诗歌

代表作家:

刘琨“闻鸡起舞”《扶风歌》是爱国主义诗篇。

郭璞:

代表作《游仙诗》

三、南北朝诗歌

1、

(1)谢灵运与山水诗:

第一个用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

(2)谢灵运――“大谢”

(3)代表作: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歌写了景物变换,时序更易,感物怀旧,表达了作者被权贵排斥外放永嘉,心情不安、进退两难和不得志的感伤情绪。

(4)风格特征:

(5)创作:

①生动逼真的景物刻划;

②雕琢堆砌,晦涩板重;

③没有彻底摆脱玄言诗的消极情调。

2、鲍照与杂言乐府诗

(1)创作:

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

诗歌主调——抒发贫贱者的悲愤。

(2)代表作:

《拟行路难》十八首

3、谢脁与“永明体”

(1)字玄晖,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

曾任宣城太守,后世又称“谢宣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4)“永明体”

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到齐(永明年间)梁时期,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即永明体。

其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辞彩华丽,篇幅短小。

它是唐代律诗的先河,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讲求格律的近体诗发展的趋势。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竟陵八友”。

周颙发现汉字“四声”(平、上、去、入);

沈约等把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5)萧纲与“宫体诗”

1.时间:

齐梁

2.“宫体诗”:

以描写女性的姿态容貌为对象,以雕藻绮靡的形式寄寓放荡内容的宫廷诗歌。

《梁书•梁简文帝纪》:

“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

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南朝皇室皆行伍出生,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井之风。

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

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

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形成“宫体诗”。

代表诗人:

庾肩吾、徐摛、徐陵、庾信等。

故“宫体诗”又称“徐庾体”。

(6)庾信与北朝诗

1.“北朝三才”:

温子升、邢邵、魏收。

2.庾信:

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后期:

代表作《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7)南北朝乐府民歌

①分类:

“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

②产生地域:

长江中下游及汉水两岸商业发达的城市。

“都市之歌”

③内容:

大多数是情歌,约占90%。

“恋爱之歌”

④作者:

多为歌女、商人妇等青年女子。

“女儿之歌”

⑤形式:

五言四句居多。

“小型之歌”

艺术:

体制——诗体小巧

抒情手段——善于抓住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双关、隐语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含蓄委婉

⑥代表作品:

《西洲曲》《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

北朝乐府民歌

①分类:

“梁鼓角横吹曲”、“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

②产生地域:

北方

③作者:

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

④内容:

牧歌、战歌、情歌等

⑤艺术:

情调直爽明朗,风格豪放刚健;

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

形式:

除五言外,还有四、七、杂言。

⑥代表作:

《木兰诗》《敕勒歌》《折杨柳枝歌》

⑦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同:

形式短小的抒情诗

异:

风格南朝乐府(含蓄委婉)北朝乐府(悲凉慷慨)

(7)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1.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1)表现对剥削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以及自己的气节和守志不阿的耿介性格。

《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贫士》《咏荆轲》《归去来兮辞》

《感士不遇赋》

(2)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归园田居》《饮酒》《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和郭主簿》《移居》

(3)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诗并记》

2、诗歌:

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田园诗的内容:

(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等

(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