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90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课后反思

语文主备人:

第2教时

总第2教时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多媒体

读一本好书,练习做记号。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3教时

总第3教时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作业写观察日记。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他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4、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5、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3)评议。

  6、

(1)过渡: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5、

(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1、老师,您好!

第1教时

总第4教时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老师,齐读讨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

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

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

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

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

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

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

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追问:

“崇高”是什么意思?

(最高尚,最受崇敬)

3、过渡:

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

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

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

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

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1、老师,您好!

总第5教时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映示文字灯片)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

“哪个人”是指哪些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

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才的。

如--------)

4.引读:

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每当看到-------老师您好!

A.指导理解:

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指导理解:

A.释词:

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

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C.指导朗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

释词:

“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1.老师 您好!

      事业崇高       每当--------就--------

                 成长浸透心血

                 创造蕴含辛劳

      事业美好       每当---------就-----------

                 像春蚕编织丝线

                 似甘露洒向新苗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2、但愿人长久

第1教时

总第6教时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初步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小黑板、挂图、课件等。

完成《习字册》第二课

一、预习反馈,揭示课题。

1、交流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2、教师加以总结介绍。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讨论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

明亮的月亮。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3、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

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

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5、指导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在课本上描红。

2、《补充习题》中与本课时有关的内容。

五、小结延展,循环提升。

1、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信,你会有更多的懂得。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总第7教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完成《补充习题》部分题目

一、复习反馈,引入新课

1、复习听写生词。

互相评价指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苏轼怎样的心理?

后来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三、课堂练习、检查反馈

1、指导背颂第4-6段

2、指导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四、总结课文内容,课外拓展

1、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2、选择一些苏轼的名词阅读研究。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3古诗两首

望洞庭

第1教时

总第8教时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螺”,绿线内的“磨”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2.熟读课文。

1.背一背:

把这首诗有感情吟诵出来。

2.默一默:

把这首诗正确美观的默写出来。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古时候,曾有许多文人墨客被那美景所陶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记忆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或平时积累的写景的诗。

2.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佳作——《望洞庭》。

(板书诗题,解题)

3.学生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交流后师总结(多媒体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的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4.而这位诗人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

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他能诗能文,擅长书法,现存诗800多首。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岁考中进士,有“诗豪”之称。

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

《望洞庭》就是他在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二、整体读,感知美。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1.播放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句,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读出诗的感觉,读出美的感受。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么美的诗,我也想来试一试。

(师范读,配乐)

6.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配乐)

三、理解读,洞察美。

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意境。

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理解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读理解,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望洞庭

宁静和谐

绝妙的比喻

峨眉山月歌

第2教时

总第9教时

1.学会本诗中的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默写诗文。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指导学生背诵诗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黑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