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854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 样 做 看 图 作 文文档格式.docx

愁云满脸,默默地放下提包就直往卧室走去。

  又如《我给爸爸打个分》:

人人都有爸爸。

要是有人问我:

“你的爸爸怎么样?

”我只能皱皱眉头叹口气。

要是让我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给爸爸打个分,那准会先打个“×

”,再写上“不及格”三个字。

  这两篇文章的开头新颖别致,用布下疑团的方法来烘托气氛。

为什么“妈妈一反往常”?

“我”为什么要给“爸爸”打个“不及格”?

在读者心里留下了悬念,激在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

  “提问题”法

  例如《小猴吃“虱子”》:

小猴为什么吃虱子?

不要以为我在胡思乱想,这个奇怪的问题,是由一枚《给猴妈妈抓虱》的邮票引起的。

  又如《大姐“三怪”》:

我的大姐邵翠红,她有“三怪”,哪“三怪”呢?

  以上两篇文章的开头,都提出了非常有趣的问题:

“小猴为什么吃虱子?

”“大姐有哪‘三怪’呢?

”这样就吸引读者急于读下文。

  “展示矛盾”法

  例如《悔恨》:

自然科的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

虽然我得了一百分,可是心里反而沉甸甸的,像压上了一块石头。

  又如《眼泪》:

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子。

在我的记忆中,不管是老师的批评,还是父母的责骂,都未曾使我流过泪,因而人们都说我是“硬汉子”。

可是今天却泪水夺眶而出……

  多矛盾呀,得了一百分,心里却沉甸甸的;

一向是“硬汉子”,可是“今天却泪水夺眶而出”。

这两篇开头展示了矛盾,然后引出下面的故事,怎么会不吸引人呢?

  “先声夺人”法

  例如《向你介绍我》:

我这个人就是笨,学习成绩平平,有时还要开红灯。

爸爸说我是“黄鱼脑袋”;

妈妈说我是“拉劳动车的坯子”;

奶奶稍微好一点,说我“开窍”可能比别人迟一点儿,因为她是退休教师。

  “就是笨”“黄鱼脑袋”“拉劳动车的坯子”——小作者到底怎么了?

读者一定会急于想读下文,这样的开头就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外貌描写要抓特征

  描写人物的外貌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

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

有些同学还认为写得越“细致”越好。

其实,样样都写,反而把特征淹没了,达不到目的,并显得累赘。

其实有些描写只需要简单的几笔,就能使文章生动。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是这样描写红军炊事班长的容貌的:

“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由于作者抓住了驼背、高颧骨、皱纹、白发等特点,一位为革命历尽千辛万苦的钢铁战士那饱经风霜的外形,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再如,有个同学是这样描写他的一位老师的外貌的:

“老师身穿一件黑毛衣。

那掺着绺绺银丝的头发,剪得齐耳短。

圆圆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增多了,可仍然神采奕奕。

”小作者花费的笔墨不多,却刻划出了一位朴实、辛劳而又亲切的老师形象。

  由此可见,外貌描写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来写。

如果不抓特征,把眼前的人物从头到脚不加选择地全面描述下来,什么都写,那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就没有了。

  〖一个男同学的外貌〗特别是那双带长睫毛的眼睛,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稚气。

他有爱眨眼的习惯,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

他一急起来眼睛就眨得更厉害了。

  〖一个女同学的外貌〗她很瘦小,长着一对月牙似的小眼睛,嘴巴旁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

她正阅读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双眼睛盯在书页上,就像蜜蜂吮吸着花蜜,显得那么专注。

●谈景物描写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什么是景物描写呢?

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叫景物描写。

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桂林山水》。

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雨中》。

  怎样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

描写景物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

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

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

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我们所熟悉的“王冕学画”就是在多次的仔细观察、深刻体验中,才画出那么栩栩如生的荷花来。

试想,假如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要他写出大海的碧浪翻滚、变幻无穷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从开始到最后,凡是变化的都要仔细观察。

比如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其生长规律,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

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

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

传说中的宋代画家文与可,正是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了骄阳下的竹子和倾盆大雨后的竹林,使整个身心溶入了竹的海洋,真正做到了“成竹在胸”,因而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比如《火烧云》一课,就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全过程中,将火烧云丰富的色彩、瞬息的变化捕捉定格在脑海中,才写出那么变幻多端、瑰丽无比的云彩来。

  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

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

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

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

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所谓“触景生情”,更要尽可能做到在修辞上多用比喻、拟人,使描绘的景物带有人的特点,及相关的事。

还要使抒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在描写时让写实和想象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心理描写要合情合理

  在一篇记叙中国足球队与一支国外劲旅比赛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

零比一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半截,紧握的双手渗出了冷汗;

一比二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开始放松,兴奋的红云涌上我的双颊……这是一个真实的镜头,但是却存在着一个不真实的细节:

“兴奋的红云涌上了我的双颊”。

一个人怎么能看到自己的脸是红了、白了、青了还是灰了?

  要发现自己的表情,需要凭借镜子一类工具才行。

要将这个真实的情形变成真实的细节,可作这样的修改:

“一比二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开始放松,如果有谁看我一眼,那他准会发现,兴奋的红云已涌上了我的双颊。

”就是说,让视觉来代替感觉说话,使其合情合理。

  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

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在同一次作文中,另一位同学这样描述了最终中国队赢球的场面:

“四比二,中国队赢啦!

”体育场的数万名观众顿时欢腾起来,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他们有的笑着,有的喊着,有的手舞足蹈,有的频频高举双臂,还有的手挽手唱起了国歌……感情的潮水在奔流,欢乐的海洋在翻腾……

  “笑、喊、舞、举、唱、奔流、翻腾”这些描写,把观众的喜悦心情描摹得多真实自然、合情合理呀!

●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

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

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

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文修改三步曲

常言道: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说: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

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我们要学习他们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说到作文修改,同学们往往只会想到写后的修改,其实它应该是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写前修改:

同学们在动笔作文之前,总要围绕题目要求,考虑写什么,怎么写,如该确定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文章结构怎么安排等等,给要写的作文画个蓝图。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深思熟虑,注意不断修正自己的构思和写作方案。

最好能够边思考边列提纲、修改提纲,使思路更加明晰。

仓促动笔,是难以写出好作文来的。

写中修改:

这是在下笔完稿过程中的边写边改,也就是说,在写中如发觉写出来的内容里有什么毛病,或是意识到原来的构思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加以修改。

当然,写作文要讲究一气呵成,但这不等于说写的过程中就不要修改。

有时候正是在写文章中才会发现原来的构思有问题,需要修改和调整。

写后修改:

作文初稿写出来后,同学们要一行一行地细心阅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有没有写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还要想想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内容是否具体,是不是有中心,有条理,并动笔全方位地加以修改。

好比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把关,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这时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马虎不得。

总之,要想写出精美的作文,同学们一定要唱好上面所述的三部曲。

●写作九大法宝

真  善  美  稳  准  狠  精  博  新

  作文如作人,这话一点也不假,谁也不喜欢虚情假义的人,谁也不爱读言不由衷的文章。

许多人由于阅历不够,写起文章来大话连篇,空话绵绵,让人望而生厌。

  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大家都很熟悉。

车站里父亲送儿子的事,许多人都经历过,千余字的文章,许多人都写过,可朱先生硬是在这短短的篇幅里把这常见的小事写得催人泪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真”字,父亲对儿子是真心关怀,儿子对父亲是真情流露。

作者不妄语,不矫揉造作,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样是父亲送儿子,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父亲握住我的手,眼含热泪地说:

‘儿子,为了早日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好好读书,别想家’!

”诚然,祖国是要好好建设的,但这关父亲送儿子上学什么事?

  更有甚者,有一年高考题是有关苦难与人的成长的,结果,许多同学争相写自己父母双亡,小儿麻痹,且不问他(她)何以能长这么大,单是面对着窗外翘首以待的父母,他(她)就能狠下这个心?

也许有人说:

这是虚构嘛,金庸小说不也是在虚构吗?

我想说:

虚构不等于虚假,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是提炼过的真实。

所以许多虚构出的东西同样真切感人。

中小学生的作文,不妨虚构,但一定要直接或间接的经历过,感受过,像那些“虚构”父母双亡的同学,他们每天吃着父母精心制做的菜肴,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沿街乞讨的辛酸的。

  “我手写我口”,你平常怎么说话,写作时就怎么说;

“我手写我心”,你心里怎么想的,你就怎么写。

没经过大事故,你便写生活中的小事,和父母,和老师,和朋友,和同学,一切细微处皆有真情在,千万别客气,即使你的观点是浅的,是错的,那也浅出了平易近人,错出了英雄本色,反正都比假的强。

  “善”就是善良。

有人也许要哈哈大笑:

“胡说八道,善良和写文章有什么关系?

”您先别急,这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关系大着呢!

  孟子在数千年就捋着胡子说:

“仁者无敌。

”这个“仁”字包含的“包容”、“同情”这层意思就是善良。

一个人的包容心越大,同情心越广,他的文学成就也就越高。

例如鲁迅,他始终对中国人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充满着人文关怀,所以他不朽。

有人说:

鲁迅不是经常针锋相对地“骂人”吗?

不错,佛法云:

惩恶即是扬善。

爱憎分明正是“善良”的前提,否则,一味的善良必然像唐僧那样是非不分,一味的骂人则像一只疯狗,正如当前某位今天骂金庸,明天骂鲁迅的作家。

  “善良”何以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因为包容心越大,你的眼界与心胸就会越宽广,就不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你的文章也会因此而深刻和高超,而越是拥有同情心的人,越容易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这样你写文章时观点便会更全面,而且更有人情味,更感人。

我曾拜读过一位年青作家的散文,题为《感动》,只描写了父亲在雨中用身子为幼小的儿子挡雨的小小场面,语言很平实,但我却热泪盈眶,因为他写出了天下间父子的真爱。

没有同情心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好文章的。

  因此,一个“善”字对写文章有大功用,对大作家如此,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牛刀小试,定会百无一失。

  俗话说得好:

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见美并无固定的标准,主要在于各人的喜好。

然而美还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不然何以用西施作为美人的代名词呢?

写文章也是一样,有的人求深刻,有的人求幽默,有的人求华丽,有的人求平淡。

如此种种,就像对于情人的态度,全凭自己的喜好;

但无论你追求哪一种风格,都必须具备某些共同的标准,就像大家公认西施为美人一样。

  这层意思具体到各位同学身上,便有如下两层含义:

  第一,要养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人们常称赞写得好的字,说它“有体”,不管是颜柳张赵哪种“体”,反正让人感觉有骨架,有气势,与众不同。

写文章更须要这种体,要让你的思路,你的语言论点个性化,不可人云亦云,用个时髦的词叫做“Cool”,这酷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你喜欢哪个或哪类作家,不妨仔细看看他的书,看看同一件事,人家是怎么表达的。

这样由摹仿到吸收,终将自成一家。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这有许多方面。

例如行文思路要严密,不可驴唇不对马嘴;

语言要通顺,语法要正确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切不要有太多的错别字,错别字就像美女脸上的青春痘,别人痛心,自己闹心。

  以上说的只是起码的要求,文章的美关键还在于它的内涵,就像品评人的美丑不能光看脸蛋一样。

金庸的小说受到数亿人的喜爱,绝不是因为它的体裁是武侠,而是他在其中注入的文化修养使他成功。

所以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各位同学也不要忘了时刻观察生活,多动脑筋,用实在但却独道的思想来打动人心。

  “李白斗酒诗百篇”,怎么这么厉害?

因为他是李白——别人喝了一斗酒,早就见周公去了,还哪能写出诗文呢?

不信你喝个试试。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文学天才,曹植七步成诗,王勃落笔成文。

而且他们的作品,不光写得快,质量也高,这是很了不起的。

现在有些同学大有圣贤遗风,其写作速度直追古人,但这个质量却着实不敢恭维。

见贤思齐是好的,但也是量力而行才对。

写文章是辛苦事,李白斗酒诗百篇,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早年勤奋地学习和积累,所谓“厚积薄发”是也。

各位同学正处在“厚积”的阶段,所以写起文章来感到吃力,这是正常的,但若因此放弃,敷衍了事,只求迅速完成任务,那终将一无所获。

所以在创作态度上要有一个“稳”字,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

草稿,提纲,腹稿一般是要俱备的,在全文的布局和某些重点词的运用上,更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文章无技巧,这些东西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谁能做到,谁就有一手好文彩。

  文章的布局也要稳,框架要层次井然,别人才好理解你的意思;

过渡要自然连贯,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当然这都是对初学者而言。

  考试时的心态要稳,你只当是在写日记,为了避免思路混乱,你可将草纸折成四块,一块写段落层次,一块写理论,一块写事例,余下的有什么新见解随时记录备用。

这可以使你感到踏实,减少慌乱。

  总之,稳重是人成熟的表现,也是作文成熟的表现,切记切记。

  这个“准”字是主要对于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而言的。

这两类作文的共同特点是限定了题材,让你从中挖掘创作角度,就像来到了靶场,你要干的只是拿起准备好的枪去打准备好的靶,这就需要“准”。

  一个题目,往往有很多角度可以选择,比如写母爱,你可以写母亲对你生活的关心,思想的关心,也可以用你对母亲的爱,母亲对别人的无私帮助来反衬,在角度的选择上,没有准与不准之分,只要你抓住你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东西来写,那就是准的。

  对于给材料作文则不同。

一则材料,往往有多个环节或人物,这就有个侧重点的问题。

这就要求抓住重点,全面考虑。

比如给你一则寓言:

  浓烟张手舞爪地对烟囱说:

“你就是不会动,看我多伟大!

”烟囱答道:

“可惜你那都是虚假的。

”一阵风吹来,浓烟立刻无影无踪了。

  毫无疑问,材料侧重表现的是对浓烟的嘲讽,而烟囱的脚踏实地只能用来反衬。

  立意的“准”要靠深刻全面的分析,而行文的“准”则表现在要紧扣主题。

跑题是写作文最大的毛病,尤其是写议论文,更要看你的论据能否说明论点,能否最恰当地说明论点,一语中的。

  写文章不够狠,如打人不痛,吃饭不饱,让人觉得不痛快,不过瘾。

  解放前,有个专写三角恋爱的小说家,叫张资严,鲁迅对这种专门迎合低级趣味的小说深为反感,他在一篇杂文中“将张资平氏的文集和小说理论”总结成一个符号,那就是——“△”。

  如此“骂人”,可称够狠的典范。

  许多让人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文章,都来自于“狠”,对丑恶事物不留情面,对美好事物由衷赞扬。

这乍一看像是在走极端,实则是矫枉过正,让丑恶与美好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类文章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在于个性化的语言和直言不讳的勇气。

所以在写作时,如果你的爱憎都有充足的理由,那就该老实不客气地“揭疮疤”,或“戴高帽”,痛快淋漓地说出来,相信在一堆堆平庸无奇的文章里,你一定会脱颖而出的。

  大学者钱钟书说:

“文章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这当然是玩笑话,其实文章不一定非短不可,但必须要“精”。

  所谓精,通俗点说就是别说废话。

中小学生作文中有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以量取胜,按字数的多少来评定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这是很有害的: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还不如不说。

  要做到精,首先要懂得忍痛割爱。

中世纪一个叫奥卡姆的思想家,总结出一条很著名的原则:

Ifnotnecessary,Cutit!

译成中文就是:

“如无必要,勿用实体。

”有的同学在写作中,会突然想到或记起一些优美的词语或观点,本来和中心没多大关系,却硬是要用上,结果画蛇添足。

其实忍痛割爱,不是让你放弃突发的灵感,你完全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早晚有用得着的时候。

反正没人给你出全集,又何必说些不相干的话呢?

其次要语言简洁,开门见山,有什么新观点,好见解,直截了当提出来,别老是拐弯抹角,或者“有的时候一句话你说了三四遍”,你不累,别人还累呢!

  即然本文讲的是个“精”字,那么为避贼喊捉贼之嫌,就此搁笔。

博         

  近年来,“大文科”的观念很流行,意思是文史哲不分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观点很有见地。

其实数理化与文史哲又何曾分家了?

写作虽然是学文的人分内之事,但实际上却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而且都要活学活用。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许多文人的最高理想,但要做到又谈何容易?

中小学生只有多读书,不论文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籍。

开卷有益,绝不是一句空话,读的书多了,自然在写作时左右逢源,政治原理,历史典故,源源而至,欲罢不能,同时你的思维也会因此发散开来。

要做到这个博字,没有丝毫取巧的可能,只有多读书。

读什么书?

读你喜欢读的书。

  青年人写文章就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崭新的。

这首先要联系现实,身边发生了哪些有价值的事情,社会上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你都要有深入的思考;

有时也难免要用到古时的材料,这需要你分析古与今之间的共通之处,古为今用,你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

  对同一个题目,新的含义就是与众不同。

现在好像某些材料能证明什么论点在一些中小学生中间已经约定俗成了,结果张口居里夫人,闭口文天祥,千篇一律。

这时,如果出现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那分数必定是很高的。

所以选材要新,论点更要新。

你可以先假设别人都会有哪些观点,之后你偏不用它们,而立下一个鲜明崭新的,这同样会使你的作文受到赏识。

  至于新的形式,那更是多种多样,只要你肯动脑筋,不愁没有,即使稀奇古怪的形式也不妨大胆地试一试。

写文章,尤其是标新立异的文章,勇气与信心很重要。

王朔先生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连“流氓”都能成为作家,各位同学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怎样做到用词准确

  准确使用词语,这是写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用词准确,不仅能形象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而且还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呢?

  首先,要确切了解词意。

每个词都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