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237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系较发育,属汉江二级支流,主要有细峪河、桃沟河、大沟河等,均自北而南流入巨家河水库,最后汇入汉江,可供当地居民作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区内灌木、乔木较发育,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普查区内劳动力较富裕,物资、电力供应充足。

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薯类为辅。

经济农作物为油菜、芝麻、花生等。

这些都为今后的矿山建设和开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

一、相关规程规范及政策法规

1、《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2007年试行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06年试行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岩心钻探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2

7、《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1992

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9、《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GB/T0033-2002

1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2001年)《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01年)《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12、《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9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

国家主席第七十四号令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

国务院第152号令

二、地质矿产依据

1、1/5万袁山幅地质图及地质图说明书。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大龙山普查区块及周围地区地质矿产工作主要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开展的。

1960年湖北省区测队(湖北省区调所)完成了1:

20万郧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1970-1978年湖北第十三地质队、湖北第五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矿产普查和找矿工作;

1985-1990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鄂西北地调所和湖北省区调所进行了区域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科研工作;

1993-1997年湖北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进行了1:

5万袁山幅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1比5万袁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通过室内系统地资料整理与研究,对测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在地层、岩石、构造方面为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山地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2007-2009年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该区普查工作,我们通过多方面了解收集,除见有1:

1万地质草图外,其它成果均未收集到。

通过野外踏勘也未见有槽探工程、其它探矿工程及采样位置,为此本队只能重新编写本普查设计。

第二章地质特征

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淮阳分区两郧小区,出露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以及中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

区域内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与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是一套经受了中高压区域变质作用重塑和多期变形作用强烈改造的变质岩系;

震旦系上统及以上地层,一般未经受强烈区域变质作用改造。

现将地层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一、地层

1、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PtW)

分布于高庙一带,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石组成,出露面积21.08km2。

岩石类型有含岩屑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白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

2、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耀岭河岩组(Zyl)

耀岭河岩组是一套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呈环带状分布于高庙倒转背斜的周围,出露面积195.1km2。

厚度1020.9m。

岩石类型主要有含砾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石绿帘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方解石绿泥片岩、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岩)屑钠长绿泥(阳起)片岩。

3、晚元古界震旦系上统陡山组(Zd)、灯影组(Zdn)

陡山组因受耀岭河岩组顶部分划性顺层韧性剪切带影响,出露厚度不等,一般呈狭长带状断续展布于耀岭河岩组之上,出露面积30.5km2。

厚度1035.8m。

岩石类型主要有泥砂质、白云质粉砂岩、砂岩夹泥质千枚岩、泥质砂屑白云岩夹钙质千枚岩。

灯影组出露面积141.2km2,大致以泉沟一带为界。

岩石类型主要有碎裂粉晶白云岩、暗灰色灰岩、浅红色(乳白色)大理岩、纹层砂屑白云岩。

4、古生界寒武系(∈)

分布于东南角,出露面积8.88km2,按岩性组合与生物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

杨家堡组(∈y)、庄子沟组(∈z)、冯家凹组(∈f)、习家店组(∈x),均为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类型主要有薄-厚层硅质岩,泥质、碳质、硅质页岩,薄层含矾泥质板岩夹厚薄不均石煤层及磷结核、泥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薄层含碳、含泥质条带微晶灰岩夹浊积岩,灰色薄层微晶类岩夹碳质、钙质千枚岩。

5、中生界白垩系(K)

白垩纪出露地层仅出露寺沟组(Ks),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岩相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18.38km2。

与下伏古生代、前古生代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石类型主要有红色中厚层含砾砂岩、细砂岩夹中薄层钙质、泥质粉(细)砂岩。

6、新生界第三系(N)

第三纪仅出露沙坪组,分布于盆地边缘大山坪—塘沟一线附近,北部与前古生代地层呈断裂接触,南与寺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4.38km2,厚度>311.8m。

岩石类型主要为灰-深灰色砾岩、砂砾岩,偶夹粉砂岩。

7、新生界第四系(Q)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西南部龙门川、细峪河两侧,面积约7.63km2。

主要为含砂质粘土、含粘土质粉-细砂、长石石英中-细砂,局部夹砾石。

二、构造

大龙山普查区所处的大地构单元,在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金鸡岭复向斜庙川折束内。

其南部的武当山复背斜和金鸡岭复向斜同属秦岭褶皱系的Ⅲ级构造单元。

三、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较为发育,以中晚元古代岩浆岩为主,晚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与中生代侵入岩次之。

另有脉岩零星分布。

1、侵入岩

(1)晚元古代变质基性侵入岩

区域出露的以晚元古代基性侵入岩为主,侵入于耀岭河组地层中,岩体长轴呈北西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受后期构造变形影响,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多表现为片理平行接触,局部可见侵入接触关系。

岩石类型为(变)辉绿岩、(变)辉长辉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副矿物有榍石、磁铁矿、白云母等。

(2)中生代侵入岩

区内共有二个岩体,分布于测区西侧,分别侵入于耀岭河岩组二段和三段,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可见侵入体中石英脉穿入围岩。

岩石类型为石英碱长正长岩,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

2、脉岩

区内脉岩不发育,仅有石英岩脉出露。

一般呈NW—NNW或NE—NNE向展布,延伸长度小于100m,宽0.2—2.0m。

主要侵入于武当山岩群、耀岭河岩组地层中,伴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四、区域矿产

(一)金属矿产

区域目前已知的金属矿产规模较小,除磁铁矿形成工业矿床以外,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

主要矿种有Au、Ag、V三种。

1、磁铁矿

已知矿床一处,位于吴家梁一带,矿床基本特征是:

(1)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型磁铁矿。

(2)含矿母岩层为耀岭河岩组上岩段。

(3)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次要矿物为榍石-白太石、黄铁矿、黄铜矿。

(4)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块状构造,平均品位>20%,可采厚度2-4m。

2、金、银

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热液型金矿化与砂金两种矿化类型,原生金矿化伴随程度不同的银矿化。

热液型金矿化:

已知的大沟乡马坡、苏家院金矿点均属热液型金矿化类型。

矿化具如下规律:

金矿化赋存层位主要位于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组界面附近,或耀岭河岩组与陡山沱组界面附近,矿化体主要为叠加于上述两个界面附近的北东10—30°

方向的石英脉,脉体较细小,常成组出现,脉体两侧约40cm范围内围岩也有不同程度金矿化。

金矿点均为地方企业小型开采,曾采到过Au含量>150μg/g的石英脉。

上述金矿化伴随Ag、黄铁矿化。

砂金矿:

已知柿子坪矿化点,沿汉江三级支流的河床分布。

上覆沉积物40—200cm,含金砂砾石层厚100—200cm,最厚达300cm,砂金含量偏低,每立方米砂石中含砂金约数十粒,金一般为不规则粒状,少数为长条柱状、斧状等。

3、钒

已知杨家堡一处,储矿层位为寒武系庄子沟组,含钒岩系具上、下两段结构,上段以含碳沉积为特征,下段以黑色页岩及含磷结构、石煤层为代表。

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钒碳质页岩型,矿石品位V2O50.7—1%,局部>1%,并伴生有铀矿化等。

(二)非金属矿产

区域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煤、蓝石棉、水泥原料及建筑石材等资源。

1、石煤

石煤矿点分布于杨家堡附近,石煤赋存地层为寒武系庄子沟组。

矿体延伸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延伸一致,呈北西西向,杨家堡石煤矿点含石煤层延伸长度>200m,厚度>10m,石煤层受后期构造影响形成明显的同斜褶皱,造成地表出露多层石煤假象。

2、蓝石棉

已知大型蓝石棉矿床一处,位于元山一带,含棉层位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地层。

棉脉有单脉、复脉、网脉三种形态。

棉性以纵纤维为主,韧性较好,但弹性与劈分性较差。

3、水泥原料

主要为寒武系冯家凹组与习家店组微晶灰岩。

灰岩岩走向稳定,可采厚度>40m,易于开采。

4、石材

区内广泛分布的辉绿岩、大理岩、白云岩为潜在的建筑石材资源。

第二节矿区地质

普查区出露地层较简单,由一套中高压区域变质岩系组成。

由老至新为中元古界武当群、中元古界震旦系耀岭河组。

分述如下:

(一)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PtW)

1、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PtW

该组为武当山岩群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层,也是组成高庙倒转背斜的核部主要地层,整体北西向展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含岩屑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以及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

常见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变余流纹构造、变余气孔杏仁构造等。

原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基性火山碎屑岩。

厚度不详。

2、武当山岩群第三岩组(PtW3)

该组受耀岭河岩组底剪切带影响,地层沿走向常发生减薄甚至缺失,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与下伏第二岩组上岩段以片理平行接触。

主要岩石组合为白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顶部发育糜棱岩化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

厚度216.7m。

(二)晚元古界

1、震旦系下统耀岭河岩组(Zyl)

耀岭河岩组分三个岩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耀岭河岩组下岩段(Zyl1)

岩性为含砾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绿帘绿泥片岩。

原岩以变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夹泥砂质岩石,底部夹含黑硬绿泥石钠长绿泥阳起片岩与含基性角砾绿帘绿泥阳起片岩。

其中黑硬绿泥石强烈定向排列(200∠23°

),其产出与下伏武当山岩群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

厚度332.0m。

(2)耀岭河岩组中岩段(Zyl2)

上部为绢云绿泥片岩,方解石绿泥片岩;

中下部为含晶屑岩屑钠长绿帘绿泥片岩夹变基性熔岩。

厚度381.2m。

(3)耀岭河岩组上岩段(Zyl3)

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屑(岩屑)钠长绿泥(阳起)片岩。

厚度317.7m。

区内构造线总体以北东向为主,地层倾角30°

—50°

构造主要有断裂、褶皱、片理和劈理、剪切带等。

1、断裂

区域断裂F9小寨断裂处于普查区内西北位置,延伸14.5km,总体走向NE50°

倾向330°

,倾角60°

断裂破碎带宽20cm,带内以发育碎裂岩为特征,断裂两侧拖褶皱、伴生小断层发育,造成两侧地层发生明显位移。

2、褶皱

主要为高庙倒转背斜构造,轴向NW,略呈弧形。

其核部地层为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两翼地层为耀岭河岩组。

两翼产状分别为NE翼190°

—230°

<40°

—70°

,SW翼190°

—240°

,枢纽产状120°

<20°

,两翼次级褶皱发育。

3、片理和劈理

区内片理和劈理较发育,倾向SW,倾角10°

—48°

4、耀岭河岩组底部顺层韧性剪切带

发育于耀岭河岩组与武当山岩群界面之间,其特征为:

(1)物质组成

该剪切带由宽10mm±

韧性动力变质岩石组成。

岩石类型有糜棱岩化浅粒岩、长英质(初)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基性糜棱岩及构造片岩,具糜棱岩结构、条带状构造,期间夹持的弱应变块体为顺层剪切变形过程中卷入的耀岭河岩组绿帘绿泥钠长片岩,武当山岩群的钠长变粒岩等。

强变形岩石与弱应变块体在空间上构成网结状展布特点。

动力变质岩主要矿物成份为钠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2)变形组构及运动学标志

该剪切面理受到后期构造叠加,其产状变化较大。

带内发育“σ”型碎斑系,同构造期分异石英脉在递进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不对称褶皱,剪切型香肠以及S-L组构等韧性变形组构,剪切面理常见砾石及岩屑组成的拉伸线理等,其产状为238∠20°

或206∠20°

具剪切指向意义的变形组构指示具N→S伸展滑脱的运动学特征。

该剪切带常造成武当山岩群第三岩组普遍减薄和缺失,其变形组构及运动学特征表明其耀岭河岩组顶部剪切带为同一变形事件的产物。

(3)变形物理环境

剪切带内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

Act+Chl+Ep+Ab+(Q+Per),属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其变形物理条件大致与耀岭河岩组顶剪切带变质矿物组合大致一致,是地壳中深构造层次顺层剪切作用结果。

三、围岩蚀变

区内地层受构造影响,围岩蚀变发育,其规模和程度取决于构造规模,性质及岩石的破碎程度。

蚀变作用主要有:

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

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与金矿化成正相关关系,往往受节理、裂隙或破碎带所控制。

1.黄铁矿化:

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多呈半自形—自形晶立方体产出,经地表氧化后呈褐铁矿。

稀散零星分布,少量以集合体形式产出,粒径一般为0.5—3mm,个别可达5mm。

2.硅化:

矿区普遍存在,呈细脉状或密集的硅质条带沿岩石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脉宽一般0.5—2cm。

3.铁锰矿化:

多呈蜂窝状及薄膜状分布在石英脉边部。

金多赋存在蜂窝状铁锰矿化中,其次赋存石英脉中。

第三节矿体地质特征

大龙山金矿普查重点工作区安排在普查区内西北部,本次经实地踏勘,从前人采留的遗迹观察和采样分析结果,共圈定出3个矿(化)体群即:

KT1、KT2、KT3共29条金矿(化)脉;

其中KT1包括Km1、Km2、Km3、Km4、Km5、Km6、Km7、Km8、Km9,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西北部;

KT2包括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Km21,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中部;

KT3包括Km22、Km23、Km24、Km25、Km26、Km27、Km28、Km29,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东部;

这些矿(化)脉有共同的特征,现通述如下:

一、矿(化)脉特征通述

1、矿(化)脉赋存于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的地层中,与石英脉关系密切。

2、石英脉与矿化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化多产于脉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

3、石英脉呈脉状和透镜状两种,其中以脉状为主,脉宽一般0.05—0.42m,脉长一般30—118m。

4、金矿(化)体走向NE、NNE,产状变化复杂,倾向SE、NW不一,但倾角多在70—80°

之间,少数近90°

,矿脉宽0.1—0.6m间,一般不大于1.0m,含金石英脉的分布数量以呈群出现,呈带分布。

二、主要矿(化)体群特征

主要矿(化)体特征见表2-1:

矿(化)体特征表表2-1

矿区

矿体群编号

矿(化)脉编号

矿(化)脉规模

矿体形态

备注

长度(m)

厚度(m)

产状

KT1

Km1

50

0.05

145∠76°

脉状

 

Km2

70

0.12

146∠72°

Km3

73

0.2

147∠75°

Km4

72

0.07

148∠74°

0.85×

10-6(DF4)

Km5

60

317∠73°

Km6

0.02

143∠71°

透镜状

Km7

0.14

143∠70°

1.07×

10-6(DF3)

Km8

142∠72°

Km9

67

0.25

145∠74°

KT2

Km10

97

0.37

294∠78°

Km11

0.42

133∠85°

Km12

58

0.08

126∠77°

Km13

100

0.06

293∠72°

Km14

94

120∠70°

2.27×

10-6(DF1)

Km15

90

119∠71°

Km16

52

0.22

120∠75°

Km17

118

0.4

117∠74°

23.14×

10-6(DF2)

Km18

31

132∠75°

Km19

30

0.17

118∠74°

0.95×

10-6(DF5)

Km20

37

183∠76°

Km21

54

182∠74°

KT3

Km22

38

286∠78°

Km23

125∠83°

Km24

203∠78°

1.9×

10-6(DF6)

Km25

132∠81°

Km26

0.1

144∠77°

Km27

0.35

134∠78°

Km28

40

98∠80°

Km29

63

143∠87°

二、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帘石等。

矿石品位较低,但相对较均匀。

金品位一般为0.85—2.27×

10-6,最高达23.14×

10-6。

石英脉呈黄褐色、乳白色,他形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石英组成,呈它形晶粒状,粒径约1—3mm,含量95%;

绿泥石呈鳞片状,含量1—2%;

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呈他形—半自形晶粒状,含量1—2%,多褐铁矿化,粒径0.05—0.5mm;

偶见黄铜矿化。

矿(化)体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次之。

三、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

根据收集同类矿床资料表明,本矿区的矿石在国内工业利用经验成熟,属易选矿石,开发经济效果较好,技术可行。

此外,矿山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同类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比,该矿区侵蚀基准面以上以风化裂隙水为主,该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形有利自然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工程地质及地质环境特征

矿(化)体及围岩坚硬稳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三、环境地质

区域地块稳定,地貌地质条件不易引发地质灾害,也无其它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型。

影响矿区将来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尾矿和废石堆放场的稳定性,因此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分析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以及复垦还田的情况。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第三章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

第一节工作部署

一、部署原则

本次工作总体布置原则是:

在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各项地质工作的部署做到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以地质填图为依据,物探工作成果为导向,运用槽探工程手段进行浅部揭露,钻探进行深部工程控制。

最终达到大致查明勘查区内矿体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及资源量等目的。

二、工作部署方案

首先在本区进行1:

10000地质草测(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与1:

10000地质草测同时进行),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再进行1:

2000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测量工作,圈定矿化富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