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223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纲要》

8.《GB/T14529-1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11.《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13.《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5.《地质遗迹管理规定》

16.《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77号

17.《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18.《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

19.《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

20.《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

21.《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指南》

22.《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

23.《浙江省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考察报告》

第四条与当地相关规划协调

在进行地质公园规划之前,拟建的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已经先后进行了《温岭长屿硐天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温岭市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5-2020)》、《方山-南嵩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长屿硐天详细规划(2001-2020)》和《方山-南嵩岩风景名胜区南嵩岩-狮峰景区规划》。

此次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的规划应在满足地质公园的规划要求外,尽量与当地的规划相协调。

原规划中不满足地质公园规划要求的,有所改变。

本规划还应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区范围

拟建的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由长屿硐天和方山-南嵩岩两个风景区组成,总面积为25.58km2。

规划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地质公园的范围。

具体范围如下。

1.长屿硐天景区

长屿硐天风景区,位于新河镇和箬横镇,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21°

24′00″-27′40″,北纬28°

24′00″-27′30″,景区面积为15.5km2。

其边界为:

东边:

下帽西-运粮河-丁岙-河头梁-塘前-旗山东山脚-205.1高地-桐坑山-镇界线-小岭头-298高地-309高地;

南面:

309高地-260.2高地-花芯一级电站-300.3高地-大车山-329.2高地-梁头山-382.2高地;

西面:

382.2高地-356.8高地-309高地-金银山-狮子岩岗头-307.7高地-坟山-212.4高地-铁场-岙口-117.8高地-173.8高地-乌龟山-水仓头南;

北面:

水仓头南-麦芒岙-朱上山东侧-里岸-长屿中学-屿头-岙里-华赞亭-下帽西;

2.方山-南嵩岩景区

方山-南嵩岩风景区,位于大溪镇,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21°

13′45″-16′30″,北纬28°

24′20″-26′10″,景区面积为10.08km2。

缠死岭头-后溪-闸头;

南边:

岩头尖-纱帽岩-帽岭头;

西边:

羊角洞-三界桥-上洋;

北边:

水坎头-坎头-桃夏张;

第五条规划期限

根据地质公园目前建设的现状,坚持公园建设与温岭市和长屿镇的建设同步,与温岭市风景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将该地质公园的规划期限规划为:

2004-2010年。

并在建设中分期进行。

其中近期为2004-206年,达到建成国家地质公园目标;

中远期2006-2010年,完善并争取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第二章温岭地质概况

第六条地层分布

温岭长屿—方山地质公园位于西太平洋火山带之最重要地区——浙江东南沿海,这里广泛出露火山岩,地层自下而上分为:

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

不同组的火山岩,其形成时代和岩性不同。

长屿硐天主要出露西山头组火山岩地层,而方山和南嵩岩主要出露茶湾组和九里坪组火山岩地层。

高坞组出露于方山的北部。

第七条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温岭市地质构造处于温州-镇海大断裂层,属新华夏系第二个一级构造复式隆起带南段东侧,构造形迹反映以断裂为主,走向为北东35°

~45°

左右。

由于园区内广泛分布中生代晚期火山岩,而这类岩石的特点是硬且脆,因而构造运动遗留下来的形迹以破裂为主,类型有断裂、劈理、节理等,褶皱构造少见。

断裂多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其次有北西—南东向和东西方向断裂。

2.火山构造

晋岙破火山位于温岭城东北石夫人至长屿一带,以环状断裂为界,裂体呈圆形,面积大于90km2,破火山口内西山头组火山岩构成高程为200~300m的丘陵,四周为高程在5m以下的河网平原地区。

破火山口由西山头组下、中、上三部分(即三个岩性段)自内外向,形成从低向高依次分布、围斜向内倾的盆状形态。

在破火山口内散布有10个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霏细斑岩和花岗斑岩等大小不一的潜火山岩,大者可达1km2,小的直径仅百米,它可能是循火山通道侵入,特别是晋岙村附近的流纹斑岩,大面积散布火山集块角砾岩,向外火山碎屑块度变小,逐渐变为角砾凝灰岩或凝灰岩,表明石夫人—晋岙一带为喷发中心,

方山火山洼地位于大溪镇南约5km的方山—张椿岩一带,面积约16km2,呈椭圆形,北东—南西向展布,西侧为湖雾—大溪断裂所切割而显得不完整。

所谓火山洼地,是指火山喷发发生在早期沉积盆地内的一种火山构造类型,因此在火山洼地边缘都可以见到火山喷发前沉积盆地阶段的沉积岩层,火山岩平坦覆盖在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之上,构成一个平台。

方山火山洼地的形成,经历了盆地沉积间歇性的火山爆发,强烈的火山喷发,岩浆溢流和侵入,以及火山活动停熄后的构造变动和抬升,垂直节理发育,火山岩历经上亿年的风化、剥蚀和崩塌,形成现今的典型的方山火山平台地貌景观。

3.早白垩世火山活动

早白垩世,浙江地区岩浆活动达到了全盛时期,形成浙江地史上具有浓厚色彩的陆缘型火山岩浆建造。

由于浙西北与浙东南基底构造及物质组成的差异,造成了两个区域岩浆活动在岩浆成因及活动方式上的区别。

浙西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相对较弱。

浙东南火山活动特别强烈,它们受刚性基底块断构造的控制,以多口中心式喷发及局部裂隙式喷溢方式,形成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泛陆式火山喷发堆积。

近等轴形中小型火山构造,如破火山口及火山洼地等发育。

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具有明显的旋回性。

早白垩世早期(第一亚旋回),火山活动由弱到强,由间歇性喷发到持续强烈爆发,自中性岩浆喷发到中酸性—酸性岩浆爆发,形成(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火山岩共生组合。

早白垩世中期(第二亚旋回),由中性—中酸性岩浆喷发到酸性岩浆喷溢,形成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共生组合。

火山活动明显减弱,活动范围大都退缩到早期火山活动形成的原始火山洼地、构造火山盆地及破火山口之中。

早白垩世晚期(第三亚旋回)为间歇性弱喷发,早时为中性岩浆喷溢,晚时为酸性岩浆爆发及喷溢,同样形成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共生组合。

此时火山活动范围在第二亚旋回的火山盆地中进一步萎缩。

燕山早期强烈的火山活动至此已成残局。

第三章规划区地质遗迹及其价值评价

第八条方山地质遗迹及其价值评价

1.方山状流纹岩平台地貌

温岭方山是典型优美的流纹岩平台地貌遗迹,因形态而得名“方山”。

表现为一个面积近0.7km2,厚约50m的岩石平台平缓地分布于相对高差约400m高的山顶之上,并微微向北西倾斜。

平台顶部缓丘圆滑,极目可远望群山与东海,给人荡胸开阔之感。

平台四面被50m高的悬崖围限,并被节理切割形成各种造型景观,从下仰望,巍峨磅礴之势赫然横目。

该遗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面积约0.8km2。

流纹岩平台地貌遗迹具有3个地质成因要素,在温岭方山,这些成因要素发育良好,系列完整性几近完美,被大量的优美独特的观赏景点所表现(见规划说明书,下同)。

其首要成因要素——流纹岩帽的地学现象随处可见,从四面悬崖可见50m高的绝壁上发育2-3条厚数十公分的水平“腰带”,说明这是一个平缓的地质体。

这一现象的最佳观察点位于方山西侧羊角洞一带。

第二个成因要素——沿节理发育的各类正负地貌则大量发育,从顺节理带凹进的岩洞,到各种造型的板状、柱状峰丛,进一步发育成峡谷、悬河,丰富多彩得仿佛一个博览会。

第三个成因要素——崩塌堆积在方山也发育得非常良好,悬崖四壁的坡麓堆积了大量的巨大滚石,构成了各种造型地貌,也搭架起各种通幽曲径。

温岭方山以其典型性和系统完整性,表现出高度的科学价值,同时兼具优美性,实属国内罕见之地貌遗迹。

方山古火山平台地貌的体量之大是中国之最。

2.坎头火山岩阶梯状造型地貌

坎头火山岩阶梯状造型地貌是发育在方山流纹岩平台之下的一套火山碎屑岩中的岩石地貌。

表现为一个高约20-40m的陡崖沿水平线曲折延伸达1km之长。

仿佛一个巨大的天然长卷,令人叹为观止。

该遗迹位于方山之北及北东坡麓,温岭大溪镇坎头村之南西山坡。

起点为石鸡娘水库,向北西延伸1km后消失。

但到方山之北的塘头岗山,又断续出现。

不计中间消失的部分,总长度可达1.7km。

遗迹的成因地学要素清晰,在塘头岗山、石鸡娘水库一带可见这套火山碎屑岩由陡崖处坚硬的流纹岩和上下的玻屑凝灰岩、沉积岩等组成。

在陡崖阶坡、阶坪上发育了一些造型景观和裂隙洞、裂隙谷等。

主要景点有:

牛鼻洞、金鸡岩、仙人濯足滩、水帘天窗、渔翁岩、螳螂捕蝉、弥勒佛影等景点。

3.梅雨飞瀑

梅雨飞瀑是方山流纹岩平台四周一系列小瀑布群的总称。

这些小瀑布的总体特点是水体流量小,自平台边缘的冲沟裂点落下,飞散成珠而下,沾衣不湿,沁人心脾。

当略有微风时,空气吹到方山陡崖受阻上升,瀑珠遇到这股上升流即倒卷飞舞,顿成奇观,被誉为梅雨飞瀑。

当风雨大作之时,瀑布水量增大,但遇到变得非常强劲的上升气流,照样倒卷飞舞,气势陡增,如白龙之飞舞,为罕见之奇观。

感受梅雨飞瀑之天降霰珠、倒卷飞舞之奇观,须到方山西坡悬崖底看飞云瀑、梅雨瀑(潭)、白龙瀑(潭),三瀑水量依次变大;

观察飞瀑之源头与裂点须到平台顶之玉笋瀑、玉女瀑、龙王瀑;

云水瀑、无名瀑。

4.方山破火山

破火山一种在火山顶部的较大的圆形拗陷,通常是岩浆回撤、火山自身塌陷时形成。

方山破火山位于大溪镇方山、张椿岩一带,面积约16km2,呈椭圆形;

东北—西南向展布,西侧为明雾—大溪断裂所切而显得不完整。

识别方山破火山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个观景点:

a、方山平顶的流纹质凝灰熔岩,这一岩流与通常的流纹岩很不相同,其斑晶极碎,是凝灰岩与熔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地质学家称为凝灰熔岩。

方山平顶的凝灰熔岩具有碎斑、细短的流纹、熔岩气泡残留下来的孔洞、流动过程中底部的角砾等丰富多样的岩相证据,是凝灰熔岩典型研究地点,良好的观察地点位于南天门一带。

凝灰熔岩粘度极高,无法流远,它的存在说明方山一带为古火山口位置所在。

b、南嵩岩一带的角砾岩,角砾岩也是火山口附近的堆积。

c、龙犟门一带的沉积岩,沉积岩的发育表明,方山一带曾经是个低洼的地形。

根据上述岩石和这些岩石的空间分布特点等资料,地质学家推断方山是一个破火山。

上述地学现象具有一定科普意义,但优美度较差,评定的3级景点。

第九条南嵩岩地质遗迹及其价值评价

1.南嵩岩火山岩劈理地貌

火山岩劈理地貌遗迹,是区内最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遗迹沿嵩溪而上至龙犟水库大坝脚下,分布在一个上游窄,下游宽总体近似三角形的山谷地带中,表现在山下为一条条狭长沟谷,而其两侧山坡上则是一道道陡崖峭壁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景观。

遗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地理范围为东至大旗岩下的蝙蝠洞,西至214高地,南至龙犟水库大坝,北至扑船岩;

面积约0.2km2。

遗迹的地质成因要素发育良好,被大量优美独特的观赏景点所表现。

其首要成因要素—劈理和劈理带的发育,控制着千姿百态景观的形成与分布。

扑船岩、群仙聚会、壁岩、八戒岩、天狗把关、龙虎斗、大鹏鸟、骆驼峰、龙犟峡、龙犟门、蝙蝠洞等。

第二个成因要素—沿劈理带发育的各种陡峻线状地貌。

龙犟峡、龙犟门、壁岩、将军把关、龙虎斗、大鹏鸟、骆驼峰、蝙蝠洞等。

第三个成因要素—伴随线状地貌发育产生的崩塌堆积。

巨石岩块经节理的切割和岩性差异风化,往往形成各种形态各异、造形美观的象形石。

青蛙石、游舫岩、朝靴岩、道冠岩、三龟朝圣、佛岩洞、一线天等。

2.南嵩岩水景

碧水清澈,曲折溪流,幽谷飞瀑的水景是南嵩岩景区的一大特色,景区自嵩岩潭起沿嵩溪而上至嵩岩讲寺一带分布,主要由嵩岩潭、龙犟门、龙犟峡、龙犟瀑、情侣瀑、龙犟水库、影霓潭等景观组成。

其中以龙犟峡和龙犟门水库的景观最具特色(表4-6)。

龙犟峡位于龙犟门之上,龙犟门水库大坝下侧,景观为一条长约200m,宽约3-10m,上下落差巨大的深长峡谷组成,其上游为含情脉脉的情侣瀑,下游为白龙飞翔的龙犟瀑;

峡谷两侧为道道陡崖和千姿百态的造型景观。

龙犟门水库位于龙犟峡上游,水库大坝长约80m,高23m,蓄水量10.63万m3。

水面宽广,碧水清澈,绿如翡翠,镶嵌在青山环抱的翠谷中。

此外,在南嵩岩的水景中还有影霓潭常出现的七色彩虹和娃娃鱼以及嵩岩潭富有情趣的“池中孤屿”等景观。

3.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造型地貌

火山岩阶梯状造型地貌遗迹,是区内最具特色的地貌景观之一。

遗迹分布在一个长约3km,宽约0.2km的狭长地带内,表现在沿山坡一侧均为一道道城墙式的陡壁景观,而沿山脊一线又为座座形态各异的奇峰景观。

遗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地理范围为北起烟火洞南至纱帽岩一线的狭长地带内,面积约0.6km2。

其首要成因要素—软硬交替的火山碎屑岩序列发育,形成了陡崖地貌。

狮峰、双燕岩、大旗岩、骏马岩、纱帽岩、乌龟驮摇石、烟火洞、草鞋洞等。

第二个成因要素—发育的台状地貌。

在一道道城墙式的悬崖陡壁上,由于岩层的平缓产状使得这种陡壁近水平继续延伸,多级排列则成阶梯状。

如狮峰—纱帽岩一带的阶梯状平面山顶景观。

狮子头、狮子顶、朝东洞、盆景岩、大旗岩、纱帽岩等。

第十条长屿古采石遗址及其价值评价

1.长屿火山碎屑凝灰岩的性能特征

长屿硐天的火山碎屑凝灰岩,兼有岩浆熔结和碎屑沉积的两种成因,也就同时兼有岩浆岩和沉积岩的两种特性。

具体表现为:

第一,低密度、高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高,对坚固性起决定作用,其石条或石板广泛用作当地较大跨度的横梁、楼板或桥板。

第二,成分复杂,粒度无分选,性能多样。

这种性能可以使岩石承受三维空间的较大跨度;

具有比结晶岩好得多的隔音、隔热(保暖)、隔潮等性能,非常适宜盖房屋和铺地板。

第三,本区火山碎屑凝灰岩具有微弱的沉积特征,有经验的采石工恰恰利用这点微弱的沉积特征,开采出可厚可薄的大面积石板。

第四,在显微镜下,本区火山碎屑凝灰岩没有发现微节理和微裂隙,岩石结构在统计上接近各向同一性,这种特性对岩石保持整体完整性有利。

第五,本区火山碎屑凝灰岩石板在加工抛光后,其花色和光洁度不如某些花岗岩和大理岩。

因此,它不能加工成精品建材石料,但它却是雕塑的优质石材。

2.长屿古采石遗址科学历史价值

用手工把非层状的火山碎屑凝灰岩开采成大块薄层石板,这是一种发明和技术创造,是对人类和世界的贡献,长屿遗址是这种创造的最好的物证;

仍在使用的开采方式,是研究1500多年来人类开采技术的活化石。

3.长屿古采石遗址旅游价值

长屿硐天矿硐群,现初步查明,共有260余口矿井,40余处岩场,形成28个硐群,1314个硐体。

这些矿硐群外部自然环境虽有差别,但矿硐的形体都大同小异。

一般硐体高40多米,宽度在30到50米不等,硐内深、幽、高、旷、险、峻,变幻莫测。

有的洞体高崖削壁,宏伟惊险,犹如一张巨大的屏幕;

有的硐体气势恢弘,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数以千计的石硐相套,硐中有硐,硐硐相连;

硐群出入口标高互不相等,交叉相望,趣味无穷。

硐内气候冬暖夏凉。

硐内不仅景色迷人,震憾人心,还有深不见底的清泉水潭,最大的水域面积达500m2,水澈如碧,巉岩倒影,深沉宁静。

1500多年不停息的采石,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一是世界罕见的巨大无比的矿硐群;

二是矿山开采技术;

三是技艺精湛、品类繁多的石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旅游资源。

其留下的硐体空间,既是可供人防利用的,又是可供举办各类展览和开展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的极佳场所。

4.长屿古采石硐留下的人文遗迹

长屿古硐窟高大干爽,硐内泉水清凉甘美,周围环境林茂幽静,自宋代以来,长屿硐天吸引了众多僧道尼姑在此建造庙宇,留下不少寺庙庵堂;

硐窟的奇特,环境的清幽,还有寺庙的点缀,自宋代开始,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到此一游,留下了宝贵的诗文墨迹,为硐窟锦上添花。

这些都将引起游客的兴趣,丰富了旅游内容。

第四章公园区内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十一条长峪景区旅游资源及评价

长屿景区除了石洞群外,还有很大知名的人文墨迹,遗迹故址,山岳自然风光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及其评价见规划说明书表5-1。

按类别分有古崖刻碑刻、古宗祠寺院、古塔亭桥、古墓、古军事遗址、古运道、古树名木、水库水体、山岳田野等。

这里丰富的人文景观,渗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的已列入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野山和花芯水库周边林木、竹林、果园、田野,构成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市民郊游踏青的理想天地。

第十二条方山、南嵩岩景区旅游资源及评价

方山、南嵩岩景区中有大量的人文自然景观,著名的有北宋年间的嵩岩讲寺、云霄寺遗址、龙犟门摩崖石刻、方山奇松、枫树湾、峭斗树林等,详见规划说明书表5-2。

方山周边和南嵩岩、狮峰山中密林,其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方山与雁荡山毗邻,山水相连,景观互补,是打造大雁荡旅游区的最佳旅游资源之一。

第五章长屿-方山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布局

第十三条划总体布局

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构成本公园的自然主体,公园规划布局是以自然分布的旅游资源为本合理安排。

长峪、方山分别处于温岭市区东北、西北方向,三者在空间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规划从功能布局上安排为两大景区,一个总咨询服务中心,即长峪景区和方山景区,市区中心适当部位安排“温峪市长峪—方山地质公园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第十四条长峪景区布局

长峪主景区,从东到西,自然排列为八仙岩、观夕硐、别有天硐三个分景区;

在观夕硐和别有天硐之间的双门硐山沟谷地中安排为“居民休闲公园”。

野山旅游景区,分布在长峪主景区以南及东南地区,包括野山和花芯水库周边景区。

未来发展景区,分布在长峪景区西南,作为地质公园的持续展的预留景区。

第十五条方山景区布局

方山主景区,以方山顶为主,包括其周边坡地。

南嵩岩景区,南嵩岩为主,包括嵩岩寺、回龙桥水库、狮峰等。

龙王殿景区,包括龙王殿和石鸡娘水库及附近景区。

第十六条公园外围区

在公园两个景区的外围,也有丰富的火山流纹岩分布,由于部分地区的居民人口集中,不能把这些区域全部划入公园的范围,但是其又属于公园视域范围内,划为公园外围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章长屿景区规划与景点策划

第十七条长屿景区规划要点

长屿景区是长屿硐天一方山地质公园最重要的景区之一。

它与方山景区最大的不同点是拥有一千多年来古今人们开采石矿留下的大规模洞穴地质遗迹,从而填补了浙江省以及我国范围内地质公园的一种新的类型。

目前保存下来的人工洞穴遗址共有28个洞群、1314个洞穴和一条长达千米的古运道遗址。

其中水洞76个,露天洞86个。

历代人民又利用采矿洞穴遗址,兴建了众多包括佛、道、儒三教在内的宗教庙宇,形成了琳琅满目的宗教文化寺庙群。

根据各采洞遗址区位及文化类型和特点,将全景区划分为:

观夕洞—八仙岩、双门洞—别有天和野山三个二级景区。

每个二级景区都有大门景、分接待中心、景点分布、内部交通服务设施安排等规划设计内容。

第十八条观夕洞—八仙岩景区

1.原有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本景区旅游功能以石文化与宗教文化为主。

其地质遗迹属古代人工开矿类型,经一千多年开采,形成14个硐群。

内有45个水洞,28个露天洞。

除了上述洞穴景观外,本景区还有众多地面造型地质地貌景点。

它们多分布在山岭的中上部阶梯状和城墙状陡崖处,主要景点:

鹤嘴峰、望夫岩、海狮顶球、老猴教子、龟兔赛跑等。

除自然景点外,景区还有众多人文景点,主要有:

锦鸡山摩崖(“云窝”、“滴翠”“石丈”、“云海”)、石梁纂摩崖(“石破天惊”)等;

戚公祠(明建,市级文保单位)、王府遗址(长屿村、明建)张元勋故居(新河镇东门,明建)、八仙岩寺、净明庵、高明洞、道源洞、文笔塔(明建、市级文保单位)、金清大桥(省级文保单位)、石梁亭、双门洞亭、长屿石埠(双门洞景区唯一的运石码头);

古树名木:

主要有玉叶梧桐(道源洞)、子母铁树(道源洞)。

2.对原有景区的开发调整方案

(1)景区功能调整

长屿景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石文化展示功能;

科学教育功能;

宗教文化功能;

健身娱乐功能。

四个功能,以石文化展示为第一功能,而且也是主题功能。

无论从产品策划、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产品营销和管理上,都应突出石文化这一主题。

石文化不只是展示温岭石文化,还要从全国、世界角度全面展示石文化的内涵,把石文化的品位提升到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高度。

为此,长屿各洞穴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规划分类:

一是作为遗址保护型洞穴,这类洞穴是指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遗址,如紫云洞、上洞、中洞、下洞、净明洞、道源洞、古石梁纂洞等,重点是保护其采石现场和历史文化风貌,禁止对这些洞穴遗址的人为破坏。

二是游览开发型洞穴如观夕洞、八仙岩、灵霄洞、双门洞以及即将开发的别有天洞等。

这类洞穴要以石文化为重点,进行适度开发,增加与古代采石和石洞自然面貌相和谐的项目,向社会开放。

三是一般保存型洞穴,对这类洞穴也要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开发活动,仅对洞群环境作适当整治,不对游人开放,以保存长屿硐天景观资源和开采规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宗教文化建筑的调整

长屿景区相当一部分洞穴遗址,都建有寺庙观庵。

这些庙宇多数建于明清以后,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