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154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Word文档格式.docx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7.(双选)下列A~D四组中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Ⅰ)

(Ⅱ)

A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

过量SO2通入少量Ba(OH)2溶液

B

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

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

C

0.1mol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

0.3mol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

D

过量BaCl2溶液与少量Na2SO4溶液相混合

少量Ba(NO3)2溶液与过量MgSO4溶液相混合

8.S转化为H2SO4有下列两种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

途径①:

S

H2SO4

途径②:

SO2

SO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的反应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径②中有两步氧化还原反应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S,各转移6mol电子

D.途径②比途径①对环境的污染相对小                                      

9.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二氧化硫存在的是(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气体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均能B.均不能C.③④⑤D.只有⑤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O

===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

===3Fe3++2H2O+NO↑

12.把一定量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B.Fe2+C.Fe3+D.NO

13.(双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后沉淀消失

B.将SO2气体分别通入Ba(OH)2溶液、FeCl3与BaCl2的混合溶液、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中,均可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Cl2一起通入BaCl2溶液中,或将SO2气体、NO2气体一起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14.在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①放出的气体除SO2外还有H2 ②只放出1molSO2气体 ③反应结束时转移4mol电子

A.①B.②C.②③D.①②

15.如下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物质

实验  

a(液体)

b(固体)

c(液体)

稀盐酸

锌粒

浓硫酸

浓氨水

生石灰

Cu片

NaOH溶液

稀硝酸

H2O

16.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b

c

Al

AlCl3

Al(OH)3

HNO3

NO

NO2

Si

SiO2

H2SiO3

    

17.某10mL溶液中HNO3浓度为2mol/L、H2SO4浓度为4mol/L,现向该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0.448LB.4.48LC.0.672LD.0.896L

18.如下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湿润品红试纸,蘸有KMnO4酸性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还原为I2

D.实验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质推入NaOH溶液,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9.(7分)

(1)用过量的锌与浓H2SO4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成二氧化硫外,还有氢气产生,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用过量铜片与0.2mol浓H2SO4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浓H2SO4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甲认为产生的SO2少于0.1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而乙同学认为产生的SO2为0.1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O2反应,也不能与稀H2SO4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H2SO4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CuSO4溶液的。

铜屑在此状态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铜制备CuSO4的另一种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种方法________(填“前”或“后”)者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分)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____接____;

____接____。

(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

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①气体发生装置进行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MnO4的氧化性比MnO2强得多,实验室也可以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①请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该反应中被氧化和未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如果将20mL、12mol·

L-1的浓盐酸与足量KMnO4充分反应,实际能收集到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将________。

A.≥1.68LB.>1.68LC.≤1.68LD.<1.68L

21.(8分)已知A为某钠盐的水溶液,无色且呈中性。

B为一种黑色固体,常用作实验室制O2的催化剂,具有强氧化性。

D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根据下述框图步骤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A、B、C、D、E、F、G、X2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分)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则其反应装置为上图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不用稀硫酸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制取SO2的理由是________。

(2)装置C中试剂是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装置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SO2和Cl2漂白品红溶液的原理不同,写出实验方法、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B、D装置中的品红溶液换为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B、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

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

L-1。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____g。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D。

2.AD。

3.A。

4.D。

5.C。

6.B。

7.BD。

8.A。

9.D。

10.C。

11.D。

12.D。

13.AC。

14.C。

15.A。

16.B。

                                   17.C。

18.D。

19.答案:

(1)由于Zn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稀,稀H2SO4可与Zn反应产生H2

(2)由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知,当0.2molH2SO4全部反应时才生成0.1molSO2,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变稀,而稀H2SO4与铜不反应 由于加热时间足够长,水比硫酸易挥发,因此,硫酸始终保持较高浓度,直到与铜完全反应为止

(3)2Cu+2H2SO4(稀)+O2

2CuSO4+2H2O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前 若制得1molCuSO4,第一种方法只需1molH2SO4,而第二种方法则要2molH2SO4,而且生成的SO2又造成大气污染

20.

(1)E C D A B H G F

(2)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吸收过量的氯气

(3)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

(4)①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2NaOH+Cl2===NaCl+NaClO+H2O

(5)

②5∶3 D

21.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提示可以推知,A为NaI,D为AgI,B为MnO2,黄绿色气体C为Cl2。

Cl2与NaI反应后可以生成I2,即E为I2。

I2与NaOH的反应类似于Cl2与NaOH的反应,产物为NaI和NaIO(即为F)。

Cl2可将FeCl2氧化成FeCl3(即为G)。

中学阶段常见的红棕色液体单质只有Br2,故X2为Br2,进而推知NaX为NaBr。

答案:

(1)A:

NaI;

B:

MnO2;

C:

Cl2;

D:

AgI;

E:

I2;

F:

NaIO;

G:

FeCl3;

X2:

Br2

(2)②I2+2NaOH===NaI+H2O+NaIO

③Cl2+2NaBr===2NaCl+Br2

22.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A SO2易溶于水

(2)氢氧化钠溶液

(3)分别取少量褪色的品红溶液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经SO2漂白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说明SO2与品红溶液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经Cl2漂白的品红溶液不变红,说明Cl2将品红溶液氧化褪色

(4)B、D装置中的红色均褪去

23.解析:

(1)设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则由得失电子守恒得:

  

解之得

所以V(NO)=0.26mol×

22.4L·

mol-1=5.824L,

V(NO2)=0.24mol×

mol-1=5.376L。

(2)由原子守恒得:

n(HNO3)=n(气体)+n(NaOH)

所以c(HNO3)=

mol·

(3)方法一 由得失电子守恒得:

0.24mol×

1+0.26mol×

3=2n(H2O2)

解之得n(H2O2)=0.51mol

m(H2O2)=

=57.8g。

方法二 HNO3

NO+NO2

由此关系知,H2O2得到的电子数等于Cu失去的电子数,即

×

2=

2,

m(H2O2)=57.8g。

(1)5.824 5.376 

(2)

(3)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