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124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机械设备检修规程模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9 

准备好备件。

对可能要更换的备件要落实到位,保证不因缺备件而影响检修进度。

2.10检查检修现场,保证有足够空间以摆放各种零部件,检修车辆能进场作业,照明良好,并设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2.11 

组织、安排好各种工种的检修人员。

2.12 

特种设备的维修应在修理前按规定办理好有关手续。

2.13 

部件的维修和装配最好在辅修车间完成,如有必要,在现场进行维修时也要必须做到:

2.13.1 

重新装配前,零部件必须彻底清洗、去掉油污。

2.13.2 

严格防止焦碳粉、氧化铝粉或其他杂质进入机器零部件内,以免加快机器磨损.

检修装配质量标准 

3.1 

基础、设备找正 

3.1.1 

设备基础的尺寸、位置等应符合图纸要求,其中施工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修订本)的规定,见表1。

3.1.2 

设备吊装前,必须将设备底座底面的油污、泥土等脏物和地脚螺丝预留孔的杂物除去。

灌浆处的基础或地坪表面应凿成麻面,被油污的混凝土应凿除,以保证灌浆质量。

基础表面应平整,无蜂窝、麻面、露筋等。

3.1.3 

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对安装基准线平面位置和标高允差,一般应符合表2规定

3.1.4 

受热设备的基础,当周围温度大于2500C时,禁止使用普通的混凝土而应采用耐热混凝土,或耐热钢筋混凝土。

3.1.5 

设备基础不应有裂纹和不均匀下沉,否则应做适当处理。

3.2 

地脚螺丝、垫铁和灌浆 

3.2.1 

安装地脚螺丝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脚螺丝的垂直度不应超过10/1000。

b) 

地脚螺丝离灌浆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

c) 

地脚螺丝底端不应触及孔底。

d) 

地脚螺丝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e) 

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应良好。

f)拧紧螺母后,螺丝必须露出螺母1.5~5个螺距。

3.2.2 

拧紧地脚螺丝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的75%后进行。

3.2.3 

采用带槽锚板的活动地脚螺丝应符合下列要求:

活动锚板设置应平整稳固。

螺丝末端的端面上应标注螺丝矩形的方向。

基础表面上应标明锚板容纳螺丝矩形头的槽的方向。

拧紧螺母前,应依据标记将螺丝矩形头正确地放入锚板槽内。

3.2.4 

如设备负荷由垫铁组承受,垫铁组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螺丝近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

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一般应为500~1000mm。

每一垫铁组的面积应能承受设备的负荷,其面积可按下述近似公式计算:

3.2.5 

使用斜垫铁或垫铁找平,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承受主要负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垫铁,找平后用电焊焊牢。

钩头成对斜垫铁,能用灌浆层固定牢固的可不焊。

承受主要负荷和较强连续性振动的垫铁组,宜使用平垫铁。

不承受主要负荷的垫铁组(主要负荷基本由灌浆层承受),可使用单块斜垫铁,斜垫铁下面应有平垫铁。

3.2.6 

每一垫铁组应尽量减少垫铁块数,一般不超过三块,并少用薄垫铁。

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并应将各垫铁焊牢(铸铁的可不焊)。

3.2.7 

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

设备找正后每组垫铁均应被压紧,不得松动。

3.2.8 

设备找平后,垫铁应露出设备底座面外缘,平垫铁应露出10~30mm,斜垫铁应露出10~50mm。

垫铁组(不包括单块斜垫铁)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丝孔。

3.2.9 

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找平后,其垫铁应与金属焊牢。

但中间带孔套在地脚螺丝上的垫铁可考虑不焊。

3.2.10 

设备若用调整螺钉找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整螺钉支承的厚度宜大于螺钉直径。

支承板应水平和稳固地安装在基础面上。

不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螺钉,设备找平后,应用垫铁垫实,然后松开调整螺钉。

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伸出底座底面的长度,应小于螺钉直径。

3.2.11离心压缩机和多级鼓风机的垫铁应符合下列要求:

垫铁规格按原安装图纸要求制作。

每组垫铁应相配研磨,接触面积不得小于75%,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05mm,垫铁不得有卷边、毛刺。

每组垫铁刮研后应成组放好,并作出标记以防错乱。

每组垫铁总数不得超过三块。

垫铁放置的位置应参照原安装时的配制图。

f) 

楔形垫铁错开部位不得大于垫铁面积的25%,安装后用0.3~0.5Kg手锤敲打检查,各层垫铁应接触严密,无松动现象,受力均匀。

3.2.12 

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干净,灌浆一般宜用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沙浆),其标号应比基础或地坪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丝歪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3.2.13 

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厚度宜在100~200mm之间。

3.3 

拆卸、清洗和装配 

3.3.1 

设备拆卸时应作标记,标明有关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并测量必要的原装配间隙,同时作好记录。

3.3.2 

详细检查各零件的磨损及损坏情况,有条件时对一些不予更换的重要零部件,如轴等,应进行内部探伤检查。

3.3.3 

各需要清洗的零件,一定要清洗干净,设备表面的防锈油脂可选择下列方法:

用煤油、柴油或汽油等溶剂清洗。

用蒸汽或热空气吹洗,吹洗后必须及时彻底除尽水分并适当涂润滑油。

用热的机械油、汽轮机油或变压器油清洗,油温不应超过1200C。

用碱性清洗液清洗。

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用适当的稀释剂或脱漆剂清洗,气相防锈剂可用12~15%亚硝酸钠和0.5~0.6%碳酸钠的水溶液或酒精清洗。

3.3.4 

设备合装时,应先检查零、部件与装配有关的外表形状和尺寸精度,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合装。

3.4 

螺栓、键、定位销 

3.4.1 

螺栓联结应符合下列要求:

装配螺栓应用合乎规格的工具。

在受振动的机件上,螺栓应带双螺母或装有弹簧垫圈等防松装置。

露出螺纹部分应抹上润滑剂。

螺母与螺栓必须紧密配合,螺母端面应垂直于螺栓中心线,防止单面受力。

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4个螺距。

倾斜的机件表面必须加斜垫,而且接触良好。

拧紧螺母后,应注意次序对称,使力均匀,并循环分几次拧紧。

3.4.2 

装配销应符合下列要求:

3.4.2.1 

斜键:

要上下两面受力,紧密贴合,两侧不能受力。

装配时应先将棱角毛刺磨光洁,并应进行试装,尺寸应吻合。

键的斜度与轮毂键槽的斜度应相吻合。

装配时打入的方向正确,工作面应紧密贴合,不得松动,工作面上的接触率>70%。

钩头键装配后,外露尺寸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不包括钩头)。

e)键的受力面不允许加垫。

3.4.2.2 

平键、半圆键:

要两侧受力,紧密均匀贴合,不得有间隙,顶面不得接触。

装配时应先将棱角毛刺打磨光洁,并进行试装,尺寸应吻合,不得配制成错牙形。

键的下面不允许加垫。

导向键有固定螺丝者,装配时不得遗漏。

3.4.2.3 

切向键装配时,打入的方向要正确,紧度适当,不得松动。

3.4.3 

定位销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先将两连接件的销孔对准,并检查孔径和同轴度正确后,方可将销装入。

如两连接销孔相对位置有偏差时,应扩大销孔另配销。

销与销孔接触良好,接触率不得低于50%。

销装入孔的深度应符合规定,并能顺利取出。

销装入孔后,需要重新调整连接件时,应注意不得使销受剪力。

圆锥销的大直径端带有螺母者,不得将螺母拧紧。

3.5 

联轴器 

3.5.1 

凸缘联轴器装器时,两个半联轴器端面间(包括半圆配合圈),应紧密接触,两轴的径向位移不应超过0.03mm,轴向偏摆应小于0.04mm。

3.5.2 

十字滑块联轴器、挠性爪型联轴器装配时,其不同轴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十字滑块联轴器的端面间隙:

当外形直径不大于190mm时,应为0.5~0.8mm;

超过190mm时应为1~1.5mm。

挠性爪型联轴器的端面间隙约为2mm。

3.5.3 

蛇形联轴器装配时,其不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4规定。

3.5.4 

齿轮联轴器装配时,两轴的不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处的间隙符合表5规定。

表3 

十字滑块和挠性爪型联轴器两轴的不同轴度 

3.5.5 

弹簧片式联轴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半联轴器不同轴度不大于0.2mm,允许的偏斜方向应一致。

两个半联轴器间应留有间隙:

外径小于400mm的为2~3mm,外径大于400mm的为4~6mm。

卡环齿与两轮壳齿的间隙,应为0.1~0.3mm。

弹簧钢片无裂纹和永久变形。

弹簧钢片应为2~4mm厚的弹簧钢板,每组数量应相等,每组钢片装配后与联轴器齿间间隙不大于0.5mm。

3.5.6 

弹性柱销联轴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半联轴器的不同轴度、端面和径向偏摇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两轴头不应凸出半联轴器的平面,两半联轴器连接后,端面间隙留有一定的间隙,一般应约大于轴向窜动量,其数值:

联轴器外径为120~190mm时,间隙为1~3mm;

外径为220~330mm,间隙为2~4mm:

外径为410~500mm,间隙为3~6mm。

联轴器螺栓的弹簧垫圈或防松垫圈应齐全。

联轴器螺丝的的弹性圈,外缘要光滑,并比孔径小0.5~1mm,内径与螺丝应过盈配合,装在同一螺丝上的各圈外径应相等。

3.5.7 

尼龙柱销联轴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个半联轴器连接后,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表7的规定:

两轴的不同轴度应符合弹性圈柱销联轴器的不同轴变的规定。

尼龙柱销齐全,并不应有严重磨损。

3.5.8 

夹壳联轴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半联轴器对口处,应有1~3mm的间隙,不应靠在一起。

两轴头应等径,须同时受力,联轴器内径配合处不许加垫。

平键与键槽、圆环与键槽的配合不许有侧间隙,顶面应有0.1~0.2mm的间隙。

同一侧的连接螺丝应交错放置,连接要紧固,并戴双帽或配有弹簧垫圈。

3.5.9 

液力偶合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力偶合器一定要装有易熔保护塞,合金成分和比例不宜任意改变,如需改变也必须保证熔点温度不大于1000C为宜。

油的数量应符合图纸或说明书的规定,不宜任意增减。

壳体不应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各连接螺丝紧固,各铆钉铆接牢固。

各密封处密封良好不渗漏。

3.5.10 

圆片磨擦离合器装配后,磨擦片组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的位置时,不应有打滑现象;

在脱开的位置时,不应有阻滞现象。

3.5.11 

轮胎联轴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轮胎不得有撕裂。

螺栓紧固齐全。

3.6 

静配合件装配 

3.6.1 

静配合件装配前,应测量孔与轴配合部分两端和中间的直径,每处在同一径向平面互成900位置各测一次,每一装配件所测六个直径的平均值与每处所测直径的偏差不得超过0.05mm。

3.6.2 

静配合件加热装配的温度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6.3 

静配合件加热时,温度上升应缓慢均匀,加热配合后,应检查装配件相互位置是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冷却应均匀,防止局部冷却过快。

各类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见表9

3.7 

滑动轴承 

3.7.1 

轴与轴瓦的顶间隙,一般应为轴颈0.001~0.002,也可以根据表10(附后)查得;

轴瓦侧间隙一般应为顶间隙的1/2;

铜瓦套的间隙一般应为轴颈的0.001~0.002,也可根据表11查得;

尼龙轴套的间隙一般为轴颈的0.005~0.006,装配时应涂以较多的润滑脂;

含油轴套的间隙一般应为轴颈的0.0007~0.002。

3.7.2 

轴瓦的接触点与设备的精度及转速有关,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1~3级精度的机械设备每25×

25mm的面积上要达到15~25点。

对4级精度的机械设备,应符合表11的要求:

3.7.3 

轴瓦与轴的接触角,一般应符合700~1000,接触长度不小于轴瓦长的80%。

3.7.4 

轴瓦合缝处的垫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整顶间隙增减垫片时,两片垫片的总厚度应相等。

垫片应用铜质材料,放置时不应与轴接触,离轴瓦内径边缘一般不宜超过1mm。

薄壁轴瓦的垫片宜伸入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合缝处。

3.7.5 

轴瓦与轴承壳紧密贴合,两者间不许加垫。

3.7.6 

合金要挂牢,不应有脱壳、裂纹、气孔、夹渣及较深沟槽等缺陷。

3.7.7 

有冷却水的轴瓦应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一般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

3.7.8 

液体静压轴承装配,油孔、油腔应完好,油孔应畅通;

节流器、轴承间隙不应堵塞;

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它部位穿通。

3.7.9 

油环的椭圆度不应大于油环直径的0.003~0.004,棱角应打磨光滑,接口牢固;

轴瓦的油线应符合要求,油孔畅通。

3.7.10 

承受轴向力的推力轴承两侧的间隙之和为0.15~0.2mm,推力轴承的内间隙应按每米轴长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其值为表12所示。

3.8 

滚动轴承 

3.8.1 

轴承外套与轴承座的位置应正确,接触角为1200,与上盖接触角为900~1000。

3.8.2 

检修时轴承内的旧油要清洗干净,轴承的装配如采用加热法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1000C,装卸要用适当的工具。

3.8.3 

滚动轴承内套与轴,外套与轴承壳的配合,应选用适当的配合种类,对不可调节间隙的轴承,装配后其径向间隙减少量不应大于原始间隙的1/4。

3.8.4 

滚动体、内外套的道轨表面不许有麻点、裂纹、锈蚀或损伤的现象,保持架完好,内外套配合如有松动,应做适当处理或更换,不许在轴上冲眼或垫铜皮。

3.8.5 

内孔为直径的轴承内套必须紧靠轴肩;

有斜套的滚动轴承必须固定牢固,花垫应起到保险作用;

用来固定轴承,并随轴转动的零件,如螺帽、背帽、垫片等必须固定牢固。

3.8.6 

单列径向滚动轴承,自动调位滚珠轴承、自动调位滚柱轴承、双列圆锥滚柱轴承装配时,必须使其中一个轴承与端盖间留有一定轴向间隙,其间隙大小通常情况下取0.25~0.4mm,止推轴承的活套与机座之间应有0.25~0.1mm间隙。

3.8.7 

各种可调整间隙的轴承装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内之后,应按轴承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调整轴向间隙,无规定时,可参照下列表13、表14、表15、表16调整。

单列式双列径向止推圆锥滚柱轴承(7000和37000)其径向间隙可先用塞尺检查,然后按下式计算:

3.8.8 

采用润滑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内腔应注入相当于空腔容 

积65%~80%的清洁润滑脂,凡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准加润滑脂。

轴承装在轴上后应紧靠轴肩,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不大于0.1mm。

轴承和轴承部件装配后,用手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

3.9 

圆柱、圆锥齿轮、蜗轮蜗杆 

3.9.1 

各齿轮要受力均匀,齿面接触良好,用着色法检查齿轮的接触面,对于圆柱齿轮和蜗轮应趋于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应趋于齿面中部并接近小端,其接触面百分值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 

齿面接触的百分数

3.9.2 

圆柱、圆锥齿轮、蜗轮啮合的顶隙一般应为0.2~0.25倍齿轮模数、且从两端测量相等,圆柱、圆锥齿轮的齿侧隙一般为0.06~0.1倍的齿轮模数,蜗轮蜗杆齿侧隙一般应为0.015~0.03倍的齿轮模数。

也可以从表18、表19查出圆柱、圆锥齿轮侧隙。

3.9.3 

齿轮各轴要平行,即理论中心距与实际中心距应相等,其误差应符合表20规定。

3.9.4 

齿轮径向、轴向偏摆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节径小于2500mm的齿轮,加工精度为5~6级者,其径向偏摆量每100mm节圆直径不大于0.01mm;

对加工精度为7~9级者,不大于0.02mm。

对节径大于2500mm的齿轮,加工精度为10~12级者,其径向偏摆量每100mm节圆直径不大于0.03mm;

轴向偏摆量每100mm节圆直径不大于0.05~0.08mm。

3.9.5 

两啮合的圆柱齿轮的齿宽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人字轮除外),允差为2mm;

两啮合的蜗轮蜗杆,其蜗杆中心线与蜗轮齿宽中间应重合,其允许偏差如表21。

3.9.6 

齿轮、蜗轮不得有裂纹、断筋、毛刺,轮齿不得有断齿及严重的点蚀、剥落等缺陷。

3.10 

减速机 

3.10.1 

箱体与底座接触良好,箱体不得有裂纹和严重砂眼,用煤油装入箱体,检查不得有渗漏;

各接合面严密不漏油。

3.10.2 

箱体安装应水平,其横向、纵向不平度为0.04/1000。

3.10.3 

齿轮各轴应平行且水平,其平行度误差、水平误差均不应大于每米0.04mm。

3.10.4 

齿轮的要求见2.9,应注意齿轮的啮合面积一定要符合规定,轴水平度、平行度的误差也应在保证啮合面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

3.10.5 

各连接螺丝应紧固,防松垫圈等不得遗漏。

3.10.6 

油路、油孔应畅通,给油漏斗、挡油板等应齐全,位置正确。

3.10.7 

箱体内有冷却水管的减速机,水管应畅通,并按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达到不渗不漏。

3.10.8 

轴承、油泵的要求见2.7、2.8及2.13。

3.11 

皮带、链条 

3.11.1 

平皮带、三角皮带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皮带轮的轮宽中心面应在同一平面内,其误差应小于1.5mm。

皮带松紧适当,各条受力应均匀,三角皮带底面与横底应有 

间隙,不允许相互摩擦。

三角皮带的型号、数量应按图纸规定选装,不许任意改变。

两轴应平行,其误差不应大于0.5/1000mm。

3.11.2 

链条传动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链轮的主动轴与被动轴应平行,其不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0.5/1000mm。

3.11.2.2 

两链轮的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得大于1mm。

3.11.2.3 

链条运转平稳,啮合良好,无冲击现象。

链条松紧适当,从动边的驰垂度符合下列要求:

链条与水平线夹角不大于450时,驰垂度应为两链轮中心距的2%。

链条与水平线夹角大于450时,驰垂度为两链轮中心距的1~1.5%。

3.12 

密封件 

3.12.1 

装配O型密封圈应正确选择预压量。

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法兰密封,预压量为橡胶圆直径的25%;

用于运动密封,预压量为橡胶圆条直径的15%。

3.12.2 

装配成套V型密封圈,预压量适当。

如需搭接,应切成450

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0以上。

3.12.3 

装配V型、Y型、U型密封圈,其唇边应对着被密封介质的压力方向。

3.12.4 

压紧盘根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紧油浸石棉盘根,第一圈和最后一圈宜压装干石棉盘根,以防止油渗出。

压装铝箔或铅箔包石棉盘根,应在盘根内缘涂一层用润滑油脂调和的鳞状石墨粉。

盘根圈的接口宜切成小于450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0以上。

盘根不宜压得过紧。

3.12.5 

装配环形间隙密封、曲折(迷宫式)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环形间隙和曲折缝隙内一般应填满润滑脂(气封除外)。

缝隙应均匀。

3.13 

齿轮油泵及管路 

3.13.1 

齿轮油泵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齿轮外缘与外壳间隙一般应为0.08~0.2mm。

齿轮端面与侧盖总间隙一般应为0.1~0.2mm。

轴套间隙一般应为0.04~0.08mm,滚动轴承径向间隙一般应为0.03~0.05mm。

3.13.2 

润滑、液压系统管路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的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布置整齐、合理。

并列的交叉压力管路,其管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防止震动干扰。

管接头螺纹部分的密封填料,可用聚四氟乙烯、硝基、酸基漆、管路螺纹密封剂等,应严密不漏。

3.13.3 

装设吸油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吸油管应尽量短,弯曲要少,吸油高应根据泵的类型决定,一般不应超过500mm。

吸油管应连接紧密,不应漏气。

吸油口应深入油面下,并与油箱底面保持一定距离。

3.13.4 

装设回油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回油管应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为3/1000~5/1000。

回油管口应伸到油面下,管口宜为斜口,并朝向箱壁,使回油平稳。

3.13.5 

装设橡胶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10倍,软管接头至开始弯曲处最小距离应大于软管外径的6倍。

软管长度应有一定余量,多根软管应尽量平行排列,并无交缠扭转情况。

经常随部件移动的软管,与支架、设备边角和其余管道的接 

触处,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磨损破裂。

3.14 

制动器 

3.14.1 

闸瓦制动器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闸瓦松开时,摩擦片应与制动轮平行,其不平行度在制动轮宽度方向上每100mm内不应超过0.1mm。

制动时两闸瓦应同时均匀地压紧在制动轮上,其摩擦片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5%。

闸轮中心与闸皮中心必须重合,抱闸松开时,闸轮与闸皮各处间隙必须相等,其间隙的大小一般应为1~2mm。

闸皮与闸瓦的固定应牢固,边缘应整齐,铆钉埋入后,其铆钉头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