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044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管理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9、采购:

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10、产销率: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数量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

产需率: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

二、简答论述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

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二、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归纳起来,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生有如下三点必然性:

1.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已经从过去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发展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主要特征是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

2.传统管理模式在生产和管理两方面都不能适应需求迅速变化的新环境。

3.“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逐渐显现出来,使得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新环境。

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企业间必然会寻求彼此之间的合作,以整合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首先是在美国的一些企业、其后是国际上很多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思想的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伙伴企业。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

由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彼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

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

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是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

四、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重点)

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是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的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各自为政或者是简单的业务衔接。

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业务合同实现企业之间的连接。

五、供应链管理的八个基本原理

1、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2、系统原理

3、多赢互惠原理

4、合作共享原理

5、需求驱动原理

6、快速响应原理

7、同步运作原理

8、动态重构原理

六、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

2、决策机制

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企业决策模式都应该是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模式。

3、激励机制

4、自律机制

5、风险机制

6、信任机制

七、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八、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一)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二)简洁性原则

(三)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四)协调性原则

(五)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六)创新性原则

(七)战略性原则

九、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第一步: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步:

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第三步: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

第四步:

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第五步:

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第六步:

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第七步:

设计供应链,

第八步:

检验供应链。

十、供应链设计的评价指标(重点)

1.灵敏度

灵敏度是企业通过供应链运营了解市场变化的敏锐程度,是供应链系统灵巧的运用和重组内外资源的速度。

2.应变能力

仅仅提前察觉客户的需求,对未来想要成功的企业来说是不够的,它必须要比竞争对手做出更快的反应。

3.精简

精简指的是在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前提下,供应链的设计宜简不宜繁。

4.协调

供应链是多个企业的集成网链,每个企业又是独立的利益个体,所以它比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5.智能化

面对企业和供应链中的事件,能够迅速及时地把握并能正确决策,有效地集成各种资源予以解决,是供应链智能化的表现。

总之,一个全新的、反应能力强的、灵敏的、精简的、协调的和智能型的供应链应该是供应链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十一、制造商选择供应商的观念转变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

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十二、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步骤

1.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

2.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

3.正式建立合作关系;

4.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十三、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重点)

1.减小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降低库存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就可以使企业间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变得明确起来,从而降低库存。

2.快速响应市场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的竞争力来自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紧密合作。

这种合作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使整条供应链像单个企业一样运作,而又不失去每个企业的核心优势。

3.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企业也日趋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强调企业自身的特点。

所以,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中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其实质是强调企业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4.用户满意度增加

通过供应链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可以为最终用户快速提供其所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用户的满意度不断增加。

十四、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比较项目

传统供应商关系

供应链合作关系

相互交换的主体

物料

物料、服务

供应商选择标准

强调价格

多标准并行考虑(交货的质量和可靠性等)

稳定性

变化频繁

长期、稳定、紧密合作

合同性质

单一

开放合同(长期)

供应批量

供应商数量

大量

少(少而精,可以长期紧密的合作)

供应商规模

供应商的定位

当地

国内和国外

信息交流

信息专有

信息共享(电子化连接、共享各种信息)

技术支持

不提供

提供

质量控制

输入检查控制

质量保证(供应商对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选择范围

投标评估

广泛评估可增值的供应商

十五、传统采购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采购过程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

二、验收检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事后把关工作,质量控制难度大

三、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时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与合作

四、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迟钝

十六、

一、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

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是: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二、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准时采购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化运作。

十七、准时采购的优点

(一)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

(二)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

准时采购把质量责任返回给供应商,从根源上保障采购质量。

(三)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

由于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合作以及长期订货,再加上消除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浪费(如订货手续、装卸环节、检验手续等),就使得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得以降低。

十八、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重点)

1.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4.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有价值的多。

5.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十九、激励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模式:

(1)价格激励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

价格包含供应链利润在所有企业间的分配、供应链优化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所有企业间的均衡。

(2)订单激励供应链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供应链内的企业也需要更多的订单激励。

(3)商誉激励一个企业有较高的商业信誉是经过市场经济长期洗礼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表现。

企业如果获得了较高的商誉,对企业来说就等于获得了无形资产,对企业也是一种激励。

(4)信息激励

信息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属于一种间接的激励模式,但是它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

前面曾多次提到,在供应链企业群体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共享机制,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企业获得信息提供便利。

如果能够快捷地获得合作企业的需求信息,本企业就能够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必然使合作方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由于供应链企业始终保持着获取信息的欲望,所以信息对供应链企业同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5)淘汰激励

淘汰激励是负激励的一种。

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供应链系统必须建立起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

对于优秀企业或供应链来讲,淘汰弱者,可以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

对于业绩较差者来说,为了规避被淘汰的危险,则必须积极进取,努力改善自己的工作。

淘汰激励是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的一种危机激励机制,使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这样一来,企业为了能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获得群体优势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发展,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承担的供货任务,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全方位负责。

这一点对防止短期行为和“一锤子买卖”给供应链群体带来的风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危机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企业的发展。

(6)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

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和共同投资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让供应商全面掌握新产品的开发信息,有利于新技术在供应链企业中的推广和开拓供应商的市场。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制造商独立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只将零部件的最后设计结果交由供应商制造。

供应商没有机会参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制造商的信息。

这种合作方式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供应商按期、按量、按质交货,不可能使供应商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其他合作企业。

因此,供应链管理实施好的企业,都将供应商、经销商甚至用户结合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中来,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展开全面合作。

在这种环境下,合作企业也成为整个产品开发中的一分子,其成败不仅影响制造商,而且也影响供应商及经销商。

因此,每个人都会关心产品的开发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发挥着对供应链上企业的激励作用。

(7)组织激励

在一个较好的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合作愉快,供应链的运作也通畅,少有争执。

也就是说,一个组织良好的供应链对供应链内的企业也是一种激励。

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主要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实施组织激励时所采用的主要措施。

二十、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1.研发外包研发外包是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开发能力的不足。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和相关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重大技术项目“外包”给他们攻关,企业可以到科研机构购买先进的但尚未产业化的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研发外包并不是主张企业放弃研发,即使实现“外包”的企业,也应该设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和保持相当的研发力量。

因为企业要保持其技术优势,必须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2.生产外包生产外包是企业将自己的资源专注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上,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和设备,而将生产及生产过程的相关研究“外包”给其他的合同生产企业。

3.物流外包物流外包是企业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完成。

4.除核心业务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即非核心业务全部“外包”,本企业只从事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

5.全球范围业务外包

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竞争,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

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配置正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