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028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子外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善游者数能,忘水也。

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

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湣。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田开之见周威公。

威公曰:

“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田开之曰:

“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

“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

“闻之夫子曰: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

“何谓也?

田开之曰:

“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

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夫畏塗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

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

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说彘曰:

“汝奚恶死?

吾将三月豢汝,十曰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则汝为之乎?

”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之中,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

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

公抚管仲之手曰:

“仲父何见?

”对曰:

“臣无所见。

”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

“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

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桓公曰:

“然则有鬼乎?

“有。

沈有履,灶有髻。

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

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

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公曰:

“请问委蛇之状何如?

”皇子曰:

“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

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

“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

“鸡已乎?

“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应向景。

“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

“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曰:

“亡,吾无道。

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

“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

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

“子何术以为焉?

“臣工人,何术之有?

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

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子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鉤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

“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

“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

忘足,屦之适也;

忘要,带之适也;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

“休居乡不见谓不脩,临难不见谓不勇;

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

休恶遇此命也?

扁子曰:

“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

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

弟子问曰:

“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

“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

“不然。

孙子之所言是邪?

先王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孙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

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

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

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

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刻意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

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

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

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追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

其生若浮,其死苦休。

不思虑,不豫谋。

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

不与物交,惔之至也。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

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野语有之曰:

“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①,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義台路寝③,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④,曰:

“我善治马。

”烧之⑤,剔之⑥,刻之⑦,雒之⑧,连之以羁⑨,编之以皁栈⑩,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

“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

“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应绳。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鉤绳哉?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①。

彼民有常性②,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③;

一而不党④,命曰天放⑤,故至德之世⑥,其行填填⑦,其视颠颠⑧。

当是时也,山无蹊隧⑨,泽无舟梁⑩,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五色不乱,孰为文采!

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①,怒则分背相踶②。

马知已此矣。

夫加之以衡扼③,齐之以月题④,而马知介倪⑤、扼⑥、鸷曼⑦、诡衔⑧、窃辔⑨。

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⑩,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圣人之过也。

骈拇

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②!

而侈于德③。

附赘县疣④,出乎形哉!

而侈于性。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⑤!

而非道德之正也⑥。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

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

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⑦,淫僻于仁义之行⑧,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⑨。

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⑩,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

而离朱是已。

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

而师旷是已。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而曾史是已。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而杨墨是已。

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②。

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③;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④,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⑤。

意仁义其非人情乎⑥?

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⑦;

枝于手者,龁之则啼⑧。

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⑨;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⑩。

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且夫待鉤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

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索。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

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①,大惑易性。

何以知其然邪?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②,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则以身殉利③,土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④,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⑤,事业不同⑥,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臧与谷⑦,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⑧。

问臧奚事⑨,则挟读书⑩;

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天下尽殉也:

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

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

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①,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②;

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③,非吾所谓臧也;

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④;

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⑤。

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

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

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余愧乎道德⑥,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⑦,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世之议者皆曰:

‘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

垺,大之殷也;

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

货财弗争,不多辞让;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

行殊乎俗,不多辟异;

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

‘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恶至而倪大小?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矣。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故曰,蓋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帝王殊禅,三代殊继。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

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默默乎河伯!

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然则我何为乎?

何不为乎?

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是谓无方。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

夫固将自化”。

“然则何贵于道邪?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

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

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

“何谓天?

何谓人?

“牛马四足,是谓天;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

“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蚿曰:

予不见乎唾者乎?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

“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

“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

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

“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

“然。

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

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

“何夫子之娱也?

“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

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

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

“以为阳虎也,故围之;

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

合同异,离坚白;

然不然,可不可;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

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

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之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

‘嚇’!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胠箧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①,则必摄缄縢、固扃鐍②;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③;

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④,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⑤,耒耨之所刺⑥,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⑦,所以立宗庙社稷⑧,治邑屋州闾乡曲者⑨,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⑩,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

”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

出后,义也;

知可否,知也;

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①,丘夷而渊实②。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④,则是重利盗跖也⑤。

为之斗斛以量之⑥,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为之权衡以称之⑦,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为之符玺以信之⑧,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为之仁义以矫之⑨,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彼窃鉤者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