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76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概论同步训练文档格式.docx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1、文学活动论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3、艺术交往论4、法兰克福学派5、艺术生产论

1、人本主义文论强调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追求文学的超越与自由,往往用理性因素来解释文学的本质。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属于科学主义的文论。

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第三章

1、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西方文艺理论家。

2、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

3、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

4、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5、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艺术起源于。

6、提出“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率先在西欧发生的原因的是。

7、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术语,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8、英国人类学家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9、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由、作者、作品、构成。

1、文学活动2、生活活动3、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4、文学本体论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1、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2、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

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第四章

1、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2、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献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完成的。

3、刘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说话人、、文本、沟通、。

5、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

6、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

7、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含义大致产生于时期。

8、西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可以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种成分。

1、话语2、话语蕴藉3、含混4、审美意识形态5、艺术形象

1、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2、在文学中,审美情感与理智认识的关系表现在: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

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

1、“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致斐迪南?

拉萨尔》中提出的。

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

3、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文艺学范畴的是。

4、文学为人民服务、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5、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要正确认识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对文化传统采取和“全盘继承”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7、关于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外关系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的主张。

1、世界文学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推陈出新4、人民性5、文学活动的雅与俗

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规律的,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正确道路。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第六章

1、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是。

2、把情感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感情,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符号学美学家。

3、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的是。

4、马克思把文学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把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称作。

5、是文学创造的惟一源泉。

6、柏拉图在一书中把艺术看成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

7、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书中。

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说: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9、文学创造就是以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10、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者和。

1、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3、文学创造的客体4、文学创造的主体5、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1、“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2、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

1、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

2、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

3、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4、文学创造的过程包括发生阶段、。

5、古希腊的亚理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

6、回忆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它是的重要机制。

7、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叫。

8、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

浓涂重抹、。

1、艺术发现2、创造动机3、艺术构思4、推敲5、陌生化

1、创作意图始终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2、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相互补充,没有主从之分。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

是否发生过灵感?

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第八章

1、“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的评价。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有内蕴性、、诗艺性。

3、英国文艺批评家提出了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4、对艺术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高度重视,发生在19世纪末西方出现之后。

5、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

6、西方形式主义理论有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来的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英美派等。

1、艺术真实2、艺术概括3、情感评价4、内容形式化5、艺术形式

1、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

2、诚挚的内在情态和外在的艺术呈示是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九章

一.填空

1.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2.____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3.____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4.《》是我国现实型作品的源头.

5.《》最早体现了我国理想型文学作品的基本倾向.

6.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创造主要表现为对的推崇.

7.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

8.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被称为.

9.象征主义的兴起是反对的结果.

10.戏剧按场次分,可以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文学  2小说 3.剧本 4.诗 5.报告文学的纪实性

三.简答 

1.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几种体裁?

2.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歌的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小说和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第十章

1.“阻拒性”.“陌生化”是由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

2.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是    。

3.提出“境生于象外”观点的是    。

4.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   。

5.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    。

6.波兰现象学家.理论家把文学本文分为五个层次.

7.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

8.审美意象可分为寓言式意象和.

9.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    。

10.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     。

二.名词解释

1.典型2.意境3.审美意象4.实境5.典型环境

三.简答;

1.简述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2.简述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1.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一、填空

1、艾布拉姆斯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文化学4、克罗齐5、韦勒克、沃伦6、19世纪中叶7、“知人论世”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它不仅指文学,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美术等。

但一般作狭义的理解。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

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规律。

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则对文学作品、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以及文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美学的评判,它与文学现状联系得更紧密些。

4、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以往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继承、革新的内在联系。

5、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

文学从创造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不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即或文学创造和消费的是一些空灵的、超脱的、虚玄的、恬淡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纯净”而不带社会性。

因此,文学社会学无疑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判断

1、正确。

2、不完全正确。

还包括文学活动本质论。

四、论述题

答: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

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一文学作品一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一作品价值一文学消费。

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1、列宁2、马克思主义3、能动4、艺术生产活动5、科学主义文论6、人7、马克思主义8、当代性9、德国10、“批评的世纪”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

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一种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

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3、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提出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交往的理论,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对诗学的贡献,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因此,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4、法兰克福学派

属于人本主义文论,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拼凑结合成一个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美学、文艺学体系。

5、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本书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

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1、不正确,用非理性的因素解释文学的本质。

2、不正确,属于人本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这五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

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种反映活动;

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同时,从这五论的联系看,文学是—种活动,这种活动的具体性质就是能动反映生活,在现代则是—种具有生产性的活动;

它生产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区别于别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

作家生产出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召唤读者来接受与消费,这样文学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及其联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与过去的教材从单一的反映论考察文学不同,本教材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多重理论来考察文学的,同时又十分注意这些理论之间的联系。

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现成结论照搬照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特别要注意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现实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要具有中国特色,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特别要有鉴别地吸收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精华,实现新的综合。

第三,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当代文学运动的变化与发展,敢于面对20世纪新文论的挑战,吸收新的方法等。

1、康德2、福科3、俄国形式主义4、伊瑟尔5、宗教6、马克斯?

韦伯7、文学本体论8、弗雷泽9、世界、读者

1、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2、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3、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

按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对话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

具体来说,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作者与作者),自我与现实他者(作者与此岸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自我与超验他者(作者与彼岸世界)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作者与读者)。

4、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是一个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

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

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

它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

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

这四个要素是: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

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1、不正确。

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

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

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

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

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

的地区。

2、正确。

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

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

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

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

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上作出了推定,它们是文论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料。

而其中“劳动说”是对其他众多观点的总结和扬弃,具有更大合理性。

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界定,它产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作为恋歌歌词的文学与作为战争动员鼓动词的文学,它们的创作动机、写作语境是不一致的,它们的具体功能与要求也干差万别。

但作为文学,它必须是在人脑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语言体系后才可能出现,而人脑的成熟与语言体系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达到。

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