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974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自动遥控光控窗帘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厚窗帘

一、厚窗帘传动示意图……………………………………………………………….……….20

二、工作原理……………………………………………………………………………………….21

三、执行机构选定…………………………………………………………………………….…21

四、电动机的选择………………………………………………………………….……………23

五、轴承的选择与校核………………………………………………………………………..25

六、厚窗帘电路图……………………………………………………………………….………26

七、程序流程图………………………………………………...…….…26

八、电学原件引脚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8

九、AT89C2051程序………………………………………………………………….…………29

主要创新点…………………………………………………………………………………………32

推广应用价值……………………………………………………………………………….…….32

设计小结……………………………………………………………………………………..……..33

参考文献…………………………………………………………………………………………….34

薄窗帘属于智能窗帘,能够根据光照的强度,调节窗帘的自动升降。

一、薄窗帘传动示意图:

二、工作原理:

1、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

2、光敏电阻输出不同的电压,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

3、将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mega16),通过单片机内部程序,控制L298电机驱动板与74LS595显示驱动板;

4、电动机驱动板,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起停,从而实现根据光的强弱不同完成自动升降与数码管的显示;

1

三、执行机构选定:

1、连接装置

方案一:

键连接

由于键连接在细轴上不宜加工,费用高,所以不适合;

方案二:

过盈配合连接

由于过盈配合不宜拆装,所以不适合;

方案三:

销连接

由于容易加工,费用低,拆装方便,所以适合:

实物如图

2、传动装置

摩擦传动

由于摩擦阻力大,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易磨损,所以不适合;

滑动轴承

由于滑动轴承摩擦力较滚动轴承大,润滑维护较滚动轴承复杂,所以不适合;

2

滚动轴承

由于启动阻力小,润滑维护方便,在市场上容易买到,所以适合;

四、电动机的选择

原始数据

窗帘高度h(m)

窗帘质量m(kg)

滚筒直径D(mm)

上升速度V(m/s)

1

35

1、确定电动机转速

卷筒工作转速

nw=60*1000V/πD

=60*1000**35=r/min

2、电动机容量选择:

①工作所需Pw=FV

=mgV

=1**

=

m———窗帘重量

V———窗帘上升速度

②电动机输出功率Pd

3

考虑滚动轴承的功率损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Pd=Pw/ηa

ηa为从电动机到工作机主动轴之间的总效率,即

ηa=η12

η1为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

Pd=FV/ηa

=mgv/ηa

=1**2

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选电动机型号:

37JB555

电动机数据:

型号:

37JB555电压:

DC12V空载转速:

20r/min负载转速:

16r/min输出扭矩:

输出功率:

重量:

外形尺寸:

4

五、轴的设计计算

1、轴上的功率P,转速n和转矩T

P1=Pd*η1

=*

=w

nw=n=16r/min

T=*103*P1/nw

=*103**10-3/16

=N·

m

2、卷筒受力分析

F—薄窗帘和卷筒的总重力约为15N

5

根据《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初选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等级

的单列深沟球轴承6002,基本尺寸为

d*D*B=15mm*25mm*10mm

3、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材料选择聚甲醛

①1段和5段要安装轴承,根据轴承的基本数据

d*D*B=15mm*25mm*10mm,则取d1=15mm

d5=15mm,L1=L5=12mm;

3段为薄窗帘位置,d3=35mm,L3=958mm

6

21段与三段之间和3段与5段之间为轴肩,取该段

d=30mm,L=10mm;

3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取轴端倒角为2*45度,轴肩处的倒角可按—R2适当选取

4、求轴上的载荷(6002型的B=10mm,所以两轴承之间支点的距离为988mm)

载荷

垂直面V

支反力

FNV1=

FNV2=

弯矩

MV=3705N·

mm

总弯矩

M=MV=3705N·

扭矩

T=1660N·

5、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根据图可知中间点截面为危险截面,轴的计算应力为

бca=M/W=3705/*353=.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聚甲醛,由《机械设计计算手册》查的

[б-1]=69MPa,бca<

[б-1],故安全。

六、轴承的校核

初选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等级的单列深沟球轴承6002,基本

7

尺寸为

额定工作时间Lh=365*24*20=175200h

径向力Fr=.

垂直面V

支反力F

则Fr1=Fr2=

则Pr1=Pr2=

=(106/60/12)**103/3=*1011h>

Lh=175200h

故合格.

七、轴承端盖与轴承支座。

如图所示:

8

八、螺栓及连接件的选择与校核

1、螺栓将塑料的轴承支座固定顶板上,由于需要的螺栓比较细,粗选螺栓直径d=4mm,螺栓选用材料Q235,性能等级为,,бB=300MPa.螺栓的预紧力F0=2100N,螺栓的相对刚度Cb/(Cb+Cn)=,螺栓所受拉力F=30N。

计算螺栓的总拉力

F2=F0+Cb*F/(Cb+Cn)=2100+*30=2109N

校核螺栓直径

d>

=(4*F2/π/бB)1/2

=(4**2109/300)1/2=<

=4mm

故合格

9

2、塑料轴承支座较薄,容易产生塑性变形,故需要校核。

轴承支座的强度取[б]=140MPa.螺帽的D=6mm,螺栓的d=4mm.

校核连接件强度

бca=F2/(π*D2/4+π*d2/4)

=2109/*362/4+*42/4)=<

=140MPa

故合格。

九、薄窗帘电路图

十、电学原件引脚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1、74LS595显示驱动板各个引脚的功能:

10

Q1~7是并行数据输出口,即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口

Q7'

串行输出口,其应该接SPI总线的MISO接口

STcp存储寄存器的时钟脉冲输入口

SHcp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脉冲输入口

OE低电平有效输出使能端

MR低电平有效芯片复位端

Ds串行数据输入端

2、ATmega16的引脚功能及使用方法

11

引脚说明

VCC数字电路的电源

GND地

端口A(PA7..PA0)端口A做为A/D转换器的模拟输入端。

端口A为8位双向I/O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A处于高阻状态。

端口B(PB7..PB0)端口B为8位双向I/O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

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B处于高阻状态。

端口B也可以用做其他不同的特殊功能

端口C(PC7..PC0)端口C为8位双向I/O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C处于高阻状态。

如果JTAG接口使能,即使复位出现引脚PC5(TDI)、PC3(TMS)与PC2(TCK)的上拉电阻被激活。

端口C也可以用做其他不同的特殊功能

端口D(PD7..PD0)端口D为8位双向I/O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则端口被外部电路拉低时将输出电流。

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D处于高阻状态。

端口D也可以用做其他不同的特殊功能

RESET复位输入引脚。

持续时间超过最小门限时间的低电平将引起系统复位。

门限时间见P36Table15。

持续时间小于门限间的脉冲不能保证可靠复位。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与片内时钟操作电路的输入端。

XTAL2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端。

AVCCAVCC是端口A与A/D转换器的电源。

不使用ADC时,该引脚应直接与VCC连接。

使用ADC时应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与VCC连接。

AREFA/D的模拟基准输入引脚。

12

2、L298电机驱动板各个引脚的功能:

L298有Mutiwatt15和PowerSO20两种封装

的1、15和PowerSO的2、19用法一样,SEN1、SEN2

分别为两个H桥的电流反馈脚,不用时可以直接接地

()2、3=(PowerSO)4、5,1Y1、1Y2输出端,与对κ淙攵耍ㄈA1与1Y1)同逻辑4=6,VS驱动电压,最小值须比输入的低电平电压高

5、7=7、9,1A1、1A2输入端,TTL电平兼容

6、11=8、14,1EN、2EN使能端,低电平禁止输出

8=1、10、11、20,GND地9=12,Vss逻辑电源,

10、12=13、15,2A1、2A2输入端,TTL电平兼容

13、14=16、17,2Y1、2Y2输出端3、18,NC,无连接

13

十一、程序流程图

十二、ATmega16单片机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unsignedcharcs=0,num_1=0,num_2=0,num_3=0,num_4=0;

unsignedintAD_value=0,NUM_1=0,NUM_2=0,NUM_3=0;

unsignedcharAD[4]={0};

chart=0;

intT=0;

intAD_compare=0;

/*******************************************

函数名称:

port_init

功能:

端口初始化

/********************************************/

voidport_init(void)

{

PORTA=0x00;

14

DDRA=0x00;

PORTB=0x00;

DDRB=0x00;

PORTC=0x00;

Normal

unsignedcharCS[4]={0b00011010,0b00011001,0b00010011,0b00001011};

26-3

63314

和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IN0)和反相输入(AIN1).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能直接驱动LED显示.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作输入口.

26

P3口:

~,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7个双向I/O端口.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口而引脚只读.P3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作输入口.P3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有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RST:

复位输入。

RST一旦变成高电平,所有的I/O引脚就复位到“1”。

当振荡器在运行时,持续给出RST引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完成复位。

每一个机器周期需12个振荡器或时钟周期。

XTAL1:

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

XTAL2:

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

2、无线电发射原理

由一个能产生等幅振荡的高频载频振荡器,和一个产生低频调制信号的低频振荡器组成的。

用来产生载频振东和调制振荡的电路一般有:

多揩振荡器、互补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等。

由低频振荡器产生的低频调制波,一般为宽度一定的方波。

或是频率不同的方波去调制高频载波,组成的己调制波,向空中发射

3.无线电接收原理

变化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电磁波就这样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

所以首先要有变化的电场产生。

变化的电场主要是通过电路,在天线上产生变化的电场,天线就能发射出电磁波;

电磁波的接收,也是通过天线和谐振电路,和空间中传来的电磁波发生电磁共振,再由电路从谐振电路中取出电磁波的信息。

27

八、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等待按键按下

判断按下的键位

按下“关闭”键

驱动电机反转

按下“打开”键

驱动电机正转

延时后停止

28

九、AT89C2051程序

#definedelay_time40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2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濮良贵.机械设计[M].8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秦荣荣.机械原理[M].北京:

[4]朱冬梅.机械制图[M].6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邱宣怀.机械设计[M].4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邹建奇.材料力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路敦民.机电传动及控制[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5.

[8]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马占敖.电工学[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0]韩进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于骏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