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Word下载.docx
《电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然后是对一些细节性的情况要了解,如果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需要较高,这种细节性的东西更不能马乎,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是构成成本的基石,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那整体的成本在核算中就会碰到麻烦,比如使工作停滞!
下面以会计分录结合流程图的形式来介绍一下此电子公司的成本处理过程。
此电子公司属一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主要产品为随声听及收音机,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企业的成本处理过程,特绘制了以下物料流程图,成本核算也是按照此流程来进行核算及结转的,如形如下(点击可观看放大的原图)。
以一个随声听成品机为例,其产品的构成可主要分为三大块,即机芯(主要负责磁带的正常运转)、基板(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及信号解码等的相关运作)、注塑件(主要起外观美化,零部件支撑等作用)。
机芯半成品的成本核算相对简单,因为其工艺相对简单,主要为将相关零部件进行组装成一个机械体系;
基板的工艺步骤要多些,从图直可看出,以线路板(也即裸板)为出发点,先进行插接电组电容并进行浸锡加固(电子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行业,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生产靠的是人工来进行,纯自动化的操作不多,高科技的电子行业则不同,比如电脑主板的生产,只能靠全自动的贴片机来完成贴片工作,人工是无法完成的),以上图中的贴片如果是少量的贴片,则可能由电子厂自己来完成,否则要发到另外的贴片厂进行加工。
线路板插件完后进入下道工序(或先入插板半成品仓再领出到下道工序)进行后焊加工,所谓后焊,是指有少量的部份电子元件不便于在前道工序完成,因为线路板插完各种电阻电容后要先浸锡,浸锡是在高温的液态锡水中进行短暂的浸泡,以使电子元件被固定在线路板上,由于要受高温,象有的集成或其它元器件就只能采用单独焊接来完成。
一块后焊完工后的基板经质检合格后,可入基板成品仓,以供成品机的装配领用。
注塑件的加工首先是从注塑厂开始,外购件的塑料米在注塑车间经过相关模具的成型加工,变成具有产品结构形状的塑胶件,塑件再流入下道工序继续加工,有部分塑胶件可以直接进入丝喷厂进行喷漆与丝印加工,而有的塑胶要先进入电镀厂进行电镀,然后再流入到丝喷厂进行丝印。
当以上三大部件都具备后,就可进行最后成品机的装配了,装配完后进入包装组进行最后的包装,这样便最终生产出了成品机。
以上是对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做个大至说明,查看流程图,对于一个从事过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应是能很快看明白,当然,如果对于成本处理不太了解或没有什么实操经验的人来说,可能看起来会有些吃力,图形表示的过程是考虑成本的核算过程而绘制的,图中的出库类别均与成本核算直接相关,在实际中还存在其它的许多出库类别,比如部门调拔,修理领用,打样领用,等等。
明确出库类别是很有必要的,这直接涉及到产品成本的构成。
下面根据此电子公司的实际组织结构用会计分录来说明成本结转的大致过程。
首先还要了解的是,此公司整体为集团的运作模式,集团下属多个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又由多家分厂组成,整个集团内部实行的是独立核算制度,集团内部各个分厂均要进行自己的收入、成本及利润核算,集团内部是一种类似乎市场运作的机制,唯一不同的是对外没有代表权,不等同于一般的分瓮,当然,也不是独立法人单位。
集团内部各分厂之间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利益驱向性,各厂之间的生产及加工服务均以双方答定的结算单价为基本进行往来结算。
公司与其下属的分厂之间形成一种委托加工关系,这与一般的公司的生产关系有所不同。
当然,这种不同体现在成本处理上就是一种委托加工处理形式,普通的生产流程与这种委托加工流程在成本处理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出材料时,公司挂在委托加工材料科目下,而普通生产领用材料应是挂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
二是,由于是委托加工关系,因此存在着内部加工费的结算;
三是为了控制厂部材料的消耗,必需对发出地材料事先确定一个损耗率,一方面为是的降低公司的产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各厂部降低成本。
基于以上认识,现在用会计分录来说明物流成本的结转顺序及过程(本例说明均不考虑税务处理问题):
一、外购件的入库:
首先供应商的货物到达本公司后要先进入点收仓,并由相关人员进行来料检验,在未经验收前,是不做为采购入库的账务处理的,材料只做为代管处理。
一但验收,相关外购材料并转入到相关厂部的相关仓库(产品的大部分材料均由公司购入但放置于各厂部由厂部代管,这主要是为方便生产领用)。
外购材料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DR:
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件(因电算化处理,总账科目并没有再设相关材料的分类科目)
CR:
应付账款-XX公司(集团外购)
内部往来-XX厂(集团内购)
二、加工半成品发出材料:
由于中间半成品较多,成本核算处理也较多,相会计分录的形式基本上相同,只是具体的成本核算过程会有差别,这里做一下介绍。
注塑件成本的核算:
注塑件的加工过程,可以理解为用面粉做成蛋糕、面包、水饺等多种产品的过程,这种原材料种类并不是太多,但能做出多种形态的产品,其成本的归集,在成本的基本核算方法中,有一种是按材料的标准用量进行分配的方式,比如蛋糕使用A类面粉,而每类蛋糕会有很多不同的款式,每一款蛋糕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用量,那么A类面粉将在生产的所有产品中按对应的理论用量进行分配(理论用量=标准单位用理*实际产量),如果面包也用A类面粉,或者面包既用A类面粉,还要用B类面粉,那面包就要按其使用的相关面粉的比例来进行核算。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某个产品的异常耗用量增大,如果任用以往的标准用量去桥牌,就会存在成本的偏差。
机芯及基板的加工可按领用材料的成本对象来归集材料费用,既每种材料在发出前,就明确其要生产的对象是谁,这样在成本核算中就可根据财务软件中的出库仓库+收发类别+成本对象来进行处理。
由于使用成本对象这种方式在实际的电算化操作中,录单员的录入量要增大,应此有的可以用用途来替代成本对象的录入方式,但要保证,一单材料出库单的成本对象就是一个产品所用,否则按用途归集的材料成本就会不正确了!
电镀及丝喷加工可以按半成品的对象进行归集,这种加工大部分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存在共用件问题,一个半成本可以加工成多个后道工序的半成品,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按数量进行适当的分配操作!
最终成品的加工,材料出库是按仓库+出库类别+成本对象,由于最终成品组装用到的共用件会较多,而不适合以用途来替换成本对象的录单方式。
加工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为:
委托加工材料-XX厂-材料费
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件
半成品
三、完工产品材料/成品入库
由于公司内部实行独立核算,因此公司要根据半成品的交库数量核算相应的加工费,同时这部分加工费要按相应的产品归入到其成本当中,分录如下:
委托加工材料-XX厂-加工费
应付账款-XX公司(集团外加工)
内部往来-XX厂(集团内加工)
另外,一般委托加工还要进行材料盈亏的核算,即按照预先加工合同所答定的产品加工损耗率,确认受托加工方是节余领用了材料还是超领了材料,如果对方节余,则要按材料成本(或事先签定的固定单价)给对方补偿,如果是对方超领,则要扣除相应的加工费。
盈亏核算出的材料成本做为产品成本材料的调整(对方节余则增加材料成本,对方超领则红字冲减材料成本),分录如下:
材料入库同时结转产品的成本,分录如下:
半成品/产成品
四、成本核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1、成本核算所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关,因为成本处理 完全是建立在单据数据的基本上的,一个管理不健全的企业,很难会有合理准确的生产材料耗用单据,没有这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成本的核算只能是很粗略的。
成本算得越细,越全面,越需要有完整的单把流程,单据所记载的事项要完整、准确;
2、企业在领用材料方面的串料情况是常有的事,如果这种现象做为生产人员没有很好的管理与控制方法,成本的核算也会受到影响,即一步而言,如果企业在这方面较弱,则要靠财会主员自身加强对这种情况的了解,以便在核算处理上尽可以减少这种核算中的差异;
3、现在一般企业进行复杂的成本核算,大多建立在电算化的基本上,这为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方面,但在材料收发类别上要事先明确清楚,比如这个电子公司的正常生产所以领用的材料主要有两种出库类别,一是生产领用,二是加工领用,这两种出库类别的实质是一样的,也即这种方式所发出的材料,均将构成产品成本的实体,发出的材料将全部记入当期相应的产品中。
如果出库类别混乱,或者在开单业务中乱用出库类别,会使得成本材料的构成不正确!
以上是由本人整理的电子业成本核算模式,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的电子行业,但相信基本情况应是差不多的。
本文中所展示的流程图由本人自己给制而成。
文字讲解如有不正确之处望请指正。
电子类注塑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注塑产品单价主要由:
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管销成本+成品利润四个部份所构成。
1、原料成本:
(成品重+水口重+耗损重)x塑料原料单价
2、加工成本:
(人工成本+机台成本+水电成本)x成形周期÷
模穴数
3、管销成本:
行政费用+运费+模具保养+房租+税金...
4、成品利润:
一、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可以到很多网站上查到最新报价,机构人员最好要能定期了解原料价格的变化,这样在设计初始时就要决定好,同样是ABS,每个厂牌或是牌号,在物理性及适用性上都不同,或是所选用的原料牌号国内无人代理,或是没有可替代用料,这类状况都要事先排除.非原料本色之塑料成形品,需将原料价格加上0.3%的抽色加工费.原料成本中的耗损,大多以2%计算.主要为模温未达到前之塑料用料及成形不良品等.如为连续性生产(每次架模后,可连续生产15日以上),耗损可计算为0~1.2%.透明件或外观要求严格(如镜面处理或完全不可有污点),耗损最好是用3~3.5%计算.如果只知成品重量,需视模穴数及成品尺寸,将水口及耗损重量以成品重量之4~6%计算.另外,零件是否允许加水口料?
添加比例是多少?
7%还是25%?
这个部份都要考虑进去.一般注塑厂在计价时,都会以纯料计算,但事实上,在零件没有特别的要求下,多数的注塑厂会添加10~15%左右的水口料.与其如此,不如就明定可添加比例是多少,以ABS来说,水口料如添加在7%以内时,MI值可以说几乎与纯料没什么差异.所以在非受力或外观零件(无喷漆等处理),水口料添加比例可以在20%左右.
二、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此部份的计算基数大多要以经验做判断,塑料成本的高低,大多取决于此项成本.人工成本+机台成本+水电成本这三项,可参考下列常用机台吨数费用:
机台吨数费用(RMB/Hr)
60~100吨32~40
120~160吨42~53
180~220吨50~78
250~280吨80~105
*由于每个注塑厂的生产条件、品质要求差异较大,此部份费用要视注塑厂能力,或要求调整.
当只有零件尺寸时,要先能够推算模具的大约尺寸.
如果零件投影尺寸在50mm以下,外侧也不走滑块(行位)时,模具的长宽约为零件尺寸+80mm(单边).例如一个上盖投影尺寸为40x50mm,模具的长度即计算为50+160=210mm,宽度计算为40+160=200mm.但事实上以这个尺寸的零件,我们会考虑到成形的经济效益,一般不会只开一穴(CAVE).至于要开2穴或2穴以上
就靠你自己考虑了,模穴数多了也不见得好.模具穴数多,在每pcs成形时间虽然缩短,但如果每次生产的数量不是很多,会造成成形厂上下模时间及试模耗损过大,分摊在每pcs的成形品成本就会偏高,如一模二穴,模具长度除了零件尺寸要乘以2,还要加上GATE(水口)的范围,一般GATE尺寸估算在40mm左右,所以长度为(50x2)+40+160=300.现在模具厂大多使用现成固定尺寸的模座,每家模座厂的模座尺寸都不一样.所以当模具预计尺寸接近机台容许尺寸(导柱内距及容模量)时,最好要先与模具及成形厂商沟通,否则以大吨数机台生产小模具,在机台成本上会过高.注塑机台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注射机的最大锁模力来选用的.每个机台都有可达到的注射压力值,机台的锁模力除以注射压力,就是这个机台可选用的塑件产品的最大投影面积.成品的投影面积超过这个范围的话,就要重新选用更大锁模力的机台.选择适当的机台生产,除了模具尺寸要能符合机台容许尺寸,还要考虑机台的射出量及最大注塑压力是否合适.
锁模力:
实际锁模力应不超过机台的最大锁模力的80%.锁模力是根据产品的投影面积和产品材料的型腔压力计算的,一般ABS型腔压力取295~305kg/c㎡,PP取195~205kg/c㎡.射出量:
以体积计算,以(成品重+水口重)x模穴数÷
塑料比重来计算.射出量以不超过机台的最大射出量的80%为上限.
最大注塑压力:
以不超过机台的最大压力的80%,这样可保证成形尺寸稳定.
加工成本计算中还有一项比较麻烦的就是成形周期(成形时间)的计算,成形周期会因为机台螺杆尺寸、料筒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补料(保压)、冷却时间、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等因素而有相当大的差异,不是对注塑条件非常熟悉而且有经验的人,是无法正确估算的.简易的成形周期计算方式为射出量÷
(机台射胶速率x0.8)x40~43.例如:
以ABS成品重为110g,水口重7g,一模二穴,注塑机台为220t,机台射胶速率180,所以这个零件的成形周期为:
(110+7)x2÷
1.06÷
(180X0.8X40=61.3s(注射时间约1.8s,保压时间约19.5s,冷却时间约40s).
*当成形品厚度过厚,或是深度较深时,冷却时间会较长.如成形品成形后需过高温(如印刷、喷漆、电镀等),保压时间需增加.
三、管销成本
管销成本一般的估计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2%来计算,如为透明件或外观要求严格之对象,或是需外送加工等需增加额外之运费及特殊包装,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4%来计算.
四、成品利润
成品利润一般的估计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15~20%来计算,但有些注塑厂商会将利润并入机台吨数费用上,所以此部份的议价空间较大.
以上是针对一般通用性的塑料零件,进行的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