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66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浮力学习方法及技巧(经典).doc

l浮力前瞻

对于初二年的学生来讲,面临思维上的问题。

而且初二年遗留下的难题在初三年总复习会造成隐患,会占用大量初三下复习的时间,影响备考,所以初二年的知识一定要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学好,为初三复习减压。

而且,刚开学遇到浮力就没办法学好,那么很难有信心去学初二年下学期接下来其他章节的内容,因此影响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后果就更严重了,因为对一个科目的自信是学好这个学科必备的能力。

虽然近几年中考中浮力的分值有所下滑,但是这块内容对初三年的学生来讲同样重要。

浮力跟以往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区分度,在运动和密度这两章节,主要研究计算,我们要做的是对公式应用有比较深的掌握。

在声音和光这两个章节,主要是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和记忆的事情。

在力和力与运动这两个章节,主要是做受力分析,只要能够明白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

而学好浮力必须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受力分析,一个是公式应用,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考察方式灵活。

l知识储备

做任何题目,没有完整的知识储备直接去解题,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学习浮力,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善做题所需的知识储备。

浮力属于力学范畴,只要学习力,不论重力、弹力、摩擦力还是浮力都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产生:

由于液(气)体对物体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二、方向:

竖直向上

三、作用点:

重心

四、大小:

求解浮力大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产生原因入手:

F浮=F向上–F向下

2、从阿基米德原理入手: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从受力分析入手:

做受力分析首先要区分状态,物体的浮沉只与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有关,浮力题考察的状态一共有五个。

状态:

漂浮悬浮沉底上拉下拽

密度关系:

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

受力分析:

F浮=G物F浮=G物F浮+F支=G物F浮+F拉=G物F浮=G物+F拉

以上四方面是与浮力相关的知识储备,但浮力的题目时常会与其他章节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关联最多的有两个公式G=mg,。

l例题解析

对于理科来讲,真正完善知识储备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例题深入剖析,切忌急于求成。

很多人看完知识点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写作业,这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学习规律。

对于例题解析,我们应从三部分入手:

1、读题:

这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书本里面要求写的已知,但现在可悲的是什么呢?

很多同学形式化的抄了一下已知,却没有将这个过程转化成解题的利器,辅助后面的写思路和解题的过程。

2、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思考,做题的关键,但第二步不是每道题都需要,如果这个计算题是分步的,那么它一定会循循善诱,每一个问题都能辅助下一个问题,也就是在给你思路,所以题目越多问越轻松,而有的题目只有一个问,不是超弱智,就是有难度,如果题目难,你又不能够理清思路,那要写出正确答案是很难的。

如果初中阶段能养成做题写思路的习惯,那么对高中的理科学习来讲,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3、解题:

完成思路梳理,反转写出解题过程,思路如果清晰,解题水到渠成。

例题一:

体积为3×10-4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

1、读题:

出现浸没两字,立马要反应V排=V金

2、思路:

这种属于前面提到的不需要写思路的弱智题。

3、解题:

F浮=G排=ρ液gV排=1.0×103kg/m3×10N/kg×3×10-4m3=3N

总结:

此类题型,考试出现几率较低,主要是平时练习过程中,用来熟练公式的。

例题二:

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

1、读题:

G物,V排(出现浸没二字,立马要反应V排=V金)

2、思路:

(1)一目了然。

(2)物体在水中,有V排求F浮直接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金属块在水中的状态肯定是上拉的状态,受力分析得:

F浮+F拉=G物,题目已知G物,第

(2)问已求出F浮,F拉唾手可得。

(4)想要求ρ金,必须得先求出m金与V金,在力学里面求m要嘛通过要嘛通过,很明显这个题要通过第二个,而G金已知,搞定m金。

V金第

(1)问已求出,搞定ρ金。

3、解题:

(1)V金=V排=50cm3

(2)F浮=ρ液gV排=

(3)F拉=G物-F浮=3.8N-0.5N=3.3N

(4)

总结:

此类题型,通过写这三个步骤,我们不难发现,这道题的前一个问或多或少的都在为下一个问题服务的,所以做这种有多问的题目,只要对基本的公式应用和受力分析有比较熟练的掌握,问题不大,想对来说比较轻松。

例题三:

某物体在空气中称重10.8牛,浸没在水中称重6.8牛,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1、读题:

G物,F拉,出现浸没二字,立马要反应V排=V金,虽然未知具体数值,依题可发现物体的状态为上拉,受力分析:

F浮+F拉=G物。

2、思路:

这道题很明显是需要抽丝剥茧的。

求物体密度只有一条路:

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本是求ρ的,现在转化成要求m与V。

在力学中,求m有两个办法,m=ρV,,很明显第一条路走不通,只能走第二条,而G、g已知,m搞定。

求V同样有两条路,,,很明显第一条路还是走不通,只能走第二条,而且第二条这个公式一定要熟记,这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浮力题常常需要运用。

此时我们已经从求V转化成要求F浮了,而F浮=G物-F拉,G物和F拉已知,所以搞定F浮,搞定V。

m、V都搞定了,ρ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3、解题:

F浮=G物-F拉=10.8N-6.8N=4N

总结:

此类题型,没有像题型二那般循循善诱,需要自己去挖掘条件,在挖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构建所求量与已知量的桥梁,通过推导,将我们求解所需要的物理量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

以本题为例,所求量为ρ物,已知量为G物以及F拉。

通过不断转化,我们发现,要求ρ物,需要知道m物与V物,要知道m物需要知道G物,而G物已知。

要知道V物需要知道F浮,要知道F浮需要知道F浮与F拉,而F浮与F拉已知。

由于以报纸的形式与大家相见,所以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思路。

如果同学们能够通过列式写下思路,会更加鲜明。

此类题型在实验题也会有一小问出现,是易错题。

例题四:

弹簧称下挂一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9.4N,这个金属块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金属的密度为7.0×103kg/m3)。

1、读题:

金属块浸没,有弹簧称拉,很明显是上拉的状态,受力分析得:

F浮+F拉=G金。

出现浸没二字又告诉我们一个信息V排=V金。

2、思路:

力学中求G金有两个办法,不是公式应用:

G金=m金g=ρ金gV金,就是受力分析:

G金=F浮+F拉。

而我们痛苦的发现,公式应用只知道ρ金、g,不知道V金,搞不定,公式应用这条路行不通。

受力分析已经知道F拉,还得知道F浮,F浮=ρ液gV排,知道ρ液、g,不知道V排,一样搞不定,受力分析这条路也行不通。

不可能啊!

这可如何是好?

细心的同学这个时候可能会发现,两条道走不通都是因为V金、V排没搞定,而V金=V排,数学思维体现出来了,一个未知数只要一个方程就能搞定,此时应该联立方程。

3、解题:

令V金=V排=V

G金=F浮+F拉

ρ金gV金=ρ液gV排+F拉

ρ金gV=ρ液gV+F拉

解得:

V=4.9×10-4m3G金=m金g=ρ金gV金=7.0×103kg/m3×10N/kg×4.9×10-4m3=34.3N

总结:

此类题型,属于难题范畴,既要能够熟悉基本的公式应用与受力分析,还应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懂得通过联立方程先解决某个未知量,曲线救国,搞定答案。

大家一定要相信,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

所以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反复看每一个例题。

对浮力这一块知识最核心部分还是受力分析与公式应用,而这两部分内容要熟练掌握其实不难。

第一,熟记知识储备部分,甚至可以默写,很多人觉得理科学习不用背,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如果你能够将所学的所有理科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将大幅度提升你的做题速度和质量。

第二,反复钻研例题以及平时的习题,特别是错题,不断应用已经烂熟于心的方法,因为学理科,确认自己是否掌握,更多时候要靠做题,靠反思。

学得好的同学,做题可以提高熟练度,获得成就感。

学得不好的同学,做题可以帮助发现问题,自我反省,及时解决问题,最后祝各位小朋友:

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