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5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1-4单元测试题.doc

初中化学1~4单元复习题

1.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碳 C.氧 D.铝

2.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糕点 B.雪碧饮料 C.食醋 D.干冰

4.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水 C.氯化钠 D.铜

5.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H B.2H2 C.2H+ D.2OH-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可做保护气B.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C.氧气可做燃料 D.氢气可做燃料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0 C.+2 D.+4

10.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铁制菜刀生锈C.人的呼吸D.农家肥料的腐熟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6.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7.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18.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B.元素名称为钠C.元素符号为Na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9.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20.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B.硫+氧气二氧化硫

C.氧化汞汞+氧气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2.现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2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ml的蒸馏水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

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用灯帽盖灭

25、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纸撕碎B.用玻璃刀划割玻璃C.冰雪融化D.鸡蛋变臭

26、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在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27、“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8、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9、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③均可

3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通电点燃

A.水——氧气+氢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燃点燃

C.铝+氧气——氧化铝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1、质子数都为6,中子数分别为6、7、8的三种原子,它们()

 A.是同一种元素 B.是同一种原子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构成一种分子

32、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氧、铝、硅、铁  B.硅、氧、铁、铝C.铁、铝、氧、硅  D.氧、硅、铝、铁

3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物质是()

A、N2B、HNO3C、N2O3D、NH3

3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要先装少量细沙,其目的是()

A.用来吸收反应放出的热B.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C.用来溶解生成的物质D.可以使铝箔燃烧更剧烈

36、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个 B.111个  C.161个  D.272个

37、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烛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3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氯化钠、铁B.空气、水C.医用酒精、氢气D.冰水混合物、臭氧

39、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4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B.铁C.铝D.汞

4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向试管里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触及容器内壁.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为了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3、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的原子序数为1B.氧的核内质子数是8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4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

A.核内质子数目B.核内中子数目C.核外电子数目D.相对原子质量

45、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4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4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

48.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9.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50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物质的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变化时只要有发生放热等现象产生,这个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51、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52、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B.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2个铁原子   

(2)4个氢分子    (3)二氧化硫       (4)氧化铝       

 (5)3个二氧化碳分子(6)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7)氦气

54.有符号①2O②N2③2Cl2④2A13+⑤SO42-,其中数字“2”表示的含义不同。

 “2”用来表示原子个数的是   (填序号,下同);“2”用来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2”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用来表示分子构成的是  ;“2”用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

55、在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应用________,加热物质一般用______做热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________夹持,而且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试管口不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