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5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物理第一章分节练习+综合测试.doc

广饶A+教育辅导中心2013年暑假13884917856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自己阅读课本P15了解)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_____,符号是:

______.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看课本P11页的小资料部分内容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

完成:

1千米=米,10分米=米,13厘米=米,23毫米=_____米,45微米=_____米,76纳米=           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µm 

(2)4.2nm=cm(3)6.7dm=km(4)0.18km=m

(5)1.7dm=cm=mmnmµm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尺。

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也称千分尺。

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

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

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不能歪斜。

(2)读数时,视线要;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一位数值。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三、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用符合来表示。

常用的单位还有()

()。

1天=小时,2h=min,15min=s。

四、误差

1.误差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

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

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的、改进也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读数时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

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4.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4.57cm;

(2)4.56cm;(3)4.44cm;(4)4.58cm;(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5.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1.2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例2】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二、参照物

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如图,汽车相对于路边的花草和标志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花草”和“标志物”就是.

2、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1)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

(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如图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的.

1.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B.地面C.模拟气流D.他本人

4.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如图所示,司机说他静止不动,路旁的孩子们却赞叹他走得快,下面是某同学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A.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B.孩子们说乘客真快,是以路面为参照物

C.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这一现象说明研究物体运动必须选地面为参照物

5、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主要是因为()

A.以独木桥为参照物了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了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了 D.以自己为参照物了

6、(桂林市中考题)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1.3《运动的快慢》

一、填空题:

1.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国际单位_______,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

2.某同学跑百米所用的时间是12.5秒,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合______千米/时。

3.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秒内通过150米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米。

它在最后5秒内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

4.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

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

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5.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

1.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1cm/sB.1.1m/sC.1.1km/sD.11m/s

2.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km/h、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A.v甲>v乙>v丙B.v甲>v丙>v乙C.v乙>v丙>v甲D.v乙>v甲>v丙

3.15m/s应读作________,

4.18km/h=_______m/s;12.5m/s_______=km/h.

5.甲物体在15s内通过45m路程,乙物体在25s内通过90m路程,则_____物体运动较快.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s内通过24m的路程,则它的速度是_____.它继续运动10s,则它的速度是______m/s.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m,前一半路程需4s,后一半路程需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8.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4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

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图3-12

图3-13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4.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5.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6.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1m/sD.2.5m/s

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图3-14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5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