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7227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重点Word下载.docx

27.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

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叫(强化法)

28.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宾浩斯)

29.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百进行的那种识记是(意义识记)

3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后摄抑制)

31.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有意识记)

32.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

33.在说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34.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需随新的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是指(顺应)

35.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指(同化)

36.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批(形象记忆)

37.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人微言轻内容的记忆是指(运动记忆)

38.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指(情绪记忆)

39.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叫(系统化)

40.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这是指思维的(深刻性)

41.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是(抽象)

42.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去亦去这是指思维的(独立性)

43.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做(分析)

44.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

45.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叫(概括)

46.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的影响)

47.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叫做(再造想象)

48.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叫(综合)

49.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敏捷性)

50.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做(原型启发)

51.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52.环境决定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53.人类个体从出一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是指(广义的心理发展)

54.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是指(道德行为)

55.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量是指(注意的广度)

56.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57.有预定目的而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5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是(马斯洛)

59.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正强化)

60.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学生来说给予批评就是(I型惩罚)

61.人的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执行决定阶段)

62.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现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指(习得性无力感)

63.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于支配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自制性)

64.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儿童来说禁看动画片就是指(II型惩罚)

65.与肓从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觉性)

66.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负强化)

67.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的善于适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果断性)

68.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叫做(自我效能感)

69.个人为完成既定目的善于百折不挠,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品质,这是指意志的(顽强性)

70.一个人经常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并随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行动目的和意义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自觉性)

71.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叫(激情)

72.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做(心境)

73.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74.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属于(道德感)

75.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是(加德纳)

76.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叫作(特殊能力)

77.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出具有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叫(创造能力)

78.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叫(一般能力)

79.与气质类型粘液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不灵活型)

80.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叫(性格)

81.与气质类型多血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平衡,灵活性)

82.人格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即在人的人格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性格)

83.与气质类型胆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不平衡类型)

84.与气质类型抑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弱型)

85.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就是(学习)

86.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尔)

87.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尔)

8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就是(学习策略)

89.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这种形成的表现形式叫(变式)

90.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交地记忆中提取信息的策略是(认知策略)

91.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的策略叫(无认知策略)

92.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

93.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改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叫(组织策略)

94.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这种学习是(表征学习)

95.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是(概念学习)

96.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是(命题学习)

97.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个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叫(下位学习)

98.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上位学习)

9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叫(学习迁移)

100.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像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定势)

101.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苛一个人的脸,但我们很难说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种知识是(隐性知识)

102.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是指(技能)

103.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信知活动方式是指(智力技能)

104.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

105.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应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道德)

106.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指(道德认识)

107.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道德情感)

108.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指(道德意志)

109.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理智感)

多选题

1.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2.人们在回忆时可以利用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3.记忆品质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性)

4.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5.演绎推理是由下列哪些部分所组成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6.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7.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8.思维的功能主要有(理性认识功能、学习功能、创造功能、调控功能)

9.动机冲突较为复杂,按冲突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10.根据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可把情绪划分为(激情、应激、心境)

11.情商的概念的含义主要有(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12.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3.学习策略具有哪几方面基本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14.下列选项属于认知策略的是(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5.知识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知识具有下列哪几方面功能(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7.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8.人的道德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最主要的形式有(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与道德理论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19.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关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因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面向全体的原则、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和理解的原则、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2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涉及到极其重要的概念有(图式、顺应、平衡、同化)

22.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对教师威信形成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包括(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得体的风貌、良好的第一印象)

名词解释

1.实验法:

是一种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2.反射:

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条件反射:

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4.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观察: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6.表象:

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事的心理形式。

7.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8.后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9.超额学习:

是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以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0.遗忘: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11.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2.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3.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4.创造性思维:

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5.再造想象:

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6.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7.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18.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19.内部动机:

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是一种动力。

20.情绪与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1.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22.气质:

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23.性格:

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4.人格:

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持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5.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

26.变式:

是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像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7.元认知:

是指本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

28.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29.程序性知识:

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30.学习的迁移:

就是一种学习对别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1.技能:

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识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2.品德:

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

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4.心理健康: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5.教师威信:

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①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③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2.研究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②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①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首先,知觉实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②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没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两者的区别是:

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②观察是知觉,思维或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

③观察活动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①对象的背景差异性,②对象的活跃性,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的强调影响选择性

9.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人的感受性打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影响或者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活实际的锻炼都可以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感受性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①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4)注意科学用脑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2.简述如何复习

①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②复习要多样化。

③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步复习的方法。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②适当超额学习、

③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④正确组织学习。

14.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①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

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记录)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

②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1)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2)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应与被反映的关系;

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

3)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4)一个词有时可以表达几个概念,即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

16.简述思维的品质:

①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②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③思维的逻辑性,④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7.简述解决新问题包括哪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18.求异思维有哪些特点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19.简答思维的功能

理性认识功能、学习功能、创造功能、调控功能

20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那些人格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21.注意有何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控制功能

22.简述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主体的内部状态。

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主体本身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作用

23.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②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2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①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如果原来的活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非常引人入胜,那么就会延缓注意专一的时间和质量。

②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③实现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④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5.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①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

②激发间接兴趣,

③组织有关活动,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6.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7.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人的意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动机冲突,确立目的,制定计划,执行决定等环节,它大体上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28.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

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与其相对的不良的意志品质:

盲从性和独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等。

29.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①有自觉的行动目的,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受意识的能动调解支配,④克服困难

30.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①语言提示的方式②活动的方式

3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个体的动机需要是以一种等级层次的方式进行排列的。

他相信一个特定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就不再起到激励的作用了。

而更高层次的需要则被激活,可以激励个体。

马斯洛将他的需要分为五级: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①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动机强度水平,

②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3.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①影响活动的选择,②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

③影响活动时的情绪,④影响任务的完成

34.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⑤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