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1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看图测试题.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图形题(总复习)

班级姓名

1、右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 卵巢 、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4)、器官①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5)、胎儿产出的通道是阴道,此过程叫分娩。

2、右图是男女主要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条曲线表示睾丸的发育趋势;B条曲线

表示卵巢的发育趋势。

(2)从图中看,女子青春期发育大约开始于8.5或9岁;男子青

春期发育大约开始于10.5或11岁。

(3)童年期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很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4)青春期以后,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

用下迅速发育。

3、如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气球在膈肌收缩时胀大,在膈肌舒张时回缩。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

(1)、图中A表示气管,图中B表示肺,图中

C表示胸廓,图中D表示膈肌。

(2)、用手下拉D,小气球变大,表示吸气过程。

(3)、当膈肌由于收缩使胸廓增大或扩张时,

肺便扩张或增大,肺内的体压力就减少或变小,

完成一次吸气动作或吸气过程;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胸廓减小或收缩时,

肺便减小或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或变大,完成一次呼气动作或呼气过程。

(4)、模型中,与呼吸运动有关的部位是〔D〕膈肌;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前后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4、1910年梅托斯等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这个模型认为:

(1)由于人口剧增,导致耕地过度利用,粮食产量将下降或减少.。

(3)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平衡失调。

(4)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减少。

造成饥饿,

并使人口死亡率升高。

(5)如果人口无节制地增长,必将导致:

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粮食

必然下降或减少;自然资源将枯竭或减少。

5、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图中G~H分别表示的呼吸阶段是:

G:

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H:

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P: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R: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G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H、R里的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

(3)、由A到B处,血液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血液由4→D→E→F→C→1的过程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3→A→B→2的过程称为肺循环。

(5)、写出图中A、B、C、D的名称:

A、肺动脉,B、肺静脉,C、上.下腔静脉,D主动脉。

(6)图中4(填标号)心壁最厚,它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图中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和组织细胞。

6、右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血图片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

①、当人体发生炎症时,其数目增加的是〔B〕白细胞,

它的英文缩写是WBC。

②、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D〕血浆。

③、具有止血功能的是〔C〕血小板。

④、如果血型不同,混合时会出现凝集成团的是〔A〕红细胞,

它的数量过少易出现贫血。

男女之间数量上有差异的细胞是〔A〕红细胞,它的英文缩写是RBC。

7、根据“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作为实验材料。

为了使小鱼安静,

应该用湿棉絮或湿纱布、湿棉花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观擦前,应先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然后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擦。

(2)、如果视野中的物象如下图所示,则:

①管壁最厚的是标号2所示

的血管为动脉血管,判断的理由是血液方向由主支到分支。

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的是标号3所示的血管为毛细血管,

它的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③图中标号1是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判断的理由是血液

方向由分支到主支。

④说出判断血管类型的依据:

血流方向。

(3)、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里看到一条粗血管内的血液是向小鱼头部那边流动,请你帮他判断这条血管

是动脉血管。

8、右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处形成的液体是原尿,与血浆相比,它不具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而尿液与之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浓度增加的是尿素。

(2)、图中②处正在发生的生理作用是重吸收,这个过程

是在肾小管中完成的。

(3)、经检验某人的尿液:

如果发现尿液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由此你判断此人发生病便的部位是肾小球;如果发现此人的尿液

是成年人的数倍并且易招引蚂蚁,则此人得了糖尿病,它可能

发病的部位是肾小管或者是体内分泌的胰岛素过少。

9、右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A为感受器;B为神经中枢;C为效应器;d和e所表示的结构依次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2)若用此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图中A表示的结构

是膝盖下面的韧带;C表示的结构是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肉。

(3)若用此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神经中枢由脊髓控制

的反射,反射的现象是小腿突然跳起。

10、右图是膝跳反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A感受器;C神经中枢;2传入神经;3传出神经;

②上述反射弧的任意一个还节受损,反射不能(填能或不能)实现。

③在膝跳反射实验的活动过程中,扣击部位是〔A〕膝盖下面的韧带;

感受器是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神经中枢

位于脊髓的结构中,效应器是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肉;

反应的表现为小腿突然跳起或小腿立即跳起。

11、右图B为人体内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注:

血液流向为:

A→B→C)

(1)如果此图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由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是静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2)如果此图为肺泡内的毛细血管,由则A是动脉或肺动脉血管,

其内流动的是静脉血;C是静脉或肺静脉血管,其内流动

的是动脉血。

(3)如果此图为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由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是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则在B处发生过滤作用。

(4)如果此图为肾小管内的毛细血管,由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是静脉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处发生重吸收作用。

12、鉴别下列眼球成象示意图,并回答:

(1)、甲图表示近视眼,乙图表示远视眼,

丙图表示正常眼。

(2)、需要佩带凹透镜的是甲。

(3)甲眼与丙眼比较,不同点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厚。

13、右图是人体的: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1、2、3、4代表的血管中依次分别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动脉血、静脉血和静脉血,这是因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从小肠流出的血液营养物质或养料的含量较多,这是因为

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3)流入肾脏的血液尿素或废物的含量较多,经肾脏的作用,

可以把这些废物排除题外。

(4)包括上述各器官在内的各个结构层次构成的系统或生命系统,

所进行的生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或协调配合的,

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理。

(5)人们通过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中的组织细胞经过呼吸过程排除体外,在此过程中人体从外界获得了氧或氧气。

(6)通过上述各器官系统,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换,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14、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体循环开始于〔B〕左心室结束于〔C〕右心房;

肺循环开始于〔D〕右心室,结束于〔A〕左心房。

(2)若通过静脉给某病人注射一种药物,则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是右心房,药物在心脏流动的途径是:

〔C〕右心房→

〔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3)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肺泡或肺静脉进入血液,在进入心脏。

(4)人体进食后,经过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图中的〔I〕下腔静脉进入心脏。

(5)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H、I、F(填序号)

15、右图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

(1)甲表示脂肪的消化曲线,因为到达了〔D〕小肠才被开始消化,

(2)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因为在〔C〕胃就被开始消化,

(3)乙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因为在〔A〕口腔就被开始消化,

(4)脂肪消化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5)由此得出:

消化道中具有消化的部位有:

小肠、口腔和胃;

具有吸收的部位是:

小肠、胃和大肠;既有消化又有吸收的

场所是小肠和胃。

(6)由此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