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实践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5日
1引言
近些年来,物价飞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也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物价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还关系到国家稳定性。
对于如何控制物价,很多学者都提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有人认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是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国家政策漏洞,给炒作者提供炒物价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的观点,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的加大,整体物价短时间都不会迅速上涨的。
本文立足于广义货币对物价影响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以期能够梳理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为了更加清晰研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2012年1月份到2016年10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年度数据在单整和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得出因果关系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对于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使两者处于同一量级,减少异方差性和伪回归,采用CPI的年度增幅与货币供应量年度增长率。
2CPI数据分析
2.1CPI含义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它的功能是度量通货膨胀,国民经济核算,契约指数化调整,反应货币购买力变动,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以及对股市的影响。
2.2CPI趋势分析
保持CPI稳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CPI的波动呈现出较有规律性的短周期波动。
分阶段具体来看,如图1所示:
2012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处于阶段性低位,主要是在2011年下半年,通胀回落、经济增长放缓及欧债危机恶化为货币政策放松再次创造条件,央行于当年11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受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市场流动性紧张、通胀进一步回落等因素影响,央行再一次进行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013-2015年我国CPI低位波动,2015年到2016年有走高趋势。
2016年CPI最低为8月份的1.3%,预计也是今年内的低点。
整体而言,消费端通胀水温可控CPI的自相关—偏自相关分析图如图2,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拖尾,而偏自相关函数截尾,序列可建立自回归模型。
接下来对CPI序列进行ADF检验,当滞后期为0是,即为DF检验,此时P值大于0.05,说明原序列是不平稳的,接下来进行滞后期为1的ADF检验,如图3,此时P值为0,远远小于0.05,所以说CPI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图1CPI走势图
图2CPI自相关—偏自相关分析图
图3.CPI序列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
2.3CPI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主要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则是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一般来说,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沿产业链传导,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而后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传导至消费领域。
农产品价格。
食品中的很大部分来源于农产品,同时食品类价格在CPI中所占权重较大,影响较深刻。
我国几次物价上涨的波动,均出现食品类尤其是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2015年我国CPI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中,猪肉、鲜菜类等农产品涨幅明显。
这说明尽管当前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价格较平稳,但农产品价格仍然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反映需求扩大状况。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导致总需求增加的原因有很多。
如2008年末,我国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而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带来了一定压力。
再如,截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增加对固定资产及基础建设的投资,进而增加对基础资源、能源等需求,也会拉动CPI指数上涨。
3货币供应量趋势分析
3.1货币供应量含义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有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流通中的现金(M0),是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本文中的货币供应量指的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
3.2货币供应量的趋势分析
如图4,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3年有增长的趋势且幅度比较大,2015年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说明市场的流动性总体宽裕,稳增长力度加大,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2013年到2015年有大幅度下将,但2014年6月份有所提高,2016年7月份在2016年中货币供应量最低,8月份同比增长比较大。
图5为M2的自相关—偏自相关分析图,可以看出M2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截尾,采用AIC方法进行判别,认为CPI服从AR
(1)过程,即实证模型中CPI滞后阶k确定为1。
对M2序列进行ADF检验,当滞后期为0时,即为DF检验,此时P值为0.1779,明显大于0.05,再对M2进行滞后期为1的ADF检验,如图6,此时P值为0,认为M2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
图4货币供应量走势图
图5M2自相关—偏自相关分析图
图6M2序列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
3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4CPI与货币供应量的实证分析
4.1趋势比较分析
对比M2同比增长率及CPI同比增长率发现,变动趋势接近一致。
2012年1月到2012年8月M2有所上升,但CPI有所下降。
2013年到2016年M2总体来说呈现下降趋势,CPI也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所以说CPI与M2呈现出某种相关关系,至于是何种关系还要进行进一步检验。
图7CPI与M2的变化趋势
4.2格兰杰检验
经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PI和M2两个变量之间相关,但不清楚是CPI引起M2变化,还是M2引起CPI变化,可以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如图8,,图中原假设“M2dosenotGrangerCauseCPI”意为M2不是引起CPI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的伴随概率约为0.5%,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该原假设。
“CPIdosenotGrangerCauseM2”意为CPI不是引起M2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的伴随概率约为66.3%,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接受了该原假设。
即为,M2是引起CPI变化的原因,CPI不是引起M2变化的原因。
图8CPI与M2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输出结果
4.3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CPI和M2具有协整关系,故可建立ECM,通过几次分析可知,对LOG(CPI),LOG(Y1),LOG(M2)建立的模型最优(YI=CPI(-1),在主窗口命令输入LSLOG(CPI)LOG(Y1)LOG(M2)C,结果如图9。
P值都小于0.05,说明该模型达到最优。
图9ECM估计及相关检验结果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首先,从长期的协整的回归结果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与GDP的变动是正相关的。
根据央行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2011年M2初步增长预期16%,通过M2与GDP长期均衡关系式,可以预计2011年GDP增长率约为9.8%。
其次,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了我国的货币具有内生性的特点,同时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可控变量,理论上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切实有效的。
政府只要坚持按照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供给货
币,就能使公众形成和保持对货币政策的信心,采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效果将更加灵敏有效,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将得到有效的管理。
最后,在实践当中基础货币总量比较容易被央行所控制,广义货币总量M2则很难为央行所控制,在央行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有较大的局限性。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变货币传导机制,或者选用其他更合适的中介指标,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效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5.2建议
首先,主动调整,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政策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将GDP的增长作为政策目标和干部考核的唯一依据,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表面上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实际上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资源被大量浪费,环境被破坏,人民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矛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外部需求的下降,造成了相关产能过剩,而为了保证GDP的增长以增加投资的方式来解决产能过剩,中国长期发展会越来越因缺少需求动力而陷入低速增长困境甚至爆发危机。
为了缓和并解决这些弊端和矛盾,政府应放弃以
GDP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有效激发内部需求,使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控制货币投放,改变以货币超发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央行长期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直接后果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国民的财富被稀释。
因此,建议政府控制货币超发,并逐步使之回到合理的水平,这对于保护民众利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丰富投资渠道,疏导过剩流动性。
长时间的货币超发将产生大量过剩的资本,如果这些资本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市场,其结果必然是到处投机炒作,导致相应资产或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扰乱市场秩序,催生资产泡沫。
因此建议政府通过丰富投资渠道,吸收疏导过剩的流动性,把它们引导至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领域。
比如,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构
建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纽带,使过剩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等。
参考文献
[1]王少平,朱满洲,胡朔商.中国CPI的宏观成分与宏观冲击[J].经济研究,2012,
[2]刘伟艳.我国现行CPI编制的国际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邹浩.我国CPI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
[7]韩超.当前货币供应量(M2)是否适度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金融,2016,
[9]田竞宸.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关系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4,
[16]盛理峰.中国货币供应量(M2)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9,
[6]赵林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
[14]朱小檬,孙爱田.我国GDP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