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65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嘉定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考试号

-------------------------------密---------------------------------------------------封---------------------------------------------线-----------------------------------------------------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满分:

100分时间:

70分钟)

2015.1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

1.初二物理课本约重()

A0.1牛B1牛C10牛D100牛

2.由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用中文演唱的《茉莉花》真是珠联璧合,当我们凝神闭目欣赏她们的演唱时,仍然能区分是哪位歌唱家在唱歌,这是因为两者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都不是

3.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15° B20° C30° D60°

4.如图1所示,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图1

A水中倒影B照镜子C铁棒“断折”了D人在屏幕上的影子

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2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地面上的人

B“歼一10”战斗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图2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6.在空中飞行着的子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子弹受到的是力是()

A向前的推力B重力

C向前的推力和重力D重力和地球的吸引力

7.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

6

12

t/秒

aa

b

s/米

4

8

10

0

c

2

4

6

8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3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

当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甲的s-t图()

A一定为图线a B一定为图线b

C可能为图线a D可能为图线c

图3

二、填空题(共32分)

图4

9.如图4所示,小明用竹竿推小芳站立的小船,竹竿发生了弯曲,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的作用是.

的,在此过程中,两只小船质量(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10.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而产生的。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5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图5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图6

1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P、Q同时出发,沿直线相向运动,如图6(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他们相遇时,他们运动的时间为秒,此时甲车离Q点米,在运动过程中,甲车的速度为米/秒。

12.物体运动快慢用这个物理量表示。

旅游车以108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乘客说路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其中的原因是。

13.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日光的色散现象,白光是光,(选填“单色”或“复色”),我们把红、、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7

14.如图7所示,工人手里拿着用来检验墙是否竖直的仪器叫做,它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的性质制成的。

工人在检验中观察墙面与线是否,(选填“平行”或“垂直”)可以知道墙体是竖直的。

1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秒种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则这个物体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是米,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米/秒,后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米,通过15米路程后的速度是米/秒。

小红

小明

16.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力F1和F2沿水平向右方向推、拉一辆小车,如图8所示,F1=40牛,F2=20牛,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合力为牛,合力的方向为向。

(选填“左”或“右”)假如小车与地面的阻力不计,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个力的作用。

图8

17.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规律,他做了如图9(a)、(b)、(c)所示的三次实验。

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a)或(b)或(c)表明:

(a)(b)(c)

(2)分析比较(a)和(b)和(c)表明:

图7

图6

图9

三、作图题(共9分)

18.在如图10所示中,根据图中已给出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19.在如图11所示中,AB为物体,MN为平面镜,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0.请在如图12所示中,用力的图示法作出静止在斜面上重为6N的物体所受重力。

图12

图10

图11

-------------------------------密---------------------------------------------------封---------------------------------------------线-----------------------------------------------------

四、计算题(共17分)

21.质量是0.2千克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是1牛,求: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

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图13

2

6

12

t/秒

aa

b

s/米

4

8

10

0

2

4

6

8

2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反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13所示a、b两条图线。

求:

①乙物体运动的速度v甲。

②运动12秒甲、乙间的距离s。

23.一行军队伍,排头到排尾的长度是50米,正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150米长的大桥。

求①队伍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②若该队伍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需5分钟,则另一座桥的长度L是多少?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考试号

-------------------------------密---------------------------------------------------封---------------------------------------------线-----------------------------------------------------

五、实验题(共18分)

24.

(1)在“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应将被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选填“左”或“右”);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4所示,物体的质量为克。

图14

(2)在图15所示,这个仪器叫(填仪器名称)所测物体的重力为牛。

(3)在图16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情景,图中器材B为,(填名称)它的摆放位置实验要求(选填“符合”或“不符合”),

AB

图16

图15

25.请按物理研究的方法将以下四项归类:

A、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提出了摆的等时性。

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

C、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D、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

其中,___________属于“等效替代”法;_________属于“建立模型”法。

属于“控制变量法”。

(以上均填字母)

26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现有焦距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25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各一块,为了得到完整的规律,应选用焦距为厘米的凸透镜,此时在图17中的蜡烛和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则可在厘米刻度线的侧(选填“左”或“右”)找到所成的像。

图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