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613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考点讲解文档格式.docx

(1)生物学病因有遗传与环境、神经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心理、社会因素有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指标、

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标等,症状学指标为最基本的。

ccmd-3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6.精神症状:

概念,特点

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异常的精神活动由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

这些异常的精神活动可通过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或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主观控制令其改变或消失;

(2)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外在客观环境多不相称;

(3)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症状的出现多伴有痛苦体验,或具有不愉快的性质,患者因此而感到痛苦。

7.何谓幻觉?

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

幻觉(hallucination)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既有言语性幻听,也有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

依据幻听内容,常可分为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

幻听常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

8.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的产生与感知条件和心理状态有关。

正常人亦经常出现错觉。

9.幻听(auditoryhallucination):

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幻听常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0.功能性幻听(functionalauditoryhallucination):

感受一个真实听觉的同时出现一个幻听,两者互不重叠且同时消失,患者能够明确区分两者。

多为机械、重复的。

例:

闹钟声与骂人声

11.错觉,幻觉,两者鉴别

错觉

幻觉

概念

歪曲的知觉体验

虚幻的知觉体验

知觉对象

没有

反映性质

整体上完全错误

虚幻

特点

有客观刺激存在,但被完全错误的感知

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

正常人

可产生

举例

石头-大老虎;

草绳-蛇

凭空看到石头或老虎;

凭空看到蛇

常见于

意识障碍,紧张恐惧等特殊心理状态;

昏暗等特殊视觉环境

幻听常见于精分症、幻视常见于谵妄状态

12.真性幻觉,假性幻觉,两者特征及鉴别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病人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

因而病人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做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

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自觉不同,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性质幻觉的一般特性幻觉的一般特性

来源客观空间主观空间(脑内,体内)

形象如同真实所见、所闻所感之物无真实体验明确生动

感知途径必须通过实际感觉器官不通过感觉器官

13.功能性幻觉与反射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功能性幻听。

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或不融合。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Sp,心因性精神障碍

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如听到广播声音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等。

见于精神分裂症Sp

14.如何理解内感性不适、幻触与内脏性幻觉?

15.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如感到某种挤压、牵拉、撕扭、内脏转动、游走、流动、喉部阻塞感、蚁咬、虫爬等等特殊感觉,这种不适往往定位不准确,且难以描述。

多见于疑病症、癔症,有疑病症状的神经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幻触,又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可清晰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样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也可有性接触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内脏幻觉(visceralhallucination)又称本体幻觉,体感幻觉;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的知觉体验。

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破、腹腔内有虫爬行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及内容

感觉(sensation):

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即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

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在人脑中经过综合,并借助于以往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完整的印象。

在感觉的基础上综合产生。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质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感知,多见于癫痫。

常见:

(1)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形状、大小、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常见视物显大症(macropsia)和视物显小症(micropsia)。

(2)空间知觉障碍:

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4)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在运动。

(5)非真实感:

患者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感到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

16.思维及思维障碍:

概念及特征

思维(thinking):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

由感知所获得得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称为思维。

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目的性/具体性:

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一定的内容;

②连贯性:

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前后衔接,相互联系;

③逻辑性:

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定的道理;

④实践性:

正确的思维是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的。

思维障碍:

如果思维过程和内容发和异常时,上述正常思维特征常有改变,称为思维障碍,是精神病人的一组重要症状。

思维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症状有: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常见的症状有: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

17.思维奔逸(flightof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为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现。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也可有音韵联想,或字意联想。

多见于躁狂症。

18.思维中断与思维插入

思维中断(blockingofthought)又称思维阻滞/阻隔。

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思维插入(thoughtinsertion)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

是别人强行塞人其脑中。

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意义。

19.思维迟缓与贫乏及鉴别

思维迟缓(inhibitionofthought)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生锈,舌头像石头”,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povertyofthought)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寡言,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思想内容空调,概念贫乏、词汇短缺常默默少语。

交谈时,茫无所指,脑子里好象很空虚。

严重者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20.思维松弛(散漫)与破裂、不连贯及鉴别/思维破裂与思维不连贯

思维散漫(loosenessofthought):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思想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思维破裂(splittingofthought):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wordsala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ofthought)。

鉴别:

思维破裂:

可能伪装。

言语混乱,简单问题很快即不能正常交谈。

思维散漫:

几乎无法伪装。

提出问题认真回答,开始能够听懂,但经反复澄清到最后仍然不清楚答案。

检查者脑力劳累,需做好记录。

21.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及鉴别

(1)强制性思维(forcedthinking)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obsessiveidea)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见于强迫症。

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维,反复出现,内容重复;

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

22.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见于癫癎、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23.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thinking)属于概念转换。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

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如患者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常见于精神症状。

24.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以下几种: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等。

25.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概念,特征,分类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有以下特征:

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26.记忆(memory):

贮存在脑内的信息或者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记忆障碍有: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

27.遗忘:

顺行性与逆行性遗忘及鉴别

遗忘(amnesia):

即记忆的丧失。

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作完全性遗忘;

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amnesia)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食物和经历,如脑震荡、脑挫伤的患者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amnesia)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阶段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28.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Korsakoffsyndrome)同时出现近事遗忘与虚构、定向障碍。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9.错构与虚构及鉴别

错构(paramnesia)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属于记忆的错误。

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由于虚构患者常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30.注意的概念,主动与被动注意,种类

注意(attension):

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

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和清晰。

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

注意障碍有:

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

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为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

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注意障碍的分类。

31.被洞悉感(experienceofbeingrevealed)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32.注意涣散(aprosexia)为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

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障碍。

33.智能(intelligence)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

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等。

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34.痴呆(dementia)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

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涉及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35.智能障碍的种类和特点

痴呆分为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

36.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智商的分级,范围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受停留在一定低下的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①精神发育迟滞不是独立的疾病单元,它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脑发育受阻的一组疾病;

②起病年龄划定在18岁以前。

智商(IQ)是指个体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所测得的智龄与实际年龄的比。

即IQ=(智龄/实际年龄)X100。

智商(IQ)在100士15为正常范围。

智商(IQ)70或70以下者为智力低下。

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

轻度(智商为50~70);

中度(智商为35~49);

重度(智商为20~34);

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

智商的分级:

IQ心理年龄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言语功能

轻度50-699-12较差可自理基本正常

中度35-496-9差帮助自理词汇贫乏

重度20-343-6显著缺损不能自理严重受损

极重<

20<

3完全丧失完全不能完全不能

临床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和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37.区分:

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

全面性痴呆大脑病变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

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自知力缺乏;

见于阿尔茨海默病、麻痹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

大脑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

部分功能受损;

见于脑外伤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

38.真性痴呆假性痴呆

真性痴呆由大脑器质性损害引起的痴呆。

一般说来,病变多呈进行性,常不易恢复。

除思维活动日趋加重的不断完善外,社会情感也逐渐丧失,原始情感与本能意向占优势。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指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

预后较好。

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39.刚塞综合征(Gansersyndrome)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回答问题时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不正确。

简单的日常行为有错误,但对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40.情感、情绪与心境概念,分类

情感(Affection):

对事物的好恶态度、道德性。

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爱国(情感)----怒火(情绪)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较晚发生,较稳定

情绪(Emotion):

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

与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

情感(affection)和情绪(emotion):

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它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

-友谊、审美、道德、爱国。

情绪较为初级。

心境(mood)是指一种影响个体内心体验和行为的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情感障碍必定涉及情绪和心境。

41.情感低落和情感淡漠

情感低落(depression)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

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如食欲缺乏、闭经。

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情感淡漠(apathy)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患者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

可见于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42.定向力(c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43.动作与行为的概念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

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

44.行为障碍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缄默症、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45.抑郁性木僵:

常由急性严重抑郁引起的,患者反应极端迟钝,经常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且缄默不语,在反复劝导或追问下,有时对外界刺激尚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或摇头,在木僵之前、之中及之后尚有抑郁情绪表现,有时有消极观念或行为,病人的表情或姿势与其内心体验是一致的,常见于抑郁症。

46.兴奋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鉴别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患者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患者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

所以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与外界环境也是不配合的。

如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愚蠢淘气的行为和装相、鬼脸等。

澹妄时也可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性行为。

47.木僵概念及分类,蜡样屈曲

木僵(stupor)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