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59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新增生产能力及效益

  1.6组织领导与管理

  1.7可行性研究结论

  2灌区概况

  2.1自然状况

  2.2农业社会经济状况

  2.3基础设施状况

  2.4水利设施状况

  2.5农业生产状况

  2.6土地资源及开发潜力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1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3.3农业综合开发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要求

  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2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供水量、供需水量平衡

  4.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供需水量平衡

  5项目规划设计

  5.1建设指导思想

  5.2总任务与本期建设目标

  5.3选项原则

  5.4建设标准

  5.5灌区建设规模

  5.6规划布局

  6项目区的主要建设内容

  6.1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单项工程

  6.2工程数量

  6.3主要材料、设备及数量

  6.4建设期限

  7工程估算

  7.1工程概况

  7.2投资主要指标

  7.3编制依据

  7.4设计估算编制中存在的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8项目组织建设与运行管理

  8.1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

  8.2项目实施管理

  8.3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

  8.4供水成本分析及水费征收

  9综合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

  9.2社会效益

  9.3环境效益

  9.4经济效益分析

  10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环境现状分析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10.3对不利影响的对策及处理措施

  11结论和建议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11.2问题与建议

 

1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为加快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确保完成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生产目标,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的要求,**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将**省**县**灌区作为选择项目。

**县**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区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农业综合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

**县水利局、灌区管理单位及**市水利局就项目的建设内容、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委托**省**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的水源工程**水库位于**县**镇,设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8km2,总库容2182万m3,其中兴利库容1250万m3。

水库于1982年验收并投入运行,灌区配套自80年就开展了规划申报工作,现有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仍需进行续建配套。

**灌区地处垄岗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90mm,属**市降雨量低值区。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旱、涝灾害连年发生。

灌区光热条件比较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

近几年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灌区已经形成以“内乡188”小麦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以“**牌”烟叶及辣椒为支柱产业的农业经济体系。

由于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尚未续建配套,缺水已明显成为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调查资料显示,98年~99年连续干旱,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由于干旱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灌区配套所需的资金。

为了扭转灌区缺水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的局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减少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县委、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具体部署。

目前,在灌区正实施着5.12万亩农综开发田间配套项目,修建塘、坝、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

为灌区干、支渠骨干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总之,该灌区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灌区各级政府、干部、群众积极要求,尽快对**灌区骨干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

该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抵御旱涝灾害及灌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利用水利转化的良好契机。

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1.2.1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根据设计水平年,灌区不同保证率下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水库供水量和农业灌溉需水量、人畜饮水需水量、乡村企业需水量等,按照水量平衡原理进行分析计算。

结果为:

设计水平年(2010年),可灌溉面积5.12万亩,农业灌溉保证率75%时,可供水量为1310万m3,其中地表水235万m3,地下水151万m3,水库供水量924万m3;总需水量1276万m3,其中农业灌溉1141万m3,人畜生活用水101万m3,乡镇企业用水34万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

农业灌溉保证率50%时,可供水量1862万m3,其中地表水235万m3,地下水151万m3,可引水库水量1476万m3;总需水量939万m3,其中农业灌溉804万m3,人畜生活用水101万m3,乡镇企业用水34万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要求。

1.2.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涉及**、**、**三个乡镇22个行政村。

其中**1.5万亩,5个行政村,**2.5万亩,10个行政村,**1.12万亩,7个行政村。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精神,本规划以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

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排涝面积5.12万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灌溉面积大于5万亩,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沟道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项目区包括干管一条,设计输水流量2.20m3/s。

支管四条,设计流量合计1.74m3/s,其中一支管设计流量0.31m3/s,二支管设计流量0.71m3/s,三支管设计流量0.42m3/s,四支管设计流量0.30m3/s;干斗管八条;干排三条,支排三条。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3.1项目建设内容

⑴干管、支管及干、支沟的开挖疏竣:

干管一条长9.38km,支管四条长25.1km,干斗管八条长5.5km的管道开挖;干排三条长20km,支排三条长26km,局部需开挖疏浚(本次工程量不列入)。

⑵干管、支管及干斗管工程:

干管、支管、干斗管全部采用砼管道暗敷,全长40.0km。

⑶干、支管的配套建筑物:

规划建筑物总数为246座。

⑷工程管理设施:

管理房屋500m2。

项目建设需完成的总工程量为53.32万m3,其中土方开挖19.34万m3,石方开挖7.14万m3,土石方填筑21.32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52万m3。

需水泥3610t,钢筋11t,碎石1.3万m3,河砂1.6万m3。

总工日37.32万个。

1.3.2项目建设工期

灌区建设项目多,且比较分散,单座建筑物规模小,工程施工可采用专业队伍施工与当地群众施工相结合的办法。

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及建筑物工程应进行招投标选择专业队伍施工,沟道疏浚等土方工程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渠道衬砌、管道埋设及建筑物可全年施工,土石方开挖可利用非汛期农闲期间施工。

建设工期为两年。

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按照**省水利厅*水计字[1995]第126号文,关于颁发《**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执行,定额按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95),乘以1.13的阶段系数,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535.3万元。

1.4.2资金筹措

根据财政部财发[2000]6号文关于印发《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资比例的规定》的通知精神,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及自筹资金组成。

项目估算总投资253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元,省配套资金5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235.3万元。

1.5新增生产能力及效益

1.5.1新增生产能力

通过项目区工程建设,可新增灌溉面积4.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每年可增收粮食716.8万公斤,**牌优质烟叶139.24万公斤,辣椒102.4万公斤,净增效益2271.4万元。

1.5.2效益

⑴社会效益:

①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为农村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改善了该地区供水条件,提高了农业、农村人畜、乡镇企业用水保证率,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埋深及储量处于良性循环。

⑵环境效益:

项目工程建成后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

**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运用,改善了水环境,尤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灌区沟河接受渠、塘灌溉退水,可以提高沟河水的净化能力;拦河坝周边植树绿化,不仅改善当地小气候,而且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彻底解决,不再为找水奔波,有利于社会稳定。

⑶经济效益:

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粮食及经济作物年增产效益2271.4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干支渠分摊系数0.5,则项目年净效益为567.9万元。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规定,按增量费用及增量效益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21.7%,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效益费用比1.69,效益净现值为1598.69万元,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6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建设时,**县成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由农业副县长担任,由计划、水利、农委、财政、审计、农业、林业、土地、电业、公安等局(委)副局长(副主任)及有关乡镇长组成,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管理局下设6个专业科室,即办公、财务、工程、物资、质检、治安等,每个科室2~3名人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管道埋设及渠道建筑物工程进行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中标单位组织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以加强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水利部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财政厅(局)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由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尽快发挥工程效益。

成立“**灌区灌溉公司”,采用与群众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和完善管理人员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运行良好,充分发挥效益。

1.7可行性研究结论

**灌区灌排渠系骨干工程的兴建,为灌区内灌溉面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振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该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程水源可靠,且项目区严重缺水,干群盼水迫切。

因此,该项目工程应及早决策,纳入计划,尽快实施,以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灌区概况

2.1自然状况

2.1.1地理位置

**县**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