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592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docx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

职业健康专项执法检查表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B001)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用人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查阅组织机构及职责文件,查阅工作情况记录,询问有关人员。

2.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用人单位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不具备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条件的,应当与依法取得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由其提供职业卫生服务。

检查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书面聘用文件、个人资质(职业卫生专业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执业医师资格)文件和专业档案,查阅与服务机构签订的合同。

3.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措施以及保障条件等内容。

检查用人单位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及贯彻执行情况。

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涵盖:

⑴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⑵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⑷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⑸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⑹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⑻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⑼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⑽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⑾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⑿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每个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都应包括职责、机构、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评价方法等要素。

查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书面文件。

公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现场查看公告栏,查阅班组会议记录、文件公示记录等相关文件。

5.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应经科学论证,并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其内容还应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可张贴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劳动者了解、提示劳动者遵守。

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作业岗位清单和书面的岗位操作规程,现场抽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加以验证。

公布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现场查看公告栏。

6.职业卫生档案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

(一)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四)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六)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七)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九)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十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十二)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结合现场情况查阅档案材料。

(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B002)

1.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查看申报回执,结合职业卫生档案,现场检查接害岗位和种类,查阅申报表,核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和申报内容。

2.变更申报

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查阅安监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验收报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现场检查。

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检查工作场所,查看技术、工艺、材料变更的相关资料。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查看工商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查阅申报表,核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报告,现场检查接害岗位和接害种类。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B003)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预评价报告、组织审查、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工作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检查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首先查建设项目清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相关材料。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审查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组织审查、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工作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检查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首先查建设项目清单)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相关材料。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或者试运行期间,应当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验收方案,验收方案向安监部门书面报告。

应当组织人员对控评报告进行评审、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按照评审意见和验收意见修改完善,工作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在验收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检查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首先查建设项目清单)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相关材料。

(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B004)

1.职业病危害因素强(浓)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查看职业卫生档案,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点,查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检测与评价报告,现场监督检测。

2.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生产布局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查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现状评价报告,检查平面布置图、竖向布置图,查看现场。

3.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生活场所包括:

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女工卫生室等辅助用室。

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查看职业卫生档案,认定使用有毒物品场所,现场检查。

4.高毒作业场所

高毒作业场所隔离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此隔离应当指屏障或距离隔离,不仅仅以标志线或标志隔离。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原辅材料清单、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台账,按照《高毒物品目录》,核对其认定的高毒作业场所,现场检查。

应设置车间淋浴间

高毒作业应设置车间淋浴间.男女分别设置,淋浴间由更衣间、浴室和管理间组成。

淋浴间内部构造应易于使用清扫卫生设备,并采取防水、防潮、排水和排气措施。

应设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并保证用水卫生。

淋浴器的数量应根据高毒作业的人数确定,一般4-8人设1个淋浴器。

查看职业卫生档案、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台账、原辅材料清单、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对照有毒有害物质清单,按照《高毒物品目录》,结合高毒作业劳动者名册,现场检查。

应设置更衣室

高毒作业场所应按规定设置更衣室。

更衣室应配置闭锁式衣柜。

更衣室中便服、工作服应分柜存放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

离开高毒作业场所时,应更换衣服,不可将工作服带出车间。

应设置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

有毒物品应实行分类存放。

对于高毒物品,应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来考虑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

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其内部存放的物品不能相互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

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物品存放专用间。

5.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并有效联动。

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物品目录》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GBZ2.2)。

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报警装置依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认定相应的易发生急性中毒作业场所,检查报警装置和通风设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证及配备档案,班前、定期检查、维修记录,现场检查。

6.现场急救用品

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用量。

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保证方便获取。

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

应使劳动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确定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现场检查配备的急救用品是否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正规产品,查阅急救用品配备档案、使用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记录,现场对劳动者抽查能否正确使用急救用品。

7.冲洗设备

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

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灼伤、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及时得到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