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83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方面,当时西域各国没有丝绸,“物以稀为贵”;

另一方面,长途运输,只有像丝绸这样本身价值高、分量轻,又经得起长期储存的物品才最合适。

这次通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团,源源不断地把丝绸运到西域,并配合着进行一次次的扩张。

所以,丝绸一开始不是作为一种正常贸易品出现的。

不过,张骞出使后,西域商人看到有利可图,并且丝绸流通到波斯、罗马那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价格堪比黄金,因而不少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源源不断地往返于这条路上。

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进行丝绸贸易呢?

因为中国固有的天下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加上古代黄河流域的粮食足够自给,对外没有什么需求,导致中国人普遍缺少了解外界的兴趣,只接受别国的朝贡,并且薄来厚往,重加赏赐,以显示天朝的气派。

现在挖出来的那些沉船,里面那么多货物是中国运出去的,但船主都为外国人。

此外,中国历来对边疆地区控制严密,不许老百姓出去,海上也动不动实行海禁。

所以,历史上中国没有主动地利用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得利益,在这条路上经商的主要是今天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

今天我们要建设“一带一路”,肯定不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了,而要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

(摘自《解放日报》,根据葛剑雄复旦演讲整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不是一条路,而是由不同线路所组成的一个道路系统,撒马尔罕也不是它的终点,还需要由此往西进入西亚、欧洲和非洲。

B.丝绸之路上的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主要道路,都是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而中线和南线还有重合的路程。

C.“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这种命名与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相吻合。

D.过去丝绸之路上经商的主要是古代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因为他们那里没有丝绸,丝绸又价值高、分量轻、耐储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疆盛产的田玉,而在河南安阳安葬的商王王后妇好的墓里出土了用和田青玉做成的玉器,这说明从新疆到河南的道路至少在商朝就已经存在了。

B.中国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使得中国人缺少了解外界的兴趣,对外也没什么需求,也就没有开通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动力。

C.公元前2世纪张骞就通西域,但其出行不是为了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者据此不赞同丝绸之路开始于张骞通西域这一观点。

D.现在挖出来的外国人的沉船里有很多货物是从中国运出去的,这可以证明中国为显示天朝的气派,在交往中施予丰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是早期人类共同开辟的,丝绸一开始出现的身份是汉王朝赏赐给西域各国的礼品,而不是一种正常的贸易品。

B.丝绸之路最初运输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但在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就配合着进行一次次的扩张。

C.古代黄河流域产粮充足,加之统治者器量狭小,对边疆控制严密,禁止老百姓越境外出,这使得历史上的中国很难从丝绸之路中获利。

D.我们现在建设“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同,旨在主动利用丝绸之路,坚持互通互补,实现共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4-6题。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

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

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

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

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

“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

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

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

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

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

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

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

“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

“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

“就是该拦住她。

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

“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

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

船是夜里到的。

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

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

“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

“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

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

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

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

“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 

爸爸的表兄说:

“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

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

我们想:

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

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

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

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

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

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4.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只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

B.爸爸的号子声显得“凄凉”,一语双关,既表现了环境的凄凉,更表现了爸爸因繁重的劳作而内心感到无比凄凉。

C.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

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倒埋下伏笔。

D.奶奶在她妹妹家的情况是通过爸爸表兄的口说出来的,这是正面实写,表现了奶奶为了家人的幸福而不惜身体的可贵精神。

5.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5分)

6.奶奶这个人物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赵梓森:

兴趣成就的“中国光纤之父”

现在,当我们能随时随地上网、舒适享受宽带接入带来的信息便利之时,不得不提到“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

他自幼对理工科和制作感兴趣,1973年初接触到感兴趣的光纤通信专业后,就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

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推动我国把光纤通信列入国家通信发展战略,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性光纤,创立了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方案,架设起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和推动光纤到户工程。

纵观赵梓森的一生,是对实用科技兴趣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的科学报国理想。

他自幼兴趣广泛,尤偏于理科和制作,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因陋就简制造过氢气球、矿石收音机、滑翔飞机模型和小提琴等。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强占了他们家新盖的房子,全家人被迫颠沛流离,遍尝生活艰辛,因而促使其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的理想。

1949年高中毕业时,因追求感兴趣的动手性强的实用性学科,他先后从浙江大学农艺系、复旦大学生物系退学,两

次重新参加高考,最后于1950年入读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为他日后接触和研制光纤打下了基础。

他195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邮电学校当老师,在教授基础学科之余不忘刻苦钻研实用通信知识,一直醉心于多项自己感兴趣的小制作和技术发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不懈努力不断得到回报。

1959年,他率领团队研制的可解三阶微分方程的模拟计算机,在“武汉市高校五年成就展览会”上演示获得成功,被授予“武汉市高校科技成果特等奖”。

1964年,他独立演算提出的“0-∞法解网络”解“梅森公式”因简洁实用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

1973年,他采用太阳光做平行光源,主导解决了立项研究多年而长期鲜有突破的国家级大气激光通信项目。

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既是他多年专注于科研兴趣不断积累的结果,也是他科研天赋和能力的反映。

1973年主导解决了大气激光通信难题后,当许多同事为此欢欣鼓舞之时,赵梓森却非常冷静地看到这种技术会受到天气和障碍物的局限,难有好的发展前景,于是开始思考新的通信方式。

在听说玻璃丝(光纤)能够通信后,他急切去湖北省图书馆找到华裔英籍科学家高锟于1966年首次发表的关于光纤通信的论文《光频介质波导》抄写阅读,初步认可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他后来又通过多方了解,知道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研制光纤通信技术并取得初步的成功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感觉找到了光纤通信这座“青山”。

就他的性格而言,咬定青山就难以放松。

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时机,不遗余力地呼吁和说服各层级领导支持和发展中国的光纤通信研究,并最终把握住了三次重大的机会。

第一次是1973年5月,他作为技术代表,在出席全国邮电科研规划会议时,从刚访美归国的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那里打听到美国已经秘密研制成功实用光纤的消息后,非常着急,感觉时不我待,硬是多方说服会议领导把“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这句话列入到未来科研规划中来,促使光导纤维研制第一次成为一般性研究课题。

第二次是1974年10月,他创新性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光纤通信研究技术方案,在国务院科技办组织的“背靠背辩论”中,“击败”已经有前期研究基础且研究实力明显强于自己的竞争单位,使光纤研制项目首次被纳入到国家课题的层面,为我国的光纤研制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第三次是1977年5月,在“邮电部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他演示了用自行研制的光纤传输黑白电视信号,得到了时任邮电部部长钟夫翔的称赞和赏识,光纤通信因此被破格列为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从而促成其所在单位放弃了原来确定的重点攻关目标,而改为全院通力攻关光纤通信,并将其任命为技术负责人,主导全院的光纤通信技术研究。

我国的光纤通信研究从此迈入了“快车道”。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梓森院士是“中国光纤之父”,1973年初接触到感兴趣的光纤通信专业后,就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

B.赵梓森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性光纤,创立了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方案,架设起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和推动光纤到户工程。

C.赵梓森自幼兴趣广泛,尤偏于理科和制作,还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制造过矿石收音机、滑翔飞机模型和模拟计算机等。

D.赵梓森于1973年采用太阳光做平行光源,主导解决了立项研究多年而长期鲜有突破的国家级大气激光通信项目。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赵梓森先后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退学,两次重新参加高考,最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是因为他感兴趣的是动手性强的实用性学科。

B.国家级大气激光通信项目的突破,既是赵梓森多年专注于科研兴趣不断积累的结果,也是他科研天赋和能力的反映。

C.1973年主导解决了大气激光通信难题后,赵梓森却并不乐观,于是开始思考新的通信方式,可见其具有独到的科学眼光。

D.华裔英籍科学家高锟的论文《光频介质波导》,让赵梓森认可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说明他有崇洋媚外的一面。

E.赵梓森提出的光纤通信研究技术方案之所以能“击败”自己的竞争单位,是因为他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时机,不遗余力地呼吁和说服。

9.赵梓森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光纤之父”?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的概括与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

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

签书枢密院事,首奏加意边防,又奏:

“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

芾奏:

“方今财最费于养兵,艺祖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

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然兵数亦不若今日之多。

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

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

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上悟。

一日,因进呈边报,上顾芾曰:

“将来都督非卿不可。

”芾奏:

“臣未尝经历兵间。

”又奏:

“方今钱谷不足,兵士不练,将帅与臣不相识,愿陛下更审思其人。

”南郊礼毕,宰相叶颙、魏杞罢。

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

有密旨欲今岁大举,手诏廷臣议,或主和,或主恢复,使芾决之。

“天时人事未至。

”拂上意。

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

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

期年,有旨自便。

再提举洞霄宫,卒。

芾始以言边事结上知,不十年间致相位,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B.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C.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D.拔将才行伍间/识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简/归正人仍以北人将之/或令深入山东/或令自荆襄深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孙,第三代孙,即儿子的孙子,其辈分顺序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B.除,本为台阶,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登,故除可用来表示改变旧职,授予新职。

C.都督,最初是地方政府的监察官,后演变为处理地方政事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服阕,即守丧期满除服。

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儿子应守丧三年,着丧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芾熟知国情,关注军事。

他认为,当今军队过于庞大,耗费财用极多,有些地方对军队进行了削减,效果显著,他对此极为赞叹。

B.蒋芾虽有才干,但更自知。

当皇帝准备给他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时,他颇有自知之明,因没有真正率兵征战的经验,而打消了皇帝的这个念头。

C.蒋芾临事镇定,颇有主见。

面对外敌,皇帝准备有所行动,便把群臣或主和或恢复的议论交给他裁决,但他没有顺从皇帝的心意,而是自有见解。

D.蒋芾长于论议,短于事功。

曾因上言边防事务受到皇帝重视,不到十年就做了宰相,但后来又因为不能承担军事重任而受到责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5分)

(1)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

译文:

(2)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清平乐”是词牌;

“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

B.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环境的热闹和词人心情的愉快。

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

D.“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E.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

15.“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荀子《劝学》中“ 

”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词语中的字形与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笑靥寒暄聒噪形骸(há

i)B.铺垫诡计脚镣堤(dī)坝

C.睿智国粹广袤典籍(jí

)D.璀璨自诩决别玷(zhān)污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鰩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忍无可忍。

B.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它们甚至不去紧跟着鱼的气味,就并驾齐驱地直朝着小船扑来。

D.双方交谈中,应经常保持目光接触,不应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或是顾盼神飞,也不要直勾勾地盯着对方。

1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如果只以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作为依据来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与否,那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

B.近年,中小学教材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不断的热点。

某民间学术团体强烈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

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C.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自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著名作家都称曾受其影响。

D.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长期发展思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孩子们暑假整天看电视、用电脑,,同时还会影响注意力,降低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眼睛疲劳,影响视力;

姿势随意,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

一边看一边吃饭或吃零食,导致消化不良或胃病。

更应注意的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上进心、求知欲也会随之下降;

沉迷于电视、电脑还会使孩子与外界的语言沟通

减少,从而影响表达能力和反应力。

由于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预防这种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是。

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位嘉宾——程何,她身上贴着这些标签:

90后、保送清华、生物系学霸、书香门第,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

人认为她选择这条路是“自毁前程”,有人认为如果她在生物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实现个人价值,还有人认为她不随波逐流,有理想主义情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1.D用错对象。

“那里没有丝绸,丝绸又价值高、分量轻、耐储存”是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